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难题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与重大技术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与重大技术问题研究

1 9 5 9年 , 《 长 江 流域综 合利 用要 点 报告 》 初 步 确 定
了南 水北 调工 程 分别从 长 江上 、 中、 下游 向北 方 引水 的 规 划 格局 。其 中 , 中线 工 程 近期 从 汉 江 丹 江 口水 库 引
水, 再 视 发 展 需 要 从 长 江 干 流 引 水 。 中 线 引 汉 总 干 渠 还 需 考虑 通 航 并 成 为 当时 规 划 的 “ 京广大运河” 的 组 成 部 分 。1 9 8 0年 , 水 利 部 组 织 了 中 线 工 程 的 全 线 考
关 键 词: 膨 胀 土 渠 道 ;渠线 布 置 ; 煤 矿 采 空 区 ;南水 北调 中 线 工程 文献标 志码 : A
中 图法 分 类 号 : T V 6 7
1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论证 、 设 计 历 程
南水 北 调工 程是 解决 我 国水 资源 分布 与社 会生 产
京, 焦作 以南 考虑 通航 要 求 。1 9 9 1 年, 提 出了《 南水 北
察, 布置 开展 全面 规划 工 作 。1 9 8 7年 , 《 南水 北 调 中 线
工 程 规划 报告 》 完成 , 在 丹 江 口水 库 已建 成 初 期 规 模 的条 件下 , 向北方 年 均 调 水 1 0 0亿 m , 引汉 总 干渠 选
用 高 线新 开渠 、 渠 首设 计 流量 5 0 0 m / s , 全线 自流 到北
水 利部 组织 专 家对 可 调 水 量 、 调度调蓄 、 穿黄工程 、 总 干渠 布置 等主 要专 题进 行 了评 审 。在 对 可研 报告按 审 查 意见 作 了 补 充 修 改 后 , 于 1 9 9 4年 通 过 审 查 。1 9 9 5
和前 期研 究工 作 始 于 2 0世 纪 5 0年代 初 。6 0余 年来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我国南水北调集团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一、选择题1.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B. 实现北方水资源向南方输送C. 实现东方水资源向西方输送D. 实现西方水资源向东方输送答案:A2.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位于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陕西省C. 河北省D. 山西省答案:A3.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远输水至哪个城市?A. 北京市B. 天津市C. 石家庄市D. 保定市答案:B4.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开始于哪一年?A. 2000年B. 2002年C. 2004年D. 2006年答案:B5.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工程的主要输水渠道是哪一条河流?A. 黄河B. 长江C. 淮河D. 江河答案:A二、填空题1.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位于_______省_______市。

答案:河南省郸城县2.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长_______千米。

答案:14233.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_______条省级行政区域。

答案:四4.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______工程。

答案:水利5.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向北京市输水________亿立方米。

答案:90三、问答题1.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怎样应对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答: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通过利用长江、黄河等水系资源,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至北方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这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答: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投入巨大、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施工难度,合理配置资金、人力等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答: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持续进行了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在大量的野外勘测和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最终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四横三纵”基本格局。

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并原则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由规划转入实施。

但对中线工程规划中的工程规模、分期实施和输水方式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结合总体规划的研究情况对“中线工程规模、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管道与明渠的比选”等问题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总体规划1中线工程规模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目标与调水规模,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目前我国的工农业用水已出现“零增长”,今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仅仅是生活用水将有一定的增长,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的总调水规模只需30亿m3,只需60亿m3。

另一种认为黄淮海平原是国家的粮食基地,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不能只解决城市缺水,要求中线工程按调水145亿m3的规模一次建成。

经过反复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要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的生态环境,近期应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

确定中线工程的规模应采取适度偏紧的方针。

所谓适度,就是要满足北方省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缺水需要,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南水北调工程就没有意义。

但长距离跨流域调水会打破原有的各种平衡,我们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建立新的平衡。

这次总体规划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精神,对中线工程进行分期建设,将一期工程调水量从145亿m3压缩到95亿m3,不是因为投资,主要是从促进调入区的节水和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考虑。

