纺纱学
《纺纱学》课程笔记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学简要回顾。doc

第一章绪论1、纺纱基本原理(松解、集合、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精梳、混和、卷绕)P1~2页及PPT教案。
2、纺纱工程包含的工序①初步加工工序:原棉的轧棉;原毛开洗烘及含草多时炭化;麻类纤维脱胶;绢纺中的精练以去除丝胶、油脂等。
②梳理前准备工序:棉纺即开清棉工程,制成棉卷(定量单位为克/米)或均匀的棉流。
使用机台为开清棉联合机。
毛纺即和毛。
使用机台即和毛机。
麻纺即精干麻→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开松③梳理工序:棉纺盖板梳理机,制成生条(定量单位克/5米);毛、麻、绢纺用罗拉梳理机。
④精梳工序:对棉纺而言,是精梳前准备工序(制精梳小卷)+精梳机(制精梳棉条)的统称。
⑤并条(针梳)工序:制半熟条、熟条。
涉及并合原理、牵伸原理、混和原理(涤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
⑥粗纱工序:制粗纱(定量单位为克/10米)。
⑦细纱工序:制细纱(定量单位为克/100米)。
⑧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上蜡、丝光等。
3、棉纺纺纱系统(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与普梳系统相比,无并条工序)化纤与棉混纺系统(精梳系统:棉要经过精梳、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普梳系统:棉不需精梳但要经过预并、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1、轧棉机分类、轧棉质量判断(三观察:外观变化、长度变化、皮辊棉黄根的多少及锯齿棉疵点的多少)。
2、棉包质量的标识方法(P9页。
类型代号、品级代号、长度代号、马克隆值代号)。
3、“三丝”定义,三丝含量分档(“无、低、中、高”四档)。
4、含糖棉的处理方法。
5、乳化洗毛原理及工艺流程。
(P12~13页)6、炭化原理。
7、麻纤维脱胶基本原理(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
Chapter3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1.配棉目的或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纺纱学概述-研201010

理机组→打包机
第六节 加油给湿
一、加油给湿的目的 在湿加工后的纤维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剂
(乳化液),使纤维具有较好的润滑性、柔 软性及韧性,以减少摩擦,在受力时不易拉 断,以提高纤维的后继加工的可纺性能
1.乳化油的性质 (1)良好的稳定性:油与水做成油在水中型
乳化液后,其稳定性要好。 (2)适当的润滑性和良好的渗透性。 (3)抗静电性要好。 (4)皂渣要少。 (5)良好的集束性。 (6)使用安全。
第一节 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
一、原料选配的目的 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 2.合理使用原料 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4.增加花色品种
二、原料选配的原则
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 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三、原料选配与产品用途的关系 原料选配应该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情况和用户 的不同需求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细特纱、精梳纱、单纱、高密织 物用纱、针织用纱等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粗特 纱、普梳纱、股线、印染坯布用纱、副牌纱等对原 料的质量要求较低;特种用途的纱线应根据不同的 用途以及产品所具备的特性选配原料。
分别进行握持状态下的更为细致的梳理。 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 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 化学纤维因其长度整齐、杂质少、伸直平行 状态好,一般不经过精梳机的加工。
六、
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
细,这个过程叫做牵伸。 但是,牵伸会带来纱条短片段不匀,因此, 需要配置合理的牵伸装置和工艺参数。
第二节 天然纤维选配
一、棉纤维选配 (一)传统配棉方法 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
要求,将适合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 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可分若 干类。分类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纺纱学课程设计

纺纱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纺纱的基本概念,掌握纺纱工艺的原理及流程。
2. 学生能掌握不同纤维的性质,并了解其在纺纱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纺纱技术方面的成就。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纺纱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纺纱技术,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纱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纺织行业的兴趣,激发对纺纱技术的探究欲望。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认识到精细工艺在纺纱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学习纺纱技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纺纱基本概念:纺纱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纺纱概述2. 纤维性质及选用: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性质,选用原则及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纤维的性质与选用3. 纺纱工艺流程:讲解并演示棉纺、毛纺等主要纺纱工艺的流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纺纱工艺流程4. 纺纱设备与操作:介绍并实操纺纱设备,包括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纺纱设备与操作5. 纱线质量控制:分析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介绍质量控制方法及检验标准。
教材章节:第五章 纱线质量控制6. 纺纱技术发展趋势:介绍我国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六章 纺纱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纺纱基本概念、纤维性质及选用第3-4周:纺纱工艺流程第5-6周:纺纱设备与操作第7-8周:纱线质量控制第9-10周:纺纱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制定依据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纺纱学知识要点

1.纺纱原理与设备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4)增加花色品种。
2.原则:(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4、原料混合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稳定成纱质量2.要求: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混合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设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K1’、K2’,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K1、K2,则K1’+ K2’=1,K1,+K2=1.设A、B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额制成率分别为Q1、Q2,则A成分的成纱混纺比(干重比)为:K1’=Q1K1/(Q1K1+Q2K2)由此解得K1.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5、开清棉联合机的组成按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
有开松、混合作用。
2.混、给棉机械:混棉机(棉箱、角钉机件)将原料充分混和,给棉机均匀给棉(靠近输出部位)。
有混和、除杂、开松作用。
3.开棉机械:利用各种打手,打击、松解棉块,初步除杂(如双轴流开棉机、豪猪开棉机)。
4.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机。
5.清棉成卷机6、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当两针齿的沿针分力方向均指向针根时。
2.剥取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两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
3.提升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平行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纺纱学》总结3

