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现代企业管理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 基础知识(提纲)一、劳动经济学(1-16)二、劳动法(17-24)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四、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60-84)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85-11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

1、相对稀缺性 2、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3、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

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

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

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128M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128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二)、就业总量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 128M
二、失业及其类型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 摩擦性失业:供求中偶然失调造成暂时性失业 。正常失 业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 128M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 •部门特殊性 •高度稳定性 •高度权威性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平等的就业权与自 由择业权是核心
•内容: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劳动关系民主化的原则 •物质帮助权原则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二章 劳动法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 128M
第一节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劳动法-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劳动 法》
•广义:劳动法-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一 些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43页 128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 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劳动关系的 •现实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属性:相对的稀缺性、绝对的属性、本质表现。

2、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4)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是什么”)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应该是什么")4、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5)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5、劳动力供给(5-6)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6、供给弹性(6)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7、供给弹性分类(6)8、劳动力需求(7)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9、劳动力需求弹性(8)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曲线图。

10、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9-10)三个阶段、公式、曲线图。

11、完全竞争市场上:MRP=VMP=MP*P(11)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12、均衡分析(12)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瓦尔拉)13、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3)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14、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3)15、均衡价格论(14—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

16、工资形式(15—18)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第五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第五章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性的两方面内容: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心理属性或心理现象总括为四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

2.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1)人性具有能动性2)人性具有社会性3)人性具有整体性4)人性具有两面性5)人性具有可变性6)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3.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存在四种人性假设,有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2)“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管理。

4)“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

4。

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5.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6。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第二,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

第三,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这是其成为资本之根本所在。

第四,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7。

人力资本的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4)人力资本肯有收益性。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的创造性。

6)人力资本肯人累积性。

7)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10分)重点综合归纳第一节劳动经济学(1-2分)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有具有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三,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1,供给无弹性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s趋于无限大;3,单位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Es》1;5,供给缺乏弹性Es《1。

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六,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七,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八,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d趋于无限大;3,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Ed》1;5,需求缺乏弹性Ed《1。

九,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优效率的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3,充分就业。

十,工资形式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十一,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十二,福利是工资转化的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包括各种免费或打折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2,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十三,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总汇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总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精要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统计研究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效应同时存在,由于两种效应作用方向相反,所以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力参与率表现为不同的波动状况.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因此,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含答案)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含答案)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含答案)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l、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 A )的谋划和方略。

A、总体性和长远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2、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 D ),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

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3、( C )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4、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B ),企业要不断投人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性D、相对性和暂时性5、( B )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A、采购管理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D、技术开发6、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 A )战略。

A、扭转型B、增长型C、防御型D、多种经营型7、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B )。

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持久原则8、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C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

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9、( B )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A、新兴行业B、成熟行业C、衰退行业D、稳定行业10、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 A )、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

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 A )。

A、主体B、客体C、内容D、重点12、( C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A实际成效 B绩效评价 C战略评价标准 D纠偏行动13、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 A ),经营越(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物质帮助权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 帮助的权利。 形式: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性、互济性和补偿性
三、劳动法律渊源
1、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劳动法的表现形式P33 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 ★ 劳动标准一般指最低劳动标准 •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劳动关 • 系当事人可以约定高于劳动标准的条件, • 低于劳动标准的部分无效(选择)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正式解释 (雇佣规则、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
例法)
四、劳动体系
★ 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1、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 劳动标准的 3 个内容:(选择) 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
四、劳动体系
★组成劳动法的 8 个内容: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 • 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
八、市场营销策略
2、定价策略 (1)成本导向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 3、分销策略 销售渠道的选择P94-95 4、促销策略 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一、员工的知觉与归因
1、感知觉过程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视觉
触觉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归纳一、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师是指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法务等能力的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

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进行归纳。

二、基础知识考点1. 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劳动力、劳动市场、劳动供给、劳动需求等。

(2)劳动力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3)工资决定理论:供求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工资差异理论。

(4)劳动力市场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年龄歧视等。

2. 劳动法(1)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法、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劳动保护等。

(2)劳动合同的种类: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3)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调解、仲裁、诉讼。

(4)劳动保护制度: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支付、劳动安全卫生等。

3. 现代企业管理(1)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企业组织结构: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3)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与调整。

(4)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制度等。

4.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等。

(2)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沟通、组织变革等。

(3)领导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情境理论等。

(4)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规划实施。

(2)招聘与配置:招聘渠道、招聘方法、招聘流程、人员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
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 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 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 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 减。
五、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
❖规范研究方法: 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 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 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 1、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 ×100%

总人口
❖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
❖ 2、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 替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3、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 ❖ 分配公平 ❖ 程度公平 ❖ 互动公平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一、工作团队的动力 1、团队的含义。 2、团队有效性的四个要素: 绩效、成员满
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 3、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 沟通、影响、
❖ 三、劳动法律关系事实 ❖ 劳动法律行为。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
系;违法行为可使劳动关系变更或消灭。 ❖ 劳动法律事件
练习-单选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报酬权 B、休息休假权 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D.物质帮助权
)。
练习-单选
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 ( )。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3、领导的情境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前点题卷一(题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前点题卷一(题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前点题卷一(题库)[单选题]1.保护劳动者劳动权时,应该优先保护(江南博哥)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 )的劳动者。

