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灭火的方法原理:【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灭火】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
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料
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称为化石燃料。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或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如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可导致酸雨。

3.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可燃冰和氢气等。

三、最友好、最环保清洁、最高效新能源——
氢气
1.氢气只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最小的气体),难于水的气体。

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来作燃料和冶炼金属等。

2.制取方法:通常可用锌片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来制取,采用固液混合常温下制气体装置作发生装置。

由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四、防治空气污染的具体措施:
1.开发使用新能源;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使燃料充分燃烧(如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再排放;
4.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

1。

2021年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2021年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要有可燃物。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燃烧的剧烈程度相关因素①可燃物自身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的颗粒大小);③氧气的浓度。

二、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途径①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②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3、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4、几种常用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燃烧而引起的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5、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如右图,P126)Na2CO3+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29)3、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四、燃料1、当今世界三大能源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

①形成石油和煤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与石油相同,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②煤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有H、N、O、S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隔绝空气加热焦炭、煤焦油、煤气(H2、CH4、CO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1)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者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②对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者空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实验分析】①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③观察步骤二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氧气(或者空气)。

(2)燃烧的三个条件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者空气);【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有助燃物就行】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1)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者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爆炸(1)爆炸的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爆炸的预防在油库、面粉厂、加油站等地区应该注意通风,严禁烟火。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2)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2、化石燃料(1)煤①煤的组成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②煤的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出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物质。

其中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石油①石油的组成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②石油的综合利用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沥青、石蜡、润滑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汽油、溶剂油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涉及燃料及其利用,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燃料的定义:燃料是用来产生热能或者做功的物质。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光、声等现象的化学变化。

3. 燃烧所需的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4.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5. 燃料的分类:- 有机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从化石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 无机燃料:如氢气、氧气、臭氧等。

6. 燃料的利用途径:- 燃烧发电:利用燃料的热能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

- 工业生产:生产钢铁、化肥等。

- 生活用途:取暖、烹饪等。

7. 燃烧产物:燃料燃烧后会产生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硫化物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燃料的利与害:- 利:燃料可以提供能量和动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 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同时,燃料的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9. 节约能源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 方法:科学使用能源,开展节能宣传,推广节能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10.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形成类似温室的作用,使地球温度上升。

- 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

除了了解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加深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理解。

燃料及其应用 知识清单

燃料及其应用  知识清单

燃料及其应用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火灾自救措施(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蹲下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1)爆炸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在短时间内聚积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易引起爆炸的物质有:可燃性的、等。

(2)爆炸极限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注意事项(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字样或图标。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的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六、化石燃料的利用1.煤和石油: (1)煤:是 (2)石油:是(填“纯净物”“混合物”)2.天然气(1)甲烷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2)甲烷的化学性质——①燃烧现象:燃烧时产生火焰,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②化学方程式: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1)燃料的使用②不充分燃烧的缺点a.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

b.产生大量的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2)可燃冰:主要含有。

七、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的形成: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防止尾气污染采取的措施:①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②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俗称酒精)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八、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氢气(1)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氢气本身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液氢完全燃烧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 ,不污染空气。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解读【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考点详览】考点一燃烧的条件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初中化学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整理(全面)

初中化学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整理(全面)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定义:2、燃烧的条件(1);(2);(3)。

3、燃烧条件的探究(1)热水的作用:(2)铜片的作用:二、灭火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1);(2);(3)。

2、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2)泡沫灭火器(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

三、爆炸1、爆炸的条件(1)(2)2、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面粉属于,鼓气的目的是,蜡烛的作用是。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归纳总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1)与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2)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温馨提示】(1)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现象,但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起自燃,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变质等。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1)、缓慢氧化(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3)生石灰和水反应:(方程式)(4)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吸热反应: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给电池充电(2)电解水(方程式)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用电池二、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1、煤:主要含元素,被称为“”,是物用途: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等,属于变化2、石油:主要含元素,被称为“”,是物用途:将石油加热可以得到许多物质,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属于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化学式。

(1)甲烷的物理性质:,密度空气,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方程式),火焰为色注意:点燃甲烷前,要。

(3)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4、可燃冰(甲烷水合物)5、核能三、化石燃料的危害1、杂质硫、氮燃烧时,会产生、等污染物,造成酸雨。

2、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和烟尘。

四、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2五、新能源1、乙醇(1)俗称,化学式。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

燃料行业知识点大全燃料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船舶、发电等领域。

本文将从燃料的定义、分类、生产、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燃料行业的知识点。

一、燃料的定义和分类燃料是指能够产生热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的物质,它可以作为能量的媒介,被用于生产和使用能量。

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燃料等几类。

1.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数百万年前植物和动物遗骸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能量密度,被广泛用于工业和能源生产。

2.生物质燃料:指由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料,如木材、秸秆、沼气等。

生物质燃料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烧等方式利用,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性。

3.可再生能源燃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无限可再生的特点,对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燃料的生产1.化石燃料的生产:煤炭的生产主要通过采矿和加工来实现,石油和天然气则需要进行勘探、开采和提炼等工艺过程。

