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PICC置管术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PICC置管术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39d4e733687e21ae45a913.png)
PICC置管术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PICC是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
同时PICC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血管,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临床输液隐患。
适用于刺激性强的药物,高渗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治疗,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
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原因】1.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未冲洗干净,微粒对血管内膜造成刺激。
2.选择导管型号与静脉不合适,送管速度快或反复送管,损伤血管内膜。
3.穿刺时血管痉挛,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4.患者反复屈肘活动,导管与血管内膜摩擦,血管内膜损伤。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条索状改变,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
常发生于置管后7~10天。
是最常见的PICC并发症。
【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无粉手套,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
2.穿刺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避免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
3.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轻柔,缓慢匀速送管。
4.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
5.水胶体敷料外用,局部湿热敷:每次20min,每天4次,如意金黄散及喜疗妥膏软膏涂抹。
6.伴有体温升高或3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
7.若处理3天未见好转或加重,应拔管。
【并发症】导管堵塞【发生原因】1.输入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黏滞性药物后,未及时充分冲管。
2.未正确执行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
3.未定期冲管封管。
4.导管未妥善固定,脱出、易位造成的自发性返血,使导管堵塞。
5.置管侧肢体提重物,肌张力高、咳嗽、便秘时静脉压增高血液反流可造成导管堵塞。
6.输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未及时冲管。
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052e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c.png)
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气胸1. 原因:锁骨下进针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
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
2. 预防和处理: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及时手术,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二)血胸1. 原因:(1)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
(2)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2. 预防和处理:(1)应立即拔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
此时应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2)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即可止血,不致造成严重后果。
(三)液胸1. 原因: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并将液体输入胸腔内。
2. 症状:(1)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2)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3)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3. 预防和处理: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
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四)空气栓塞1. 原因:(1)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通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
(2)输液时,巡视不及时,输液走空。
输液管内有空气,或导管衔接处脱落。
2. 症状: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严重者心跳呼吸骤停。
3. 预防和处理:(1)穿刺时应注意避免空气进入。
(2)加强巡视,妥善固定,避免输液走空,或导管脱落,一旦发生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五)心肌穿孔1. 原因:由于导管太硬,而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与护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d02c140c22590103029dad.png)
3)导管感染后败血症
❖ 导管败血症是指接受胃肠外营养或液体治疗的患者出现临床败血症,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 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且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得以控制或缓解。导 管头端培养及血培养阳性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 导管败血症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为1%~30%不等,由于接受人工胃肠支持、长期液体治疗的 患者,多为严重消化道功能衰竭,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由于患恶性肿瘤而 而行放疗、化疗等,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衰弱,因而易于遭受病原菌的侵袭。另外,导 管本身作为一种异物长期保留在静脉内,可因组织反应而使导管周围形成纤维素袖套,病原 菌可迅速在导管头端的纤维素套内繁殖,当大量细菌入血后即可引起严重的导管败血症。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2、连接输液 输液时,用注射器先回抽血,看是否有血栓形成,之后再用肝素钠盐水冲洗方可接 输液器。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3、若连续24小时输液,每日须更换输液器,每日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盐水冲洗,冲洗后加 肝素帽,未被被血污染,肝素帽可连续使用7天。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一般护理