1.1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规模是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低需求有些专家认为总体规划预测的城市需水量偏高(受水区城市需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节水潜力估计不足、污水再生利用量偏低,使工程规模偏大。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难点(3篇)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难点(3篇)

第1篇一、地质条件复杂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多个省份,涉及多种地质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较多,如涌水、突泥、大断裂、软岩大变形等。

这些地质条件对隧洞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风险。

二、长距离引调水隧洞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引调水隧洞长度达到194.7公里,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长距离隧洞施工,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进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确保隧洞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一大难点。

三、洞径大、综合难度高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隧洞洞径达到12.5米,这在国内外同类工程中也是最大的。

大洞径隧洞施工,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要求更高,如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环节都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此外,隧洞的综合难度也较高,包括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四、水资源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旨在实现长江、汉江两大水系的水资源调配。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水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成为一大难点。

这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力学参数、水环境等因素,确保水资源调配的顺利进行。

五、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多个生态环境敏感区,如湿地、水源地等。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一大难点。

这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施工组织协调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多个部门,施工组织协调难度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关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成为一大难点。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七、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南水北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施工水平。

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然而,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需要较长时间,这对工程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一、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 工程目的。

-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通过跨流域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多方面的用水需求。

2. 工程线路。

- 东线工程。

- 起点在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

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逐级提水北送,途径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终点到达天津。

东线工程主要供水区域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和河北东部、天津等地。

- 中线工程。

- 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通过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大中城市。

- 西线工程。

- 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目前西线工程处于规划研究阶段。

3. 工程规模。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它涉及众多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

例如,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其大坝加高工程也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1. 穿黄工程技术。

- 在中线工程中,穿黄工程是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需要在黄河河床下开凿隧洞,将南水北调的水安全地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

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盾构法等先进技术,盾构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掘进,同时要解决防水、防沙等问题,确保隧洞的稳固性和输水的安全性。

2. 水质保护技术。

- 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在水源地及沿线采取了一系列水质保护措施。

例如,在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关闭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入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障水源地水质达到较高标准。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几大优点是:1. 改善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

中线工程通过调水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黄淮海平原,弥补了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有力地解决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的不足。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线工程的实施,为沿线地区的农业、工业、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3.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中线工程能够通过跨流域调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长江的水资源通过输水工程调入黄淮海平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的潜力,提高了利用效率。

4.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提供了华北地区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保障,解决了该地区的缺水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 工程投入巨大。

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投入资金巨大,工程造价高昂,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2. 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对原有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江流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质疑。

3. 工程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水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风险对工程的实施和后期的运行维护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改善地区水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等,这些优点对于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供给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工程投入巨大、环境影响、工程风险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作用,应该在保障工程质量和环保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工程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项目自2002年开工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建设,投资数千亿元,已经建成了三条主干线和支线,设计年输水量达到了330亿立方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陆续浮现,南水北调工程是否真的达到了设计目标,备受社会关注。

问题一:治污保水还存在难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一直是热议话题,尤其是水源地的水污染问题。

目前,南水北调的来自长江的水源受到地区废水、农业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质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多数调水区依然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做好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仍然是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难题。

问题二:水少还是用多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虽然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但总体来看,水资源的利用率仍然难言理想。

最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荆门市水污染防治工程中出现的“水少还是用多”的问题。

2019年底,荆门市因水污染亮起了红灯,进入了使用地下水进行供水的狀況,但经过调查发现,当地水利系统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不善珍惜水资源的问题,使用地下水时太靠近黄河,导致水质几乎无法净化,用地下水占比过高,导致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突出。

这种现象说明,在南水北调工程之后,尽管地区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存在的利用率问题仍然需要认真关注。

问题三:长期运行后风险极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输水计划是到2030年,但是在工程运行的长期性下,其风险问题将是长期的难题。

首先,水源出现污染问题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成倍增加,一旦出现管道的老化、破裂等问题,后果也将会是严重的,同时,由于管道长度十分之长,项目升级,维修等工作难度大,维护费用高,这也会影响到工程财务的可持续性。

