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PPT

合集下载

第五节土地分等定级

第五节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以外的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等用地可一同评定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土地
2、方法:
综合定级:
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综合分析,按综合评价值的差异划
分土地级别
分类定级:
对影响城镇某类型用地质量的因素分析,按分类评价值的 差异划分土地级别(一般:商业用地定级、住宅用地定级、工 业用地定级)

2、农用地分等的方法:
(1)因素法: (2)样地法:
3、农用地分等的程序:
工作准备
N
外业补充调查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划分指标区 确定分等因素
划分分等单元
选择自然质量分
因素法
计算方法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样地法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等指数

权重越大,代表该因素对城镇土地质量影响程度越大。 某一因素权重值应小于1、大于0。 所有定级因素权重值之和应为1。
2、确定方法: (1)特尔斐测定法:注意:专家人数10-40,轮数3-4
(2)因素成对比较法:
(3)层次分析法
(三)因素分值计算
1、功能分、作用分、分值、总分的区别: 功能分:根据规模指数计算而来的作用能力得分 因素分值:某一单元受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 作用半径:因素的最大影响距离 总分:某一单元受所有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加权和 2、原则: 0-100之间 分值和指标优劣正相关 显著性区间:超过不起作用 模型化
(四)、单元划分及取样 1、单元:土地定级的基本单位 2、单元划分原则:内部接近性相似 3、单元大小(5-25公顷,计算机应小于0.25公顷) 4、单元划分方法:

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网格法、均质地域法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 推荐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可参见《农用地 分等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指定作物、指 标区的情况加以调整。 C 自选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由各地自行确定。
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如没有,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
1、因素法 (4)编制分等因素图。 (5)读取分等因素指标分值。 (6)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A 几何平均法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为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 给出。 自选因素由省级土地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 的自选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确定:
A 在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中进行选择,初步确定指标
宜程度和限制程度。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二) 土地经济评价的类型
1、单项经济评价
单项经济评价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 的专门评价。 2、综合经济评价 是指对某个地区的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的 综合性评价,它可以在单项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
以在综合的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三、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
(二)资料收集整理 (1)基本资料 B 土地利用条件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 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农业 技术实验资料等
C 土地经济条件资料
包括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平均资金投入、单位面积平均 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等
D 其他资料
1、因素法 (1)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
指标区的划分原则: A 指标区可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也可根据强限制 性因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划分 B 在县域范围内,指标区一般不超过10个 C 在一个指标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 的影响,一般不超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 等因素计算。 D 按照强限制性因素划分的指标区称作限制区。在限制区内, 由于强限制性因素的作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不能取 100分。

第8讲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

第8讲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Cij = [∑wk•fijk ]/100 (k=1,2,…,m)
其中:wk 为分等因素的权重
附录3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3: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其权重
因子权重
东北区

西北区
青藏高原区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 山地丘陵区 平原区 山地丘陵区平原区
有效土层厚度
0.3
产量比系数(βj )
标准耕作制度 附录1
各单元各种作物的
标准产量(Rij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I.东北区
…… II.黄淮海区
…… X.横断山区 XI.西北区 XII.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 I1 I2 I3 I4
……
II2 II3 II4
…… …… …… ……
… 0.27
0.28
表层土壤质地
0.1
0.11 …
0.1
0.08
0.1
0.1
剖面构型
0.06 …
0.07
0.1
盐渍化程度
0.13 …
0.11
0.14
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
0.08
0.06 …
0.1
0.07
0.09
0.12
土壤酸碱度
0.05
0.06 … 0.04
0.08
0.07
0.09
障碍层次
0.04 …
作物组成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土地分类》课件

《土地分类》课件
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土地分类是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属性的分类和归纳,是土地 科学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
基础。
土地分类是认识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土地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自然地理分类法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 特点,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
总结词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是根据土地的实际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分 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利用现状,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为土地资源的 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限制 条件,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土地评估与地价管理
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是土地分类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 过对土地进行分类,可以为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和基础数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评估 和地价管理方案。
在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评估和管理 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限制条件,为评估和管理 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PART 04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分类。
依据
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生 态属性以及社会属性。
我国土地分类的等级和层次
土地分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结词