2、液体泄漏
❖ 当导管老化,折断或自静脉内脱出时,都可造成液体自导管的破损处或进皮点外漏。如发 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更换导管。因导管一旦破裂,整个输液系统的严密性就遭到破坏,如 不及时将导管拔除,容易造成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导管败血症。
3、穿刺点出血 ❖ 患者凝血功能差或大范围地活动所致,应尽早纠正凝血功能,术后先给予制动。
1)插管时并发症
❖ 肺与胸膜损伤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胸或血胸。插管后常规X线检 查,可及时发现有无气胸存在。少量气胸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气压小于20%可不 做处理,但应每日做胸部X线检查,如气胸进一步发展,则应及时放置胸腔闭式引 流。如患者于插管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发绀,应警惕张力性气胸之可能。 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行粗针胸腔穿刺减压或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如气胸经一般处 理得到控制,且导管位置正常,则无须拔除导管。血胸往往是由于穿刺针太深误 伤动脉并穿破胸膜所引起。血胸严重时必须开胸止血。
静脉置管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置管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00f4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c.png)
静脉置管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 静脉血栓形成:在置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
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适当尺寸的导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定期更换置管位置:定期更换置管位置,避免过久停留在同一位置引发血栓形成。
- 注射肝素盐水冲洗:在使用过程中注射肝素盐水冲洗导管,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导管脱落:有时候置管可能会脱落,为了预防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适当的导管尺寸和长度:确保选择适合患者的导管,并正确插入,以减少脱落的风险。
- 确保导管固定:使用适当的装置,如透明敷料或固定带,帮助确保导管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减少脱落的可能。
3. 感染:置管术后可能会引发感染,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术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中的设备和环境的无菌性。
-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 注意导管的清洁和护理:每天对导管进行清洁,避免导管周围的皮肤受到污染和感染。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如果在置管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静脉血栓溶解剂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静脉注射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以溶解血栓。
- 导管取出:如果血栓无法溶解或有其他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决定取出导管。
2. 导管脱落的处理:- 导管重新插入:如果导管脱落,医生会重新插入导管,并确保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3. 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程度的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导管取出:如果感染无法控制或有其他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决定取出导管。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04b2df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5.png)
04
CATALOGUE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提高置管技术水平
总结词
提高置管技术水平是预防和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置管技术水平,减少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强患者宣教和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加强患者宣教和护理是预防和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的重要 环节。
PICC置管常见并发 症
目 录
• PICC置管并发症概述 • 常见并发症 • 特殊并发症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CATALOGUE
PICC置管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过程中或置管后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
分类
根据发生的时间,PICC置管并发症可分为置管过程中和置管 后并发症,其中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穿刺失败、导管异 位、心律失常等,置管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导 管堵塞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方 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置管 后的护理,定期检查、更换敷料和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 畅和局部清洁,降低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结词
及时发现并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对于减轻 患者痛苦和预防并发症恶化至关重要。
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导 管维护、拔管等,以减轻患者痛苦和 减少并发症的危害。
02
CATALOGUE
常见并发症
机械性静脉炎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d71f16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6.png)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一、血肿(一)发生原因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漏,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而导管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临床表现一般血肿不会很大,也不容易引起大出血,只是穿刺局部隆起,如血肿较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
