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的古、今临床应用浅析
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
![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c62b96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9.png)
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都是补肾名方,金匮肾气丸补肾阳,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几乎家喻户晓。
考金匮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虽然配方相同,但书中却有三个名字,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
既然方名中提到肾气,就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肾气?肾气丸到底是不是补肾阳的药物?肾气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为什么肾气盛就齿更发长,阳明脉衰就发始堕,发始白呢?肾气与阳明脉是什么关系呢?参《诸病源候论·发毛诸病侯》:“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
可以看出,血气虚→肾气弱→骨髓枯竭→发变白,是隋朝以前古中医的认识。
《素问·血气形志》:“夫人有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
此为天之常数”。
素问是汉战时期的经典,古中医认为,六经之中只有阳明常多气多血,阳明脉衰就会出现血气虚→肾气弱→骨髓枯竭→发变白的连锁反应。
阳明主肠胃,五行属土,味属甘,《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能治“伤中”。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
泽泻,味甘寒,“益气力,肥健”。
茯苓,味甘平,“久服不饥延年”。
丹皮,味辛寒,治“瘀血留舍肠胃”。
桂枝,味辛温,“补中益气”。
山茱萸,味酸平,“温中”。
附子,味辛温,“温中”。
从本经性味主治来看,八味药中一半味甘入脾胃。
桂枝、附子、丹皮味辛,能温中补中,山茱萸味酸也能温中。
可见八味肾气丸立方很可能是通过胃肠来补益血气,通过血气来化生精气,化生肾气,由此显示出“土爰稼穑”的作用。
这是以后天补先天的方法,更注重源头活水,使其自然化生。
后世中医补益精气、肾气采取直接撒鱼苗而不是调水质的方法,直接给各种补肾精的药物,如五子衍宗丸,这是立法之不同。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63a548a26925c52dc5bf17.png)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1.1肾的生理特点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
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
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
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
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
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
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
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10种妙用
![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10种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97336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f.png)
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10种妙用金匮肾气丸是汉代大医张仲景的名方,因为出自《金匮要略》而得名。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金匮肾气丸并不是“原汁原味”的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原方,张仲景只用到了八味药: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比较接近的是现在的桂附地黄丸。
而如今的金匮肾气丸里多了两味药:牛膝和车前子。
好了,为了避免大家搞混,你只要记住,你可以买桂附地黄丸,也可以买金匮肾气丸,后者增强了利水消肿的作用。
众所周知,金匮肾气丸的作用是补肾,而且主要是补肾阳。
也有医家说,它不是补肾阳,而是激发肾气,但总的来说,药性偏温,所以那些手脚心发热、舌红、少苔的人是不能服用的。
总结了一下,金匮肾气丸大概能治疗以下10种疾病。
1、金匮肾气丸能治疗尿频、尿不尽、尿无力、尿等待一天到晚尿很多,奇怪,明明没喝多少水,尿也多,尤其是到了晚上,不跑个七八次厕所就睡不好觉,有时候刚一躺下,尿意就来了,赶紧去厕所,然而有时候也只能勉强挤一点出来,就像那个拧不紧的水龙头一样,滴滴答答老在那儿滴水,这是肾阳不足,不能气化。
金匮肾气丸的治疗作用是双向的,尿多,尿收不住的,可以用它;尿不出来的,也是肾阳虚,也能用它。
2、金匮肾气丸能治疗口干嘴巴干,喝多少水都不管用,这个时候,你缺的并不是水,而是缺乏一股阳气,阳气不够,气化不足,即使你喝再多的水也没有办法往上蒸腾到口腔中去。
这就好比灶上有一锅水,你不开火,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那锅盖看上去依然很干燥,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变热,沸腾,水蒸气一往上蒸腾,锅盖就很湿润。
金匮肾气丸吃了以后,口干的现象就能缓解。
3、金匮肾气丸能调理糖尿病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你看总喝水总渴,还总尿尿,所以糖尿病的人身体里肯定是缺乏津液的,这个时候的治疗思路是滋阴。
然而也有的人,他是身体里的那股气不够,不能把津液很好地利用起来,也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0f96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方剂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历来治肾的祖方。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 0g) 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0 g)【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现代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现代尚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功效与作用】本方具有温化肾气、温补肾阳的功能,主治因肾阳不足之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阳痿精冷,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以及痰饮、消渴、脚气等症。