农用地分等技术与方法

农用地分等技术与方法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用地分等,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06 农用地分等面临的挑战与 发展趋势
面临的挑战
01
农用地质量差异大
我国农用地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差
异显著,导致农用地质量差异大,给分等工作带来挑战。
02
农用地分等技术与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农用地分等概述 •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 • 农用地分等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 农用地分等的实施步骤与流程 • 农用地分等的应用与实践 • 农用地分等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农用地分等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农用地分等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 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的过程。
土地生产力指数计算
综合考虑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自然 因素及管理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计 算土地生产力指数。
基于GIS技术的分等方法
1 2
空间数据库建立
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用地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地 利用现状、土壤、气候、地形等空间数据。
空间分析功能应用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叠加分析、缓冲区 分析等,对农用地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 需求,对土壤养分状况进 行评价,为合理施肥提供 依据。
土壤肥力等级划分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 状况评价结果,将农用地 划分为不同肥力等级。
基于土地生产力的分等方法
作物产量潜力评估
土地生产力等划分
通过作物生长模型、气候生产力模型 等方法,评估农用地作物产量潜力。
根据土地生产力指数大小,将农用地 划分为不同生产力等级。

土地资源学66第六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2012)

土地资源学66第六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2012)

为土地交易提供服务,为将来农用地流转服 务;
(二)农用地分等的方法、思路和程 序

请设想一下分等的方法


1、方法:
因素法:对农用地质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进行评定, 然后根据其得分算出质量分。 样地法:选取在一定质量水平的标准样地,对样地的 特征进行描述,比如说地形坡度是2度,坡度增加2-5 度减10分,----。特征属性的减分表,把要评定的土 地与样地一个一个的指标进行比较,求出最终减出得 到多少自然质量分。 标准样地比较难以寻找,对样地的描述和指标比较困 难,所以在02-04年用的都是因素法来进行评价。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 土地的综合评价,包括质量评价、经济评 价、生产力评价、利用程度评价等,过程 相对复杂。 好处在于分解得当,能够得 到多层次的成果。

评价从质量评价人手,或者说是以质量评价 为主。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经济评价是一个 辅助手段,原因在于经济统计数据尚不能完 全满足单元尺度上评价工作的要求,因此经 济评价尺度较大,不落实到地块,而是按经 济区进行,这样做符合经济生活的现实。
农用地的合理配置,除资源的数量分配外,还包含 其空间布局,它是农用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 农用地空间优化布局的前提和关键,是对区域内 的农用地进行科学分类。 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可对比分析土地利用 现状与上地质量结构的对应匹配关系,确定土地 利用调整对象、在时空上有效地把农用地资源分 配于不同的用途。
③主导因素原则 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平原地区的坡度,显然不是土地质量的主要影 响因素; ④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既反映自然质量,又要反映不同投入水平的生 产力水平;
⑤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实际操作所花的人力物力上说,有 些因素没有可能或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定量 的方法来表示的。 比如分等中的灌溉条件,可以分为 级:完全满足、一般满足、基本满足和不 满足,实地判定时是经验性的,定性的, 一定要定量的化的话要话很多人力物力;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地类认定标准(PPT)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地类认定标准(PPT)
共服 务用 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含义
085 文体娱 指用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及公共广场 乐用地 等的用地。 086 公共设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 施用地 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 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087 公园与 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 绿地 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 化用地。 088 风景名 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 胜设施 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用地 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
的草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5 商服 用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含义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51 批发零 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
售用地 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
052 住宿餐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 饮用地 餐厅、酒吧等。
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
13法区分且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草地中直接用于放牧割草等服务设施的土地用于对草本植物进行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的土地不包括其教学实验用等的建设用地由于工程需要改善生存环境等因素农民整建制或部分移民造成居民点和耕地自然生长或人工种植草本植物的土地在居民点外的铁路公路渠道两侧征地范围外或未征地的道沟外固定的人工种植用于美化环境绿化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草地城镇内部公园内用于美化环境和绿化的土地在路渠堤堰等的边坡斜坡和田坎上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草本植物树木灌木混合生长无法区分且林木灌木为主的土地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耕地耕作层破坏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7 住宅 用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含义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 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67第六章 农用地定级(2012)

