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角度比较文化差异下的中西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从语言角度比较文化差异下的中西礼仪
作者:罗皓琪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3期
【摘要】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并未被明文规定,却体现在生活、社交、商务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礼仪作为一种隐形的文化符号存在在社会之中,它象征着我们的文化身份,是一个集体和谐相处的重要凝聚力。礼仪不是随意捏造出来的简单规则,而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集中体现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简单来讲,礼仪就是文化的表象。语言作为传情达意最基本的载体,在任何文化现象的研究中都是重要的切入点。由此,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来诠释作为文化表象的中西礼仪。
【关键词】礼仪;语言;文化
【作者简介】罗皓琪(2000.08-),女,汉族,四川富顺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一、语义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一些意象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含义,如果不了解语义的差别,很有可能冒犯对方,引起失礼。
以“狗”为例。狗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带有贬义,许多跟狗有关的成语都是负面评价,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等等。而dog在英语中却常常是褒义词汇,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clever dog表示聪明的人。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说,中文所有含有“狗”的语义都是贬义,英语所有“dog”都是褒义,但我们可以从这一部分语义的差别中看出一种趋势。
这种语义差异根本上来源于文化差异。在中国,通常是养狗来看家,所以狗具有一种奴役性,被人们视作忠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卑微的。但是西方人将狗看作人类的朋友,他们养狗的目的可以是作为宠物,打消孤独;也可以是作为猎犬,一同战斗。所以,在西方,尤其是英语语境下,狗和人有一种互相陪伴的平等关系,而在中国则是主仆关系。由此,人们对狗的文化观的不同体现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义差别。
我们在与他国人打交道时,尤其要注意这种语义差别,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龙”的形象的中国在是辉煌的、尊贵的,而在西方确实邪恶的;还有“老”的含义,在中国要“尊老爱幼”,而在西方“old”与衰颓紧密相连。
语义是交流的基础,也是国际礼仪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