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卷
人教 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24秋第2章 声现象(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A.编钟B.二胡C.钢琴D.长笛3.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A.琴弦B.匣子C.指头D.耳朵5.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传播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6.初夏的傍晚,鸟鸣悠扬,蛙声一片,分辨鸟鸣和蛙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7.豫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常在央视节目里播出。
小明收看节目时将音量调大,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3.南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4.如图所示,以下是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请根据波形图判断,其中音调最高的是()A.B.C.D.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D.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8.2023兔年春晚的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让中华儿女感受到“年夜饭”的团圆热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5.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7.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10.物理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C.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时,声音的音色不断改变D.老师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2.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
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A.B.C.D.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鼓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B.1.65mC.0.85mD.0.80m7.《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D.牛叫时的声带2.男生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变声期“,在此之后说话的声音会明显改变.关于声音发生改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带振动变快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D.声带振幅变大3.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是()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丝是否松动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肾脏里的结石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D.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7.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8.城市里有“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具有能量,会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9.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10.现代战争中,次声波可作为军事武器,这是因为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的下列哪种特点()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B.能传递信息C.能传递能量D.音调低11.下列关于“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A.听你说句话就知道你感冒了B.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C.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D.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12.广播体操时,体育老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改变音色D.增大声速13.“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14.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1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噪声是指______ ;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 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dB.17.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______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______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至________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1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20.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图).(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21.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 .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放在书包里的口琴没有发声,所以不属于声源.2.【答案】B【解析】男生经历变声期后,声带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音调降低.3.【答案】C【解析】A,隆隆的雷声反馈给人们一个信息,即将要下雨了,符合题意;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判定螺丝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瓷碗是否有裂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5.【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6.【答案】D【解析】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符合题意;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8.【答案】D【解析】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清洗效果,特别对深孔,盲孔,凹凸槽清洗是最理想的设备,不影响任何物件的材质及精度.9.【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说明次声波将能量传递给人的器官,引起器官的振动,所以运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11.【答案】C【解析】感冒时,人说话的音色会发生改变,从而根据音色判断是否感冒了,所以A不符合题意;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是理解了说话人的意图,和声音的特征无关,C符合题意;弹拨琴弦能听出弦的松紧,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不符合题意.12.【答案】B【解析】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3.【答案】D【解析】“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 错误,D正确.14.【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15.【答案】A【解析】敲击不熟的西瓜和熟西瓜时,由于西瓜内部瓤的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瓜农可以通过音色辨别西瓜是否成熟,只有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听声辨认,听声辨物,都是用的音色,此类问题都可以据此解答.16.【答案】无规则振动;妨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分贝;50;70【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17.【答案】反射;加快.【解析】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18.【答案】20Hz;20000Hz;超过20000Hz;低于20Hz【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叫超声波.19.【答案】(1)如下图;(2)339;(3)低温【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20.【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微小的振动放大【解析】本实验通过转换法,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21.【答案】(1)声音产生的原因;(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观察塑料泡沫颗粒的振动情况.【解析】以上几个实验利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把手放到喉头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以及琴弦把纸片弹开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于桌子的振动不明显,需要利用转换法把桌面的振动放大,所以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颗粒,把桌子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2.【答案】解:∵,∴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公式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解析】题目告诉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铸铁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于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减去时间间隔,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声音在铸铁中的速度.24.【答案】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8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6分)1.调节手机播放音量,是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小李站在火车站台上,当一辆火车经过时,他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在靠近时变得尖锐,在远离时变得低沉。
“尖锐”和“低沉”说明声音的特性发生变化的是()A.响度B.振幅C.音色D.音调3. 五月份的太原迎泽公园春和景明,惠风和畅,花香四溢,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如图),也吸引了人们纷纷踏青出游,感受春天的美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的“嗡嗡”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蜜蜂的“嗡嗡”声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C.蜜蜂的“嗡嗡”声属于超声波D.蜜蜂可以通过“嗡嗡”声呼唤同伴,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4.很多诗词名句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今年春节,黄州步行街入口处的古诗灯吸引着广大市民驻足观看(如图),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空气能传声B.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根据响度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的音调高D.绕梁三日有余音,流水千山无限事——余音不需要振动5. 如图是学校附近的禁鸣喇叭标志。
下列措施中,与这种减小噪声的途径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C.开会时手机处于静音状态D.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6.天坛公园有一个回音壁,回音壁的中心有个三音石,如图所示站在上面拍手可能会听到三次回声,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听到的第三次声音和原声相比发生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7.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 B C DA.摩托车的消声器B.航母指挥员戴耳罩C.高速公路旁的隔声板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8. 如图所示是战国早期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
