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2009年全国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建议浙江省云和县是全省9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设有2个畲族乡,26个畲族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99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1%。

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传统畲族文化内容渐渐消失。

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着手,注重传承与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营造畲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们一定要把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抓突破,抓成效,创新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畲族文化研究与开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四大问题一是畲族语言使用人数逐渐减少。

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自称其为“山哈话”,全国99%以上畲民之间语言相通。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汉杂居、下山搬迁、子女外出就读、务工、通婚等与外界交流、交往的增加,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青少年更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和在校畲族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左右。

会讲畲语的畲族群众也呈下降趋势,保护与传承畲族语言迫在眉睫。

二是畲族服饰逐渐消失。

在畲族传统服装中,女性沿袭凤凰鸟的装束,十分精致美观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现代服饰比较,传统服饰制作、穿戴较为繁琐,样式较为单一,加上畲民已渐渐汉化,日常服饰基本都是当代时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有部分畲民穿戴本民族的服饰。

年轻一代畲族妇女已不穿戴畲族服饰。

随着老一代妇女退出历史舞台,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是畲族文艺渐渐萎缩。

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特色鲜明的民歌、传统的畲族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间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但目前,畲族文化艺术正在萎缩。

据调查显示,目前云和60岁以上畲民约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唱山歌较少,而40岁以下的畲民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听懂歌曲内容。

刺绣、编织等复杂工艺更是面临失传。

畲族文化馆心得体会

畲族文化馆心得体会

畲族文化馆心得体会
畲族文化,是在历史长河层层沉积下的文化宝藏。

为深入了解莲都区畲族文化乡镇的畲族文化传承情况,6月26日至7月4日,民
族学院畲族文化研究团队走进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围绕老竹镇畲族文化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为畲族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顺着畲根而来,赏遍桃园芳华。

团队成员走进老竹畲族村,便感受到了浓郁的畲族氛围。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解老竹民族学校传承畲族文化的具体方法,团队成员前往老竹民族学校拜访老竹小学的教师,老师们表示:“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让畲族文
化进课堂,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经走访得知,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畲族文化,老竹畲族镇建立了畲族文化馆。

团队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文化馆进行参观。

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领略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更加坚定了传承畲族文化的决心。

此外,团队还拜访了当地住户,了解到了老竹镇畲族文化近年的发展现状,折射出莲都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民族文化传承不朽,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通过实地了解和调研,队员们得以从多个方面了解畲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民族不断融合的当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树立良好的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共同发展作为一种情怀不
断传承和延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畲族文化将孕育一方灵秀,畲歌传遍泉水远山。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
9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周昱君获第二十一届世界最佳模特大赛特区香港季军奖,2009.
10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李毅获福州市蓉城高校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奖,2009.
11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温景枫获第十八届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入围奖,2009.
12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王冰冰获第十八届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入围奖,2009.
86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王婉婷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87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詹文娟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88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田昊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78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李瑶瑶获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作品类甲组三等奖,2012.
79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白仙仙获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作品类甲组二等奖,2012.
80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谢朝晖参加“黛安芬”触动创意设计大赛,2012.
81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胡金凤获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女装组最佳创意设计奖,2012.
95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万娇娇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96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陈燕玲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97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赵风铃获福建省“农行杯”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类优秀奖,2012.
49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陈伟铭获搜狐789艺文节Re-style再设计大赛优秀奖,2011.

非遗背景下畲族文化的发展——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非遗背景下畲族文化的发展——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非遗背景下畲族文化的发展——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杨姚欣
【期刊名称】《中国文房四宝》
【年(卷),期】2024()1
【摘要】畲族文化源于畲族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宣泄,它包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具有娱乐社交、育人、文化传承等多种作用。

但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畲族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承群体出现了老化、断裂等问题,并面临着现代性转变的挑战。

在畲族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其继承和发展虽有成就,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在这一背景下,对畲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畲族文化发展的困境和策略办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畲族非遗如何在保护中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总页数】2页(P0121-0122)
【作者】杨姚欣
【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畲族青少年服饰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
2.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发展与非遗传承方式探讨——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村落东弄村为例
3.乡村振兴视阈下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4.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考察对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

