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结论:公共管理典范)【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第1章变革的时代1.1 引言1.2 行政与管理1.3 公共部门改革1.4 公共部门变革的动力1.5 公共管理学1.6 结论第2章政府的角色2.1 引言2.2 公共部门的必要性2.3 政府工具2.4 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市场失灵2.5 政府干预的阶段2.6 政府的规模2.7 结论第3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3.1 引言3.2 早期的行政3.3 19世纪的改革3.4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3.5 威尔逊与政治控制3.6 泰勒与公共行政3.7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3.8 结论第4章新公共管理4.1 引言4.2 管理的内涵4.3 管理方法的产生4.4 管理的理论基础4.5 新公共管理的问4.6 公共部门改革4.7 对管理主义的批判4.8 结论第5章公共政策5.1 引言5.2 公共政策、行政与管理5.3 政策分析5.4 经济性公共政策5.5 政治性公共政策5.6 基于证据的政策5.7 政策分析的局限5.8 结论第6章治理6.1 引言6.2 治理的内涵6.3 公司治理6.4 新公共管理的治理6.5 治理与网络6.6 结论:治理的有效性第7章管制、外包和公共企业7.1 引言7.2 管制7.3 签约外包7.4 公共企业:作为生产者的政府7.5 关于民营化的争论7.6 结论第8章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8.1 引言8.2 外部关注的必要性8.3 传统模式下的外部关系8.4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的外部关系8.5 利益集团8.6 超越政策社群8.7 外部依赖过度的诱发问题8.8 结论第9章责任9.1 引言9.2 责任的概念9.3 私营部门的责任9.4 公共部门的责任9.5 传统模式下的责任9.6 管理主义模式下的责任9.7 公共部门改革中的责任问题9.8 结论第10章战略管理10.1 引言10.2 战略10.3 私营部门的战略10.4 公共部门的战略10.5 战略计划模式10.6 战略管理10.7 对公共部门战略的批判10.8 结论第11章领导力和人事管理11.1 引言11.2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11.3 领导力11.4 人力资源管理11.5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一些问题11.6 结论第12章财政和绩效管理12.1 引言12.2 政府预算12.3 传统的财政管理12.4 财政管理改革12.5 绩效管理12.6 对财政和绩效管理的批判12.7 会计改革的问题12.8 结论第13章电子化政府13.1 引言13.2 技术和传统的行政模式13.3 电子化政府的产生13.4 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13.5 技术变革对官僚制的影响13.6 电子化政府和公共部门改革13.7 电子化政府的问题13.8 结论第14章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14.1 引言14.2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模式14.3 行政模式的问题14.4 公共部门改革14.5 管理主义模式的问题14.6 结论第15章结论:公共管理典范15.1 引言15.2 公共管理的典范15.3 作为一种典范的传统公共行政15.4 作为一种典范的新公共管理15.5 作为一种典范的公共管理15.6 公共部门改革的问题15.7 结论索引。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传统公共行政的产生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曾经是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

从19世纪末期开始,在许多国家把传统模型移植到公共部门之前,公共行政是由效忠于领导者、君主和政治家的业余人员来实施的。

随着传统模式的出现,公共行政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由独特的以功绩制为基础的公职人员来实施。

在那时,为公众服务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它需要的是社会中可以成为特殊的行政精英的最优秀人才。

2.传统典范的特征(1)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人的正式控制之下。

(2)建立在严格的官僚制等级模式的基础之上。

(3)由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

(4)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

(5)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执政党服务。

(6)不是制定政策,而是仅仅执行政治官员作出的决策。

3.对传统典范的评价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公共部门持续时间最长且最为成功的管理理论。

虽然它并没有突然消失,它的因素也仍然存在,但是,它的理论与实践现在已被认为过时了,且不再适合迅速变化的社会需要。

二、早期的行政1.发展历史(1)公共行政是与政府的概念同步发展的。

自有了政府,就有某种形式的行政存在。

行政,或者说事务的管理,是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中间因素,对社会的存续至关重要。

(2)最早的行政系统出现在古埃及。

中国在汉朝时期信奉儒家学说,治理政府的人不是根据出身而是根据品德和能力选拔出来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使人民安居乐业。