归纳起来有三,即:一为肾虚,二为阳气不足,三为水液失调。
金匮肾气丸是为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偏重者而设。
肾阳虚者得之,可收“阴中求阳之效”,肾阴阳两虚者得之,则有阴阳并补之功。
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肉桂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体现了“少火生气”的中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类性激素样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有改善作用。
肾阳不足,辨清可用本方治症的主要病位在肾。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
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谢,调畅小便。
应用肾气丸应具备的基本症状是:腰酸脚软,小便不调,舌质淡胖,尺脉沉细。
临床多用汤剂,灵活加减。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现多用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肾阳不足者。
古方解读—肾气丸
![古方解读—肾气丸](https://img.taocdn.com/s3/m/4ba457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8.png)
古方解读—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适宜】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本方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
腰为肾府,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
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难经,八难》说:“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二焦之原”。
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不舒;若肾虚不能约束水液,则小便反多,或消渴、水肿、痰饮、脚气,以及转胞等。
治宜补肾助阳为法。
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又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方中重用于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乃阴中求阳之治。
从用量分析,补肾药居多,温阳药较轻,其立方之旨,又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
柯琴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又配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证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二为滋阴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运用】1.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7c544ae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0.png)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此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
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牡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
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
药理作用金匮肾气丸中的熟地能滋肾填精,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
以上三药配合能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涩精止遗,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牡丹皮能清泻肝火,并能制止山茱萸的温燥性,茯苓淡渗脾湿,能助山药健脾之功效。
妙在用少量附子、肉桂,温五脏之阳,宣通十二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
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1、金匮肾气丸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
还有抗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延缓衰老、恢复精力。
2、改善脂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等功效。
3、降低血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功效。
4、增加雄性激素,动物实验证明,金匮肾气丸可提高睾酮水平,增加睾丸间质细胞数目。
5、增加免疫功能,金匮肾气丸能有效纠正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T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新用】1.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鼻鼽的范畴,其病机为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感受风寒外邪,津液停聚。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景岳全书》中说:"五脏之阳气非肾不能发"。
人体内的肾气若发生虚损,其肺气也会受损,从而可引发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
金匮肾气丸具有补肾气、温肾化饮的功效,可有效地治疗此病。
有医师同时使用金匮肾气丸和气管炎咳嗽痰喘丸治治疗30例过敏性鼻炎,在用药一个月后,有1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症状均消失),有10例患者病情明显减轻,有3例患者病情有所减轻,有1例患者用药无效,总有效率约为93.7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3d02c214791711cd791706.png)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现代医家在运用此方时也衍生出许多相关方,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疑难杂证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金匮肾气丸及其衍生方以及与其他方、药合用等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如下。