,南水北调工程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目前存在的污染治理问题,水资源利用率过低,以及长期运行中高风险问题,显示出南水北调工程未能够取得足够的成效,极可能在项目运行后期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故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难度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难度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其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规划到实施,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的难度。

一、地质条件复杂南水北调工程穿越的地域广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沿线地区地层结构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位高,地质病害频发。

这给隧道开挖、衬砌施工和地质灾害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外,工程沿线还存在大量的长大隧道、高精度控制测量和高压涌水等问题,使得地质条件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工程技术难度高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的工程技术难题众多。

首先,工程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通风、排水、衬砌结构设计等方面技术要求高。

其次,长距离隧道施工中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和姿态控制技术是国内外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

此外,高压涌水处理、软弱地层加固、岩爆防治等技术问题也是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施工环境恶劣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

隧道沿线地区气候多变,极端天气频繁,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同时,隧道内部高温、高湿、有毒、有害气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和身心健康。

四、工程规模庞大,投资巨大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庞大,投资巨大。

工程全长194.7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长距离有压引调水隧洞。

工程静态总投资达到551.58亿元,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如此庞大的工程规模和投资,对工程的管理、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五、环保要求高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涉及到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确保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这无疑给工程施工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施工难度极大,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高、施工环境恶劣、工程规模庞大、投资巨大和环保要求高等多重挑战。

然而,我国政府和施工单位凭借着卓越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中国北方地区长期面临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

该工程主要通过利用长江流域的丰富水资源,将水资源调派到黄淮海、华北地区,以解决这些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始建于1952年,经过多次规划和调整,终于于2002年正式开始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大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是通过引水工程将长江水调送到黄淮海地区,东线工程则是通过引水和调蓄工程将长江水调送到华北地区。

本文将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关探讨。

一、中线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利用引水工程将长江水调到黄淮海地区,以解决该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方案:中线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引水系统、输水系统和附属工程等多个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引水工程的引水点和引水方式,输水系统的输水方式和输水管道,以及附属工程如泵站、水库、堤坝等设施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施工技术:中线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水利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3. 管道材料:中线工程的输水系统主要采用混凝土管道进行输水,这要求混凝土管道的材料、制作工艺和施工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管道的防腐、防渗、防漏等技术要求,以确保输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管道布局:中线工程的输水系统需要考虑输水管道的布局和走向,以确保输水系统的输水量和输水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在管道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势、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确保输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东线工程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引水和调蓄工程将长江水调到华北地区,以解决该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若干技术挑战与实践(Ⅱ)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若干技术挑战与实践(Ⅱ)
to fr s u c sa a n r m oi e h i a nn v to nd e ha ig ma a e ntlv la l sc n tu tn a mo 一 in o e o r e s ame nsa d p o tngt c n c li o ain a n ncn n g me e e swela o sr c ig h r ni ( s s ce v a he tr e .i ls o i ai n wih t r ci aiiso he c n tu to d rt e fr euld v n o c r m h ) o it st a g t n co e c mb n to t he p a tc lte ft o sr ci n un e h o c f r i g fr e fo te u i
S uh t- o t trT a s rP oet I) o t- N r Wae r nf rjc (I o h e
Z A G J a Y A ia H N i o , U N Qt n y i
( . ucm t eo m nR sucs n n i n n o eC P C, e ig 10 1 , hn ; 1S bo mie f t Hu a eore dE v omet fh P C B in 0 8 1 C ia a r t j
关 键词 :关键 技 术 ;施 工技 术 ;调水 工程 ;南水 北调 中线一期 工程
中 图分 类 号 :T—8 0 2 1 ) 40 2 —0 0 00 6 ( 0 1 0 —06 1
So e hn c lc le e nd pr tc s du i o s r to fPh s f M i r ut f me t c i a ha lng s a aci e rng c n t uc i n o a e Io d- o e o

南水北调技术要闯几道关

南水北调技术要闯几道关

南水北调技术要闯几道关?“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目标的日益临近,人们更关心——引南水入北方,就是将梦想搬进现实。