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

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作者:李益长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1期李益长(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摘要】福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富有极强的文化功能,它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闽东民族文化建设的成效,所以必须发挥闽东畲族村落特色文化的优势,挖掘闽东畲族村落文化有利于时代发展的价值功能,不断地为闽东畲族村落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加强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推动闽东民族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闽东畲族;村落文化;价值;开发意义※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2011年度科研资助项目(青年资助项目2011101)。

作者简介:李益长(1969.01—),男,汉族,宁德古田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和民族问题。

1 畲族村落文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村落”指的是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村落、村庄区域以及规模较大的聚落集镇——乡镇所在地。

经过明清两朝的大迁徙,畲族定居闽东并聚居成村,形成了畲族最大的新的聚居区。

到清代,闽东畲族村落约有210个。

经过数百年的文化传承,不同的畲族村落在其相对的地理空间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村落文化景观,促成了村落文明的地域化特色,积极推动了闽东畲族村的文明互动,成为了闽东畲族人民创造本地域民族文化的聚合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畲族村落文化在全球化大潮中受到空前的巨大冲击,畲民的生存观念和文化情结急剧变化,传统文化的空间在不断地缩小、变异,一些传统节日已中止或弱化,畲家“三大俗”(婚嫁、丧葬、祭祖)及盘瓠观念也在畲民意识中淡化,民族同化正在不可避免地淹没着畲族村落宝贵的传统文化。

特别是青少年,随着与外界交流的深入,他们接受了新潮思想,从语言、生活习惯到精神追求都不同程度地被外界同化了,他们大都不穿畲服,大部分青年结婚都完全遵照流行的婚礼习俗进行,新娘流行穿婚纱结婚,畲族习俗已在年轻一代中渐行渐远。

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研究

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研究

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运用传统 元素,设计师能够提升服装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需求。 其次,传统元素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服装的附加值,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 后,创新性应用传统元素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现代服装设计 的多样化。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服装设计中传 统服饰元素的应用将更加丰富和多元。设计师们将继续挖掘传统元素的精髓,结 合现代科技和流行趋势,创造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内涵的服装设计作品。 同时,传统服饰元素的创新性应用也将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更深入融合, 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元化风格。
首先,畲族服饰中的图案多源于自然,以动物、植物、山水、星辰等为原型, 经过艺术的加工与提炼,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写实风格,又 有抽象形式,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远。例如,畲族妇女常穿的“凤凰装”, 其上的凤凰图案象征着吉祥、幸福。
其次,畲族服饰的色彩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常见的色彩有红、黄、蓝、 绿等,这些色彩既代表了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与 感恩。同时,不同色彩还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代表稳重,绿色象征生机 等。
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非常丰富。首先,颜色方面,设计师 经常借鉴传统色彩搭配来为现代服装注入文化内涵。例如,中国传统的红色、黄 色、蓝色等色彩搭配,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其次,图案方面,传统的 花卉、龙、凤等图案经常被用作现代服装的装饰,既增添了服装的美感,又展示 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 涵以及应用研究
基本内容
畲族,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在中国南方的土地上生活和繁衍。 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本次 演示旨在探讨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价值。

江西畲族服饰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探究

江西畲族服饰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探究

江西畲族服饰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探究【摘要】江西畲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本文通过探讨畲族传统服饰特征、制作工艺、图案颜色、文化象征和意蕴等方面,揭示了畲族服饰的独特之处。

畲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畲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文章还探讨了畲族服饰在江西省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对当代设计的启发等方面。

通过对畲族服饰艺术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增进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能够为当代服饰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

畲族服饰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畲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关键词】江西畲族、服饰艺术、特征、文化意蕴、传统、制作工艺、图案、颜色、文化象征、意蕴、保护、传承、文化交流、设计启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西省是畲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畲族服饰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畲族人民的情感、传统和认同感。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畲族服饰面临着失传和淡化的风险。

研究畲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畲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还可以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深入探讨畲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图案和颜色、文化象征以及意蕴,可以揭示畲族服饰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旨在对江西畲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以期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当代社会,畲族服饰不仅是畲族人民的文化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化交流和当代设计中的作用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畲族服饰艺术是江西省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畲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通过对江西畲族服饰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传统。

畲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图案和颜色、文化象征以及意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新视野下的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