1 内科1.1循环系统①慢性心力衰竭:张杨卿[1]在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8w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杜雨茂[2]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怀牛膝、龙骨、牡蛎)水煎服,治疗高血压患者1例,30剂后诸症消退血压正常。
继用金匮肾气丸成药调理1个月以巩固疗效,收到了满意的治疗结果。
1.2泌尿系统1.2.1糖尿病性蛋白尿佘卫吉等[3]以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52例,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以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缓解程度;尿蛋白检查;血肌酐浓尿肌酐浓度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为观察指标。
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
1.2.2糖尿病肾病路亚娥[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方(熟地黄、山药各15g,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半夏、陈皮、丹参、芡实、金樱子各10g,黄芪、益母草、白茅根各30g,肉桂6g,附子10g(开水先煎)治疗。
偏于阳虚加菟丝子、仙茅各10g;偏于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黄精各10g;偏于痰浊盛加瓜蒌、泽泻各10g;偏于血瘀加JII芎、当归各10g。
1剂/d,清水煎,早晚分服,4w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结果:DN症状、空腹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较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60例中,完全缓解l8例,基本缓解26例,部分缓解l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
1.2.3慢性肾衰竭王郁金,苏衍进[5]在使用一般西医非替代治疗方法基础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加服用金匮肾气丸,6粒/次,3次/d,共治疗3个月,取得满意疗效。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男女均可服用)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男女均可服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b2b51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5.png)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男女均可服用)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故称金匮肾气丸。
药用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共八味,以酒服,亦称八味肾气丸。
主治症候在《金匮要略》中运用肾气丸主治证候有五:“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夫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病机分析上述主治虽有虚劳、痰饮、消渴、脚气及妇人转胞之别, 然小便不利可为其主要见症,其病机为肾气虚损,气化不行[1]。
肾主封藏,肾气寓太阳寒水之性,意在闭藏真阳;亦助膀胱之气化,固纳收涩小便,故肾气虚则水液失化,小便不利而见“短气有微饮”“饮一溲一”等;此外,肾水不足,则真阳外泄,上冲为邪火作乱,扰动心则心火不制而劫烁津液,扰动神则“烦热不得卧”,扰动肺则肺叶枯焦,输布失司。
长期以来高校教材《方剂学》多将金匮肾气丸列入补阳剂方类中。
肾阳之作用重在温煦,故肾阳虚多见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且肾阳虚是肾之阴精久虚, 气少日衰, 渐及阳损,临证以肾阴虚证、气虚证并出现里寒证或小腹冷、阳痿不举、睾冷囊缩、精冷无子等下寒证为准, 如此肾气丸是难当此任的。
景岳深研此道, 所创之右归饮、右归丸当为温补肾阳代表方剂。
因此,从主治症候来看,将肾气丸划分为补肾阳剂似有不妥。
医家张山雷的《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则指出:“'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便不利者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肉收摄耗散,而既以丹皮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用山药者,实脾以堤水也。
立方大旨,无一味不从利水着想。
方名肾气,所重者一气字。
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一)
![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一)](https://img.taocdn.com/s3/m/ff9724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e.png)
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一)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一)吕恒军东海县人民医院运用经方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贲门松弛证、阻塞性肺气肿各一例,疗效满意。
金匮肾气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
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脾,助补肾阴;炮附子、桂枝补少火以生肾气;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牡丹皮清泻肝火,意在补中寓泻,使补而不腻。
临床主要用于肾阳虚、命门火衰之虚劳病。
近年来,本人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内科杂症,获得良好疗效。
1过敏性鼻炎李某某。
男47岁,教师。
2017年2月20 日初诊。
患者鼻塞,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反复发作1O余年,早晨起床后多发,遇冷空气尤为明显。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长期服用西药、中药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
刻诊:鼻塞流清水鼻涕,打喷嚏,遇冷加重,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证属肺气虚,卫表失固。
治疗当以益肺固表为法。
予金匮肾气丸加味。
处方:炮附子3g,桂枝3g,熟地黄24g,怀山药12g ,山萸肉12g,茯苓9g,牡丹皮9g ,泽泻9g,黄芪12g,防风10g,苍耳10g,自芷10g ,甘草5g。