滚滚流水,要征服的不仅是遥远的陌生旅途,同样还要历经不同气温的变换。

南水北调,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

2008年奥运会前中线一期京石段工程要具备年向北京应急供水4亿立方米的能力。

随着通水目标日益临近,沿线百姓都很关心,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联合研究的前沿领域。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宁远如是说。

难关之一:长江水如何穿越黄河河底隧道采取双洞方案,同时方便维护抢修“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是南水北调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汪易森说,穿黄方案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黄河下面打隧洞,要么在黄河之上建渡槽。

与渡槽方案相比,隧洞方案对河势影响相对较小,给该河段的治理开发留有较大余地,可免受温度、冰冻、大风等不利因素影响。

因此,经过多次科学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方案。

据介绍,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处,两条隧洞是工程最重要的建筑物,每条隧洞长3.45公里,隧洞内径7米,深达黄河河床底部35—50米处的沙层中,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中线穿黄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王江涛介绍,由于盾构机十分庞大,长达数十米,在隧洞开掘前必须为其修好施工通道,也就是施工竖井。

据悉,黄河北岸的施工竖井内径均为18米,外径22米,开挖深度约77米。

施工通道建成后,盾构机的各个部分将被依次放进去,并在下面进行组装。

组装完毕后的盾构机就像一个体格庞大的怪兽,能不断向前开挖隧洞,并将大量泥沙通过竖井输送出来。

与公路、铁路等隧洞不同,穿黄隧洞为输水洞,既要考虑隧洞外部的黄河水和土层压力,还必须考虑洞内水流的压力,因此隧洞实行的是双层衬砌结构,内外两层衬砌管片厚度分别为45厘米和40厘米。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邢台县至内丘县段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邢台县至内丘县段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南水北调□周玉涛收稿日期:2018-06-12作者简介:周玉涛,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摘要在工程设计中,对渠道及建筑物的工程布置和结构选型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多孔箱涵厚壁混凝土施工温度应力控制、膨胀土地基渠坡处理、夯扩桩设计流程及施工工艺、软质岩锚杆施工等技术难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膨胀土;混凝土斜墙;厚壁混凝土;自进式锚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北省邢台县至内丘县段设计单元是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数量多、体型大,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膨胀土渠坡失稳、厚壁混凝土施工温度应力控制、夯扩桩设计流程及施工工艺、软质岩锚杆施工等技术难题,形成了技术特色。

1.工程概况邢台县至内丘县段设计单元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渠道及交叉建筑物均为1级,采用明渠自流输水方案,全长31.666km ,渠段设计流量220m 3/s ,加大流量240m 3/s ,总水头2.302m 。

渠段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渠段通过平原、岗地、丘陵地貌单元,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渠段渠道横断面型式为梯形,有全挖、全填、半挖半填3种型式。

渠道过水断面均采用混凝土衬砌。

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共5座,其中渠道倒虹吸3座,分别是白马河倒虹吸、小马河倒虹吸、李阳河倒虹吸;河道排洪建筑物2座,分别为沙窝沟河道倒虹吸和小孟村排洪渡槽。

左岸排水建筑物共11座,其中倒虹吸9座,渡槽2座;2条铁路交叉,分别为官东铁路(官庄~东庞煤矿)和内磨铁路(内丘~磨窝煤矿);公路交叉工程37座;分水口建筑物1座,为刘家庄分水闸。

2.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2.1膨胀土渠段混凝土斜墙防护措施的应用渠段膨胀土累计分布长度4.41km ,其中中等膨胀土3.28km ,弱膨胀土1.13km 。

渠段大多膨胀土渠段采用换填处理,对应于强、中、弱膨胀土换填厚度分别取为2.5m 、2.0m 和1.0m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控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控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控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事关千秋大计的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该工程自2002年开始动工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控制难题,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全力以赴解决。

首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由于工程涉及多个区域,施工时必须保护好周边生态环境,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