新视野下的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

新视野下的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畲族舞蹈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畲族舞蹈的传承与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视野下的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对畲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畲族舞蹈的历史和特点畲族舞蹈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畲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闻名于世,是畲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畲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山歌舞、丝竹舞、竹竿舞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特定的动作和节奏,展现了畲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

畲族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纯朴:畲族舞蹈的动作优美自然,姿态舒展优雅,充分展现了畲族人民的纯朴、天然和朴实的生活情感。

2. 饶有情趣:畲族舞蹈多以山水、田园、劳作为题材,舞者在舞蹈中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崇敬。

3.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畲族舞蹈融合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如古老的竹管、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为舞蹈增添了韵味和动感。

二、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的现状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舞蹈的传承与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方面,畲族舞蹈的传承对象不断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舞蹈缺乏兴趣,导致传统舞蹈的传承渐行渐远;由于畲族舞蹈的教学资源匮乏,很多地方的畲族舞蹈教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导致教学品质参差不齐。

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亟需加强与改进。

1. 传承困难:随着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和畲族人口流动的加剧,许多年轻畲族人都外出打拼,畲族舞蹈的传承对象大大减少。

在农村地区,由于畲族舞蹈的传承环境受到农村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制约,导致畲族舞蹈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2. 教学不足:在很多畲族聚居的地方,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畲族舞蹈的教学条件较差,导致教学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畲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歌舞、传统习俗、方言、民间艺术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畲族人民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许多传统技艺正在濒临失传,文化传统受到冲击,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与传统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加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探讨畲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包括其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俗节庆等方面的特点和传承现状;二是分析当前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是探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包括政策支持、社会参与、传承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四是展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的展望和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畲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1.3 研究意义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畲族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丰富内容,是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畬族民俗风情及特色
民俗风情
畬族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包括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等方面。例如,畬族 妇女喜欢穿凤凰装,佩戴银饰;饮食上以稻米为主食,喜欢酸辣口味;居住上多 选择山区,房屋结构独特。
文化特色
畬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山歌、舞蹈、戏曲、民间工艺等方面。例如,畬 族山歌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舞蹈欢快热烈,表现力强;戏曲则以表现历史故 事和神话传说为主。此外,畬族人民还擅长编织、染色等民间工艺。
验畬族风情。
03
网络传播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畬族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通过微博、微
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和活动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并关
注畬族文化。
Part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畬族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 生们了解了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况。
畬族银饰
畬族银饰制作技艺高超,代表作品有银凤冠、银 耳坠等。这些作品雕刻精细,镶嵌巧妙,充分展 现了畬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畬族剪纸
畬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而备受瞩目。代表作品有《盘瓠王》、《祭祖图 》等。这些作品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充分展现 了畬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底蕴。
Part
畬族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畬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服饰、歌舞、饮食、建筑等方面著称。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 了解了畬族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感受到了畬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畬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畬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吸收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学 生们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了畬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发展趋势,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少 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回顾——2009年民间传说研究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回顾——2009年民间传说研究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罗海鹏的拉米亚与白蛇传中的蛇用了传说圈理论认为作为口头文学遗产的孟姜女女原型比较嘲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创作动机和传说在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里并不需要情节设置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两则传说的所反映的文求证孟姜女和万喜良是否在某个历史阶段在某地实化差异
民间传 说与 民 间故事研 究成果 回顾
2009年 民间传说研 究与 民间故 事研 究综述
的特 征 ,又 表现 出 了 自身 的个 性 。
口头遗产 的活态传承来进行研究不同 ,陶思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 》 和曲金 良的 《孟
一 、 传 说 研 究
姜女 传说 在 唐及 五 代 的流传 —— 基 于敦 煌 写本 的几
点再探索 》 都侧重于文本考证 。陶思炎的研究突破
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是 中国民间文学 的一个 于孟姜女传说 的不同版本 ,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
重要学术活动 。《民俗研究 》以 “孟姜女传说 的学术 承 的生 态原 貌 。
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主题 ,刊登 了刘魁立、刘铁梁 、
另外三大传说 白蛇传 、牛郎织女 、梁祝也在学
赵世瑜 、叶涛等学者在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稿。乌 人 的关注视野之 内。郭娟娟 的 《白蛇传文化 的人类
谓 历史 事 件 发生 在 哪里 。这 是 对 于 目前愈 演 愈烈 的 了传说在人物重塑 、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争夺战”的很好的警醒。刁统菊、 完成其流变的。邹宏伟的 《牛郎织女传说三种文本
收 稿 日期 :2013—05—10 作 者简介 :胡咪 (1988一),女 ,湖北赤壁人 ,华 中师范大学文学 院 2010级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向 :中 国民间文学 。