土地资源学67第六章 农用地定级(20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外实测,检查和校正。
总结:
农用地分等定级程序及方法
农用地定级
确定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
定级指数计算
级别校验与确定

以修正法为例,介绍计算定级指数的方法:
(1)确定修正模型。 修正因素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具有明显差异,在 分等因素之外对农用地级别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包括必选因素和参选因素。 必选修正因素有:土地区位因素(农贸中心、 交通状况等)、耕作便利因素(耕作距离、田 间道路和田块形状等); 参选修正因素:局部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 件、水利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现状、土 地利用方式等。
第六节
农用地分等定级
2、农用地定级(183-186)
农用地定级方法取决于当地农用地分 等情况。 如果已完成了分等,为了工作方便与 资料共享,多采用修正法; 如果区域内还没有完成分等工作,而 先进行农用地定级工作,各地根据实际 情况对下面提供的3种方法加以选择。
(1)修正法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 上,对分等指数进行各种系数修正,以 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2)因素法 综合分析各类因素对农用地质量的作 用强度,划分土地级别。 (3)样地法 选择县级标准样地,与待评定土地进 行比较,得出评定结果。


(4)查算修正因素所对应的分值。 以定级评价单元图为底图,逐一套合修 正因素分值图,逐一读取修正因素分值;
以定级评价单元所包含的因素等分线平均值 代表单元分值;(交通等线状因素,距离衰 减) 以定级评价单元跨越的不同分值区的面积加 权平均分代表单元分值;(土壤质地等面状 因素,非扩散性)
以定级评价单元几何中心点的分值代表单元 分值。(农贸中心等点状因素,同心圆扩散)

08 农用地分等定级

08 农用地分等定级

五)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因素法、样地法
1、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 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其影响权 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 用地等别的方法。 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 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分等因素体系一致的区域) 确定分等因素:推荐因素(表 C)和自选因素(水文、 土壤、地貌、农田基本建设)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九)等别划分与检验
根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 指数、农用地等指数分别二、农用地定级:
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 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 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 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 按照规定的方法与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 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
3、样地法
以选择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 立定级因素记分规则,通过比较, 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 地级别的方法。
准备工作
定级单元的划分 设置农用地定级县级标准样地 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
编制定级因素分级与加(减)分规则 表 计算定级指数 确定农用地级别标准 农用地级别划分 否
定级结果 是否符合实际? 是 成果验收
二)外业补充调查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包括资 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应进 行外业补充调查。 a)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农用 地质量分计算所需资料; b) 农用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所需资料; c)农用地经营状况: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所 需资料;
三)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小麦、 玉米、水稻)、指定作物,查各指定作 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 系数(当地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基准 作物实际产量)。

《土地分类》PPT课件

《土地分类》PPT课件
23
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
果园(021):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园地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果园
果园
24
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
茶园(022):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园地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25
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
其它园地(023):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 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建 设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住宅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街巷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空闲宅基地
军事设施用地 使领馆用地 宗教用地 监教场所用地
墓葬地
13
未利用地
《土地分类》PPT课件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土地,从而能因地制宜 地开展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良、调查、统计和管理等。
土地分类研究对象的核心是分类标志,分类标志依据土 地分类成果应用的需要而不同。
2
一、土地分类及分类体系
7
城镇土地分类(1989): 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11、商业服务业 12、旅游业 13、金融保险业
21、工业 22、仓储
31、市政公用设施 32、绿化
41、文、体、娱 42、机关、宣传 43、科研、设计 44、教育 45、医卫
61、铁路 62、民用机场 63、港口、码头 64、其他交通