绪论 一、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1. 普梳系统→普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棉与化纤混纺系统(涤棉混纺)→混纺纱棉卷生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4、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临界混纺比。
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一、配棉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方法: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和现代配棉方法。
1.原棉的分类(概念):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称~。
(1)分类原则:先细特,后中粗特纱;先重点,后一般或低档产品。
(2)分类时应考虑的因素成纱要求:普梳纱用细绒棉、精梳纱用长绒棉。
到棉趋势:原棉资源差的少用,好的多用。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条件应选择成熟度好、含杂少的原棉。
指标的平衡:成纱质量指标的某项较好或较差时,应调整配棉成分。
2、排队(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勤调少调: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
如,某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前批棉用完后再将后批棉增加到25%。
二、原料混和方法:(1)棉包混合(散纤维混合):适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 :适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 :适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式中:Xi 第i 种纤维的湿混纺比Yi 第i 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 第i 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纺纱学课程设计日志

纺纱学课程设计日志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纺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了解各种纺纱机械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纺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纺纱操作的基本技能,如熟练操作纺纱机器、调节纺纱参数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纺纱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纺纱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纺纱的定义、分类和流程;讲解纺纱力学、纤维力学等基本原理。
2.纺纱机械及操作:介绍各种纺纱机械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如环锭纺、开放式纺等;讲解纺纱机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3.纺纱工艺及质量控制:讲解纺纱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如纱线号数、线密度等;介绍纺纱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如张力控制、均匀度检测等。
4.纺纱产品设计和创新: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原料特点设计纺纱产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纺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纺纱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纺纱学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纺纱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纱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纺纱学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纺纱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纺纱机、检测仪器等,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纺纱学教材

目录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配棉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化纤原料的选配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配料方法与配料计算混复习题第二章开清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开清棉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抓棉机械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棉箱机械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开棉机械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清棉机械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动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棉卷的质量控制及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三章梳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梳棉工序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给棉和刺辊部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锡林、盖板和道夫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剥棉、成条与圈条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梳棉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生条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清棉与梳棉工序除尘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清梳联与自调匀整复习题第四章精梳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清梳准备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喂棉与钳持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锡林与顶梳梳理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分离接合部分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其它部分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精梳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复习题第五章并条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并条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并合原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并条机的牵伸型式与工艺配置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FA311型并条机的传动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熟条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六章粗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粗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粗纱机的加捻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粗纱机的卷绕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粗纱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粗纱张力与伸长率的控制复习题第七章细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牵伸工艺配置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细纱的加捻与卷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细纱的成型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降低细纱的断头率复习题第八章后加工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络筒与并纱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捻线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花式捻线复习题第九章新型纺纱第一节第一节新型纺纱概述第二节第二节转杯纺纱第三节第三节喷气纺纱第四节第四节摩擦纺纱复习题。
纺纱学-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三)国外开棉机简介
Rieter co.
