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辨证论治文件.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课件
7
一、发汗退热法
发汗退热法适用于外感邪气所致的发热, 即治疗病在表的发热(称为表热)。
通过发汗来疏散表热,又称为 “疏表法” 或 “解表法”,是临床上最为常用退热法。
最新.课件
8
外邪种类不一,性质不同,不同邪气导致 的发热,应用发汗解表的方法不同。
也就是说,发汗仅是一个基本法则,具体 应用上必须诊断是哪一种外邪,然后选用 哪一类方剂。
者宜润”的原则。
最新.课件
18
综上所述,外邪中风热、暑热、湿热、燥 热、风寒等均可引起发热,虽然邪之性质 和临床表现不同,用药有所区别,因其同 属表证发热,故治疗原则仍为解表发汗为 法;
最新.课件
19
注意:温病表证之汗解,是指疏泄腠理, 解除在表的郁滞,以不发汗的方法达到汗 解的目的;具体用药均不离开辛温和辛凉 两大法则的“随证变法”。
中医对发热的辨证施治有着丰富的经验,从 发热的不同证型,判断其病之浅深、病情之 轻重、预后之好坏、等等。
最新.课件
3
发热恶寒并见:邪在肺卫的征象。 寒热往来:邪郁半表半里。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邪正剧争,里热炽盛。 日晡潮热:热结肠腑、下焦蓄血。 身热不扬:湿热内郁,湿蕴热蒸的表现。
最新.课件
若湿邪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若暑热 较甚者,可加荷叶、青蒿、西瓜翠衣等。
最新.课件
14
3、宣表化湿
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 湿热病邪侵袭卫表,症见恶寒微热、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脘痞闷、苔白腻等,以芳 香辛散、燥湿理气药物来疏表透卫、宣化表 里湿邪。
最新.课件
15
藿香、淡豆豉辛散疏表; 蔻仁、厚朴、半夏芳香化浊、燥湿理气; 杏仁宣肺疏表,“气化湿亦化”; 配以猪苓、赤苓、薏苡仁、泽泻淡渗利湿
泄热,给里பைடு நூலகம்以出路;
最新.课件
16
4、疏卫润燥
代表方剂:桑杏汤 燥热病邪伤于肺卫,症见发热、咳嗽少痰、
咽干喉痛、鼻干唇燥、头痛、舌边尖红、苔 薄白欠润等,以辛宣凉润之品,解除卫表燥 热之邪。
最新.课件
17
桑叶、豆豉:轻宣透热解表; 杏仁、贝母:宣肺止咳; 栀皮:清上焦邪热; 沙参、梨皮:生津润燥; 共奏疏表润燥之效,符合“温者宜凉、燥
最新.课件
23
凡是外邪引起的发热表证,初起均有恶寒, 即使热势甚炽,仍然怕见风寒,不欲揭去衣 被,此时治以发汗为主。
临床上不可见热就清热;邪在表时,如果用 清凉抑遏,反使表邪不易透达而传里。
最新.课件
24
《内经》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必须注意,发汗能损伤津液,并且过分发汗 能使汗出不止,造成亡阳等不良后果。
4
身热肢厥:见于热陷心包证。 发热夜甚:为热灼营阴,或热瘀胶结证。 夜热早凉:为余邪留伏阴分的征象。 低热或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为肝肾阴虚,
邪少虚多,多见于温病后期。
最新.课件
5
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驱邪的表现。在 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体正气(气血津液阴阳) 的耗损是不同的,祛邪的能力不同,也就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
不同时期的发热机理,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病
理,历代医家在认识和治疗外感热病中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最新.课件
6
中医治疗发热的方法,绝大部分以温病的治 法为指导,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病性、病 程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有许多临床报道,运用温病的辨证论治理论 治疗各种西医所谓的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包 括新病和久病,均取得明显的效果。
辛凉发汗法:具有辛味疏泄作用的且其性 属凉性的药物组成的方剂,取其发汗中有 清热的功效,以祛除风热邪气的解表法。
最新.课件
11
叶天士称“辛胜则汗”,微微汗出,以疏通 表气,促使“邪随汗并”而外解 。
温病初起,在辛散表邪的同时,常配合解毒、 和胃的药物,针对温邪“从口鼻入”,肺胃 受邪的特点,一方面能及时清解热毒,另一 方面能调和胃肠功能,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 反应。
发热的辨证论治
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锦芳
最新.课件
1
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一般分为感染性 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临床上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如各种病原 体所致的急、慢性全身性感染,或急、慢 性局部感染。非感染性发热诊断有时比较 困难,常伴见于各种疾病。
最新.课件
2
发热常以持续的时间、发热的缓急、热势的 变化(热型)和伴随症状(如恶寒、皮疹、淋 巴结肿大、感染部位的炎症……)等作为诊 断的重要依据。
最新.课件
9
1、辛散表邪
辛温发汗剂:如麻黄汤、香苏饮; 辛凉发汗剂:如银翘散、桑菊饮; 在温病中,运用这类方剂并非单纯用辛温
或辛凉性质的发汗药,而是配合宣肺、疏 泄、清头目等药物在内。
最新.课件
10
辛温发汗法:具有辛味发汗作用的且其性 属温的药物组成的方剂,取其发汗中有祛 寒的功效,以祛除风寒邪气的解表法。
最新.课件
12
2、解表清暑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夏月感受暑湿蕴阻于内,复感寒邪袭表,症
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形拘急、无汗、口渴、 心烦等表寒里热证,以辛温芳化清凉之品, 外解肌表之寒束,清化在里之暑湿。
最新.课件
13
香薷辛温发汗以散寒、芳化表湿、并能宽中 理气;扁豆花健脾利湿、涤暑透邪;厚朴苦 温燥湿;银花、连翘辛凉清解、轻清泄热。
发汗法应用时,一方面应掌握适当剂量, 一方面必须考虑患者的体质。
最新.课件
25
《医学心悟》论汗法,提出了对当汗不汗, 不当汗而汗,当汗不可汗,以及汗不得法 等见解,说得相当具体,可资参考。
如,痄腮治以普济消毒饮加减,乳蛾治以甘 桔射干汤加减,赤眼、牙痈治以翘荷汤、泻 黄散加减等。
最新.课件
22
于此可见,治疗外感热病初起,掌握发汗 退热的原则,再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加减运 用,是一个重点解决的问题。
假如见到感冒不分风寒和风热,选择方剂 也不分辛温和辛凉,或者把某些成药当作 特效药,显然是不对的。
最新.课件
20
5、辛凉解表合清热解毒
因温邪变化最多,常郁而化毒,热毒壅结, 能引起多种伴有发热的病证,如痄腮(耳前 耳后漫肿疼痛)、乳蛾(咽喉红肿、咽饮梗痛)、 赤眼(目红、迎风流泪)、牙痈(牙龈肿痛化 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最新.课件
21
温毒初起,治疗常采用辛凉解表配合清热解 毒的方法来表里双解内郁的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