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粘稠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六区危重病人的护理之
气管切开的吸痰护理
1、病区环境管理
安排患者于靠近治疗区的重症病室,专人守护,严格控制探视,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保护性隔离,减少交叉感染机率。为患者准备好纸笔,以便沟通。
室内温度22-24℃,湿度在60%-70%。
每日湿式清扫2-4次,病室内每日消毒液擦拭桌椅、门窗及地面1-2次,病室内空气消毒机消毒时间为:8-9时、14-15时、20-21时。
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的原则。适时吸痰主要指的是以下4种表现:
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可在床旁听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1 吸痰前的准备工作
1.1 物品准备
1.1.1 首先要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一般成人10.64~15.96kPa,婴儿应控制在7.98~10.64kPa。
1.1.3 备好不同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及无菌手套。 1.2 吸痰前病人的准备
耐心的态度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吸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2.3 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柱,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
1.2.4 定时做雾化吸入2~4次/d,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加入治疗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沭舒坦。对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要人工鼻。
2 吸痰时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吸痰应遵循评估-听诊-翻身-叩背-吸痰-再次听诊-评价的
顺序
2.1 由于吸痰过程中病人的氧气被部分或完全中断,所以吸痰前一定要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未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高流量吸氧5~10L/3min,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予80%氧气3min。
2.2 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吸痰前先自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注水时应拔掉针头,在病人吸气时缓缓注入,待病人行5~10次通气后吸出,对于痰液特别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同法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2~3ml后再行吸引。
2.3 吸痰时病人头部不可过度后仰,影响吸痰效果及气体交换。
2.4 在吸痰管的选择上,吸痰管的外径一般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2/3,这样有利于气体从缝隙处进入气道。吸痰管过细,会导致插入次数增加和吸痰不尽,而过粗会阻碍气体交换和加重缺氧,对痰液粘稠者可选用较大外径的吸痰管。
2.5 吸痰管插入深度应超过气管插管外约0.5~1cm,,到达合适深度后放开负压,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在最初的3~4cm或感觉痰液较多的地方要慢一些,随后较迅速的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min,吸痰动作要轻柔[2]。
2.6 吸痰顺序一般为先吸气管插管,再吸口、鼻腔。
2.7 吸痰过程要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2.8 吸痰完毕,再次给予高流量(5~10L/min)、高浓度(80%)吸氧3min。
2.9 吸痰后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以评价吸痰效果。
3 吸痰后的处理工作
3.1 将吸痰管及连接管冲洗干净,将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桶中,将连接管头端放在空筒注射器中。
3.2 及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3.3 气管内所滴注药液、注药用的注射器、冲管用的生理盐水,每24h更换一次。吸痰车、吸引装置、各管道表面每日用500ml/L有效氯湿纱布擦拭一遍。
3.4 储液瓶内吸出液要及时倾倒,不得超过1/2满。
3.5 储液瓶每周消毒一次,方法为浸泡于含氯消毒剂500mg/L中3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连接每周更换一次。
2、吸痰时机及流程
痰液粘
稠度
区别
Ⅰ度(稀痰)Ⅱ度(中度粘痰)Ⅲ度(重度粘痰)痰液性状稀痰较Ⅰ度粘稠明显粘稠
痰液颜色米汤或白色泡沫
状
白色或黄白色粘痰黄色伴血丝痰、血痰
能否咳出易咳出用力咳不易咳出吸痰后玻璃头
内壁痰液滞留
情况无易被冲净
大量滞留,不易冲净
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
陷
补加湿化液时
间及量
2ml / 2-3h 4ml / 1h 4-8ml / 0.5h
备注(湿化程
度)1、湿化不足:痰痂形成
2、湿化过度:呼吸急促、痰液呈水样、SpO2下降3%以上
吸痰紧记:
1、“轻”:吸痰动作轻柔,吸痰管轻轻插入,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2、“快”:吸痰动作迅速,每次吸痰时间<15 S。
3、“转”:采用边捻吸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的损伤性吸痰。
4、“散”:采用一次性多孔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吸痰管。
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