http//rieter
Truetzschler.co
truetzschler
五辅助机械
在流程中的位置
凝棉器——图示
配棉器—— 图示
强力除尘器—— 图示
金属除杂装置——
图示
火花检测与灭火装置-特吕茨勒公司 图示
六 清棉机-成卷机
在流程中的位置 图示
加压的三种方法: 重锤+杠杆-压力稳定、操作维护不便、车面负荷重; 弹簧形变-压力可能衰变、操作调节方便、车面负荷小; 气动+杠杆-压力稳定、调节方便、便于自动控制。
刺辊(锯齿)式打手示意图
返回
特吕茨勒的锯齿 式开棉机
打
手
结
构
流程
返回
预开棉机与开棉机的组合
返回
刀 片 式 豪 猪 开 棉 机
共19X12=228把刀
返回
凝棉器 Condenser
风机
返回
尘笼 剥棉打手
配棉器 Distributor
B返ac回k
金属除杂装置
返回
FA061型强力除尘器 返回
金属与火花探测器
返回
4
5
13 8
6 7
11 12
10
返回
开松原理
豪猪式开棉机气流除杂原理
喷
射
除
特吕
杂
茨勒
原
的除
理
杂机
返回
喷射除杂原理
返回
尘棒结构与除杂
毛纺原料的准备 洗毛处理 炭化化处理 和毛加油
麻纺原料的准备 绢纺原料的准备
第三章 纺纱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一节 纤维原料概述-纺材内容
大学科目纺纱学复习重点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即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九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必需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九大基本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松)、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四大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普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并条(2-3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精梳前准备一精梳一并条(1-2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4.皮根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辑棉:由于皮辐轧花机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所以皮辐棉的特点是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锯齿棉:由于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所以锯齿棉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5.原料选配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料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4.增加花色品种6.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1)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强力越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d.纤维长度、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力高。
(2)结杂:a.成熟度差,易形成结杂;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c.含水率高,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
(3)条干:a.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b.原棉结杂导致条干牵伸不匀;c.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条干差。
7,何谓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学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知识点 • 1、纺纱的基本原理。 • 2、纺纱加工工艺系统。 • 3、棉纺主要纺纱设备类型、特点。
第一节 概述
•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 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纺纱是一门工艺技 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 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由于纤维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集合体内 的分布又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同时,纤维原料往 往又受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些都 给纺纱加工带来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描述纺 纱规律时常常带有统计学性质,这是论述纺纱原理 的一个难点。