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来处理这些废物,确保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控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难题是地质条件不稳定。

工程涉及的地区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如地壳运动频繁、土壤松软等。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如果地质条件较差,就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可以采用深挖法、地下隧道等工程技术手段,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地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外,施工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当地的水资源和农田。

为了避免因施工而引发社会动荡,必须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沟通和协商。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活的影响,提供必要的补偿和安置。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施工控制还需要高度重视质量问题。

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调配和水安全。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质量的可控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施工节点的质量和进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电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电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2 中心 开 关 站 的 设 置
中心 开 关 站 的数 量 主 要是 根据 输 电线 路 的 输 电距 离 、 输
根据《 全国供 用 电规则》 的规定 , 在正 常运 行情 况下 3 5
k V输 电 线 路 电压 偏 移 范 围 为 ±5 %。 如 表 1中 的 电 压 损 失 的计 算 结 果 所 示 , 正 常 情 况 下 , 中 心 开 关 站 的 负荷 点 的 在 各 电压 均 满 足 要 求 ; 故 障 情 况 下 , 中 心 开 关 站之 间 互 为 备 在 即
维普资讯
20 0 2年 4月
水 利 水 电 快 报 E WR HI
第 2 卷 第 8期 3
文 章 编 号 : 0 60 8 【0 20 一 1 一4 1 0 —0 12 6 )8g 2O O
南水 北 调 中 线工 程供 电 设计 中 的几 个技 术 问题
设 计 提 供 了可 供 借 鉴 酌 经验
主题 词 : 电 系统 ; 计 方 案 ; 供 设 南水 北 调 中残 工 程
中 图分 类 号 : 6 TV 8
文 献标 识码 :B
中心 开 关 站 的 选 取 和 分 布 主要 是 依 据 3 V 线 路 的输 电 距 5k
1 前

பைடு நூலகம்
离而平均确定 的 , 每个 中 心开 关站 供 电距 离均 在 uO 即 ~ 10k 之 间 . 中心 开 关 站 沿 干 渠 南 北 两 向 的 辐 射 距 离 也 3 m 且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是从丹 江 口水库引 水 , 线 向河 南 、 沿
河北 、 京 、 北 天津 等 省 市 提 供 城 市 生 活 、 业 和农 田灌 溉 用 水 工 的 特 大 型长 距 离 调 水 工 程 。 该 工 程 的 输 水 干 渠 包 括 总 干 渠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关键技术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关键技术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关键技术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科技攻关,本文重点介绍了长距离自流输水线路输水型式选择、施工测量控制、混凝土重力坝再加高和软基中承受内水压力的水工隧洞设计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系统阐述了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和作者的再思考。

关键词:穿黄河隧洞;泥水盾构;注浆技术;南水北调中线引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穿黄工程是中线的控制性工程,是国内外规模最大、地质条件最为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输水工程。

穿黄工程勘察关键技术研究持续20余年,在大型输水盾构隧洞穿越游荡性大江大河勘察技术、黄土高边坡、饱和黄土洞室问题研究、砂土地基地震液化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解决了深厚砂层勘察取芯、取样、地下埋藏古木探察等一系列难题,保证了穿黄工程顺利建设,推动了国内水利勘察行业的技术进步。

1概述在南水北调穿黄河隧洞工程的前期论证至工程建设期持续组织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表明,隧洞穿越方案和渡槽穿越方案均能满足工程输水规模和运用要求,技术上均可行,经反复比选并兼顾黄河治理相关要求,确定采用隧洞穿越方案。

根据穿黄河隧洞方案的布置要求以及黄河治理工程的总体布局,隧洞方案采用黄河孤柏嘴上游李村附近穿越黄河,该线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境内邙山黄河铁路桥以西约30km,于邙山山脉孤柏山湾横穿黄河。

该方案将黄河约9.9km宽的河道压缩为3.5km,隧洞出口位于黄河北岸滩地,在黄河滩地上修建全填方明渠,与黄河北岸输水建筑物连接。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需要对隧洞工程区附近黄河进行必要的整治,保证工程区黄河河势稳定。