畲族

畲族

(三)“越人”后裔说。认为畲族乃古代越人的后裔,此说根据史籍中关于古越人和现畲族在分布地域上的 对照、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的偶同或从族称义、音的演变去推论以及畲,越具有共同的盘瓠传说,共同的生产方 式,生产水平和共同的风俗习惯等,认为畲族乃古越人的后裔。在“越人”后裔说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说法, 如认为畲族乃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认为畲族是中国秦、汉时代的越人后裔;还有认为畲族是源于 汉晋讨伐的’‘山越”,特别是与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封地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越人后裔南海 王织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等等。
“南蛮”说
“越人”后裔说
“闽”族后裔说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 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 “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 总之,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 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1956年12月,国务院认定畲族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族称为畲族。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 族自治县,畲族人口占比约11.5%。据史料记载,畲民迁入景宁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名称由来
中国邮政-畲族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 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 “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现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 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走进畲族文化馆的收获感受

走进畲族文化馆的收获感受

走进畲族文化馆的收获感受
昨天,我和家人去参观畲族文化馆。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不禁想着:这里会是一个怎样的奇妙世界?
我们走进文化馆,一种深深的宁静笼罩了我们四周。

围绕我们,生动有趣的展品,向我们展示了畲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令我们感受到畲族文化的气质。

随着展品的推进,我们还有机会体验畲族的传统手艺、乐器和舞蹈,深入了解古老的畲族文化和习俗。

更特别的是,我们还参加了一场精彩的相声比赛,从中更深刻地了解了畲族文化。

在文化馆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畲族文化的知识,更加走近了畲族,获得了深厚的感受,让我们对畲族文化更深刻地理解。

当我们离开文化馆时,脑海里浮现着那些深沉隐隐的声音、淳朴质朴的表情,心中涌动着无言的感动和赞叹。

参观畲族文化馆的体验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让我们获益匪浅,让我们体会到了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滋养我们的情怀。

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进文化馆,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了解畲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关于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要 分 布地 区仍 以福建 与浙 江两 省为 主。在福 建方
面 ,畲 族分 布在 全省 6 4个 县市 ,包括 了 l 6个畲
族乡 ,其 中又 以闽东 的宁 德地 区最为集 中 ,占全
省的 8 0 %。
文及 专书 。这些 都在在 显示畲 族 文化 的未来 性 与
发 展性 。
在 浙 江 方 面 ,畲 族 分 布 在 全 省 4 0个 县 市 .
布。 此外, 江西 、 安徽 、 湖南、 贵州, 也先 后认定 了一 些畲族的人 口( 施联朱 1 9 8 7 : l ; 蒋炳钊 1 9 8 8 : l ; 陈 国强 1 9 9 7 : 1 ) 。 根据 1 9 8 2年 中国第 三次人 口普查数据 .畲 族 总人 口为 3 6 8 , 8 2 3 人, 其 中福 建 占 5 7 %、 浙江 占 4 0 % ( 蒋炳钊 1 9 8 8 : 1 ) 。1 9 9 0年 中国第 四次人 口普查 的 数据 , 显示畲族 的人 口增 加至 6 3 0 , 3 7 8 人, 其 中福建
与“ 当代 ” 之间, “ 断裂 ” 比“ 延续” 更 重 要 。 文化 同 时具 有 共 时性 和 历 时性 。 从 共 时 性 观之 。 文化 是 不 断 合
成和 在 地 化 的 历程 ; 从 历 时性 现 之 , 文化 又是 不 断 断裂 和创 新 的历 程 。
关键词 : 畲族 ; 传 统文 化 ; 文化传统 ; 传 承 发 展
何 留下他 们 的“ 过去 ” ?传说 、 神话、 仪武 、 故事 、 戏 剧 都是表 述历史 的 另类形 或 文类 。 换言之, “ 过去” 除 了文 字 、 器物 、 遗址 等 “ 物 化” ( o b j e c t i i f e d ) 的东 西 流 存 下 来 外 ,也会 透 过 口语 相 传 与 文 化 展 演 ( c u l t u r a l p e f r o r ma n c e ) 而 留存 下 来 。所 不 同 的是 ,