7付,每日一付,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诸症悉愈,予金匮气丸口服2 周,巩固疗效,嘱多食怀山药,补益肺肾随访3月未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主要由l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悱细胞和细胞闪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
为临床常见病.对冷空气过敏者尤为常见。
西医治疗多效果不理想。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气虚,卫表不固,感受外邪所致,治疗上多从补肺固表、祛风散邪人手。
然肾为五脏之根本,为元阴元阳之脏,肾藏精化生元气,为气之根,故可以通过补肾气补肺气。
方中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黄芪补肺固表,防风、白芷、苍耳子疏风散邪通窍,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使肺气充盛,御邪力,邪去病除。
2贲门松弛证钱某某,男,23岁,公务员。
《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化裁应用
![《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化裁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4af005ce2f0066f4332223.png)
《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化裁应用目的:研究肾气丸药量变化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方法:将肾气丸的组方药物进行归类,总结每一类的作用功效,就其加减效果进行逐一的总结,可以得出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的应用。
结果:治疗肾气虚的肾气丸是仲景方剂典型的代表方剂,通过药量的化裁,我们可以灵活的治疗仲景所未描述的多种病证。
标签:肾气丸;药量化裁;肾气虚。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仲景所创制的治疗脚气上冲、虚劳腰痛、消渴、短气有微饮、妇女转胞多种病症的方剂。
该方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8味药组成。
本方性温,味以甘酸辛为主,具有甘温、酸温、辛温而微淡微苦的特点。
有温补下元、壮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止渴、引火归元、纳气固本等功用,对于由肾阳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1地黃、山茱萸、山药三药可以滋养肾肝脾而益精血方中重用地黄、山茱萸、山药用量以加强补益之功。
放眼中药领域,真正专门补肾气的药物几乎没有,基本以补肾阳的药物为主,那么如何体现补肾气呢?这就是仲景制肾气丸的高明之处,试想,肾气的化生需要什么条件?正如水要化生为水蒸汽需要水与火一样,肾气的化生当然既需要肾中阴液,也有赖于肾中之阳,且要使肾气源源不断地化生,肾中阴液必须充足,正如《景岳全书》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所以仲景重用三味补肾阴、益精血的药物(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以滋肾阴,助生气之源。
因此,临床上肾气虚衰的病人,在应用肾气丸的时候要着重加强那三味补益药的用量,以加强肾气的生化之源。
2肉桂、附子辛热之药可以助命门以温阳化气方中还可以重用附子、肉桂以加强温阳化气的作用。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说:“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此取其少火生气之意,然而临床上不乏遇到一些肾阳亏虚的病人,此肾气虚的进一步,我们用此十之一分量的补阳药,而仅仅依赖补肾阴来加强肾气的生化来促长肾阳。
金匮肾气丸[精选]
![金匮肾气丸[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bf7c6f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2.png)
金匮肾气丸[精选]第一篇:金匮肾气丸[精选]金匮肾气丸处方源于宋·严用和《济生方》,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加味,又称济生肾气丸。
本品所治病证为肾阳虚及肾阳虚水肿,是由肾中阳气不足所致。
肾中阳气,又称“少火”。
而补足少火,宜用微补、缓补,不宜一味猛补,否则易产生“壮火食气”的现象。
同仁堂金匮肾气丸,以附子、桂枝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如此配伍组方是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
为进一步治疗肾阳虚水肿,本药还配伍了牛膝、车前子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行,治疗水肿涨满、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
十种药物精当配伍,使其具有温补下元,壮肾益阳,化气利水,消肿止渴,引火归源的功效。
[药理研究]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代谢、糖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除治疗上述病症外,凡中医临床辨证为肾阳虚型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糖尿病等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成份]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酒炙)、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附子(炙)。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忌房欲、气恼。
忌食生冷食物。
第二篇:金匮肾气丸不宜用肉桂代桂枝金匮肾气丸不宜用肉桂代桂枝桂枝与肉桂李东垣对二药作用之不同,曾说得很清楚:“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
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
二者一上行而偏于走表达肢,一下行而偏于走里入肾。
(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八味丸,或简称肾气丸。
最新关于药品“金匮肾气丸(片)”的认识
![最新关于药品“金匮肾气丸(片)”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d698f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b.png)
2. 儿童剂量
1. 儿童剂量的计算通常基于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以确保药物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1
2. 对于儿童来说,使用成人剂量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过量或副作用, 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2