(三)预防及处理1.充分熟悉所穿刺深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根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对于新操作者应加强训练,穿刺方法一定要准确,防止盲目乱穿刺出现血肿。
2.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需确认所进入的血管为静脉,方可插入扩张器。
否则,如误入动脉,又使用扩张器,则更易引起出血。
3.严格掌握穿刺的适应证,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作此项操作。
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局部加压按压,时间3~5分钟。
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以避免出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作。
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朝向心脏方向,针稍微退出再置入导丝或稍前进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7.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二、导管感染(一)发生原因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患者抵抗力下降,使不致病菌成为致病菌,皮肤寄生菌沿导管的软组织隧道生长,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37805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1.png)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早期机械性静脉炎预防:1、置管前充分评估,根据血管管径选择合适型号、材质导管;2、合理选择置管时机;3、严格规范置管操作;4、置管24或48小时后常规热敷一周,2次天,20min次注意避开贴膜处。
处理:1、给予热敷,抬高患肢;2、针对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对症处理:1度:局部涂喜辽妥软膏,4次/天。
2度:局部热敷20min/次,并涂以喜辽妥软膏。
3度:微波治疗30min/次,1次天,并涂以喜辽妥软膏;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及消炎药进行干预;4、同时结合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及水肿;5、局部贴水胶体敷料、爱立敷薄型敷料,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静脉炎;6、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必有时拔除导管。
(二)感染预防:1、置管前充分评估、合理选择置管部位及导管;2、应用有效消毒剂;3、置管时最大化无菌屏障;4、加强护士置管术的操作培训;5、加强对应用有明显骨髓抑制化疗药患者的监测;6、采取预充式导管冲洗器;7、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8、加强带管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9、动态评估,尽早拔管。
处理:1、及时更换敷贴,适当增加更换频率。
2、穿刺点有炎性反应,可局部使用藻酸盐敷料;3、穿刺点有分泌物需取分泌物作培养,并及时、彻底清除分泌物,同时用2%碘伏消毒穿刺点,藻酸盐敷料局部覆盖。
4、应根据感染程度、感染微生物以及重建血管通路条件,确定是否拔除导管或保留导管的必要性与风险;5、对于不能被拔除而保留的导管,应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局部与全身改善情况并记录;(三)导管堵塞预防:1、导管的选择及固定;2、执行正确冲封管操作;3、在同一导管同时或序贯输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应评估药物间的相容性;4、规范使用合适的终端过滤器;5、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高的活动。
处理:应与医生沟通有效恢复导管功能使用的药物品种、剂量及浓度。
(1)血栓性堵塞1)使用溶栓剂尿激酶(5000u/ml)恢复导管功能,高凝状态患者可升高尿激酶浓度;2)溶栓剂在导管内停留时间30-120min;3)如导管通畅,将溶栓剂和分解产物全部抽出并丢弃,然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冲洗导管。
深静脉置管(PICC)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深静脉置管(PICC)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b5c6e6b14e852458fb579f.png)
刺激性皮炎
多由消毒液未待干,覆盖敷料造成
过敏性皮炎
对于疑似过敏性皮炎,应立即考虑适宜的调查(如斑贴试验或过敏 性
试验) ! 受累面积等于/超出暴露区域 ! 多表现为红斑、水泡、瘙痒性皮炎
皮炎的分级
轻度:轻微瘙痒,红斑,面积:5x5cm以内 ! 中度:瘙痒明显,皮肤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 潮湿,面积5ⅹ 5CM以上,部分有粟米状 皮疹 ! 重度:皮肤瘙痒严重,有水泡,糜烂,渗出面积 达10x10cm以上
带管期间常见并发症
1.1.穿刺局部渗血、 血肿渗
液
2.2.皮肤并发症 3.3.静脉炎 4.4.血栓形成 5.5.导管堵塞 6.6.穿刺侧肢体肿胀 7.导管破损、移位或脱出
穿刺处渗血、血肿
原因:
1.凝血机制异常 2.血管脆性增加 3.反复穿刺 4.MST型号>导管 5.穿刺位置不好:在活动最 多处,皮肤穿刺点于血管 穿刺点过近
• 夏季多⻅见 由于夏季 天气 气炎热身体易易出, 汗,汗液 积聚在敷 料料下
穿刺点感染的处理
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 加强换药 ! 每天碘伏纱块敷穿刺点 ,必要时予抗菌敷料应 用
! 按医嘱全身使用抗生素 ! 观察全身症状,必要时 拔除导管
静脉炎
分类
-- 机械性静脉炎 -- 血栓性静脉炎 -- 细菌性静脉炎 -- 化学性静脉炎
-
+
+
-
-
-
CRBSI
导管堵塞—血栓性堵管
预防
确定导管尖端正常位置 严格执行正确的冲管频率、冲管液量及方法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合理选择封管液,正压封管 -- 一般病人/血小板低下:生理盐水封管 -- 肿瘤、高凝状态病人:稀释肝素液封管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29c2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7.png)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处理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以及给予药物和营养支持的常见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手术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操作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确认适合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
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物,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整洁。
2. 选址定点:在颈部骨骼结构清晰可辨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选择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叉处作为穿刺点,利用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周围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穿刺置管:使用引导针穿刺颈内静脉,并通过导丝引入导管,确保导管顺利通过至心房。
5. 固定导管:导管进入位置后,固定导管并进行X线透视确保导管位置准确。