畲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以江西龙冈畲族风情特色小镇为例

畲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以江西龙冈畲族风情特色小镇为例
龙冈畲族乡中的畲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 30%, 经过长期的汉化过程,龙冈畲族乡的畲族文化氛围 并不浓厚[5]。虽然畲族居民以村子为单位聚居,但 是从建筑外形、居民形象等方面与汉族村落基本并 无区别。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当地老人儿童对 于畲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通过访问得知当 地畲族居民一个村大概只有一两个人还会畲语,当 地人家保留一套畲族服装仅在节假日穿着,畲族的 编织工艺、制银工艺、制酒工艺等特色工艺与特色习
12
浙 江 建 筑
2020年 第 37卷
俗都不再保留。所以在龙冈畲族乡,畲族文化的保 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4 畲族文化元素在特色小镇规划中的应用 方法
4.1 注重细节 文化是不容易表达,但可以提取畲族文化中凤
凰图腾、手工艺品图案、文字符号、节日习俗等元素, 然后再整合应用到建筑、小品、景观等细节方面。例 如江西龙冈畲族风情特色小镇应用了畲族故事、凤 凰图腾等墙绘,并且将畲族文字符号融入街道商户 招牌中,通过这样具体化形象化的细节处理,不断地 强调畲族文化,烘托特色小镇的畲族风情。 4.2 注重体验感
黄 ,陈倩婷,杨 丽,严少君
HUANGKun,CHENQianting,YANGLi,YANShaojun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摘 要:探析了畲族文化元素提取的方法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在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应用的形式。以江西龙冈畲族风情特色小 镇规划为例,通过对畲族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提取可利用元素,进而在规划设计中整合,使之成为具有畲族风情的特色小镇。
黄 等:畲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以江西龙冈畲族风情特色小镇为例
11
图 1 区位图
分体现龙冈的畲族文化特色。 2.3 生活生产习俗
畲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二月二、三月三、农 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 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可以 将传统节日习俗及传统的畲族美食乌米饭、菅粽、山 哈酒等与节庆活动结合,发展文化旅游。

科研教学结合、促进卓越本科教学——以《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科研教学结合、促进卓越本科教学——以《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76 公关世界 \ PRwoRld学界·聚焦聚焦一、改革思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科研教学结合、促进卓越本科教学”最好的体现。

因为,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社会观和责任感。

所以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同为培养人才而起作用。

二、改革举措2018年7月与2019年7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的“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校团委布置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畲族生活,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为主题,分别组织了两支社会实践队(2017年与2018年各1支),到畲族地区作社会实证研究调查。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公共治理学院16、17、18级的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32人(两次组队每个队16人:15位学生,1位指导教师)。

2017年7 月 18 日—7月28 日,我们团队一行16人,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采访调研,撰写了社会调查报告:“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调查报告”。

2018年8月 13 日—8月20日,我们团队一行16人,到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凤坪畲族村采访调研,撰写了社科研教学结合、促进卓越本科教学——以《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文/谭昆智2018年7月与2019年7月三下乡出征前的合照PRwoRld \ 公关世界 77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印证所学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团队协能力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经过精心策划地,充分准备并行之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难从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加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而成为快速取得成功的应用型人才。

PR(作者简介:谭昆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以罗源畲族服饰为代表的“凤凰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7月与2019年8月分别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调研2018年暑期三下乡“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2019年暑期三下乡“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会调查报告: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与应对研究。