3. 在给儿童使用任何药物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确定
3
正确的剂量。
3. 服用方法
1. 金匮肾气丸( 片)的服用方法通 常是口服,每次服
最新关于药品“金匮肾 气丸(片)”的认识
目录 CONTENTS
01
一、金匮肾气丸(片)简介
02
二、金匮肾气丸(片)的适应症
03
三、金匮肾气丸(片)的用法用量
04
四、金匮肾气丸(片)的注意事项
一、金匮肾气丸(片)简 介
1. 来源与历史
02
01
1. 金匮肾气丸(片)源 自于古代中医经典《金匮 要略》,是中医药学中治 疗肾虚的经典方剂。
感谢观看
用的剂量和次数应
1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
2. 在服用金匮肾气
3. 服用金匮肾气丸
丸(片)时,建议在
(片)期间,应避免
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
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之间服用,以减少胃
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
2 部不适的可能性。
3 不良反应。
四、金匮肾气丸(片)的 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3 2 1
3. 对金匮肾气丸(片)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群,如出现过 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2. 腰膝酸软
1. 腰膝酸软是常见的症状 ,可能由于过度劳累、坐姿 不正确或年龄增长等原因引 起。
2. 对于腰膝酸软,可以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 缓解,如瑜伽、太极等。
金匮肾气丸的组方分析
![金匮肾气丸的组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ba55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8.png)
金匮肾气丸的组方分析
金匮肾气丸,是一种古代传统中医药方剂,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
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它的组方成分复杂,包括枸杞子、牡丹皮、山茱萸、蒺藜、制附子、熟地黄等。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滋补肾气、补益精血的药材,具有明显滋补肾阳的功效。
在金匮
肾气丸中的作用是提升肾脏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肾虚症状。
牡丹皮
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眩晕等症
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金匮肾气丸中,牡丹皮能够起到平抑肾气、舒畅气机的作用。
山茱萸
山茱萸是一种补益心脾、益气养血的药物,对于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有较好的
调理效果。
在金匮肾气丸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方剂整体的益气健脾作用。
蒺藜
蒺藜具有温肾固精、壮阳补肾的功效,对于男性性功能减退、遗精、尿频等症
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在金匮肾气丸中,蒺藜的加入能够强化方剂的温补肾气作用。
制附子
制附子是一种温肾壮阳、祛风湿的药物,对于腰膝酸软、四肢冷感等症状有较
好的疗效。
在金匮肾气丸中,制附子的作用是温通肾脏,增强体内阳气。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补益肾阴、滋养血液的药材,对于肾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在金匮肾气丸中,熟地黄能够补肾养血,增强方剂的滋补效果。
综合以上药材的作用,金匮肾气丸是一种具有补益肾气、益精强阳的药方,适
用于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中医医师的建议,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起居调节,达到最佳的疗效。
以上是金匮肾气丸的组方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脉证治-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病脉证治-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4e3f1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f.png)
病脉证治-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始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又名八味地黄丸,因济生方中将桂枝改为桂心,后世又称为附桂八味丸。
金匮肾气丸一直受历代医家所重视,开创了治疗肾虚证的先河,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各科取得了显著疗效。
以下为李延名老中医在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心悸、泄泻等疾病的案例分享。
心悸陈某,男,51岁,2005年3月15日初诊。
阵发性心悸两年余。
曾就诊于西医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曾口服宁心宝,心悸虽有缓解,但时感乏力,气短,畏寒,腰酸。
诊见:心悸,形寒肢冷。
舌质暗,脉沉迟。
诊断:心悸。
证属:心肾阳虚。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茱萸25g,山药15g,泽泻15g,茯苓15g,丹皮20g,桂枝10g,制附子10g,人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
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心悸症状明显减轻,畏寒、腰酸逐渐消失。
附子减至5g,续服10剂加以巩固。
【按语】本案西医属慢性心律失常,多采用保守治疗。
中医根据其主症,将本病归为“心悸”“虚劳”等范畴。
《类证治裁》有云:“怔忡……无不由肾精之虚也,昔人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上下不安者由乎下,心气虚者因乎精,此精气互根,君相相资之理固然矣。
”说明肾之真阴、真阳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怔忡之症。
故本案在金匮肾气汤基础上合以生脉散,达到阴阳并补、心肾相交之目的。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点击学习)泄泻姜某,男,78岁,2008年11月20日初诊。
泄泻便稀半年余,每日少则2次,多则5次,时伴下腹不适,便后缓解。
多次做便常规、结肠镜等检查,未发现感染及溃疡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诊见:上症伴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等症。
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诊断:泄泻。