6. 皮肤缝合:结束操作后,进行皮肤缝合,并使用透明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虽然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常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感染: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比较常见,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和发热等。
处理方法包括局部伤口护理、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拔管。
2. 颈内动脉穿刺: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有可能意外穿刺到颈内动脉造成出血。
如出现此情况,应迅速停止穿刺,用压迫止血,并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3. 气胸:导管插入过程中误入胸腔,导致气胸。
一旦发生气胸,应及时拔管,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
4. 血栓形成:颈内静脉置管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疼痛和难以通气等症状,可能是因为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常规造影检查。
以上仅为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实际操作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操作,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医护人员在进行这一手术时务必谨慎细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d40d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c.png)
02
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 部位,避免损伤血管和 神经。
03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4
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 时处理并发症。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导管相关性感染
感染部位
处理方法
导管出口处、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
导管脱落
原因
导管固定不牢固、患者活动过度、外力牵拉等。
表现
导管部分或全部脱出。
处理方法
局部按压止血,重新固定导管,必要时重新置管 。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建议
提高患者认知与自我管理
告知患者置管目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
在置管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置管的目的、必要性、操作过程及 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及日常维护。
的医疗服务。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及时拔除导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加强局部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原因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皮肤细菌定植、 导管接头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导管堵塞
01
药 物沉淀等。
表现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无 法抽出回血。
处理方法
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 ,尿激酶溶栓,必要时拔 除导管。
定期检查与维护导管
定期检查导管功能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血栓形成等异常情况,确保导 管功能正常。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2aeb80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2.png)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一】食道黏膜损伤1.原因(1)由于病人紧张、恐惧、不合作或操作者技术欠熟练加上三腔二囊管质地较软,导致插入困难。
强行插入损伤食道黏膜。
(2)操作者动作粗暴或反复插管损伤食道黏膜。
(3)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未充分润滑,造成食道黏膜损伤。
(4)气囊压迫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导致食道黏膜缺血、糜烂、坏死、出血。
(5)病人因不能耐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所带来的不适或病人不合作,强行拔管。
(6)拔管困难的情况下强行拔管。
2.临床表现病人感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止血后管再次出血,胃镜下可见食道黏膜糜烂、出血、坏死等。
3.预防及处理(1)对于清醒病人,插管前向其解释病情,耐心讲解置管的意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病人,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对于轻度昏迷病人,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减轻恶心后方可插管。
(2)插管前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三腔二囊管,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争取一次插管成功,避免多次插管。
(3)在三腔二囊管压迫初期,持续12--24小时放气一次,时间15--30分钟,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牵引重量为0.5kg左右。
(4)改进插入三腔二囊管的方法:①用传统法插管,当插至咽喉部(14~16cm)时,让病人用吸管连续吸服去甲肾上腺素盐水25-50ml,在其自然吞咽时迅速将三腔二囊管推进通过咽喉部,继续插至所需长度(55—65cm),证明三腔二囊管在胃内后,再按传统方法固定。
②用剪刀剪去胃管前端盲端及有侧孔部分,按常规法插入胃管,证明胃管在胃内后,将不锈钢导丝涂上液体石蜡,经胃管插入胃内,助手固定导丝,操作者慢慢将胃管顺着导丝退出,至病人鼻腔外露出导丝时,一手立即固定导丝,胃管全部退出,再由助手将三腔二囊管外抹液体石蜡,腔内注液体石蜡5~lOml润滑管腔,然后沿着导丝直接往里置入50—60cra,固定三腔二囊管,将导丝慢慢退出,再按传统方法固定。
③首先将三腔二囊管及气囊表面涂上液体石蜡,管内亦注入液体石蜡,用沙氏导丝插入三腔二囊管胃腔内,提高三腔二囊管的管身硬度。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282a0189eb172ded63b7cc.png)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是急诊病人,尤其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条重要生命线。
常选用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其常见并发症如下:1、气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后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
应及早拍胸片加以证实,以便及时作胸腔抽气减压或闭式引流等处理。