耐用性与加工性
• 棉纤维延伸性低6-11%、弹性差,耐磨性不够好; 摩擦变薄,折叠易损。
• 棉纤维湿强比干强大,且耐湿热性好,因此棉织 品耐水洗,热水浸泡,高温烘干。
• 棉制品缩水严重;加工时应进行预缩整理. • 丝光或碱缩:棉纤维耐碱不耐酸,烧碱溶液(18-
25%)会使棉纤维直径膨胀,长度缩短,制品发生 强烈收缩,这就是丝光或碱缩原理。 • 棉纤维耐热性好,熨烫温度可达190℃。
二、
• 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 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 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 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前 者称为纤维的松解,后者称为纤维的集合。
• 纤维的松解是彻底解除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的 横向联系.但是必须尽可能减少纤维的损伤。纤维 的集合是使松解加工的纤维重新建立起排列有序的 纵向联系,这种联系是连续的,而且应使集合体内 的纤维分布是均匀的,并同时具有一定的线密度和 强度的纤维集合体,还需要加上一定的捻度。集合 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梳理、牵伸以及加 捻等多次加工才能够完成。
纺纱学复习题

纺纱学复习题纺纱学复习题纺纱学作为纺织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是研究纺织原料纤维的加工过程和技术的学科。
在纺纱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纤维的特性、纺纱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纺纱工艺的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和巩固我们在纺纱学中所学到的知识。
1. 什么是纺纱?纺纱是将纤维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纤维的整理、并行化、拉伸和捻合等步骤。
纺纱的目的是为了将纤维的性能优化,并使其适合于织造或其他纺织工艺的使用。
2. 纤维的拉伸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纤维的拉伸过程中,纤维发生了延伸和细化的变化。
延伸是纤维长度的增加,细化是纤维直径的减小。
这些变化使得纤维的物理性能得到了改善,如强度和弹性等。
3. 纺纱机械中的主要部件有哪些?纺纱机械中的主要部件包括供纱装置、拉伸装置、捻合装置和卷绕装置等。
供纱装置用于将纤维送入纺纱机械中,拉伸装置用于拉伸纤维,捻合装置用于将纤维进行捻合,卷绕装置用于将纺织品卷绕成筒状。
4. 纺纱工艺的优化有哪些方法?纺纱工艺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处理方法、调整纺纱机械的参数以及改变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拉伸倍率和捻合倍率来调整纺纱的强度和捻度等性能。
5. 纺纱中常用的纤维有哪些?纺纱中常用的纤维包括棉纤维、化纤和毛纤维等。
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化纤是一种人造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毛纤维是一种动物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
6. 纺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纺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纤维断裂、纺纱不均匀和纺纱机械故障等。
纤维断裂可能是由于纤维的品质不佳或纺纱机械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纺纱不均匀可能是由于供纱装置或拉伸装置等部件的失效导致的。
纺纱机械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部件的磨损或损坏引起的。
7. 如何解决纺纱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纺纱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纺纱工艺、改进纺纱机械以及提高操作技能等方式来实现。
纺纱学 绪论

纺纱是一门综合性强、交叉各学科的边缘学科,是 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纤维结构性 能研究(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力学;流体力学; 机械;电气 ;计算机技术;化工技术等。 本课程内容:棉、毛、麻、绢四大纺纱系统的纺纱 主要原理、典型设备、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新工 艺新产品及新型纺纱方法等。 上学期:纺纱的主要原理 下学期:纺纱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
(2)紬丝纺系统 环锭纺:落绵→开清→给湿→梳→细纱→后 加工→紬丝纱。 转杯纺:给湿→开清→梳绵→并条→转杯纺 →紬丝纱。
4、麻型纺纱系统 (1) 苎麻长纺系统 初加工→ (精干麻) →梳前准备→梳麻→精 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2) 苎麻短纺系统 落麻→梳前准备→梳麻→并条→粗纱→细纱→ 后加工。