证属:脾肾阳虚。
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茯苓15g,丹皮10g,肉桂15g,制附子10g,黄芪20g,补骨脂15g。
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
![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https://img.taocdn.com/s3/m/39b77e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d.png)
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肾气亏虚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对金匮肾气丸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
据考古学研究,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人类通过草药来治疗疾病的经验。
而金匮肾气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当时已有关于"肾虚"的论述。
金匮肾气丸最早的记载则出现在东晋时期的《老子极一经》中,称为“金匮气”。
这个方剂起初主要用于治疗肾气亏虚引起的各种疾病。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了金匮肾气丸的配方,主要成分有肉苁蓉、淫羊藿、枸杞子等。
唐代是中国中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药方剂大量涌现。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将金匮肾气丸收入其中,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研究前人方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金匮肾气丸的方剂进行了调整。
他在原有的方剂基础上增加了当归、柴胡等中药材,使金匮肾气丸的药效更加全面和出色。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金匮肾气丸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改良。
宋代的医药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将金匮肾气丸的方剂进行调整,增加了杜仲、巴戟天等补肾强壮的药材,使其适应更广泛的病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匮肾气丸的方剂在明代、清代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明代的《丹溪心法》中将人参、鹿茸、麦冬等药材加入方剂中,增强金匮肾气丸的补气作用。
到了清代,金匮肾气丸的方剂进一步简化,突出了补肾壮阳的作用。
并且在药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去邪补正的原则,如加入菟丝子、牛骨顶等药材。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金匮肾气丸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现代的药理学和临床实践证明,金匮肾气丸确实具有改善肾功能、调节内分泌等方面的功效。
研究人员通过提取金匮肾气丸中的有效成分,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此外,还有学者对金匮肾气丸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历史的演变考证,金匮肾气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和改良。
黄煌谈肾气丸的误用与临床方证
![黄煌谈肾气丸的误用与临床方证](https://img.taocdn.com/s3/m/fa4126f759eef8c75ebfb308.png)
黄煌谈肾气丸的误用与临床方证一、金匮肾气丸的误用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因为临床上这张方误用的非常多。
名气很大,是补肾阳的一张著名方剂,但是由于肾虚概念模糊,现在这张方被误用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
我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年轻人精神萎靡、没有力、早泄阳痿,就说自己肾虚,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他们怎么来辨别使用的?就是根据怕热怕冷,如果口干舌燥就吃六味地黄丸,如果怕冷、手脚冷等就吃金匮肾气丸。
但是这个人长得怎样?长得炯炯有神,头发根根竖起,脸上油光锃亮,脉弦滑有力,如果做腹诊,腹主动脉往往非常有力。
这种体质怎么能吃六味地黄丸,尤其是金匮肾气丸!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肾虚,而且现在肾阳虚肾阴虚的概念铺天盖地。
这种问题其实早就有了,也不是现在的人才会出现。
我在八十年代曾经读过徐灵胎的一本书叫《医贯砭》,是他对赵献可的《医贯》批判性的创作。
《医贯》是讲命门学说的,特别强调命门火衰,用的是八味丸,就是金匮肾气丸;阴虚,肾水不足用六味地黄丸。
徐灵胎在《医贯砭》中说:“细读此书,何必潇潇然著成书卷。
”他说只要两句话就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阴虚用六味,阳虚用八味足矣。
读者也不必要把这本书读完,只要记两张方就行了,用调侃的语言说:“千圣之妙诀已传,济世之良法已尽,所以天下庸医,一见此书,无不狂喜,以为天下有如此做名医之捷径,恨读之犹晚也。
”原来读中医这么方便,只要记住阴虚用六味,阳虚用八味就可以了。
徐灵胎说:“杀人之法,从此遍天下矣。
”就是说,这种观念带来的问题就是导致我们千古相传的良方妙法都无需传承,这样医学就没有了规矩,医生就是杀人的人。
所以当时他专门对赵献可的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了批判。
看了《医贯砭》这本书,我震动很大,因为我原来也是这个思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八味丸肾阳虚,那时候我也这么用。
徐灵胎说,八味丸,就是金匮肾气丸,其实是一张通肾气利小便的方子,不是泛泛的温阳补肾。
每张方都应该有功效主治,不是泛泛的按照阴虚阳虚简单的去概括病情。
浅析金匮肾气丸修改版
![浅析金匮肾气丸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e97bcc4028915f804dc2e7.png)
浅析金匮肾气丸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乃张仲景设立的方剂,该方制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对古今临床均起着广泛的指导作用。
本人就本方的组方意义、配伍特点、临床应用、加减变化略谈一点肤浅认识。
1、金匮肾气丸的组方、主治功效金匮肾气丸由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八味药物组成;各药物剂量比例为1:1:8:4:4:3:3:3。
以熟地黄补肾阴,泽泻泻肾浊,山茱萸补肝阴,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阴,茯苓渗脾湿,三阴并补并泻;再以少量桂、附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