前期论证中还对深埋于基岩中的深埋隧洞方案和在覆盖层中穿越的隧洞方案进行过比较。

深埋隧洞方案深埋于黄河河床下方第三系粘土岩、粉质砂岩中,由于粘土岩、粉质砂岩岩性软弱,特别是与上方覆盖层相接触的基岩顶面破碎,且由于埋深大,难以用常规方法施工,与在覆盖层中穿越的隧洞方案相比,投资较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难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难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难题从丹江口引水至北京、天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经历了膨胀土、高填方、煤矿采空区等难题后,还将遭遇更大的困难——与一条条河流交汇,从众多铁路下面穿越……如今,这些世界性的难题被逐一攻克,同时还诞生了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

它们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千里水脉之上,见证着建设者的智慧和一个时代的伟大传奇。

穿黄工程——史上最宏大的江河穿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水,经过膨胀土地区,跨越20多座渡槽,进入郑州后被黄河拦下.长江水要从滚滚黄河之下穿过,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它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当今地下工程最前沿的核心难题.2005年9月27日,穿黄工程开工,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第一个开工的项目.穿黄工程是在泥沙、淤泥等复合沉积地层中,在饱和水位下埋深最大的穿越黄河的输水隧道.在黄河河床下30多米的地方,穿黄工程的两条隧洞内径均为7米,长4250米。

打通隧洞用的是巨型盾构机,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盾构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全无先例可供借鉴。

2007年7月8日,盾构机从黄河北岸近40米深的地下始发。

按照设计,盾构机始发后,将一鼓作气穿过黄河。

然而,行进不到1000米,问题就出现了。

盾构机排出来的泥浆中有油管和刀具,还有刀盘上的辅助材料。

这意味着盾构机的刀具和刀盘都出现了问题,必须马上检修。

此时刀盘已在隧洞的最前端、在黄河下面的淤泥里,上面是相当于30米高水流的压力。

德国盾构机生产厂家被请到现场,但他们开出了大价钱,单单一个操作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接近20万美元。

项目部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艰辛探索,项目部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刀盘修复所需区域进行加固。

“就是在刀盘和淤泥之间形成一个55厘米大小的空间,从盾构机前舱门进仓检修。

"刀盘上一个滚刀150多公斤重,齿刀也有75公斤左右。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

下面我们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1. 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导致北方城市和农田缺水问题严重。

2. 北方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增加随着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3.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必要性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输水的方式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困难。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1. 工程规模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部分。

中线工程从长江干流中段取水,经过中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东线工程则从江苏淮河干流取水,经过东部地区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

2. 工程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实际工程建设始于21世纪初,中线工程于2002年动工,东线工程于2013年动工。

3. 工程设计特点南水北调工程采用大规模的输水系统,通过输水渠道、隧道、水库等方式将水资源从南方输送到北方地区。

4. 工程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完成了中线工程的建设,并成功供水。

东线工程也在建设过程中,预计未来能够顺利完成。

1. 输水系统的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系统设计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隧道等。

这些输水系统需要能够承受长距离输水和大量水量的压力,并且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进行输水。

2. 水源调配技术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实现对不同水源的调配,包括长江水源和淮河水源的调配,以及南北水源之间的调配。

3. 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南水北调工程的系统运行管理技术需要保证输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输水质量,合理控制水量调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其施工难度之大,可说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难点。

首先,中线工程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施工条件艰苦。

中线工程穿越了我国的南方、北方多个省份,地形地貌变化巨大,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这使得工程的施工不仅要面对山区的高海拔、陡峭地形,还要面对平原地区的广阔施工面积。

同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带来了气候条件的差异,南方多雨、北方干燥,这对工程的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中线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大。

中线工程穿越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包括了许多高风险的地质区域,如地震带、滑坡区等。

这些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地下水位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三,中线工程的技术难题多,施工工艺要求高。

中线工程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多样,如大口径管道铺设、长距离输水、高精度测量等。

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同时,由于中线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水质的保护等问题。

