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工程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工程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发表时间:2016-08-06T15:10:02.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樊婷婷[导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两方面是实现高等教育进行分类发展的核心。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两方面是实现高等教育进行分类发展的核心。本文探讨了当下工程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即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此核心,构建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提出工程行动能力属于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心部分的观点;根据工程应用能力的成分,进行课程的分类设计,以及建立工程应用型

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程应用体系;工程行动能力;体系建设;工程人才

工程人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工程研究型人才,另一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着眼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如何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基本问题,在于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的学科建设不够完善[1]。当前存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还包括认知落后、理论落后、项目课程的性质、具体实行的环境以及教师资源的短缺与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的不足,还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把握的不够精确等等问题。随着我们对工程教育规律的不断摸索,在工程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大问题开始逐步浮现,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将这些问题加以厘清,并思考其对策。

1.当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1.1认知落后

随着对工程应用的认知初步取得,“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优秀工程师为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共识。但是,由于缺乏对于工程应用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缺乏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造成对工程应用能力内涵的多种解读,以及培养的规范依然混乱[2]。

1.2理论落后

虽然随着我国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不断深入,但是对于许多实践性的问题依旧还在尝试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以及在对课程设计当中,都主要以经验为主导,理论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3]。

1.3实际条件不足

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的改革当中,必须偏重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过,对于项目课程的性质、具体实行的环境以及教师资源的短缺与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的不足,都会使现实中的教学效果与课程设计的目标相距甚远。

1.4实践教学的把握不够精确

虽然目前工程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学校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时,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把握的不够精确,因此,依赖实验型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认识依然存在[4]。

1.5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制度不健全

在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中,需要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结合,以及生产与学习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国家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并且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从而使得企业中的课程和学习没办法得到落实,因此,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5]。

2.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内涵知识 2.1工程应用能力的体系与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多元结构关系,并且难以与知识区分。正常情况可以将能力分为三种,一种为智力能力(简称为智能),一种为技能能力(简称为技能),还有一种称为行动能力。这三种能力当中,智能主要依靠理论知识,然而,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你能力的提高,只有当你知道知识的运用才能形成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智能,而一般情况下,智能在专业的教育中表现出来的是科学思维能力。第二种能力是技能,传统的技能指的是一般性的行动,是由动作的重复所锻炼出来的。而现代意义上的技能指得是大脑和身体一起完成的行为[6]。第三类能力为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被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解决那些没有确定性结果的问题,以及处理没有固定标准衡量答案的问题,这些叫做非结构性问题。

2.2工程行动能力是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心

工程应用能力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工程应用能力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工程行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基本技能,还有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7]。而工程行动能力,就是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心。科学思维能力是作为支持工程应用能力一种支持的动力,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则是运用工程应用能力的基础性能力。行动能力的概念发端于十八世纪西欧著名的启蒙运动,他们的观点是,人的能力应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思维能力,另一部分为行动能力。几个世纪之后,随着人类对行动能力不断进行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关于行动能力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人类行动能力的重要的一部分。

3.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3.1借鉴经验,创新模式

我国需要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必须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大力研究不同类型的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法,摸清不同类型的工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及创新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3.2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

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主导作用,借助工程应用能力包含的工程学科知识以及专业的基本技能,以科学的思维能力做智力的支撑,并且用工程素质作为素质的保障,以工程行动能力作为核心。

3.3因材施教

根据认知能力和课程的相关度,确定不同能力培养的目标,对于不一样的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材施教,对不同需要培养不同能力的人才,需要制定不同的课程,并对教育教学中的课程培养,保证其所需要的环境。

3.4建立人才培养计划

抛弃过去的那种对人才的检查与评估机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系统,树立卓越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建立相应的检查与评估系统,筛选人才的培养,对于卓越的人才,要满足其特殊的需求,设立专门的评估与监察机制。

3.5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要实现以工程行动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能力,需要由“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来培养。同时,“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节骨点,这是传统的高校教育非常欠缺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创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应将“理论-实践”一体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在于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的学科建设不够完善。所以,我国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此核心,构建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教学的改革。从而解决工程应用型人才基本问题。通过对能力的细分,将能力分为三种,一种为智力能力(简称为智能),一种为技能能力(简称为技能),还有一种称为行动能力。而后将工程应用能力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工程行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基本技能,还有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然后,因材施教,根据目标能力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卓越的人才,要满足其特殊的需求,设立专门的评估与监察机制。同时,创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从而实现以工程行动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峰,谢峻林,梅书霞,金明芳.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259-261.

[2]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27-29.

[3]曲永印,孙丽霞,解成俊.紧扣核心能力构建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09:41-43.

[4]陈志刚,杨新海,吴健荣,付保川,徐宗宁,张兄武.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75-80.

[5]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76-81.

[6]陈丽春,毛建卫,茹潇潇,陈洁琼.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7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