义不容辞的责任——评吕立汉《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

义不容辞的责任——评吕立汉《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

义不容辞的责任——评吕立汉《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孟令法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3
【摘要】《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于2011年1月出版,作为区域畲族历史文献资料的集成,文本内容体现了区域畲族的历史状况和独特魅力.从外部因素分析,此书还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肯定,即编纂艰辛但成果斐然、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完整的资料体系和为畲族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门径.
【总页数】5页(P124-128)
【作者】孟令法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采用《四部分类法》类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几点建议——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书籍分类实践为例 [J], 卢秀丽
2.抢救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类共有遗产——简述锡伯族古籍总目提要编纂工作 [J], 郭德兴
3.青海民族古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族卷、撒拉族卷》正式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J], 辛元戎
4.抢救民族古籍发展多元文化——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族卷、撒拉
族卷》首发式上的讲话 [J], 马顺清
5.诗话提要丛录──《中国古籍总目提要·诗文评卷》选载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 的学 术小结 。
此外 ,石 奕龙 的论文 提供 了他在福 建和 浙
史 学 大 师陈 寅恪 曾言 : 一 时代 之学 术 , “ 必 江丽水 畲族 地 区调查 收集 到 的一批新 的畲族族
有 其新 材料 与新 问题 。取 用此材 料 ,以研 求 问 谱 资料 ;董 建辉对 于贵州 畲族来 源既作 了实地
又 有哪些 不足 。