A.特殊地位B.优势地位C.稀缺地位D.弱势地位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

其中,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单选题]2.下列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就业主体可能无就业要求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C.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就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

(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

(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单选题]3.在管理技术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A.照规章办事B.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C.以事为中心D.追求精确性与科学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段。

[单选题]4.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不包括( )。

A.分配公平B.程序公平C.互动公平D.法律公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包括:①分配公平,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②程序公平,是指员工所感觉到的报酬结果的决定方式的公平性。

③互动公平,是指分配结果反馈和执行时的人际互动方式是否公正。

[单选题]5.劳动法律体系的(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劳动标准制度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①促进就业制度;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③劳动标准制度;④职业培训制度;⑤社会保险制度;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⑧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PPT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PPT
•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
•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 工资形式
1、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
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是
全部劳动报酬)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工人合格产品
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 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作用
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洛伦兹曲线
100% 收 入
0
A B
人口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 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 况的一种曲线。图中的45°对角线称 为绝对平等线,由横轴和纵轴组成 的折线称为绝对不平等线。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则是 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 线,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 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就越 严重;反之,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 就越接近于平均。后来,意大利统 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 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
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 所作的决策 。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 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 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变动对总需求发生 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

是相对的、绝对的稀缺性,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求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三、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

1 、实证研究法的特点:①其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验证。

2 、规范研究法的特点: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研究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

对社会有积极还是消极意义;②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五、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1 、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供给无弹性Es = 0,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 ∞,单位供给弹性 Es =1,供给富有弹性 Es ﹥ 1,供给缺乏弹性 Es ﹤ 1。

3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的变动趋势: 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5-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六、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需求无弹性Ed =0需求有无限弹性Ed → ∞单位需求弹性Ed =1供给富有弹性Ed ﹥ 1供给缺乏弹性Ed ﹤ 1八、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总复习一、职业道德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 忠诚、审慎、勤勉4.诚信的特征: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二、基础知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两个最大化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P2)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两个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的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3. 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4.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用以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市场: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2.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P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1.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两个特点:一是目地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二是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验证 规范研究方法:1.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3.经济运行过程中,阻碍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3.劳动力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分类(P6,P8-9)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概念: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 S ),其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W W /∆)S S /∆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5类:① 供给无弹性,E S =0 ② 供给有无限弹性,E S →∞ ③ 单位供给弹性,E S =1 ④ 供给富有弹性,E S >1 ⑤ 供给缺乏弹性,E S <1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 d ),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D D /∆)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W W /∆) 一般将劳动力需求弹性分为5类:⑥ 需求无弹性,E d =0 ⑦ 需求有无限弹性,E d →∞ ⑧ 单位需求弹性,E d =1 ⑨ 需求富有弹性,E d >1 ⑩ 需求缺乏弹性,E d <1工资:1.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以及劳动的负效应3.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4.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福利:福利的支付方式有两个,实物支付(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和延期支付(保险支付,退休金、失业保险)福利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劳动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资源的最优配置(产出最高) 2.同工同酬 3.充分就业增加知识点:1.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边际产品2.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3.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4.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4. 就业总量的决定(P18-20)就业含义: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总供给含义: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格总量 总供给= 消费+储蓄= 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总需求= 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均衡国民收入(Y )=总供给=总需求 =消费(C)+储蓄(S) =消费(C)+投资(I)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取决于总需求水平5. 失业的类型及度量(P20-22)失业类型(4点):①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必读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必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复习第一章P14 (名词解释或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1晕轮效应。

2.投射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偏见效应。

6.马太效应。

7.回报心理。

第三章P47-49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1.初创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

P54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

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人力资源规划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P76-77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

3.降低企业的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P78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隐患: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第四章P90 职位设计的形式:1.职位轮换。