这都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中线工程的环保要求高,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难度大。

中线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不仅需要施工方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第五,中线工程的管理难度大,需要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中线工程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参建单位多,这就需要有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题多、环保要求高和管理难度大等方面。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程磊来源:《商情》2020年第13期【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对于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投资成本高,需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施工安全,最大程度的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引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础性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抑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水资源的区域性优化配置。

该工程具有跨流域、跨地区、设计范围广、投资大和周期长等特点。

这也就使得该工程比以往水利工程面临更多技术、施工和现场管理的困难。

因此南水北调中线程比以往水利工程面临更多技术、地质、施工和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这就要求南水北调所有参建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苦难、解决难题、统筹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问题1.1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大多是在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但是需要施工的范围较广,路线较长,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人员就较为分散。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人员基数的庞大,在进行专业培训时就不能够面面俱到,对每一个建筑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建筑人员的建筑技术参差不齐,而且许多的施工人员的缺乏施工的经验,对许多专业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进行建筑期间就难以保证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而且有关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对有关的建筑安全安制度和法规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在进行时施工期间不能够真正地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施工期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1.2 质量管理存在薄环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线性工程,施工工作面多而且分散,水利水电工程局项目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组织施工,而采取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是很难实现的,这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产生。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对北部缺水地区水资源结构起到良好的优化与调整作用。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开论述,探究中线工程施工现状,深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控制引言:南水北调工程由于施工范围广、调水流域跨度较大,需要对中线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包括合同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作业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展现状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资源匮乏,导致生态环境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将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工程一期主要从汉江流域引水,流经河南,到达京津冀地区,工程二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经汉江、河南、河北等地,到达京津区域,项目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水源区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南水北调的形式,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同时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逐步强化北方地区水源及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提高水资源质量,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统一,推动南北方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工程施工项目部门的严格管理与控制,但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范围广、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项目部开展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阻碍,极大影响了中线工程施工管理效果,期间,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中线工程施工项目部门相关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对工程施工合同、现场安全、施工质量等问题缺乏强烈的监管意识,不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中线工程施工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开展相关作业,缺乏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意识,项目工程管理部门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及相关规定,致使工程施工具有随意性特征,项目全体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加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为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第三,中线工程施工期间,项目施工部门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削弱了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出现工程施工环节人员调配不合理问题,对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产生不良影响;第四,工程施工团队专业性较弱,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全线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专业能力及施工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工程施工内容及形式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大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专业水平低下、综合能力低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影响中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几个技术难题
从丹江口引水至北京、天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经历了膨胀土、高填方、煤矿采空区等难题后,还将遭遇更大的困难——与一条条河流交汇,从众多铁路下面穿越……如今,这些世界性的难题被逐一攻克,同时还诞生了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

它们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千里水脉之上,见证着建设者的智慧和一个时代的伟大传奇。

穿黄工程——史上最宏大的江河穿越
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水,经过膨胀土地区,跨越20多座渡槽,进入郑州后被黄河拦下。

长江水要从滚滚黄河之下穿过,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它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当今地下工程最前沿的核心难题。

2005年9月27日,穿黄工程开工,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第一个开工的项目。

穿黄工程是在泥沙、淤泥等复合沉积地层中,在饱和水位下埋深最大的穿越黄河的输水隧道。

在黄河河床下30多米的地方,穿黄工程的两条隧洞内径均为7米,长4250米。

打通隧洞用的是巨型盾构机,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盾构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全无先例可供借鉴。

2007年7月8日,盾构机从黄河北岸近40米深的地下始发。

按照设计,盾构机始发后,将一鼓作气穿过黄河。

然而,行进不到1000米,问题就出现了。

盾构机排出来的泥浆中有油管和刀具,还有刀盘上的辅助材料。

这意味着盾构机的刀具和刀盘都出现了问题,必须马上检修。

此时刀盘已在隧洞的最前端、在黄河下面的淤泥里,上面是相当于30米高水流的压力。

德国盾构机生产厂家被请到现场,但他们开出了大价钱,单单一个操作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接近20万美元。