(三)纺纱过程的基本原理 纤维从大而紊乱的初始状态→纤维集合体 →纱线, 需经多道工序、多台机器,虽然纺纱系统有多种, 但都遵循一些普遍规律和共同原理: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 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 形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纤维, 并除杂、混合。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 和细小杂质及混合。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除弯钩。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 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加工 的连续性。 总之: 主线: 开松、梳理、 牵伸、加捻 副线: 混和、除杂、并合、精梳 插入线:卷绕
纺纱学围绕以上几大作用研究两类问题: (1)纤维运动学:运动形式、位移、速度、排列、 成纱过程。 (2)纤维动力学: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力、变形与 机械相互作用。 •纤维:高分子物质,物理性质复杂,长度、性 质参差不一,细长,可塑性,细小量大的松散体。 •研究其运动及受力:复杂、困难。
纺纱学-第四章-精梳(共68张PPT)全

压使其脱离顶梳 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并逐
渐趋向静止。
33
三、FA261精梳机运动配合图
34
第四节 给棉作用分析
一、给棉方式及给棉长度
(一)给棉方式
1. 前进给棉
给棉罗拉在钳板前摆过程中给棉。A201系列精梳机 只有前进给棉。 2. 后退给棉
给棉罗拉在钳板后摆过程中给棉。FA261精梳机 有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
2、牵伸后的棉网通过光滑的曲面导板转向90度,在输棉平台上6 层相互叠合
3、经输出罗拉进入紧压罗拉,再由成卷罗拉卷成精梳小卷。
14
并卷机
15
条并卷联合机
1、喂入部分分成三组,每组有16-20根条子经导条罗拉喂入,各 组棉条经V形导条板和牵伸装置牵伸成棉网(E=2-3.5); 2、三层棉网输出后各自经过曲面导板,转过90度在机前平台上叠 合
因分离罗拉的速度大于钳板和顶 梳的速度,须丛尾端从顶梳抽过实现 梳理。
对于前进给棉,顶梳刺入须丛前已开始给棉,刺 入须丛后仍给棉。
32
4、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1)开始与结束
开始:钳板开始后退(约24分度) 结束:第一排针开始接触棉丛(约34.3分度)
(2)主要机件的运动
钳板:后摆,钳口逐渐闭合 锡林:空转,第一排针靠近棉丛 给棉罗拉:给棉停止(若为前进给棉)
39
(3)钳板继续后退,锡林对钳 口外的棉丛进行梳理,未被钳口 握持的纤维有可能进入落棉,故 进入落棉的最大纤维长度为:L1 =B+(1-K)A(据前,即 >19mm进入棉网)
(4)钳板前摆,逐渐开口,给棉罗 拉给棉(喂给X),当棉丛前端进入 分离罗拉钳口而顶梳同时刺入棉丛时, 钳板钳口外的棉丛长度为:
纺纱学

纺纱学
棉型纺纱系统
普梳系统 初加工→(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 →细纱→后加工 精梳系统 初加工→(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 →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纺纱原理
纺纱的概念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 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把棉、毛、麻、丝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 工艺过程。
精梳
目的
1,排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 2,梳理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分离; 3,较为彻底地清除条子中的杂质和纤维结粒; 4,原料进一步混和; 5,制成符合要求的精梳条。
精梳
精梳前准备
1,提高条子中纤维平行伸直度; 2,根据喂入的需要,制成均匀的小卷。
精梳
条卷机
精梳
条卷机
精梳
纺纱原理
纺纱的原理
大量而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
初加工 选配 开松(除杂、混合) 梳理 分粗梳和精梳 牵伸 并合 加捻 卷绕
纤维原料的初加工
棉纤维的初加工
轧棉: 锯齿轧棉 皮辊轧棉
纤维原料的初加工
毛纤维的初加工
洗工
精梳机
牵伸与并和
目的
1,抽长拉细纱条; 2,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 3,降低纱条不匀率。
牵伸与并和
并条机
牵伸和并和
牵伸机构
粗纱
粗纱机
细纱
细纱机
加捻
目的
1,使纤维须条成纱或使纱捻合成股线; 2,使纤维、单纱、单丝在纱、线中获得一定的结构 形态,使制品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结构。
脱胶
纤维原料的初加工
绢丝纤维的初加工
纺纱学