韦伯认为,中世纪“现代”国家是伴随着官僚制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某些形式的行政出现得较早,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实际上产生于19世纪后期。

(3)早期的行政系统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们是“人格化的”,即以效忠于国王或大臣等特定个体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的”,即以合法性和效忠于组织和国家为基础。

早期的行政实践常常导致谋求个人利益的腐败或滥用职权。

2.政党分赃制(1)产生渊源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存在着行政上的“政党分赃制”,它来自“战利品属于获胜者”这一谚语。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责 任【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责 任【圣才出品】

第13章责任13.1 复习笔记一、引言在民主制度中,责任是行政机关和政治领导的一个根本要求。

高层管理者需要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政治知识。

1.公共管理者的效用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效用来源于两个方面:(1)对政治和政治过程的解读能力;(2)在一定的政治系统中管理公共计划的能力。

2.政治与行政不可分(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试图使公务员非政治化。

手握大权的政治官员们常常认定他们的意图只能在某种绝对服从的主仆关系下才能丝毫不受质疑地在行政系统中得以贯彻执行。

(2)从根本意义上讲,作出选择的方式、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项目计划的管理方式等都具有政治性。

各种宪法和法律确立了政府的政治职能,而要实现这些职能就需要相应的责任机制。

(3)个人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

责任机制把政府的行政部分和政治部分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对公众负责。

政府的任何行动都是公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活动。

3.传统行政模式的变化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通常认为官僚制层次和政治层次的责任机制仅仅是通过政党政治的过程得以实现的,且常常仅是通过选举过程来实现的。

这一模式现在已不再适用,原因有两个:(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现在已经不切实际。

官僚制组织所做的一切,要比单纯地遵循政治领导人的指示复杂得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官僚制组织是政治过程的参与者。

(2)尽管仍然保留通过选举过程对公众承担责任,但官僚制组织正在为自己的绩效而直接向公众负责。

成为一个公共管理者意味着将对其行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因此,毫无疑问,管理主义变革意味着一种新的、更直接的责任机制。

二、私营部门的责任1.责任的概念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

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似的责任机制。

2.私营部门的责任形式(1)私营部门的责任关系人们通常认为,在为了最终所有者而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候,私营部门总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明确的责任形式。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变革的时代【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一、公共⾏行行政与公共管理理的区别(1)传统的公共⾏行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僚体系中完全不不需要领导,对于外部关注不不⾜足。

公共管理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理。

(2)公共⾏行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行他⼈人(理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公共管理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理与公共⾏行行政的区别,参照以下:⼆二、⾏行行政与管理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行政是⼀一种执⾏行行⾏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行管理理,或者对执⾏行行、应⽤用或⾏行行为进⾏行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行服务、进⾏行行治理理。

管理理是指导、控制⼀一个⼈人⾏行行动的过程,负责⼲干什什么,词义上的本质在于亲⾃自控制(控制或取得结果)。

(2)从本质上看⾏行行政在本质上涉及执⾏行行指令和服务。

管理理涉及的⾸首先是实现结果,其次是管理理者要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的责任。

(3)从内容上看管理理不不仅包括⾏行行政,⽽而且还涉及组织怎样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以及对结果负责。

公共⾏行行政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关注的是程序,是如何把政策转化为⾏行行动,以及机关的管理理。

即公共⾏行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公共管理理涉及的内容更更为⼴广泛。

⼀一个公共管理理者并不不仅仅是执⾏行行指令,他关注的是实现结果,并为此承担责任。

公共管理理也意味着改变雇佣的条件以及问责的机制。

(4)从使⽤用上看“管理理者”⼀一词现在⽐比过去常⽤用的“⾏行行政者”⼀一词使⽤用更更为普遍。

这些名称的变化并不不是表⾯面现象,从狭义上说,“⾏行行政”与“管理理”是政府活动或职能的简略略描述;从⼴广义上说,“管理理者”⼀一词可以更更好地描述所要完成的⼯工作。

三、公共管理理公共管理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力量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理的、法律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理能⼒力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利益的过程。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考研精编笔记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考研精编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615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改革的年代一、导言:公共治理的“典范转移”:(一)行政管理的三阶段[①]:1、前传统阶段;2、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3、公共管理改革阶段。

