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剧《花蕊》的文学背景
戏曲元素在歌曲千古绝唱的艺术运用-戏曲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戏曲元素在歌曲千古绝唱的艺术运用-戏曲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而京剧则是戏曲的一个剧种。
京剧起源于1790年,诏令四大徽班进京祝寿,进京的艺人与其他剧种的艺人相互交流,最终汇合成了西皮、二黄等音乐系统,形成了当时的“皮黄戏”,后在上海《申报》上被称为“京剧”。
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音色甜美、明亮为演唱特征,行腔中重视语言,融声、情、字、腔、味为一体,必要时伴有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
这种唱法基本上是真声唱法。
民族新唱法,也被称为民族唱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民族唱法而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流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本文通过作品分析法、演唱剖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相互融合法,将两个曲种不同但艺术文化底蕴相通的艺术联系在一起。
首先通过对民族声乐作品《千古绝唱》深层内涵的挖掘,系统地剖析民族声乐演唱与戏曲两者在歌唱技巧上的异同点,从而进行四个方面的研究、归纳与总结,在充分了解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丰富和扩宽演唱技法,从而在民族声乐之路的探索上更加透彻,为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戏曲;民族声乐;歌唱技巧;综合艺术;气息共鸣一、作品《千古绝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风格的把握(一)作品创作背景一曲浓郁的京腔格调,一首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动人歌谣,无论是在民风还是在曲式创作上,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千古绝唱》是由魏冠明作词、王超作曲的一首声乐作品,歌颂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的无数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女郎与织女等故事,这些故事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千古绝唱。
(二)作品的艺术风格把握在作品《千古绝唱》A段中,歌词写到“山、水、琴”三种事物,让人联想到在山水间有一把古琴在向人们诉说人间的挚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_9598
《京剧趣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要点词语。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经过自读课文、自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领会表达的条理性。
3.自主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认识课文中介绍的对于京剧的知识。
感悟京剧的无量魅力。
教课重难点1. 认识课文介绍的对于京剧的知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领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经过资料增补,对课文内容稍作仔细认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1课时一、创建情境,激趣导入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 ,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一些对于京剧的知识,你认识到了哪些?(学生畅聊。
)今日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终究吧!2.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1942 年生于重庆,擅长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中国京剧院担当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就 : 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 20 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种著作共 40 余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师:此刻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状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马鞭》。
3.学生报告。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到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构道具同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构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报告。
课件体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到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构道具的妙处。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任务单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3、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二、学习重点1、掌握《红楼梦》、《聊斋志异》、《长生殿》、《桃花扇》等文学和戏剧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学习难点1、深入剖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内涵。
2、探究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四、学习资料1、相关文学作品的原著或选段。
2、有关清朝前期历史背景的书籍和文章。
3、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4、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
五、学习过程(一)文学作品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内容概述: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艺术特色: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复杂而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个性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思考问题: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衰落。
2、《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内容概述: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进行批判,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离奇;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思考问题:举例说明《聊斋志异》中的讽刺手法。
思考《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戏剧作品1、《长生殿》作者:洪昇内容概述: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艺术特色:音律优美,曲词典雅;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
思考问题:比较《长生殿》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的异同。
分析《长生殿》中爱情与政治的关系。
2、《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内容概述: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课件1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我 们课前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对京 剧的新认识?
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 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 的艺术光芒。
达标检测
作业
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 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 语句仔细体味。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呢?
