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培优大一轮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3高考命题点一 新题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详细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选C。“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此联两句重在描绘弈棋者坚韧的斗志,“尚可持”是弈棋者的希望,并不是现实的状态。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以下棋为题材的诗。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弈棋者殚精竭虑,务求胜算;又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的典故表现弈棋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喻指弈棋者处于不利局势;然而面对不利局势,弈棋者却不服输,仍然精心运筹,希望换个平分天下的局面。

答案:弈棋者心思缜密、专注、意志坚定。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意志坚定。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解析:选D。“直接描绘”错,“何当”是“何时”的意思,“报君恩”“却系单于头”均为诗人想象的内容。

(2)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

解析:这两首诗中都使用“吴钩”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代表了战争。两诗作者借助“看吴钩”“佩吴钩”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之处在于两诗表达的感情基调不同,王诗“报君恩”“系单于头”表明了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辛词“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答案: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中作者即使被贬,但仍愿奔

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辛词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3.阅读下面的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忧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胄: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B。“拟人”和“夸张”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故两句运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词的上片起笔写竹的生长环境,“森寒洁绿”写其颜色,“池亭畔”“一泓流水”烘托出竹的高洁品质;然后以比喻和拟人手法,“仙人鸣佩遂”“净女添膏沐”极写竹的姿态之美。下片起笔运用典故,写其出身高贵,然后以松柏烘托其品质高洁,再运用“金屋藏娇”的典故赞其珍奇不凡。结句直抒胸臆,写其不畏冰霜,又以比喻作结,突出竹的品质高洁。整首词从多个角度

赞扬竹之高洁,词人对竹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托物言志,表达了词人希望如竹一样追求高洁的品质。

答案: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表达出作者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高洁的品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芳草渡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注]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雁: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是送别词,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而这首词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中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情态。

C.词的下阕“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解析:选C。“用一种幽怨的语气”错,“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表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并非“幽怨”。

(2)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和分析表现手法是紧密相连的,可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词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表现手法。由本词“问道几时回”“君去也”“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等便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泪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女子要求远方的行人(他),寻个方便将“烦恼”寄送给她,说明她愿意为他承受精神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