1、“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的主要特点:“唯一最佳方法”的神话(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公共物品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行政两分法”的意识形态[②];(4)“公共行政”是行政官僚的一种特殊形式,准此,“职业官僚”就需终身任职、政治中立等。

2、“新公共管理”的批判-改革趋向:(1)NPM对古典模式的批判:①.弹性化的管理系统VS.僵化的官僚等级体制;②.宏观性间接性运作VS.微观性直接性运作;③.行政的政治化,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破产;④.短期合同任职制VS.终身任制;(2)NPM的内在特质&改革趋势:(胡德[③]-休斯[④]-奥斯本[⑤]解读)“新公共行政”(NPA)与“新公共管理”(NPM)间的区分:(1)“明布鲁克会议”和《黑堡宣言》:NPA是对“进步时代”技治主义流毒的一种的反击和回应:马克·霍哲和张梦中在一篇论及新公共行政的文章中提到NPA的回应性、代表性、公共性和参与性等;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多、弗雷德里克森、丹哈特、拉波特等;主要的代表作是:《黑堡宣言》。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的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遵循该教材第4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5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勾勒本章的结构脉络;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框架图和考点归纳表,在全方位把握核心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下划线+星级标记,透彻剖析必考点本书每章的核心考点均按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并对关键词用下划线作了标记,方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试看部分内容第1章变革的时代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作为本书的入门知识,本章以变革的时代为中心展开论述。

在本章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背景、原因,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传统公共行政面临的挑战,其次要重点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整体把握即可。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见表1-1)表1-1 行政与管理的区别2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见表1-2)表1-2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考点二:传统公共行政的七条原理及其面临的挑战(见表1-3)表1-3 传统公共行政的七条原理及其面临的挑战考点三:公共部门变革的动力★★★1公共部门改革(见表1-4)表1-4 公共部门改革。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制、外包和公共企业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当下公共部门改革的特征(1)通过管制,政府给私营部门的行为设置了其必须遵守的规则。

传统的管制是政府在可能的竞争者中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设立其他限制的方式以增进其所偏好的集团或个体的利益,而当前的管制更趋向于促进竞争,并且注重结果,并不仅仅是控制失范行为。

(2)通过签约外包,政府向私营部门购买产品以及日益增长的服务,政府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本职工作转移给私营部门。

尽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签约外包很常见,但是越来越多的资源已经被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承包给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

(3)政府可通过类似企业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出售产品或(更可能是)服务。

2.管制、签约外包和公共企业(1)管制是替代公有制企业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路径,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规制而不是因为自然垄断而拥有企业。

(2)签约外包作为一项策略,在减少政府最终产品和服务输出的过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而且也是民营化的一种方式。

其中,公—私伙伴关系(PPPs)是签约外包的一个重要的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私营部门和政府签订长期合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限于此)由私营部门提供基础设施。

(3)虽然近些年来民营化大行其道,但是公共企业在一些国家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府通过入股,甚至是掌握公司所有权等方式对私营部门进行干预,其干预能力使一些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重返生机。

(4)管制、签约外包以及公共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处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交会地带。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许多政府都系统地关闭或出售了公共企业,更多地将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外包出去,并逐渐放松管制。

二、管制1.管制的内涵(1)管制包括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社会性管制通常被称作法律,旨在保护公民安全,包括环境法规、职业安全以及雇佣的管制等;经济性管制是指允许或禁止某些经济活动,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指导如何实现经济关系。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化政府)【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化政府)【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电子化政府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背景(1)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IT)革命见证了很多国家的经济的真正转型。

(2)生产软件和硬件的新兴产业兴起,而一些传统产业则由于资本投资的减少而消失。

尽管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但对很多工人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同时对政府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私营部门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和电子商业,相应地在政府运作中出现了电子化政府,即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在政府以及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出现的IT革命。

2.电子化政府(1)基本内涵①电子化政府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更加便利、顾客导向、成本—效益等这样不同而又更好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②广义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对任何信息通信技术的采用”。

这些技术包括视频会议、语音数据进入系统、光驱,互联网和个人局域网,以及一些其他技术例如互动式电视、手机上网和个人掌上电脑,以及某些社交网络等。

(2)影响①不仅将改变大多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而且还将改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