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 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 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 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 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 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 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 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 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字词注音
控制(kòng)彻底(chè)鲜明(xiǎn) 虚拟(ní) 仆人(pǔ) 唯恐(kǒng) 凸显(tū)
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学习《马鞭》部分
不瘟不火 静水深流———浅谈京剧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
不瘟不火静水深流———浅谈京剧中的“文学性”与“戏剧
性”
王强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一、引言rn京剧的形成自徽班进京以来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毋庸置疑,京剧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其表演艺术的不断精进之基础上的。
由此,许多专家、学者也指出了京剧发展过程中,其忽视文学性和戏剧性的"一大弊病"。
甚至某些学者还曾直言:京剧艺术中根本就没有文学性和戏剧性可言,京剧文学史更是无从谈起。
真的是这样吗?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强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1
【相关文献】
1.“不瘟不火”“不温不火”和“不愠不火” [J], 殷晓杰
2.不瘟不火,恰到好处——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J], 孙化娟
3."不温不火"还是"不瘟不火"? [J], 隆林
4.“不瘟不火”与“不温不火” [J], 赵丕杰
5.10月汽车销售不瘟不火 [J], 乔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蕴与历史背景
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蕴与历史背景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的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多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一、儒家文化与士人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弘扬了儒家价值观。
例如唐代文学作品《白马篇》中。
“养正社稷,一世太平”的思想内容与当时士人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宋代文学中的《西江月》则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士人对社稷兴亡的忧虑与担当。
元明清时期的士人文学更是紧扣儒家礼教道德规范,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道德的探讨,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文学中的深远影响。
二、佛教文化与诗词创作唐宋时期是中国佛教最为繁盛的时期,佛教文化对当时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画屏”就是佛教用来供奉佛像的屏风,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借鉴与追求。
宋代文人欧阳修的《贺新郎·夏景》则以佛教修行中的“破巨瓢”比喻理想追求,形象地描绘出了佛教文化对于内心修炼的引导作用。
可见,佛教文化对于唐宋时期的诗词创作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三、元曲与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新时期,元曲成为当时文学的瑰宝。
元曲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王朝,蒙古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曲在题材选择上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融合,曲种多样,题材广泛,有歌舞曲、历史曲、宫廷曲等等。
例如《西华山》以京剧唱腔曲调表演,通过对西华山胜景的描绘,体现了蒙元统治下社会和谐、繁荣的风貌。
同时,元曲也反应了元代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元曲中对于社会底层百姓的描绘以及对官场黑暗的抨击,折射出元代社会的艰难与痛苦。
四、明清小说与社会现实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时期。
五代花蕊夫人诗词
五代花蕊夫人诗词五代时期有多位被称为花蕊夫人的女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
一、花蕊夫人的诗词创作背景。
后蜀在孟昶的统治下,曾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繁荣的时期。
孟昶喜爱文艺,在宫廷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花蕊夫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她聪慧美丽且多才多艺,能诗善文。
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后蜀最终被北宋所灭。
花蕊夫人从后蜀的贵妃沦为北宋宫廷中的一员,这种身份的巨大转变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她诗词的特色与代表作赏析。
- 原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赏析:这诗可太有劲儿了。
你看啊,她上来就吐槽,说城上都竖起降旗了。
然后她还很“无辜”地说自己在深宫里,哪能知道外面打仗的事儿呢。
最绝的是后面两句,十四万的士兵啊,一下子都投降了,在她眼里,就没一个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这里面有她对后蜀那些士兵的失望,也有一种对自己国家灭亡的无奈和悲愤。
她一个女子,在这种时候都能有这样的骨气,那些大男人却轻易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诗写得直白又有力,就像当面给那些投降的人甩了个大耳光。
2. 其他宫词类作品。
- 花蕊夫人还写了很多宫词,描绘宫廷中的生活场景。