第一章1.1 从广义上讲,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1.2 按纺织工业最终产品的不同,纺织品可分为服装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1.3 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1.4 按原料的性质,纺纱可分为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四种加工系统。
1.5 纺织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和化学结合法等。
1.6 纺纱工程包括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原料选配、均匀混合、除杂以及卷绕成形等作用原理,其中有些作用是经过多次的反复作用来实现的。
1.7 棉纺生产所用的原料有棉纤维和棉型化纤,其产品有纯棉纱、纯化纤纱和混纺纱等。
在棉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又分为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和废纺三种。
1.8* 非环锭纺纱,如转杯纺、喷气纺、摩擦纺等,由于用棉条直接经梳理装置分梳成单纤维后输入纺纱器,因此均不需要经过粗纱工序。
1.9* 棉纺精梳机喂入的是小卷,一般采用预并条机、条卷机、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组成精梳准备工序,目的是改善梳棉生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并制成成形良好、纵横向均匀的小卷。
1.10* 毛纺纺纱系统是以羊毛和毛型化纤为原料,在毛纺设备上纺制纯毛纱、纯毛纤纱和混纺纱的生产过程。
在毛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的要求,又分为粗梳毛纺、精梳毛纺和半精纺等纺纱系统。
1.11* 粗纺梳毛机与棉纺梳毛机的主要不同在于粗纺梳毛机附有成条机,它能把梳理机输出的毛网通过分割变成数十根很窄的毛带,再经搓合成为粗纱。
1.12* 有些精梳毛纺厂没有制条工序,一般以精梳毛条做为原料,生产流程包括前纺、后纺;多数厂还没有条染复精梳工序,这里,复精梳是指毛条染色后的第二条精梳,复精梳工艺流程和制条工艺流程相似。
另外,还有一种介于精梳、粗疏之间的半精梳纺纱工艺系统。
1.13 精梳毛纺纺纱系统工序多、流程长,其工艺可分为制条和纺纱两大部分。
纺纱学课程设计范文

纺纱学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纺纱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纺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操作纺纱设备,进行简单的纺纱实验,具备分析和解决纺纱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纺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具体来说,首先介绍纺纱的定义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纺纱的发展过程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然后讲解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最后介绍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纺纱技术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纺纱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纺纱设备,体验纺纱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纺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纺纱工艺学》、参考书《纺织工艺学》、多媒体资料(包括纺纱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包括纺纱机、纺轮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20%;考试为闭卷考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占总评的50%。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2分)1、普梳纱经普梳纺纱系统生产出的纱称为普梳纱。
2、混棉机对不同纺纱原料进行充分混和的机器称为混棉机。
3、自由式开松原料在自由状态下经打手机件打机开松的方式称为自由式开松。
4、刺辊分梳度喂入刺辊的每根纤维受到刺辊锯齿的作用齿数称为刺辊分梳度。
5、精梳准备工艺道数的偶数准则因精梳锡林对梳直前弯钩的效果较好,为使多数纤维在精梳机上呈现前弯钩状态,需使梳棉到精梳的工序道数为偶数。
6、重复梳理次数钳板钳口外的棉丛长度与给棉罗拉每次喂棉长度之比称为重复梳理次数。
7、移距偏差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则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产生偏差称为移距偏差。
8、牵伸力前钳口握持的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时所受摩擦阻力之和称为牵伸力。
9、捻系数根据纱线特数计算纱线捻度的系数称为捻系数。
10、细纱断头率细纱机1千锭子每小时细纱断头的根数称为细纱断头率。