项目部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艰辛探索,项目部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刀盘修复所需区域进行加固。

“就是在刀盘和淤泥之间形成一个55厘米大小的空间,从盾构机前舱门进仓检修。


刀盘上一个滚刀150多公斤重,齿刀也有75公斤左右。

在狭小的空间里,技术工人用风镐和工兵铲一点一点地把泥土铲开,五六个小时才能挖出一把刀。

直到7个月后,盾构机开始恢复掘进。

面对穿黄工程一系列的世界级难题,建管单位成立攻关小组全力破解,先后攻克了7项在国内外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2010年9月27日,全长4.25公里的穿黄工程两条隧洞顺利贯通。

通水之时,长江与黄河将实现有史以来第一次亲密“握手”。

沙河大渡槽——世界第一大渡槽
当穿黄工程舍渡槽而用隧洞时,很多人都为黄河上少了一道壮美的风景而扼腕叹息。

而沙河大渡槽的建设,将弥补这一缺憾。

蔚为壮观的沙河大渡槽,如同一条巨龙横空出世,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新景观。

沙河大渡槽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境内,横跨沙河、将相河、大郎河三条大河,
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沙河大渡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

一是渡槽规模大,按综合流量、跨度、重量、总长度等指标,沙河渡槽排名世界第一;二是架设重量大,单槽重达1200吨,为国内最重的预制渡槽;三是架设难度大,槽身为U形结构,最大高度达9.6米,远大于一般高铁桥梁的箱梁高度。

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小平介绍,沙河大渡槽的每一片U 形槽,都要承载1700吨的水,相当于每米承重56吨,而U形槽槽身厚度仅为35厘米,要想做到滴水不漏,必须采用国际领先的双向预应力结构。

沙河渡槽体形巨大,且为薄壁结构,其预制混凝土防渗、抗裂、抗冻等耐久性、稳定性要求甚为严格,施工难度与复杂性在国内外水利行业首屈一指。

每一片U形槽,仅钢筋就要用1.4万多条,总重80.8吨。

一个U形槽1200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何能安全架设到碧波荡漾的沙河之上?
王小平介绍,沙河渡槽架设采取“槽上运槽”方式设计实施。

架槽机将第一片预制好的U形槽身架设到桥墩上后,再依次沿着架设好的U形槽顶端输送架设其他U形槽。

这种施工技术,开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国际先例。

平顶山西暗渠工程——“亚洲第一顶”
长江水到北京,要走一条极为崎岖的路,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平顶山境内,南水北调总干渠又遇到了一只“拦路虎”——焦柳铁路。

工程施工现场离平顶山西车站不足两公里,该车站每天要通过260多趟列车。

为了不影响铁路运输,施工只能在列车行进的间隙进行。

南水北调中线在河南要通过27条铁路,难度最大的就是焦柳铁路下的顶进工程。

所谓顶进,即架起交通线后,在下方推入一个预制结构,把原来的路基挤掉。

“顶进并不新鲜,但是像这样的顶进从来没有过。

”项目经理徐开富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上层6孔下层3孔的“双层顶进”,结构形式和工艺难度堪称“亚洲第一”。

焦柳铁路的轨道比渠底高出20.5米。

而做出20多米高的水泥构件,一次顶进是做不到的——现场能布置的千斤顶太少,构件太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提出:先顶进一层支撑铁路,在其下方再顶进一层浇筑渠道。

施工队首先在四条铁轨之间打桩,然后在地基里插入纵横的钢梁网,安放在桩上,将铁轨架空,才能在火车经过的间隙进行顶进作业——就地浇筑好的水泥构件,被50台千斤顶缓缓顶入,每个千斤顶顶力可达320吨。

两次顶进,顶推物总重量达25952吨。

徐开富说,顶进时必须把水泥构件不偏不倚地顶入,一旦歪斜,工程就进退两难,前功尽弃。

工程人员利用精密的定位仪器,随着顶进姿态调整各个千斤顶的顶力,要求极其精细,甚至达到了毫米级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