供 了有力 的佐 证 , 滨运用档 案 资料对 6 谢 O年前
福 建 畲族 的社 会文化 进行 了梳理 ,蓝炯 熹的文

新资料
丽 水学 院 吕立汉 提交 的论文 《 帧弥 足珍 章 发掘 出了新 的传世 文献史 料 。 有这些 , 一 所 都可
}收 稿 日期 :0 9 1 — 7 20- 10
“ 族文 化 与海西 建设— —2 0 畲 o 9年 全 国畲 贵 的畲族祖 图长卷— — 钟水 寿藏 畲族祖 图长卷 族 文 化 学 术 研 讨 会 ”0 9年 1 20 0月 2 日至 2 介绍 》 介绍 了他新 近 访 得 的一 幅祖 图 , 是崇 2 4 , 乃 日在福 建 省宁德 市召开 。本次 会议 由福 建省 文 祯七 年 (6 4年 ) 13 所绘 制 , 目前 国 内所发 现 的 在 化厅 、 中共 宁德 市委 、 宁德 市人 民政 府 主 办 , 宁 诸多 祖 图中是历史 最 为悠久 的 ,而其 图 的内容 德 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 宁德市文 化 与 出版 局 、 宁 也与 以前所 见有些 不 同 , 如称 盘瓠王 为龙麒 、 龙 番王作乱 为吴将 带兵 , 盘瓠 王 曾经 学法 之处 德市 民宗 局承办 。来 自北 京 、 江 、 浙 江西 、 东 、 魇 , 广 台湾 等 地 及 福建 本 省 的 畲族 研 究 专 家 学 者 5 为 闾山 , 9 死后 墓葬不 是人 们熟 知的潮州 凤凰 山 ,
形 成 中的重 要性 ,比同类 研究 深刻 而 富有说服 些 , 都是 我们 在研究 中提 出新 问题 、 有新 思路 具 力, 令人耳 目一新 。 王逍运用 社会 学关 于族群 集体 记忆 ( 或称
的有力证 明 。 四、 领域 新
民族 记忆 、 史 记忆 ) 历 的理 论 , 于 畲族 姑娘 出 对
来 阐释 畲 民从赣 闽粤 边 向闽浙赣 结合 部迁徙 的 文 献 源流作 系统梳 理 ,提 出了此类 文献 陈陈相 原因, 综合 运 用 了 自然地 理 、 济 地理 、 言 地 因 , 可轻易 当作 多种史 料处 理 的问题 ; 校生 经 方 不 林 理、 军事 地理 等 知识 , 强调 了地理 在 民族 共 同体 提 出 了滨 海 畲族 的概念并 进行 了阐释 。所 有这
族” 的源 流作 了深入 有说 服力 的阐释 ; 笔者 与邹
新气象 。蓝炯 熹 、 图父 子 的论 文《 蓝 闽浙赣交 界 文清 的文章 《 试论 明清粤 闽畲 民文献源 流——
处 的地 理禀赋 和畲 民迁徙 行踪 》运 用空 间理 论 从 清 范绍 质 ( 民纪 略 ) 起 》 明清 闽粤 畲族 猛 谈 对
题 , 为此 时代学术 之新 潮流 。” 《 则 ( 陈垣敦 煌 劫 调查 , 又作 了文献 梳理 , 提供 的 田野 资料和 文 所
余 录序》 载 《 明馆 丛 稿二 编 》 2 6页 ) 是 献 资料也 是 材 料 与新 问题 对 于 学 术 研 究 的 极 端 重 要 闽北松 溪畲族 为研究 对象 ,主要 资料是所 收集 清华 大学雷 李红 、 杨文辉论 述福 性 。唯有 掌握 了新 资料 、 出了新 问题 , 以新 到的 民间文 书 ; 提 辅
理 论 、 方法 , 能 结 出新成 果 , 新 才 也才 可 能 开辟 建 省福安 市 虎头村吴 姓畲族 的 畲化 ,使用 了大 新 领域 。 下面我 就 以此新材 料 、 问题 、 新 新理 论 、 量 的 问卷 调查 材料 和访谈材 料 , 还援引 了族谱 、
新方 法 、 新领域 “ 五新 ” 为衡 量标 准 , 作 与本 次会 墓 碑 、 石碑 等材 料进行 分析 ; 国珍 运用 口述史 邱 议 作一 对照 , 看我们 在这 些方 面有 哪些 收获 , 材 料为 民国 时期浙江 畲汉 民族 的互 动 与友好提 看
宁 德 师 专 学 报
2 1 年第 1 00 期 ( 第9 总 2期 )
( 学社会科学版) 哲
畲 族 文 丫 匕研 宠 的 新 收 获
— —
20 0 9年全国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谢 重光 张春 兰
( 建师 范 大学社会 历 史 学院 , 建福 州 3 0 0 ) 福 福 50 7
以说是 发掘和应用 了新 材料 ,因而丰 富 了畲族 过 自己收集 到 的大量族 谱资料 的分 析 ,就畲族
研究 的 内容。
二 、 理论 、 方法 新 新
“ 名” 法 问题 提 出 了让人 信 服 的新 见解 ; 而董 建
辉通 过实地 田野调查 和 文献梳理 ,对 贵州 “ 畲
这次会议 在理论 和研 究方 法方 面也呈 现 出
如果把 学术 研究 比作开 国之业 ,那 就有 一
嫁前 “ 做表姐 ” 这一众 所熟 知 的 民俗 事项作 了极 个 开 疆辟 土 的 问 题 。本 次会 议 , 前人 较 少 涉 对 为成功 的文化 社会学 阐释 ,使人 们认 识到 这一 及 的 现 实 问题 如 畲族 文 化 产业 和 畲族 现 代 化 民俗 活动在 畲族 历史 记忆 建构 、维 系和延伸 中 问题 , 以及 畲 族 文 学 、 术 和 教 育 问题 作 了探 艺 的作用 和意义 。雷李 红 、 杨文辉 的论 文《 汉姓 畲 讨 , 为会 议 的一 个亮 点 , 就是 开 疆辟 土 , 成 这 也 族“ 畲化 ” 研究—— 以福建省 福安 市虎头 村吴 姓 就 是 开辟 了畲族 研 究 的新 领域 。例 如 , 谌华 玉 畲族为 例》 融汇 人类学 关 于族群认 同的理论 , 结 考 察 了粤 东 凤 凰 山 区畲族 村 庄 的现 代性 特 征 , 合 问卷调查 的社会 学研 究方 法深 入细致地 探讨 借 鉴 国 内外 现有 的经典 现 代化 、新 现代 化 、 综 了汉姓 畲族 “ 畲化 ” 的途 径 和状况 , 分析 了其“ 畲 合 现代 化 等理 论 , 粤 东 地 区畲族 社 会现 代 化 对
人 参 加 了会 议 , 收 到学 术论 文 3 共 7篇 , 内容 广 而是 南京西 门虎 头 山。这 些新 的信息 都应 引起
泛, 涉及 畲族 源 流 、 民俗 、 学 艺 术 、 汉关 系 、 我们 足够 的重视 ,足资我 们对 相关 问题 进行 新 文 畲 宗法制 度 、 料整 理 、 史 文化 产业 以及 现代 化等 问 的研究 和考 证 。可见这 确是一 件极有 价值 的新 题 。 大会 的委托 , 受 我在这 里对本 次 会议 作一 简 材料 , 人欣 喜 。 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