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八上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下册01-0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初备人:王珍荣、贾蕾审核人:文综组课型:新授课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土地改革的经过和结果,能根据学习分析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2、通过材料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3、在学完土地改革这个内容后能体会到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地主、富农14.5% 54.8% 7.9% 8.6%【学习过程】A级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一)1、原因①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获得土地。
(二)主要内容: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2、结果:①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
③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2、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翻身了,得到了土地,成为了。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探究1C级思考: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材料分析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
第3课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注意自学过中要边预习,边用红笔勾画出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
2.自学完成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题目。
3、课堂上要凝神聚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背景(必要性):2、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
3、说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结果如何?二、土地改革的意义:4、请你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1、想一想,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4分)(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
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体系构建,学有所思】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选择题1.面带喜悦的农民,肩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桂元分到11亩地。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3)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4)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为什么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五、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3课《土地改革》达标检测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消灭土地私有制度D.解放农村生产力7、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③土地改革运动开始④土地改革运动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八年级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分组展示总结板书:2、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复习巩固检测达标课堂小结: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5分钟)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四烈中学八下历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导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阅读全文,做读书标记完成下列填空)1、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制度,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真正获得了解放。
3、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制度。
三、释疑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四、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颁布的A、1947年B、1949年C、1950年D、1952年2、到1952年,还未完成土地改革的是下列哪个地区A、安徽B、四川C、河南D、西藏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把顺序填在后面的横线内A、农民分到了七亿多亩土地,免除了地租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C、地主、富农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D、《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E、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具备了重要条件F、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地改⾰》优秀教案《⼟地改⾰》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主学习习惯,让学⽣在⾃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回顾学⽣之前对于古代到近现代有关⼟地改⾰的内容认识到⼟地改⾰的重要性以及在新中国成⽴之初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四⼤块:⼟改背景-原因-概况-意义,逐⼀进⾏讲解,以整体宏观的⾓度让学⽣去感知教材,最⼤限度地去调动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教师在讲解到⼟地改⾰流程的时候可以运⽤发现式教学,在⽬标导学环节后,让学⽣⼀边思考⼀边⼩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知新”的作⽤。
更重要的是让学⽣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的认知结构中进⾏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法。
教材分析《⼟地改⾰》是⼈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课《中华⼈民共和国的成⽴》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没收了地主⼟地,分给⽆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了农民的⼟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部分地区改⾰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地的主⼈,真正获得了解放。
⼟地改⾰的完成有着重⼤的意义,是巩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地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的公布。
(3)理解⼟地改⾰的意义。
【过程与⽅法⽬标】通过指导学⽣搜集整理教材图⽚、⽹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地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对教材主⼲知识体系进⾏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对新中国成⽴后⼟地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同步练习: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1951年,某地农民领取了“土地居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B)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C) A.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B.剿灭各地土匪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D.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3.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C)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14.5 54.8 7.9 8.6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C.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5.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3课_土地改革_教案
【合作探究】
1.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什么?
2.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拓展延伸】我国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比较(根据上课时间酌情进行,不做要求)
【巩固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
A.抗美援朝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镇压了反革命
5.以下对土地改革政策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C.没收地主的土地D.地主不能分田
6.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为重点;土地改革的意义为难点
指导性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复案
【温故互查】
【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一)阅读本目内容,迅速的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7.地主阶级指的是那些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人。这一部分人在我国被消灭是在()A.1945年B.1949年C.1951年D.1952年
8.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003——第三课土地改革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达
标
测
评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合作探究】(C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辽宁全县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在课堂上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让学生朗读。使学生对土地改革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有关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先由学生讨论分析,指导学生依据史实得出结论,“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那么,农民最大的愿望应该是什么呢?对,获得土地。
为了人民的愿望,也为了巩固政权,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
那么土地改革是怎么回事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改的背景1 .展示图表: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和中农占农村人口不足10%90%占有土地70% 〜80%20% 〜30%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 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1.图片展示:斗地主游戏的界面历史上的斗地主2.教师过渡:前图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游戏, 而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斗地主这一幕,如后图。
第3课 土地改革-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改革运动,掌握其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思考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
1.以问答的形式回顾道光年间的三大改革。
2. 新课讲解
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引入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2.分享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土地改革对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作用。
3. 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土地革命者和地主,了解和感受双方的想法和行为;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土地改革运动的理解。
4. 总结回顾
1.用概括的语言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拓展课外知识。
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估;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体会,进行自我评估。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前往社区或农村,了解当今中国农业现状和农民生活状况,思考和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含答案
C对农业的改造开始地D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种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了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问:①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综合上面的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1952年2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工业化
合作探究: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变化:分得了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等。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搞美援朝。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高额地租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地主:坐享其成农民:劳而无获
材料二: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3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3.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地改革的背景【教师活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东北、华北等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出示材料和“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表格,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理解: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教师活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部法律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章第一条,说明土地占有形式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提问: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学生活动】知道土地改革的开始。
思考后,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章内容及教材第14页《相关史事》,讲述1950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三课土地改革【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方法】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相关知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
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
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①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原因有哪些?目的何在?原因:目的②这次土改的内容有哪些?2、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土地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与第2课《抗美援朝》同为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是从外部巩固政权,而土地改革则是从人民内部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过程;2.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材料的分析,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出示歌词。
从歌曲中感受到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谁的欺压?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思考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出示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全国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初二历史下册第三课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姓名:班级:学号:评价:1.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2.下列诗句(歌词)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他们被誉为()A.威武之师 B.最可爱的人 C.钢铁长城 D.和平卫士4.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这次战争是()A.抗日战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朝鲜战争5.一位作家在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是()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 B C D7.某网站有一首小诗:“……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着枪奔赴战场……今天,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这些最可爱的人”,以下谁是“最可爱的人”?()A.董存瑞、雷锋B.黄继光、邱少云C.王进喜、焦裕禄D.邓稼先、袁隆平8.“他伸开两条胳膊,向敌人的火力猛扑过去,用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火舌的敌人机枪口,最后壮烈牺牲。
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
”上述文字描述的战斗英雄是()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雷峰9.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受中央政府委派,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小测反馈】评价:每题十分,请自我评分【自学探究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仍然维持制度,农村占多数人口的、雇农和中农,占有的土地较少,生活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我能掌握什么是土地改革。
2、我能通过表格分析历史数据,明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进而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讨论学习,我要理解土地改革对于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预习导航】
【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时间: 年到 年
文件: 内容:废除 ,实行 ①根本原因:
② ① ②
2.材料一:
材料二:《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问题探究:阅读课文结合材料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
3.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
材料四: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复兴之路》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检测】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1950年,国家决定在实行土地改革( )
A.新解放区 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5.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
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我国彻底废除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A.1949年 B.1952年 C.1950年 D.1951年
7.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8.下列内容,正确阐述土地改革运动重要意义的有()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揭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土地改革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地区都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前,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0.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在()
A.新解放区 B.少数民族工区 C.老解放区 D.台湾地区
11.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材料中是由哪个政党、什么政府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2)当时进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开始和基本完成?
(3)如果不进行土地改革有哪些危害?
(4)如何评价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1950 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高。
【课堂检测】
1.B
2.C
3.D
4.A
5.C
6.B
7.D
8.B
9.B 10.A 11.B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
农民阶级。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3.(1)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
(2)①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②1950年到1952年底。
(3)①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③封建土地制度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这就使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