7章 农用地分等

7章 农用地分等

对于土地生产力的计量,自从1864年竺可桢教授 从气候角度出发探讨粮食用地生产潜力以来,到全国 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已先后从多个层次研究 了农用地生产力估算的系统模型。 ①光合生产潜力(仅由光和有效辐射决定的生产潜力) ②光温生产潜力(由光能和温度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 ③气候生产潜力(有光、温、水三个因子共同作用) ④土地自然生产力(在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土 壤肥力的修正) ⑤土地综合生产力(在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的优化配置下而形成的生产力)
表格准备; 图件准备;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其他资料
第二步: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 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 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 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 的农作方式,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这里的 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格大小以能基本区别开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 用单一大小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 网格。 网格法划分分等单元适用于评价因素及权属单位 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
第五步:计算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把因为受到土壤条件限制的作物生产潜力称作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一般用土地适宜性评级的 方法给予除气候条件之外的其他土地限制性因子的修 正值,这个修正值就是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第三节农用地分等原则分等因素权重确定分等评价单元确定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图的图斑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等指数rij单元指定作物实际产量yj二级区相对应作物的最大产量yjmax质量分关系表单元土壤自然质量属性值根据二级区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即折算成基准作物产量指数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第四节农用地分等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流程等间距法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j单元指定作物农用地分等指数gij单元的分等指数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kij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kcj单元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二级区对应作物的最大产量成本指数ajyijrijkikijyjyjmaxgijyijkcjkcjajaj单元指定作物分等指数求和第一步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
收集农用地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地理位置 、面积、土壤质量、水利设施等。
04
4. 进行初步估价
运用选定的估价方法,进行初步的价 值评估。
06
6. 编制估价报告
将估价过程、方法、结果等详细记录,编制成 估价报告,以供使用和参考。
0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应用
农用地流转市场
提供定价参考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可以为农用地流转市场提 供合理的定价参考,促进市场的公平交易。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通过农用地等级和估价的综合分析,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应用,有助 于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05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案例一:某地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实践
01
02
03
04
在方案框架下,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 作规程,确保方案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加强数据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落实经费保障
推动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加强农用 地信息化建设,提高方案实施效率和准确 性。
确保方案实施所需经费的落实,为方案顺 利推进提供物质保障。
对未来农用地市场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农用地市场机制
估价流程与步骤
1. 明确估价目的和对象
根据估价需求,明确估价目的,确定估价对象 及其范围。
01
3. 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
根据农用地的实际情况和估价目的, 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
03
5. 调整和完善估价结果
根据初步估价结果,结合市场情况、政策因 素等,对估价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05
02
2. 收集基础数据

农用地分等

农用地分等
农用地分等应根据相对稳定的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考虑对土地 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 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分等结果的 作用。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 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 水平的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 响,也应反映对区域土地收益水平的影 响。
7,相关概念
基准作物:
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 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 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 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 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 种粮食作物。
7,相关概念
指定作物:
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 中所涉及的作物。
7,相关概念
4,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内容
工作准备 外业补充调查 内业处理 确认和整理成果
5,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技术路线
依据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耕作制度, 以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基 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农用地 等别。
5,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 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 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 提高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3,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跟踪检验原则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对每一步成 果进行检验,并进行专家咨询、论证,确 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农用地分等成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2,农用地分等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 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暂不 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ppt课件

土地利用分类ppt课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 标准(GB/T 21010—2019)完全相同,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 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 一分类
分类依据和原则 分类基本框架 地类含义
异性
以地貌、土壤、植被 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
为具体标志
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
成要素的自然规律,最
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
生产力
以土地生产力水平、 为开展土地条件调查和
土地质量、土地生产 适宜性调查服务,为实
潜力、土地适宜性等 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为具体标志
服务
土地综合 土地的自然 分类系统 特性和社会
经济特性、 管理特性及 其他因素
全国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 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也就是 《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二级分为耕地、园地、 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 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 土地和其他土地15类。三级为分71类。
以土地的覆盖特征、 利用方式、用途、经 营特点、利用效果等 为具体标志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反 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 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 家和地区的宏观管理和 调控服务
概述—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 中应用最为广泛。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 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的重要依据。