②技术可以让政治家和官员更好地理解公众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需求。

(3)存在的问题①电子化政府在许多地方存在严重的设计和执行难题,在实际的政府运作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电子化政府(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速度来提供公共服务)往往意味着花费高而回报低。

②电子化政府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有真正的新生事物,是否是一种如办公室计算机一样的技术引擎,或者是否的确不同于传统政府。

(4)前景与现状①电子化政府的前景和潜力在于政府能够更有效率、更有效能地提供公共服务。

②电子化政府的期望一直是,互联网能动系统会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③实际上,政府在电子化过程中的整体水平和具体运行都比较差,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不善,而不是技术问题。

④电子化政府可以固化现存的管理架构,但同样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反思如何通过电子化政府提供服务。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公共管理导论复习内容绪论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认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

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持久。

(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

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原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

(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则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

(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

(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财政和绩效管理)【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财政和绩效管理)【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财政和绩效管理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财政管理的重要性(1)财政管理是政府运作的核心所在。

政府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资金以推动其运转。

政府机构以其征税能力和支付能力而区别于社会的其他部门。

几乎所有的政府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从纳税人那里征收并用于公共项目的资金。

(2)筹款和支出并非狭隘的技术性活动。

资金的使用决定了政府活动的性质和范围,也决定了在争取财政支持的政治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2.绩效管理在管理改革中的应用(1)绩效预算的出现随着管理改革的推进,绩效管理逐渐开始被运用并与财政管理系统产生了密切联系,即绩效预算。

在通过预算分配经费以执行某些特殊任务时,机构可以讨价还价,但要为预期的成果设置条件。

在所有层面上都设置了绩效指标,以衡量各种各样的事情,如目标、输出、成果、人员,事实上一切都可以被衡量。

(2)对绩效衡量的评价①从理论上说,绩效指标系统应该能较好地运作,但现实和理论之间往往存在差距,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指标可能会使是否实现真正的目标模糊不清。

②绩效衡量会导致目标管理的任意性,尽管设置了目标,但没有实现目标的明确途径。

③衡量绩效是让管理者进行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改革进展并不顺利,它导致了公务员与公众的疏离。

④虽然绩效预算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与传统行政模式下的财政和绩效管理相比,仍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3.财政管理改革(1)财政管理改革一直是公共部门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财政改革与绩效管理紧密相关,事实上,预算过程有时就是指绩效预算。

(2)财政管理改革逐渐产生良好的效果。

伴随权责发生制、绩效指标、项目预算等出现的所有问题,以及所有的改革,都为决策制定者制定长、短期的预算决策提供了信息。

二、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1)预算的含义预算是一种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政府预算部门的估价、收入和支出(除去政府经营企业和一些资本交易)呈现在账目列表中。

《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第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第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13.1 复习 笔记
13.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第14章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 理
14.1 复习 笔记
14.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第15章 结论:公共管理典范
15.1 复习 笔记
15.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谢谢观看
05 第5章 公共政策
06 第6章 治 理
目录
07 第7章 管制、外包和 公共企业
08
第8章 利害关系人和 外部环境
09 第9章 责 任
010 第10章 战略管理
011
第11章 领导力和人 事管理
012
第12章 财政和绩效 管理
目录
013 第13章 电子化政府
015
第15章 结论:公共 管理典范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1.1 复习笔 记
1.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2章 政府的角色
2.1 复习笔 记
2.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3章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3.1 复习笔 记
3.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4章 新公共管理
4.1 复习笔 记
4.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5章 公共政策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第 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管理

典型
教材
重难点
管理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真题题
复习 名校
知识
笔记
参考书目
导论
精华
第章
休斯
考试
目录
01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02 第2章 政府的角色

(完整版)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

(完整版)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第一章:改革的时代1.1导言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5)削减成本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4、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1.2行政与管理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1.3公共部门的研究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1.4 变革的紧迫问题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2、经济理论的变革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

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减少,允许竞争和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试着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于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转变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人们在组织控制之外,对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事务给予了额外的关注。

对外部环境的重新关注,意味着要关注战略,关注组织所处环境中的威胁和机会。

同时,也要求直接处理组织与外部个人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这些关系。

(2)如今对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一些外部成分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于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方式。

其差别表现在:①官僚组织内部产生了管理外部关系的真实需要,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则狭隘地关注组织内部事务。