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A.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B.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C.用较小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D.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9. 如图,手机与音叉位置保持不变,先后两次敲击音叉发声过程中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声的数据如表,第2次敲击的音叉振动比第1次()A.振幅小B.振幅大C.振动快D.振动慢10. 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A.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B.发声体的振幅变大C.声音的响度不变D.声音的音调降低11.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2.如图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敲击声,附近的其他同学却听不到。
这个实验说明()A.轻敲桌子,不能发出声音B.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桌子等固体也能传声D.在桌上传播的声音,会被桌面的纸笔阻断3.随着社会对住宅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门窗已经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为使用双层真空玻璃。
这种双层真空玻璃能隔音降噪,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A.空气能传声B.玻璃不能传声C.声波能被反射D.真空不能传声4.2021年10月15日,女中音歌手伍珂玥以优美、洪亮的嗓音征服了所有评委,在《中国好声音2021》节目中获得总冠军,“中音、优美、洪亮”分别描述声音的()A.音调、音色、响度B.音色、音调、响度C.响度、音色、音调D.音色.响度、音调5.国庆档热播电影《长津湖》,以激烈逼真的战争场面,让人深刻认识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雷雎生在牺牲时,韬了两句《沂蒙山小调》,让人瞬间泪目。
用不同乐器演奏《沂蒙山小调》,观众能分辨出钢琴、古筝、电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音调6.如图所示为音乐家正在吹奏民族乐器唢呐的情形。
下列关于唢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去掉唢呐前端的喇叭,会改变声音的响度B.改变吹奏时的力度,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8.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应用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结石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9.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声音的响度相同B.两声音的音调相同C.两声音都不可能属于噪声D.两声音的音色不相同10.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1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禁止鸣笛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检测装置1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B.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C.学校附近禁止鸣笛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二、填空题13.台下的观众能听到演员唱歌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过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于无线电进行交谈,而不能直接进行交谈,这说明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将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 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2.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填“能量”或“信息”)。
4.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传递信息的,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
二、选择题5.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做广播操时,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同学听到声音强弱不同,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 我们能够听出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C)音色。
3. 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正确的分析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
4. 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B)音调不同。
5. 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可以判断西瓜是否生熟、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以及酒桶中酒的多少?(C)音色。
6.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D)钢轨。
7. 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8. 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可以得出(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
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17.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法是B、C。
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可能会听到三声;使用温度计测体温前需要甩一下,否则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在太空中听到巨大爆炸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小明的猜想基本正确。
实验方案可以用来验证猜想。
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材料、长度、粗细的琴弦以及调整松紧程度,来观察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22.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敌方坦克,开炮后经过0.6秒看到炮弹击中目标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2.1秒听到炮弹在坦克上的爆炸声。
(假设当时的声速是340m/s)(1) 炮与坦克的距离是714米。
23. 英模报告团在礼堂里作报告,同时用播音器直接播出。
试问离报告人40米远处的听众和离礼堂400千米远的收音机前的听众谁先听到报告?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题号第分一二三四五总分一.选择题(共16 小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考试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1.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汽车安装倒车雷达,传递声音的能量C.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D.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3.2025 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6.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A.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手掌吸收了声音C.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8.戴氏教育巴中校区“教学区域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减小声音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9.春节,南京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声现象》单元测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2.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指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若小明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3.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判断行船与悬崖间的距离,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4.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便尽早营救.5.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6.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A.戴上耳机B.打开窗户C.拉上厚窗帘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B.“隔墙有耳”——固体能够传声C.“引吭高歌”——“高”是音调高D.用超声波消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9.琵琶、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前需要先定弦,为使其发出的音调变低,应采用的办法是()A.放松弦线B.拉紧弦线C.用更大的力拨弦线D.以上方法都不行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11.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2.14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如图是嘉宾和孩子将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第2题)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3.[传统文化]如图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第3题)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4.[情境型·创设生活情境]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小明发现,提着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的声音大并且是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的声音小并且是尖细的“吱、吱”声,则小明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5.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第5题)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6.[2024长沙中考适应]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陈女士只需要录好一段中文视频后上传到平台,很快就能自动转化出36种外语版本,输出时还会根据发音调整画面中的口型,就好像陈女士自己能精准发音一样。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正确的是()A.AI能捕捉陈女士的语音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B.AI能模仿陈女士的发声主要是模仿她声音的响度C.陈女士发声是靠声带振动D.AI发出的声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7.[2023湘潭]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传播速度8.[跨音乐科]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字母小明小华a109.2Hz261.2Hzo115.4Hz279.0Hze120.5Hz282.8Hz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9.声音的响度过大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序一二三四评卷人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对联中涉及的三种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们听到的风声、雨声与读书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图所示,一名小朋友正在吹奏小号。
小号声是由的振动产生的;吹奏时,小朋友用手指按住不同的按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3.小明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听到了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同样大小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敲击声是利用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敲击声是利用传播的。
(均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4.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
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根据声音的分辨出钟声;“转轴拨弦三两声”,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小明的妈妈在洗衣服时,忘记关上洗衣机的门。
洗衣机发出“滴滴”的报警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小雨买了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它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从而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然后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6.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时既能听到鼓声又能看到纸屑跳动。