像描写宫廷游乐的场景,“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沉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
”- 赏析:这诗就像是一幅宫廷春日宴会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
龙池旁边开小宴,还有个叫流杯的亭子。
那些雕刻精美的神仙女模样的沉檀木雕,就像真的仙女一样,捧着金尊从水上过来。
你能想象到那种宫廷里奢华又热闹的场景,她把宫廷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写得这么生动,让我们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候的后蜀宫廷,看到了那些精致的物件和欢快的宴会。
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考察
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考察1. 引言1.1 概述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位于清朝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制度与等级观念的形成,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政治稳定与国家发展、经济繁荣与商业兴盛以及社会制度与等级观念对于文学繁荣的影响。
接着,探讨文学繁荣的原因及特点,包括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文化环境的培育与创新意识以及文学流派的多样性与发展。
然后,介绍康乾盛世时期一些代表作品,包括戏曲艺术、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和小说的兴起和突破。
最后,总结文学繁荣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康乾盛世对后世文学演变的影响力,并提出对当前文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繁荣与社会背景的考察,深入了解该时期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
通过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对于文学繁荣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康乾盛世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同时,本文也试图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启示,为当前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2. 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背景2.1 政治稳定与国家发展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由于康雍乾三位皇帝执政有力,清朝政权得以巩固和延续。
充满能力和智慧的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生机并实现了较为持续的发展。
他们注重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沟通,积极与各地方官员交流,并通过改革措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2 经济繁荣与商业兴盛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灌溉设施的完善,农民们取得了可观的收成,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同时,清朝向全国推广种植新作物如马铃薯、玉米等,并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此外,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商业蓬勃发展。
随着交通和运输系统的改善,贸易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戏曲五首》赏析本文档将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代戏曲五首》进行赏析。
该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不同形式和艺术特点。
以下是对五首古代戏曲的简要赏析:1.《汉宫秋》- 作者:不详- 类型:唱词曲牌《汉宫秋》是一首流传于汉代的古代戏曲。
通过悲怆的旋律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歌词,描绘了汉宫秋景和宫廷中妃子们的离愁别绪。
这首曲子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境遇。
2.《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类型:传统戏曲《牡丹亭》是元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传世名作。
该剧以卓文君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婉转动人的唱词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爱情的纠葛和人生的坎坷。
这部戏曲以其深情迷人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3.《长生殿》- 作者:洪昇- 类型:传奇剧《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洪昇根据唐代文学作品创作的一部传奇剧。
该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现了盛唐时期的宫廷生活和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部戏曲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4.《红楼梦曲》- 作者:暂缺- 类型:折子戏《红楼梦曲》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折子戏。
该剧以富贵之家贾府的兴衰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曲调,展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情感纠葛和家族命运的变迁。
这部戏曲被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5.《杨门女将》- 作者:不详- 类型:豫剧《杨门女将》是一部豫剧剧目,以杨家将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杨家女将们的英勇事迹和抗敌情感。
这部戏曲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即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古代戏曲五首》的简要赏析。