②人们认为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外部行动者)在政策和行政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如今,官僚组织和利益集团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与对利益集团根本上持否定态度并保持一定距离的传统体制相比,这一关系的形成在公共部门管理方面有着更为现实和积极的发展。

2.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1)随着管理主义改革的推行,外部团体参与实现共同目标的机会更大。

过去大多数的情况是传统的官僚机构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协商,然后做出决定,而如今与外部世界进行实际的协作成为公共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2)传统行政模式或早期的管理主义假定存在实现公共目标的“最佳路径法”,而一旦人们否定这种观点,公共管理者就能够在外部顾客的帮助与公民的积极参与下,找到解决公共问题的好的、可行的办法。

(3)与官僚理性的方式相比,利益集团的介入极有可能延迟问题的解决。

二、外部关注的必要性1.必要性分析关注外部世界可以发现组织所处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公共组织而言,其更加需要关注外部世界,因为公共组织受外部团体影响的程度远远大于私营部门。

具体分析如下:(1)公共项目的透明度更高,它们属于全体公民而并非只属于直接的消费者。

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和纳税人感到对政府的所有活动拥有某种程度的所有权。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复习笔记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复习笔记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第1章变革的时代【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的角色)【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的角色)【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政府的角色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人们对政府角色的倾向(1)弱化政府角色的倾向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许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对其公共部门的角色进行了重新评估。

那些信奉自由市场模式乃是有活力的经济之基石的人,认为政府介入了自己不应该介入的领域,必须大幅度地缩减政府的规模,弱化政府的角色。

(2)强化政府角色的倾向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重视政府的理念卷土重来。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世通和安然等企业的失败以及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政府治理再一次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政府的角色重新得到加强。

2.政府扮演的角色(1)法律框架制定者政府负责制定各种规定、税收、许可、基础设施、标准和就业条件等,这些都会影响私人市场中的决策。

(2)收入分配者公共部门是私营部门产品和服务的超级买家,政府要对社会中富人和穷人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

(3)公共产品提供者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依赖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健、环境、公共交通、法律和秩序、城镇规划和福利设施等。

这类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只能通过政府来提供。

二、公共部门的必要性1.公共部门的含义公共部门是指致力于提供服务(在某些情况下是商品)的部门,服务的规模和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在民主政体下,取决于公民的代表的决定。

2.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1)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产物,是市场过程作用的结果。

政府的普遍存在“可能反映出与消费者选择和分权化决策的前提相悖的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既不是公共性质的也不是私营性质的,而是一种混合体”。

政府是以命令为基础的,它能强制人们服从,而市场则是以自愿为基础。

3.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关系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依赖。

私营部门依赖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最关键的是财产权的保护和法律的执行)。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

本篇文章将以《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为基础,总结并概括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观点。

第一部分:导论在本书的导论部分,欧文休斯对公共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公共管理是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多个阶段,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变革。

公共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公共问题和实现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公共管理理论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观点。

其中包括公共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职能等内容。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而其原则涉及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职能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组织管理和绩效评估等。

同时,欧文休斯还介绍了多个重要的公共管理理论,如新公共管理、社会资本理论和治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公共管理实践在第三部分中,欧文休斯聚焦于公共管理的实践问题。

他详细探讨了公共管理的环境、决策、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将影响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利益,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执行方面,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的危机处理能力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性的关键。

最后,欧文休斯强调了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和学习能力,通过对管理结果和经验的总结,不断提升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部分:公共管理的未来挑战在最后一部分,欧文休斯对公共管理面临的未来挑战进行了展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全球化的发展,公共管理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其中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多元化社会的治理、信息化和科技应用等。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变革的时代)【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变革的时代)【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变革的时代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新公共管理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变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传统行政模式的缺陷,一种新的管理主义方法在公共部门中崭露头角。

在改革的早期阶段,曾经出现激烈的变革。

改革的主要特点如下:(1)改革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上。

(2)改革的意图是摆脱传统的官僚体制,使组织、人事、任期和雇佣条件更加灵活。

(3)组织和人事目标设定明晰化,能够根据绩效指标衡量成效。

(4)项目的系统评估常态化,而且比过去更严格,以此检验政府计划的目标是否达成。

(5)政府职能要尽可能地面对市场的检验,区分政府作为服务的购买者与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即“把划桨和掌舵”分开。