2、血胸穿刺过程若将静脉甚至锁骨下动脉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可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
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绀,胸片有助于诊断。
临床一旦出现肺受压症状,应立即拔出导管,并作胸腔穿刺引流。
3、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可能会误伤动脉。
当刺破动脉时,回血鲜红且压力较大,应立即拔出穿刺针,经压迫局部后可不引起明显血肿。
4、神经损伤损伤臂丛神经时,病人出现放射到同侧手、臂的触电样感或麻刺感,应立即退出穿刺针或导管。
5、胸导管损伤做左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时有可能损伤胸导管,表现为穿刺点渗出清亮的淋巴液,此时应拔出导管。
如发生乳糜胸,应及时放置胸腔引流管。
6、空气栓塞中心静脉在吸气时可能形成负压,穿刺过程中、更换输液器及导管和接头脱开时,尤其是头高半卧位的病人,容易发生空气栓塞。
同时,输液时注意输液瓶绝对不能输空,更换接头时应先弯折或夹住导管,以防空气进入,发生气栓。
7、血栓形成和栓塞主要发生于长期置管和全静脉营养的病人,应注意保证液体持续滴注及定期生理盐水冲洗。
8、感染导管留置期间局部护理十分重要,一般每2~3日更换1次敷料,有渗血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如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导管穿出皮肤处压痛和红肿等,应立即拔除导管,做导管头端及病人血液的细菌培养,并同时应用抗生素。
9、大血管和心脏穿孔为少见的并发症。
(1)主要表现:血胸、纵膈血肿和心包填塞。
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穿孔原因往往与导管太硬及插入过深有关,尤其当原有心脏病变、腔壁变薄而脆弱的情况下。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b3a4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3.png)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留置胃管法是将胃管经口或鼻腔插入胃内的方法,主要应用需要管饲、胃肠减压、洗胃等患者。
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声音嘶哑、插管困难、呃逆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鼻、咽、食道黏膜损伤1.原因(1)操作时动作粗暴。
(2)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道黏膜。
(3)患者不配合、插管困难、反复插管导致鼻、咽及食道黏膜损伤。
(4)因长时间停留胃管压迫、刺激黏膜而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道炎。
2.临床表现患者感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有时可见鼻腔流出血性液。
3.预防(1)操作前可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与配合。
(2)置管动作要轻巧、缓慢,应注意避开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
(3)对长期停留胃管者,宜选用质地软、管径小的聚氯酯或硅胶胃管,可减少胃管对黏膜的损伤。
(4)可选用导丝辅助置管法,必要时可嘱患者饮少量温开水以助胃管顺利插入。
(5)长期停留胃管者,每日用石蜡油滴鼻及做口腔护理二次,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6)长期管饲者,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晚上拔出,次晨再从另一侧鼻孔插入,避免长时间压迫、刺激鼻黏膜。
4.处理流程出现鼻、咽、食道黏膜损伤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发生鼻腔黏膜损伤,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眼药膏;如伴有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如发生咽部黏膜损伤者,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发生食道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止血、制酸、保护黏膜药物)→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声音嘶哑1.原因(1)胃管质地较硬,在下插胃管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
(2)置管过程中患者咳嗽、说话、不配合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对喉头局部摩擦。
(3)胃管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喉头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
2.临床表现置管后或留胃管期间患者感觉咽喉疼痛、发音困难。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8e4f1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e.png)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PICC置管操作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需要预防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并发症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的原因包括导管被夹闭、导管打折、不正确或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等。
为预防导管堵塞,应在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并在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
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
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若导管出现堵塞,应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穿刺点渗血、水肿的原因包括穿刺针过粗、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等。
为预防穿刺点渗血、水肿,应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并在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若发生穿刺点渗血、水肿,可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3:静脉炎静脉炎的原因包括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等。
为预防静脉炎,应在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
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若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01c2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1.png)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1)导管堵塞预防: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
(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①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
