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理论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理论解析
2.2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理论解析.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最初进入公众视野始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2〕35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作为法人单位,应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平等的劳动人事关系。2002年以来,随着聘用制度推行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已全面建立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聘用合同并不是一个法定的概念,无论是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还是国办发〔2002〕35号文件中,都没有明确界定聘用合同的概念。在大多劳动法教材中,聘用合同被认为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实则为劳动合同。虽然目前学术界关于聘用合同的概念较为全面地覆盖了聘用合同的各种形态,但并没有揭示出聘用合同的本质。
基于此,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可以理解为事业单位和聘用人员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中的在编人员之间签订的合同;事业单位与工勤人员、编制外人员之间签订的合同应该称之为劳动合同,不能直接称之为聘用合同。国家机关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由公务员法进行调整,双方签订的合同不亦不能称为聘用合同,可称之为聘任合同。
2.2.1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性质的三个分析维度.
本部分主要从劳动契约、组织管理及行政权力等三个维度对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性质进行深入解析。
(1)劳动契约维度.
契约观念是当代文明社会的重要观念。契约的产生是文明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民法体系中,劳动合同是雇佣契约发展成熟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逐渐脱离雇佣契约成为一种新形势下的用工合同。不同于雇佣合同,劳动合同的双方拥有独立平等的地位,合同的订立是在双方自由协商的过程中进行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在劳动关系建立时就已经明确,管理者拥有对劳动力的管理和支配权,劳动者拥有从管理者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均为形成和确认用工关系的基本依据。和劳动合同一样,聘用合同也同样用于调整劳动契约关系。在聘用合同管理制度中,聘用人员根据聘用合同相关规定接受其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在遵循上述前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和自身特点,灵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合同内容与管理模式②。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均为订立和确认用工关系的基本依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具有劳动合同属性。
首先,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都是“从身份到契约
”的产物。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都体现了摆脱行政管理关系和身份隶属关系,进而实现契约自由的一种社会进步。
其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实质上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其中,特殊指的是聘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有着自身独具的特征;一般强调的是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最后,聘用合同具有明显从属性。劳动契约最显着特征即为从属性。劳动契约的从属性按照人格、组织以及经济三个层次可以分为三大基本从属性。这三大从属性又是劳动契约区别于雇佣契约、委任契约和承揽契约的关键依据。作为特殊的劳动合同,从属性也是聘用合同的首要属性。从人格层面上来说,聘用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单位的安排与管理,在人格上从属于聘用单位;从组织层面上来说,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组织上的属性尤为明显;从经济层面上来说,以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经济上亦完全从属于事业单位。由此可见,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都具有从属性这一根本特征,两者在本质上相同。
总的来说,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具有同质性,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作为一个劳动法视域下的具体实践,也理应按照我国法治社会的整体
理念,加大劳动法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规制。
(2)组织管理维度.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政组织在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学术界涌现了诸如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主义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③以及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等着名管理思想及流派。
其中,以法约尔、泰罗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从组织方式和职能管理等方面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该理论完善和丰富了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的内涵,其行政管理理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劳动合同制度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但古典管理理论没有充分考虑组织管理中的人文因素,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梅奥和巴纳德为代表的现代组织管理理论意识到比起经济因素来说,心理方面的满足更能对组织效率产生激励作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缺少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侧重于从制度方面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组织管理理论开始注重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管理中增加更多的人
文关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情感因素和责任因素相辅相成,不能被简单的区分开来。一般来说,员工在组织中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与其情感因素始终成正比①。管理理论和公共组织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公共组织必须在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建立开放式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行政效率②。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也应根据自身特点借鉴组织管理理论的先进经验,在保障事业单位公共利益的同时,将聘用合同制度的人本性和激励性作为聘用合同制度的改革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中充分体现精神报酬部分,最终实现员工与的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行政权力维度.
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国家意志,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权力。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但同其他国家权力相比,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和普遍约束力等特征。一般认为,行政权力的强制性是国家行政机关能够有效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前提条件。行政权力的主体要求其管理相对方无条件服从于自己的意志,行政关系本质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双方权利地位的不对等极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