(6)人们试图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检验、契约外包等其他方式减少政府职能,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力度很大。

2.关于管理改革的争议(1)批评者的观点①管理主义简单粗暴地采用私人管理最糟糕的做法,而忽视了公共部门环境的本质差异。

②管理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公共服务的反动,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有害的、不民主的,甚至其理论依据也值得怀疑。

③传统模式的有价值的地方,如较高的伦理标准、为国家服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程序、视公务员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而需要特殊的任期和条件等,由于轻率地采用一些新的未经检验的方法而被抛弃。

(2)本书所持观点①公共管理不同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足以被称为“一种新的典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共行政的替代者是单一的(不加区分地称之为新公共管理),并且公共行政是一个在所有情况和所有国家都被排除的方案。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共管理者要对结果负责。

一旦期望明晰,公共管理者将按照自己的看法行事,达成结果。

(3)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①公共管理已经成功地取代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未来的公共部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然会摆脱传统的公共行政。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责任)【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责任)【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第13章责任一、名词解释1.责任答:责任是指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

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型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被授权人最终按照授权人的愿望行事。

2.公共责任(北航2002年研)答: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

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

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在行政行为中,根据公共责任和责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公共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

3.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即行政机关。

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

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4.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结论:公共管理典范
1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引言
1.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已过时
本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经过时,并已被公共管理取而代之,这种变革也意味着公共部门内部管理典范的变革。

(1)最初,改革是受欲望和意识形态驱动的,理论的基础是公共选择和其他的一些经济理论,包括对公务员传统的行为和任职条件的批评。

然而,当改革进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改革的意识形态色彩变淡,开始更加关注更高的效率(传统的公共行政价值)以及公民的参与。

(2)许多国家开始采用合乎本国国情的改革方案,方案的立足点在于寻找更好的管理方式以获得良好的绩效,而非遵循一些关于政府在社会中恰当角色的意识形态的预言。

2.本章核心内容
(1)进一步审视令人困惑的“典范”问题
“典范”一词适合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以及公共管理改革。

因为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变迁可被定义为典范的转移。

然而,人们认为,新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改革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典范。

新公共管理一直缺乏明晰的界定,甚至是缺乏学术的综合。

(2)对公共管理的改革进行整体地评估
①学界对新公共管理争论不断。

“新公共管理”将分散的变革措施囊括于一个术语的涵摄范围内而使得人们能够用一个整体性概念来攻击变革,但“整体性概念”已经过时或者说从来没有存在过。

有些批评者认为公共部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民主,它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运动和潮流,在实施改革的地方导致公共服务士气的低落。

②立足长远,公共部门在21世纪2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较,已呈现出巨大变化。

政府始终在变革中不断前进。

虽然一些“新公共管理”式的个别改革会招致批评,甚至
一些改革措施会被摒弃,但更多的一般性的公共管理改革措施不但会继续推进,而且会演变为主流的一部分。

二、公共管理的典范
1.典范定义的不同观点
(1)《韦氏词典》对典范的定义
典范是指一个科学学派或学科的哲学和理论框架,其中蕴含了明确的理论、原则、规律和相应的试验。

(2)库恩对典范的定义
库恩认为,典范是公认的科学成就,它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提供规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它是一套各种理论在其概念化的、观察性的和工具化的应用中常见的近乎标准化的完美界定。

然而,库恩并没有给典范以明确的界定,而是以多种方式使用典范一词。

一个典范并不意味着存在一系列一致同意的观点,而是存在于一个时期内,并在不断的学术实践中揭示出来的东西。

(3)林恩的观点
林恩认为,典范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它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一致认可——一种或多或少持久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现实中并不存在共同体、普适性的理论学说,亦没有工具化的应用程式,因此,没有人能够提供证据表明发生了大规模的变革,更无法证明新的典范已经产生。

2.综述
典范并不是一个科学领域的所有从业者所普遍认可的规范性框架,它实际上是具有竞争性的观点。

典范并不需要所有相关人的一致认可,相反地,在同一个领域通常存在着诸多互为竞争的典范。

三、作为一种典范的传统公共行政
1.代表性学者的观点
(1)贝恩的观点
贝恩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完全有资格被称为“典范”。