2.工作扩大化。

3.工作丰富化。

4.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

P91-92 职位设计的全变因素:1.组织因素。

2.环境因素。

3.人员因素。

4.技术因素。

P110 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1.扁平化。

2.小型化。

3.弹性化。

4.虚拟化。

第五章P122-124 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1.拟招聘人数的确定。

2.招聘标准。

3.招聘经费预算。

P124-125 招聘策略:1.招聘地点策略。

2.招聘时间策略。

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P130 内部选拔的优点: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得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招聘:吸引和选拔合适的人才 选拔:通过面试、笔试等方式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潜力 招聘渠道:线上、线下、内部推荐等 选拔标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培训与开发
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与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员工设计培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训实施与管理: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执行,做好培训过程中的管理 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与企 业战略相一致, 确保战略的有
效实施。
高效运营:组 织结构应注重 流程的简化和 优化,提高运 营效率和响应
速度。
资源整合:组 织结构应有利 于资源的整合 和共享,发挥
协同效应。
风险控制:组 织结构应建立 健全内部控制 体系,确保企 业的合规经营 和风险防范。
柔性化:适应市场变化和业 务需求,灵活调整组织结构
和人员配置
团队化:以项目组、工作团 队为核心,强调协作与配合
01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类型
低成本战略:通 过降低成本来获 得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通 过提供独特的产 品或服务来获得 竞争优势
集中化战略:将 企业资源集中于 某一特定市场或 产品,以获得竞 争优势
汇报人:XX
差异化定价策略:根据产品差异、 市场差异、品牌差异等因素制定 不同的价格策略。
分销策略
分销渠道:企业选择合适的分销 渠道,如直销、经销商等,以扩 大市场覆盖面。
分销管理:企业通过有效的分销 管理,确保产品快速、准确地到 达目标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销策略:企业根据产品特点、 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适 的分销策略,如密集分销、选择 分销和独家分销。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把企业周围的、不受企业控制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相关联的各种外界因素称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或外部环境。
精选课件
企业外部环境按照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密 切程度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指市场和产业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直接处于微观环境的影响下)。
宏观环境:只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环境因素(可以 通过微观环境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4.顾客力量分析
它包括企业消费群体分析、顾客购买动机分析等,有时还包括分析顾客 消费承受能力。
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包装物乃至劳动力的成本高低以及来源渠道, 可用性常受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影响。
精选课件
(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只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 技术、文化等各因素的集合。
境经 济 环
政治环境
境行 业 环
企业
境市 场 环
技术环境
精选课件
境法 律 环
按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环境分为四种类 型(见下表)
稳态
变化程度
动态
简Ⅰ

复单
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 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连续的变
程 度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篇
现代企业管理
精选课件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 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 略。
特征: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 抗争性的特征。 (二)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经济体制、经济形势
经济结构、经济政策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精选课件
二、企业分析
了解了未来经营变化的趋势后还需要结合企业内部条件作进一步分析。 企业内部条件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以及 竞争优势分析。
(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
1.企业资源的概念: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 机器、资本等实物资产及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管理等无形资产。 2.企业资源分析:目的是掌握企业现存资源的状况,明确实现未来战略 意图和目标优势资源和劣势资源,为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创造提供方向 和行动基础。具体包括:物质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财物资源状况; 技术资源状况;管理资源状况;无形资产状况;
精选课件
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新进入某个行业的企业威胁大小,取决于现有的进入障碍,同时也取决 于进入者所预料的行业中现有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进入障碍包括:
(1)产品差异化(2)规模经济(3)绝对成本优势 (4)进入分销渠道(5)资本需求(6)现有企业的反应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替代产品通过规定某个行业内各行业可能获利的最 高限价来限制该行业的潜在收益率”
精选课件
(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
现代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外 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两个方面。
1.外部环境的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外部环境的过去 和现实状况。主要方法如下:
(1)获取口头信息:个别交流、调查、座谈会 (2)获取书面信息:报纸、会议记录、企业年报 (3)专题性调研 2.外部环境的预测:是指根据调查的信息,对外部环
(1)基本活动:一般可以细分分为五种活动,而每种活动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业 和企业战略,在进一步细分成若干项活动。具体为:生产加工(指将投入转化成 最终产品的活动)、成品储运(指与产品的库存、分送有关的活动,如最终产品 的入库、接受定单、送货等。)、市场营销(指促进和引导购买者购买企业产品 的活动,如广告、定价、销售渠道等。)、售后服务(至于保持或提高产品价值 有关的活动,如培训、修理、零部件的供应和产品的调试等)。 (2)支持活动:在任何行业里,支持活动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活动,而每一种活 动可依行业不同进一步细分成若干项独具特色的活动。具体为:采购管理(指采 购企业所需投入品的职能,而不是被采购的投入品本身)、技术开发(指可以改 进企业产品和工序的技术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制企业职工的招聘、雇用、 培训等各项管理活动)、企业基础设施管理(制企业的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以及 文化等活动)。
境中某些因素的今后发展及对本企业经营的影响用 科学的方法进行推测,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 据。
精选课件
(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 (2)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 (3)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 (4)固定成本的高低 (5)行业成长过剩
市场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 各个方面,这种竞争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竞争对手 分析应是企业战略分析的最重要任务。
精选课件
2.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
(1)纵向分析:是把企业目前的能力与以往年度的能力作对比, 寻找企业业绩变化的能力因素的分析方法,并能解释企业能力 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资源分析必须辨明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与竞争对手的资源状况的区 别,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对企业所要实现的战略资源目标进行分析。
精选课件
(二)企业能力分析
1.能力的概念及内容
能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 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按照产品生产的价值形成和创 造过程——价值链,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 和支持活动。
化过程中;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
复Ⅲ

杂 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
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要素基本维 要素间彼此不相似并且处于连续
持不变;
的变化过程中;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 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
精选课件
面对变化的环境,企业领导者需要做到:
科学地分析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及时制定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对企业现 有条件作些调整,以提高素质,改善企业内部条件, 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 “威胁”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要尽量利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以便在变化的环境中仍能 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