纸屑跳动的高度可以说明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发声物体的的关系。
7.如图所示,这是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声波图。
由图可知,音调高的是音叉,响度大的是音叉。
(均选填“甲”或“乙”)8.如图所示,倒车雷达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若倒车雷达的探头发出声波后经0.01 s接收到回声,则此时轿车尾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m。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340 m/s)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孟子·离娄上》记载有“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2.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3.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4.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C.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5.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6.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声音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9.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10.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寂寞1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4.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5.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二、填空题1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 .17.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20.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如图.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三、实验题2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 (选填“C”或“D”).2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24.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圆底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用下端系有小铃铛的带孔橡皮塞塞住瓶口,孔内插有一截套有橡皮管的玻璃管,此时轻轻晃动烧瓶,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1)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下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待烧瓶冷却,再次晃动烧瓶,铃声将会怎样?(2)打开夹子,空气进入烧瓶,再晃动烧瓶,铃声又将会如何?(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计算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七、作图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八、阅读理解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19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3.【答案】D【解析】唱歌时,如果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如果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4.【答案】B【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发出声音.5.【答案】B【解析】影响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共同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由于发生体相同,故振幅相同,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距发生体的远近不同.6.【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7.【答案】B【解析】A,“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这两点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B正确;C,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2个条件: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而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测试噪声大小的作用,故D错误.8.【答案】A.【解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10.【答案】A【解析】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12.【答案】B【解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问题对象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表明大钟还在振动.13.【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传声的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①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此可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14.【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音色.15.【答案】A【解析】吉他上的弦粗细不同,弹奏时,粗弦振动慢、音调低,细弦振动快、音调高.可见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音调.故A正确;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五根粗细不同的弦,产生的音色是相同的,就如钢琴上不同的键盘产生的音色相同一样.故B错误;弹奏吉他时,响度的大小由弹奏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振幅由弹奏时的力度决定,与弦的粗细无关.故D错误.16.【答案】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解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17.【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19.【答案】音调;纸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大小不同,音调不同.【解析】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快速滑动时,纸片振动的快即频率大,音调高;慢速的划动,纸片的振动速度慢,频率低,音调低.20.【答案】振幅.【解析】当空竹旋转时,空竹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空竹的转速越高,其发出的声音响度也就越大,这是由于振幅变大的缘故.21.【答案】(1)横截面积(或粗细);高;(2)A、D(或B、E或C、F);长度;低;(3)D.【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D的声音强度.22.【答案】①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①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①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①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①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①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①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23.【答案】(1)能;(2)铃声变小;(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两次铃声的变化可得出结论.(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音进行比较;从小铃铛的声音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24.【答案】(1)铃声减弱;(2)铃声又清脆起来;(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主要是“赶跑”烧瓶内的空气;夹住橡皮管并使烧瓶冷却,让瓶中的高温水蒸气液化成水.因此,水面和瓶口之间几乎成了真空,此时晃动烧瓶,小铃铛振动,但铃声很微弱,甚至听不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开夹子,使空气重新进入烧瓶,晃动烧瓶,又能听到清脆的铃声,这就再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号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含答案)
1分,共14分)
水牛“哞哞”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高, 的叫声响度大。
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 图是噪声的波形。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________的声波叫超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如图所示,某学生将一根弦固定在课桌上,借助一根铅笔就可以弹奏出《天空之城》这首曲子。
在弹奏过程中,左右滑动弦下的铅笔,来改变振动弦的 ,从而改变弹奏的 。
5.人听到的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产生的,通过____传入人耳。
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不在人耳可听声的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_m/s ,声音在______传播速度最快. 2分,共20分) 王熙风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判断一定是“凤辣子”来了。
贾母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我国蒙古族传承的演唱形式“呼麦”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关于“呼麦”演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麦”演唱有时音调特别高,此时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B.“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C.“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特别美妙,所以它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 “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呼麦”演唱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喉振动产生的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 A.空气不能传声 B.液体不能传声 C.真空不能传声 D.固体不能传声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正在发声的物体就叫声源
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声音也停止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小华在学习了“声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声具有能量
1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无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5.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16.对于图中的四个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
17.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
是,此现象说,塑料球的作用是。
18.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
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
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19.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0.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汽车前进的距离?
(2)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21.校运会上,100m赛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如图所示,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见“跑”声后才计时,这是为什么?(7分)
(2)若计时员是在听到“跑”声后才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 /s) (8分)
答案
1.蚊子牛
2.甲乙
3.20-20000HZ 超过20000HZ 低于20HZ
4.长度音调
5.振动空气频率
6.340 固体
7-16.C B C B C C C A D C
17.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有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的振动
18.略 340 略
19.甲声音能传递能量放大音叉的振动转换法
20.12 142 130
2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