2.生物质燃料的生产:生物质燃料的生产主要包括生物质收集、处理和转化等环节。

例如,木材燃料需要从森林中伐木、运输、处理成木片或木块,再通过干燥和压缩等工艺转化为固体生物质燃料。

3.可再生能源燃料的生产:可再生能源燃料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相应能源的收集和转换。

太阳能通过光伏板转化为电能,风能通过风力涡轮机转化为电能,水能则通过水力发电转化为电能。

三、燃料的应用燃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分别介绍燃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1.汽车行业:汽车是燃料使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传统的汽车主要使用石油燃料,而近年来,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2.航空航天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对燃料的需求量巨大。

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等都需要大量的燃料来提供动力。

3.船舶行业:船舶主要使用石油燃料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用于推动船舶的前进。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1】燃烧和灭火1.燃烧(1)定义: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①物质必须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者之一即可)。

灭火器材:(1)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一般性火灾。

(2)干粉灭火器:除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①鼓入足够多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

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6.由于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接触,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必须严禁烟火。

7.不同的火灾,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灭火原理和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应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知识点2】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化石燃料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⑴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硫元素等。

⑵石油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

将石油加热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

⑶在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____________2.酒精的学名是,化学式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做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B.用明矾净水C.品红在水中扩散D.一次性餐盒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4.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全)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灭火方法中,与“熄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完全相同的是()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答案】B【解析】【分析】“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盖灭,即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详解】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不符合题意;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是隔绝空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必会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必会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必会知识点7-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放热反应:能转化为能;(1)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实验现象:(2)镁和盐酸的反应2.吸热反应:能转化为能;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能源)2.煤:(1)组成:主要含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综合利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变化(干馏),可以得到、、等。

(3)煤气主要含、、等。

5.石油(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它不是产品)(1)组成:主要含元素(2)综合利用:利用石油各成分的不同将其是变化(分馏)。

(3)石油分馏产品有、、、、、、、等。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等。

6.天然气(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的燃料)(1)有石油的地方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2)甲烷的物理性质通常是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的,溶于水。

(3)甲烷的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点燃前,一定要)实验现象:;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烧杯注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7.沼气属于,是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8.可燃冰主要含有,还含有少量。

(1)可燃冰的优点:、,将成为。

(3)可燃冰的尚未推广使用的原因:还存在着困难,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更加严重9.燃料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的后果是:产生并生成等物质,使燃料燃烧的低,浪费且。

10.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二是。

11.充分燃烧的意义:节约,减少对。

12.燃气燃烧出现黄色或橙色火焰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和空气量不足,燃气发生燃烧,因此需要灶具和炉具的,以增大空气或氧气的进入量。

13.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原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2)燃烧不充分产生等;(3)及、、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14.酸雨(1)形成原因:燃烧时会产生、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后的生成物雨水会形成酸雨。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

2020年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考点汇总)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氧气(2)(1)③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1、燃烧的条件:①.与可燃物接触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3、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不可轻易改变。

4、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5、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处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答: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6、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夜”7、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8、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又叫沼气、瓦斯。

CH4+2O2点燃CO2+2H2O现象:①.蓝色火焰,②.有水珠生成,③.放出热量。

10、可燃冰:为甲烷水化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技术存在困难。

11、燃料充分燃烧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1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答: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3、酸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①.使土壤酸化②.腐蚀建筑物③.污染江河湖海④.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⑤.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14、防止酸雨的措施:减少使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

15、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再生资源。

①.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16、氢气H2:作燃料的优点①.可用水作原料来源广泛②.燃烧时放热多③.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精品推荐】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推荐】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清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1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 如硫等 )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 如
二氧化硫 等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 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 。
( 2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 一氧化碳 等空气污染物。 ( 3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 1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 2 )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五、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乙醇:( C2H5OH )俗称 酒精 ,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可燃性,其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
2.氢气: ( 1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 2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及困难: ①优点: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 水 ,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 ②困难:制取成本高、 贮存困难 。
3.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核能等。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答案解析)(1)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解析:C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比如:中子不带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点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3.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 .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 .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 .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 .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 .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 .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C.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进广口瓶且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正确;B.铁丝能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燃烧,水中白磷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因此②③对比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 错误;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C。

2.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A【解析】【详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A。

2.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3.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4.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

5.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Z、W是有机物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分别是Y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详解】A、X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物质Z是二氧化碳,虽然为含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W是水,属于无机物。

故A说法错误。

B、X是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2100%75%1214⨯⨯=+⨯.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故C说法正确。

D、X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6.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B.煤炭脱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沙漠化D.污水要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答案】D【解析】【详解】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现代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要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要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煤炭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近些年的乱砍滥伐使土地沙漠化严重,也是沙尘暴日益频繁,要减少土壤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就要植树造林,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污水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根据现代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化石燃料,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就可减少酸雨;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就是因为土壤沙化严重;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江河中,要不然会污染日益缺乏的水资源来分析判断做法是否正确。

7.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编A B C D号实验设计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8.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10.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锌、磷、碘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C.乙醇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A【解析】【详解】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

故选A。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13.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②中a处无明显现象,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①中a处无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①中b处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中a处有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②中b处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只有②中的b能燃烧,故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A。

14.下列灭火方法中,与“熄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完全相同的是()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答案】B【解析】【分析】“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盖灭,即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详解】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不符合题意;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是隔绝空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