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预防: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精选全文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c836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2.png)
CONTENTS
症状: 1、给药时液体自穿刺点回漏 2、导管外露部分漏液 3、导管断裂
导管的损失与断裂
原因:穿刺鞘反复使用损伤导管 导丝划伤导管 修剪导管不当 安装连机器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暴力冲管和高压注射所致 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 患者躁动、精神异常
处理
体外部分损伤:修剪后重新更换新的连接器体内部分:如果是导管体内部分断裂,应立马拍胸片,查看断裂导管的位置,查看断裂导管是否会漂移。如果随血流漂移,需立即处理,避免漂移到肺动脉造成阻塞,引起病人呼吸困难,突发死亡。如果断裂在外周静脉内,并且残留较短,可以病人先制动,行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如果断裂在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均可以使用介入方法可以取出。
导管相关性感染
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 每天评估穿刺局部,并按要求及时更换敷料,夏天适当缩短敷料更换间隔时间。3. 出现穿刺点局部感染时,要及时就诊,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要把分泌物尽量挤出,局部可用碘伏湿敷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洁,穿刺局部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再视渗出多少选择纱布敷料或透明敷料覆盖。4. 局部热敷促进吸收及炎症消退。5.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换药并使用抗菌敷料,取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并使用敏感抗生素。
抬高患肢,增加手指的精细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 局部:--- 喜疗妥乳膏,可预防性使用。置管后,穿刺点上方可以贴水胶体。--- 物理治疗:红外线、微波照射等。--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在3天后症状没有缓解考虑拔管
CONTENTS
不正确固定方法使导管打折 维护不当,未及时或正确冲管 药物沉积:甘露醇等 药物配伍禁忌 脂类药物堵塞:脂肪乳
CONTENTS
PICC穿刺处渗血
原因:包括穿刺损伤;病人有出血倾向;抗凝治疗的病人;穿刺点选择不当,如靠近关节部位穿刺;穿刺部位活动过度;穿刺针直刺血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气胸、血气胸
1.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造成误伤 肺组织所致。 2.星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 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 3.对意识不清的患者或者躁动的患者进行穿刺时。患者躁 动不安,穿刺针穿破胸膜或肺,使气体和血液流到胸 膜腔内,形成血气胸。 4.肺气肿或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者,肺尖位置上移,即使 在正常穿刺部位正确穿刺有时也可伤及肺脏。
七、导管折断:
1.由于导管质量太差,术后病人躁动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过程中颈部活动频繁而造成导管根部折断。 2.使用穿刺针头导入导管的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 在为退出穿刺针头的情况下撤回导管,致使穿刺针的 斜面将导管割断或拔导管用力过大、使得导管打折断 留在静脉官腔内。
八、心率失常
多见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时。由于见于置入质地较硬的穿刺管,患者摆动过多,导 管与静脉壁成角或摩擦,穿破静脉进入胸腔或腹腔, 护士没有抽回血立即进行输液,致使液体漏入胸腔或 腹腔。
五、空气栓塞
1.当患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时,穿刺前又未取头低位,
穿刺进入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 脏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 2。接输液管或者静脉推针时没有将空气排完;输液过 程中输液管脱落,留置导管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物 人在旁看护;输液结束封管时,医护人员仅在平针头 处反折导管,未在平针头处加用肝素帽塞住针头加以 处置,使气体进入人体内。
六、静脉血栓的形成
多见于股静脉穿刺。导管质地较硬,对血管壁有刺激性可
导致内膜损伤、粗糙,血流通过此处血小板易凝集产生血 栓;严格控制输液量者,血液浓度、粘稠度增加,血流缓 慢血小板或破损的血细胞可聚集或者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 或导管外壁而形成血栓;拔管时术者为了防止穿刺处出血, 左手紧压针眼处,用力过大可使粘附导管外壁的血块因局 部加压而脱落到官腔内形成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者,活 动减少,血流缓慢,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下肢静脉血流减 慢,血液呈淤滞状态,致使血栓形成。
十、导管阻塞
输液结束后未按规定用肝素封管或封管方法错误,致
使回血在导管内形成血凝块;利用留置导管抽血,抽 血后未注入适量肝素盐水,致使管道被血凝块堵塞。
谢 谢!
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介入导管室:陆群 2018年7月30日
一、血肿
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导致操作者短时间在同
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漏,造成 血肿。 3.过渡消瘦或年老或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导致管周血液漏出,而导管皮肤入口被封闭,导致癖习出 血。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者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 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导管感染
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患者抵抗力下降,使不致病菌成致病菌,皮肤寄生菌沿导 管的软组织隧道生长,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 5.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未及时拔管。 6.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或粪便污染。
管由腔静脉达到右心房或心室,漂浮的硅胶管受到血液的 冲击、心跳摆动而刺激心脏所致;右侧颈静脉基本垂直注 入上腔静脉右心房,通过颈内静脉置管滴注氯化钾、葡萄 糖酸钙、高浓度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等药物速度过快 可发生心率失常。
九、心包填塞
非常少见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置管时。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心 房,心肌收缩而穿破心房壁,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 危重病人是常常发生心包填塞,以右心房多见,后果 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