11、纺纱张力纱线带动钢丝圈运动需克服钢丝圈与钢领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纱线产生张力称为纺纱张力。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写出精梳纱的纺纱工艺流程答: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2、化纤原料选配的目的是什么?答:(1)改善织物的性能;(2)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3)降低织物的成本。
3、为实现对原棉的多包连续抓取,抓棉机应做哪些运动?(错答或少1个要点扣1分)答:(1)抓棉打手的回转运动:实现对原棉的抓取;(2)抓棉小车的回转运动:实现对原棉的多包抓取;(3)抓棉小车的下降运动:实现对原棉的连续抓取。
4、尘棒安装角的大小对开松除杂效果有何影响?答:尘棒安装角小时,尘棒对棉流的阻力大,尘棒顶面对棉流的托持作用差;因此安装角小时开松作用好,落棉多。
5、梳棉机由哪些主要机件组成?并说明其作用。
答:主要有棉卷罗拉、给棉板、给棉罗拉、刺辊、除尘刀、小漏底、锡林、盖板、道夫、剥棉装置、成条装置、圈条装置等组成。
6、画图说明两针面之间为剥取作用时两针面针齿的配置、速度配置及受力特点。
答:(1)针齿配置:如上图所示,针面的针尖与针根平行。
(2)速度配置:V2>V1。
(3)受力特点:如图所示,快速针面具有向内的分力,慢速针面具有向外的分力,即快速针面抓取纤维,慢速针面释放纤维。
7、什么是精梳机的落棉隔距?其大小对精梳质量及精梳落棉有何影响?答:钳板在最前位置时下钳板前缘与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
落棉隔距大时,梳理效果好、精梳落棉多。
8、为什么并合有均匀作用?并合前、后棉条之间不匀率的关系如何? 答:任何两根棉条相并合,总存在粗、细段棉条相遇的机会,使并合后棉条的均匀度得到改善。
设有n根棉条相并合,并且它们的不匀率都相等,C 为并合后棉条的不匀率,C0为并合前各根棉条的不匀率,则并合前后棉条不匀率之间的关系为:n C C 09、粗纱捻系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在确定粗纱捻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是粗纱定量:定量大时,纤维根数多,粗纱抱合力大,捻系数可偏小。
第二是精梳与普梳:精梳粗纱纤维的长度与整齐度都较好,可偏小掌握;一般同特数的精梳粗纱与粗梳纱低10%左右。
第三是纤维品种:化纤的纤维长度长、化纤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一般约为纯棉粗纱的60%;中长化纤约为纯棉的50%。
第四是车间温湿度:温度高时,棉纤维表面的棉蜡融化,摩擦系数羞小,捻系数应大;湿度大时,棉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捻系应小。
10、什么是细纱机的皮圈钳口隔距?钳口隔距过大或过小时对细纱质量有何影响?答:当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前缘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称为钳口隔距。
当皮圈钳口隔距过大时,上下皮圈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减弱,纤维变速点分散,成纱条干差;过小时,上下皮圈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过大,牵伸力大,易产生粗节。
三、论述题1、在抓棉上,提高开松、混和效果应采用哪些主要工艺技术措施?并说明原因。
答:第一,提高抓棉打手的转速,刀片抓取的棉块小,开松作用好;第二,减少抓棉小车下降的距离,刀片抓取的棉块小,但抓棉机产量低;第三,提高抓棉小车的回转速度,抓取棉块小,且单位时间抓取成分多,混和效果好;第四,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小时,抓取的棉块小,开松混和效果好;第五,棉包的排列要合理,即相同成分的原棉横向错开、纵向分散,棉包的松紧、高低要一致,棉包排列要按层次进行,不能横放倒置。
2、精梳准备工序有哪三种工艺流程?试比较三种流程的优缺点。
答:精梳准备工艺流程有以下三种:并条→条卷工艺:机构简单、占地机面积小、不粘卷;但小卷中纤维伸直度差,小卷横向条痕明显,易使钳板横向握持不匀,精梳落棉中长纤维含量大。
条卷→并卷工艺:小卷横向结构均匀,有利于钳板横向均匀握持,适于纺细特纱;但有粘卷现象。
并条→条并卷工艺:小卷中纤维伸直度好,在同样工艺时精梳落棉可减少,有利于节约用棉;但粘卷明显。
3、在牵伸过程中,皮辊打滑会产生什么危害?皮辊皮辊打滑的原因是什么?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答:在牵伸过程中,出现皮辊打滑时,会使输出须条产生严重的粗节。
皮辊打滑的原因是由于牵伸力大于握持力。
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技术措施是:(1)加大皮辊压力,使握持力大于牵伸力;(2)放大罗拉隔距,以减小牵伸力;(3)改变牵伸分配,即增大后区牵伸倍数,使喂入前区的牵伸倍数减小,可使喂入前区的纤维数减少,减少牵伸力。
4、细纱断头的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中降低细纱断头技术措施有哪些?答:细纱断头规律是:小纱断头最多,大纱次之,中纱最少;锭速及卷装增大时,细纱断头增多;纺纱段断头较多,而气圈段断头较少;多数不断头,个别锭子重复出现断头。
降低断头的主要措施是:合理选配钢领与钢丝圈;采用锭子变速装置;采用气圈环;增大纺纱段纱条的捻度;合理选配纺纱原料,如纤维长度与细度等;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等。