这些古代戏曲以其精彩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人物情感,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点1 《红楼梦》
【例1】(2016·广西玉林崇左)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
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
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
5.形成: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徽调吸收其 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 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 被称为“京剧”。原因: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等。
【问题1】明清的一些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思想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 想领域反封建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作者:前80回,作者___曹__雪__芹___,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2.问世:在__乾__隆____晚期时排印面世。 3.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 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___封__建__社__会_____末期的社 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____统__治__阶__级______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 社会走向___衰__亡___的历史命运。 4.评价: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京剧趣谈》教案(2课时)
1、本段中,对台下观众进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2、“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的引用,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京剧趣谈 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京剧趣谈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熟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语言应用: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第一部分(马鞭):提出并举例论证京剧舞台上怎样解决“骑马”难题。从“马鞭”这个道具说起,举例论证其他道具的作用。另举一例,进一步论证道具在京剧舞台上的妙用。
第二部分(亮相):介绍对京剧舞台上“对打"场面突然停止的处理。引用俗语和诗句,论证京剧舞台上用“以静制动”恰到好处。论证京剧舞台上存在“动态亮相”这种杂技表演。
教学
重难点
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1、根据加点字词写出相应的反义词。
1.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
2.《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思维能力: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第23课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课件PPT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 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 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 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 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 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 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 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 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的引用,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 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 高妙之处。
关联词语 递进关系: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 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假设关系: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 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 (就)‘完’了吗?”
推荐阅读
京剧 吴继路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
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初读课文,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京剧的哪些艺术特 色。再次默读课文,读《马鞭》时,了解“马鞭”这 一表现手段的产生及魅力,了解京剧道具的妙处。读 《亮相》时,了解什么是“亮相”,以及“亮相”这 一表现形式的妙处。 最后,了解京剧的其他知识, 并和同学交流。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京剧: 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 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 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蕊》
《花蕊》一张你的照片
滴进我的心
一颗发芽的种子
展放心花的梦
衔来一枚滋生的相思
概括日常喜欢
/
粉红镂心的花座
赤裸着含羞仙子的花蕊
修长的玉腿美足
卷曲一首天宫赞美
低眉楚楚妩媚
燃烧了我夏天的情怀
/
晚风吹开夜的裙襕
一股股蕊香
袭染床头的欲望
蛐蛐鸣啭呢喃的耳语
陶醉沉迷的心房
相好的叶片孤落在风梢
/
怀揣一朵花蕊芬芳
祭典爱的向往
烟熏一个信徒的虔诚成全一个采花贼的纵放坚守唯你
书画永恒不改的水墨/
胡思乱想的见景
惑乱我心的张望
朦胧一片深情时光
宛似在汪茫水湄
蒹葭对歌笙箫
续情在蕊室上舞蹈。
京剧观后感精选