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地分等(耕地)
一、农用地分等的概述
• 1、定义 •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 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据规定和程序进 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 用地等别。 • 2、任务 根据农用地自然、经济属性,对其质 量优劣进行评定,划分等级。
耕地分等的内涵
• 耕地分等是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以自然条件为主),综合反映不同自然
• (二) 耕地分等的技术流程 • 耕地分等是对耕地的综合评价,包括自然质量、 经济、生产力、利用程度评价等,在整个过程中 穿插体现,最终获得多层次的成果。充分利用有 关部门的经验和成果,在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 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自然状况、利用状况、投 入—产出状况的补充调查。以国土资源部制定的 《规程》提供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等参数的计算 成果为基础,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 件等,对耕地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确定耕 地等别。具体的分等流程见图2-2。
光合生产潜力:假设作物具有理想的群体结
构,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热量、水分、CO2、
土壤养分等外界环境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
都处于最佳状态,在作物光合器官以最大效 率摄取太阳光能的条件下,根据光合理论测 算的作物群体的最高产量称为光合生产潜力充分保
但并非是定级的全部,定级必须结合实际,对分等参数
(如耕地利用系数、耕地经济系数)进行必要的修正,并 在考虑一些易变的自然质量因素的同时,考虑市场因素、 交通便利因素等。等别高低对级别有很大的影响,但级别 并非是等别的细分。
耕 地 分 等 技 术 流 程 图
二、分等的原则
• (一)综合分析原则 • (二)主导因素原则 • (三)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 (四)可比性原则 •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六)分层控制原则
三、相关术语的定义
•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 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 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 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由于各地养地方式难以统一, 因此这里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 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 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 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 种粮食作物。 •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 所涉及的作物。
图 2-2 耕地分等技术流程图
四、 耕地等别划分
4.1 耕地分等的理论基础
4.2 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4.3 指标区的划分 4.4 指定作物及其参数的确定 4.5 县域内等值区的控制 4.6 土地利用系数修正
4.7 确定作物理论最大产量及适用范围
4.8 复种指数的修正
4.9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耕地分等中的应用
四、 耕地分等的方法及技术流程
• (一) 耕地分等的方法 • 经过外业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后,首先要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基准作物、指标 区、划分评价单元及确定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 然后编制各指标区“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指标 值——质量分”关系表,并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 值,指定作物稻谷(早稻或晚稻)各分等因素分 级分值及分等因素的权重值;最后按照分等数学 模型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地等指数,进行初步分 等,经实地校核调整后,确定各单元的地等指数 和等别。
土地利用系数: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 使达到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 计算公式:(KLj为某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 物土地利用系数;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 物单产;Yj,max为第j种指定作物的全国最 高单产)。 “产量—成本”指数:计算公式为:(aj 为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 单位为千克/元;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 物实际单产,单位千克/公顷;Cj为样点的 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公 顷)。 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Kcj为样点的 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j为样点第 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为第
证,水分、CO2供应充足,其它环境条件适宜 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条 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亦即光合生产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 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 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 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 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 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 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的理论产量。 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 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的理论产量。
• 指标区:是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 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 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 小单元。 • 评价(分等)单元:是农用地等级进行评定和 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 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例如,不同地貌 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 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 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土地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 的不划为同一单元。 • 产量比系数:是以国家指定的标准粮食作物为 基础,按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最高理论产量 之比算的各种作物产品与标准粮单位折算的比
条件的耕地在不同经济条件和利用水平下的收益差异,
统一划分形成等别顺序和修正体系;侧重于反映因耕
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
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 耕地分等和定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分等侧重于反映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耕地潜在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在 全国具有可比性;定级侧重于反映耕地现实的生产力水平, 仅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定级是在分等的基础上进 行的,分等结果间接地反映了定级中相对稳定的因素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