四、计算题(第1题3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第4题7分,共计24分)1、某棉纺厂纺制29特纯棉精梳纱所用原棉配比为:229使用比例为35%,329使用比例为35%,327使用比例为30%;三种原棉的含杂率分别为:1.6%、1.4%、2.1%。
求混和棉的平均品级、平均长度及平均含杂。
解:平均品级=2×35%+3×35%+3×30%=2.65平均长度=29×35%+29×35%+27×30%=28.4平均含杂=1.6×35%+1.4×35%+2.1×30%=1.682、在A201D型精梳机上,已知开始分离定时为12分度、分离结束定时为18.5分度(对应分离罗拉位移量分别为-56.01mm及5.12mm),分离罗拉的有效较出长度为37.24mm,试计算:(1)若所纺纤维长度为29mm,计算精梳机的分离工作长度、分离丛长度、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及接合率。
(2)计算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
若所纺纤维长度为24mm,将会出什么现象?解:(1)分离工作长度=5.12-(-56.01)=61.13(mm)分离丛长度=61.13+29=90.13(mm)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90.13-37.24=52.89(mm)接合率=(52.89/37.24)×100%=142%(2)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37.24-5.12=32.12(mm)因所纺纤维长度为24mm小于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故分离罗拉每钳次输出的棉网很难倒入机内,影响分离接合的进行。
3、已知并条机有前、后两个牵伸区,喂入每眼的棉条根数为8根,喂入棉条的特数为4000,并条机输出棉条的特数为3900,试计算下列问题:(1)条机的实际牵伸倍数;(2)若并条机的牵伸效率为0.99,求机械牵伸倍数;(3)若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为1.72,求前区的牵伸倍数。
解:(1)实际牵伸倍数=(4000×8/3900)=8.21(2)机械牵伸倍数=8.21/0.99=8.29(3)前区牵伸倍数=8.29/1.72=4.824、已知A456型粗纱机的锭速为910r/min,前罗拉直径为28mm,粗纱的捻系数为93.4,粗纱特数为784,试计算:(1)粗纱捻度(捻/10cm)。
(2)若粗纱的空管直径为44mm ,求空管时的筒管转速(r/min)及卷绕转速(r/min)。
(3)若粗纱的圈距为3.5mm ,求空管时龙筋的升降速度(mm/min)。
解:设Tt 为捻度,V 为前罗拉速度,nf 为前罗拉转速,nb 为空管时的筒管转速,nw 为空管时卷绕速度,Vr 为空管时龙筋的升降速度,则有:(3) v r =3.5×197.3=691(mm/min)(1)34.37844.93==t T (捻/10cm )2724610034.3910=⨯==t s T n V (mm/min) 3102814.327246=⨯=f n (r/min)(2)3.11073104428910=⨯+=b n (r/min ) 3.1979103.1107=-=w n (r/min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2分)1、配棉根据成纱质量要求将各种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2、抓棉机从棉包中抓取原料喂入前方机械的设备称为抓棉机。
3、握持式开松原料处于握持状态下由打手机件打击开松的方式称为握持式开松。
4、刺辊附面层当刺辊高速回转时,随刺辊一起回转的气流层称为刺辊附面层。
5、精梳机的工作循环精梳锡林回转一周,称为精梳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6、后退给棉钳板在后退过程给棉称为后退给棉。
7、牵伸过程中正常移距在牵伸过程中纤维都在同一位置变速,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为牵伸前纤维头端距离与牵伸倍数的乘积,称为正常移距。
8、浮游纤维既不被前钳口握持,又不被后钳口握持的纤维,称为浮游纤维。
9、捻回角须条加捻后表面纤维与须条轴向的夹角,称为捻回角。
10、细纱机钢领板的级升钢领板每升降之后,要上升一定的距离称为钢领板的级升。
11、钢领的衰退新钢领上车一段时间后,出现气圈膨大、纱线发毛的现象称为钢领的衰退。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写出混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
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涤:配料→开清棉→梳棉→并条------------→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粗纱→细纱2、配棉的目的是什么?答:配棉的目的是: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合理使用原料,好坏搭配,取长补短;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3、说出A006B自动混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答:A006B自动混棉机的混和特点是:横铺直取,多棉层混和。
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是:不同时间喂入各仓的原棉同时输出,存在时间差异,又称为时间差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