京剧观后感但是,如果你坐着看,静下心来听,仔细地品味,确实还有不少欠缺之处。
懂历史、爱文学的人大都知道花蕊夫人的故事。
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是难得的才女,史上颇受人称道。
从写历史戏的角度,花蕊夫人完全可以当一位历史人物去展开描述。
如果与赵匡胤联系起来,应当不只限于爱情。
历史上也没有与赵光义三角关系的说法。
花蕊夫人之死是赵光义射杀的,但好象是因为皇位继承之争。
不是像剧中演的赵光义借打猎欲射杀其兄赵匡胤,是花蕊奋勇领先,为遮挡赵而受箭身亡。
把戏这么一演,就根本上算不上个历史剧了。
从演花蕊夫人的角度看也不够份量。
于是,从编剧到几个主要演员唱念做打表演的全部景象,给人的印象是这台戏份量缺乏。
故事主题选择欠妥,情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从舞台表演上看比拟多地显得急躁些,只有两节觉得比拟沉稳感人。
即花蕊夫人持团扇在宫中的那一段和最后的一大段唱腔与表演,让人觉得吃功夫,有味道。
看得出从该戏主创到演职人员都是下大功夫了。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舞台宏观景象令人耳目一新。
舞美、灯光、背景、道具等设计布置新颖,现代的灯、光、电技术一应俱全,也很显大气。
唱腔总的感觉不错,加了些曲子小调与伴唱很活泼,也有几个大唱段听起来还很过瘾。
音乐编排配置也很好,加了大量中低音乐器,还不时地亮出清脆嘹亮的笛子声,也倒合谐。
演员功底都不错。
主演花蕊的李洁是该院当红的台柱子,身段、扮相、唱腔、舞打和表演都很出色。
饰赵匡胤的严阵是已经著名全国京剧戏坛的名角了,自然很压台,有几处表演真出了些彩头。
还有傅希如饰赵光义、盛海宁饰孟昶、李为群饰赵普将军,都比拟到位。
总之,这出戏如果你是站着看,整台戏都还会感觉不错。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
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人喜客 坍 和芙蓉花 , 孟昶便命 官民在后蜀都城成都大量
种植荚蓉、 牡丹 , 并说: “ 洛 阳牡丹甲天下 . 今后必使成都牡丹
甲洛阳” 。据说成都“ 芙蓉城 ” 的别称正是就此而来。 孟昶沈迷于酒色 , 不理国事 , 国家风雨飘摇 。 情势 急转
直下 , 后蜀 广政 三十年 ( 9 6 5年 ) , 北宋 军队兵临城下 , 孟昶 不得不宣布投 降 , 蜀国灭亡。 花蕊夫人作为孟昶 的宠妃 , 被 赵匡胤纳入后 宫。之后 花蕊 夫人就 陷入 了孟昶 、 赵 匡胤和
足以拟其色, 蕊差堪状其容 , 冰肌玉骨清无汗 , 水殿风来暗香 满” 。 入宫之唇她就成为后主孟昶最为宠爱的妃子 . 因为花蕊
而在新编京剧《 花蕊》 中, 编剧着重铺 陈了赵匡胤对于花蕊 的真挚感情 , 以及赵光义对 于花蕊 的垂涎和为爱疯狂 。花 蕊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 , 实 际上 对于三个男人都有 自己的 感情 , 但 是因为各种身份 和行动 的限制 , 不能 够真切表 达
中的赵 匡胤 ,对于花蕊夫人 的确是 有一丝真实感情 的 , 这 也是 《 花蕊》 所 改编 的基础 。 而对于京剧舞台上传统的反角
赵 光义 , 编剧也没有 将其彻底 塑造威一个 无耻小 人 , 而是 将他往为 爱痴 狂 ,为达 目的不择手 段的悲 剧人物 上去描
赵光义三个 人的情感纠葛 中 , 并因此而丧命 。宋 人蔡 绦笔 记《 铁 围山丛谈》 卷六记 载 : “ 国朝 降下 西蜀 , 而花蕊夫 人又 随昶 归中国。昶至且十 目, 则 召花蕊夫人入 宫 中 . 而昶 遂 死。 昌陵后亦惑之。 太宗在晋邸时 , 数数谏 昌陵 , 而未果去 。
自己的真实感情 , 从人性 的立场角度 上 。 塑造 了一个 为爱 而死 。 在 大义和爱 睛之 间艰 苦抉择 的复杂 人物 。 赵 匡胤对于花蕊夫人的感情 ,据徐大 焯 《 烬余录》 记 载, 赵 匡胤因病卧床 , 赵光 义乘机调戏花 蕊夫 人 , 但“ 太祖
觉, 遽以玉斧斫地 。 皇后 , 太子 至 、 太祖气属缕 ” 。历史笔记
小人 , 花蕊夫 人对他们 的态度是 至死 不从 , 最终 造成悲剧 。
对于传统题材重新的挖掘与创新的把握能力。 花蕊夫人的生平经历主要记载于吴任臣所著史书《 十国 春秋》 中。花蕊夫 ^是唇蜀后主孟昶的宠妃 , 姿色美艳, 青城 人, 徐氏, 传说是歌妓出身。 《 述国亡诗》 形容她的美貌 : “ 花不
一
绘. 他最后杀死 花蕊 夫人 , 更多 的是对于 求爱不得 后的一
目兄弟相与猎苑中 , 花蕊夫人在侧夫人 , 一 箭而死。” 花蕊 夫人被射 死的传说被后代大量的文学戏曲作品所渲染描绘 . 已经成 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节, 尽管吴任 臣《 十国春秋》 中认为此 事纯 属谣 传 , 但是这样 富有 戏剧性 。 带有凄 美感 的故 事早 已经走入了干家万户 , 为人传诵不绝 。 花蕊 夫人是我 国著名 的女诗人 之一 , 著有 《 花蕊 夫人 宫词》 。 《 全唐诗》 中将其诗 归为孟昶妃所著 。 在蜀 国亡 国之
以为诞子之兆 , 因奉之。 果得轼 , 辙 二子 。 ’ 见集中。 ” 此事在尚
人的命运 纠葛 , 千古 以来为人传 唱 , 也 是后代 戏曲艺术 作 品的重要改编 题材 之一 。其 中最有名 的 , 莫过 于尚派艺术 大师 尚小 云先生的《 花蕊夫 人》 , 其 中的著 名唱段《 想故 主 不 由我阵阵心酸》 更是万千戏迷争相传颂 的存 世经典 。而 此次新编京剧《 花蕊》 , 则建立在历史事实 和京 剧改编的基
后, 花蕊夫人作 诗云 : “ 君 王城上竖 降旗 , 妾在深 宫哪得知 ,
种复仇的心理 。而对 于后主 孟昶 , 相 较之 前的戏 曲作 品往 往对他虚化处 理 , 《 花蕊 》 以小 生为体 , 辅 以丑角 动作的形 式, 将孟昶沉迷 酒色 , 文采风流却 又懦弱 无能 的形象表现 得淋漓尽致 , 更用 鬼魂 归来 的手法大大加强了全剧 的戏剧
,
被赵国 青 睨询问。 面刘 逆
目在全国范围内巡演多场, 充分展现了苏派京剧的风采。 《 花蕊》 是一 出新编历史剧 , 改编 自五代十 国末 期蜀国 末代君主孟昶 的爱妃花蕊夫 人的生平经历 。 表现花蕊夫人
一 —
不道之罪 , 花蕊夫人巧说悬挂的是蜀国的送子神灵 , 从而免过 劫。《 古今图书集成荆 卷四六引《 贤奕》 云: “ 二郎冲衣
剧影月报 艺坛
谈京剧 《 花蕊 》 的文学背景
● 王 爱琴
京剧《 花 是江苏省京剧院改编的新编历史剧 , 汇集了
省京剧院最出色的演员阵容 , 自首演以来, 荣获第六届中国京
剧节二等奖 , 囊括第六届江苏省戏居 带 十五项殊荣大满贯 。 并
匡胤赏识 , 更威为后代人传颂 的千古绝唱 。 《 花蕊》 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 『 青 节, 就是花蕊夫人
黄弹射拥猎犬 , 实蜀汉王孟昶象也。 宋艺祖平蜀 , 得花蕊夫人 ,
生与蜀君孟昶 、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其弟 弟赵 光义三
奉昶小像子宫中。宋艺祖 陉问, 对日: ‘ 此灌口二郎神也 , 乞灵 辄应。 ’ 因命传于京师令供奉 , 盖不忘昶 , 以报之也。 人以二郎 挟弹者张仙, 误也, 二郎乃诡词。 张仙乃苏老泉所梦仙挟二弹 ,
础上 , 通过 当代 人重新解读 的新视角 . 对于传 统的 历史故 事进行 了合理的改编 , 丰 富了其意蕴 , 凸显 了现代京 剧人
派京剧《 花蕊夫人》 中, 成为最后花蕊夫人被杀自 勺 导火索。 但在
新编京剧《 花吝 中 , 则正是赵国青 耐 于花蕊的真障 岜 见证。 新编京剧《 花蕊》 在情节上 的最大改动 , 就 是花蕊夫人 对于赵家兄弟的态度 。 传统 的戏 曲作 品, 以尚派京剧《 花蕊 夫人》 为代表 , 主要 突出的是花蕊 夫人对 于孟昶 的怀念和 忠贞 。 赵匡胤和赵 光义则都被 塑造成 垂涎 花蕊 美色 的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