他指出,传统公共行政的支持者声称他们构建了一个由理论、规则以及概念化的含义构成的学科体系。

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公共行政无疑是一种典范,因为它由在一段时间内大行其道的思想观点所构成。

他还认为威尔逊、泰勒以及韦伯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主要理论构建者。

(2)奥斯特罗姆的观点
奥斯特罗姆也将传统公共行政视为一种典范。

他指出,传统模式存在问题,处于危机之中,并急需新的解决办法。

他认为,官僚制存在问题,公共行政缺乏统一的思想体系,渗透于公共行政领域的危机意识起源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蕴含的典范的不足。

奥斯特罗姆坚信传统模式是一个典范,并推出一个基于经济学的可替代的典范。

(3)波利特和鲍克特的观点
波利特和鲍克特认为并不存在过传统公共行政典范。

他们指出,一个孤立的、现在已完全过时的旧制度的观念是很荒谬的,正如认为存在一种全球性的、可用来“重塑”政府的灵丹妙药一样荒谬。

(4)林恩的观点
①具体内容
a.林恩也不赞同存在过传统公共行政典范,并指出,韦伯式官僚体制是与政治严格分离的,其行为的正当基础在于技术理性的、最优途径的“科学行政”。

传统行政被认为是呆滞、僵化、墨守成规、中央集权、封闭、自我保护和反对民主的。

b.林恩指出,传统公共行政是层级制和官僚主义的公共行政,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
础上,并严格遵循威尔逊的政治—行政分离原则。

c.林恩驳斥了“后官僚制典范”的观点,认为这将意味着“民族国家历史角色的根本转变”。

他指出,“如果后官僚制典范从韦伯意义上是理性—法律型典范,那么它就必须建立在不同的合法性基础上——可能包括不同的理性形式、不同的司法原则和不同的产权配置”。

而韦伯的官僚制是现代民族国家所必不可少的。

②评价
林恩在三个层面有夸大其词之嫌:
a.在公共部门,市场理性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有效而又熟悉的替代性选择,因为市场理性是私营部门最重要的组织特质。

b.公共部门改革并非意味着彻底摒弃现有的政府架构体系、理性—法律型权威以及产权制度。

c.即使是政府借助于合同签约而只需履行很少一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能,但是改革后的政府仍然是官僚制形态。

换言之,公共管理并不需要一个与之不同的合法性基础。

2.传统公共行政的典范问题
林恩指出,在后现代时期,责任管理的基本政治和法律问题是难以界定和解决的,这种弊端催生了一个以代议制民主为视角来广泛而深刻审视公共行政的专业领域。

(1)传统公共行政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的基础和理论缺乏一致性,因而它的自我辩护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这并不是说在某一时刻人们突然决定将公共行政取而代之,而是意味着典范的逐渐变迁。

(2)建立在正式官僚制、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最佳路径法”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雇佣制度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过时和被淘汰了,但它始终是一个具备悠远和与众不同历史的典范。

四、作为一种典范的新公共管理
1.新公共管理无法被界定为典范的原因
“新公共管理”这一术语所包含的东西并不足以构成一个典范,这一断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新公共管理缺乏极具代表性的倡导者。

(2)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太过模糊宽泛以至于缺少实际效用。

(3)新公共管理由于缺乏极具代表性的倡导者,很可能只会沦为公共部门改革批评者的术语。

2.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
新公共管理既缺乏代表性的理论家,又没有牢固的捍卫者,因而其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一系列相关理论的组合。

总之,新公共管理面临着倡导者的缺失问题。

(1)胡德的观点
①胡德最早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描述,他关注到了英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系统而又合理的改革措施。

他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这一系列的变革联结起来,并将其冠以名称。

但他不能被看作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倡导人或理论家,主要原因有:
a.在学术界,并没有出现一个使公共部门步入管理主义途径的普适性理论著述,而且没有两个学者能完全相同地列举出新公共管理的特质。

b.有关变革的观点最初来自公共行政的从业者。

c.新西兰财政部的从业者在这次变革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②胡德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批判,主要表现在:
a.胡德认为,所谓的新管理主义,其“炒作”的成分大于实质,实然是一切如旧。

由于新公共管理本身并不具备实现其核心目标(降低成本)的能力,因而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