补中有泻,寓泻于补,故补而不滞,是补通开合之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实为阴阳双补之剂。
一方面发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作用,同时又照顾到肾主水,参与水液代谢方面的功能,与肾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最为相符。
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而主水液代谢。
肾阳蒸化肾阴,生成肾气。
肾阴肾阳的盛衰决定了肾气的强弱,肾之阴阳宜以平秘,相互为用,化生肾气,若肾阴肾阳偏盛或偏衰,则病证可偏阴偏阳,若阴阳两虚则肾气不足,整体机能下降,而产生各种升降失常之病证。
肾之主水的功能是由肾气来完成的。
肾阴虚或肾阳虚皆可导致肾气虚,从而影响水液代谢发生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短气微饮等水气病,故其治水气病重在温化肾气。
[1]2、金匮肾气丸的配伍特点2.1补少火以生肾气肾阳虚是肾气丸基本适应证,故桂枝、附子当为君药。
肾内寄真阴真阳,真阳即肾内寄之阳气,包含命门之火与肾间动气所指内容。
肾阳虚用桂枝、附子直补命火生阳气,阳生则肾之气化、固摄、开合、作强等功能随之而振。
桂枝是樟科常绿植物肉桂的嫩枝,辛、甘、温,气清味薄,本方用以补命火,通阳化气。
桂枝也可用其同属植物肉桂,肉桂是干皮或粗枝皮,辛、甘、热,气味俱厚,补命火强于桂枝,《本草汇言》谓肉桂“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
”附子辛热,补命火,助阳化气,《本草纲目》引张元素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肾气丸的古、今临床应用浅析
摘要】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在古时即应得到很好的应用,现如今在
各种西医院和西药占据主要市场的年代,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仍然处于
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各种中成药更是因其携带方便,口味佳等优点受到青睐,金
匮肾气丸亦是如此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75-01
金匮肾气丸出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本方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八味配伍,又名八位肾气丸。
现代的中成药金匮
肾气丸有别于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是在其的基础上加上牛膝和车前子两味药,即《济生方》中的济生肾气丸的化裁,扩大了原有的适用范围。
古用
1、金匮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五次,分别治疗五种不同的病症:
1.1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
1.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位肾气丸主之。
”
1.3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1.4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证病脉证并治》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1.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
反而倚喜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
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2、从上五中病症中可以看出金匮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主治的是都有下焦寒湿邪气盘踞阻碍气机升降和可见经脉失养的“脚气病”、“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病症。
今用
1、药物成分分析²
1.1 熟地黄含有甾醇、地黄素、维生素A、葡萄糖、蔗糖、果糖和多氨基酸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调节皮质功能、降低血糖、利尿强心、保护肝脏、调整血
压以及清除血液中过氧化脂的作用。
1.2 山药含有皂甙、胆碱、糖蛋白、维生素C、山药碱、钙、磷、铁及多种氨
基酸成分,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微循环的作用。
1.3 茯苓含有茯苓酸、乙酰茯谷酸、去氢齿孔酸、茯苓多糖、酶类、蛋白质、
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吟、钠、钾等成分,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水与
电解质平衡、镇静、强心、降血糖、防溃疡及抗癌等作用。
1.4 牡丹皮含有牡丹酚、丹皮甙、艾药甙、挥发油、甾醇及葡萄糖等成分。
具
有镇静安神、抗菌消炎、解痉孪、抗溃疡、抗过敏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1.5 山茱萸含有多种甙、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滋补强心、抗菌消炎、降血压、解痉挛及抗癌等作用。
1.6 泽泻含泽泻醇、甾醇、生物碱、脂肪酸、蛋白质及钾等成分,具有改善血
液动力及心肌供血、降低血脂、抗脂肪肝、降血压、利尿、抗苗及调整糖代谢等
作用。
1.7 附子含乌头碱、去甲乌药碱等成分,具有强心、镇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作用。
1.8 肉桂含有肉桂醛、醋酸肉桂酯、醋酸苯基丙酪等成分,具有芳香健胃、解
热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2、临床应用
现今的金匮肾气丸还配伍了牛膝、车前子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行,治疗水肿涨满、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
十种药物精当配伍,使
其具有温补下元,壮肾益阳,化气利水,消肿止渴,引火归源的作用。
常用于治
疗慢性腰腿痛、前列腺增生、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尿失禁、男性乳房发育症、
不孕症、复发性口腔溃疡和肾阳虚所致的病症,如腰膝酸冷、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
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所表现的腰痛腿软、身体怕冷,小腹
拘急、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脉细无力等症。
适当配伍他药还可用治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等各个系统病症。
参考文献
[1]闫旭、黄蕊《金匮要略》肾气丸泄实机理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49
[2]日本专家金匮肾气丸——延缓人体衰老有非凡的功效.医药新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