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公司员工事实合同的认定

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工具,已经成为企业用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用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是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那么,如何认定公司员工事实合同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事实合同的含义事实合同,又称口头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口头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关系。
与书面合同相比,事实合同没有书面形式,但双方当事人已就劳动关系达成共识。
三、事实合同的认定标准1. 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2. 事实劳动关系的时间: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达到一定期限,通常为一年以上。
3. 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符合国家规定的就业条件。
4. 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工作内容与岗位: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的工作内容与岗位明确,双方对工作职责有共识。
6. 工作地点: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指定的地点工作。
7. 劳动条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如工作场所、工具、设备等。
四、事实合同的认定程序1. 劳动者提供相关证据:劳动者应提供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明、同事证言等证据。
2. 用人单位核实情况: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的陈述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3.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人民法院审理: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存在争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结论综上所述,公司员工事实合同的认定主要依据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工作时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资格、工作内容与岗位、工作地点、劳动条件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重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情形?

If you tell a friend of happiness, you will get two happiness, and if you confide your sorrow to a friend, you will be divided into half of sorrow.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情形?导读: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口头协议代替的书面劳动合同;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一、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情形?1、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2、以口头协议代替的书面劳动合同;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1、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就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而言,一般认为目前我国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只认可了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
从实践中看,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
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是引起事实劳动关系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新《劳动》)施行前的审理劳动合同纠纷中,相当一部分仲裁机构或法院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案,或者不受理,或者认定为无效,因此导致许多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三要素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三要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劳动关系可谓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说到这,大家一定知道,什么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其实就是看你跟公司之间的关系到底咋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咱们得明确三个重要的要素,缺一不可,像三驾马车,缺了哪一辆都不行。
第一,要说的是“劳动提供”。
你在公司工作,肯定是得有实际的劳动付出吧。
比如,你每天早上九点准时打卡,晚上六点收工,辛辛苦苦一整天,怎么能说不算劳动呢?这就像你在家做饭,别人问你是不是在劳动,当然算,明明是你自己在辛苦啊!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全都是证明你在提供劳动的重要证据。
没错,老天也不会冤屈你这份心血。
第二个要素是“用人单位的管理”。
想想看,你去一家公司上班,老板得有权利对你进行管理呀。
就像家里管小孩,得让他们有规矩,不然天就要塌下来了。
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指导,规定工作流程,检查工作结果,这才算有管理。
你想象一下,一个不管你、不指导你、随便你怎么干的公司,能叫用人单位吗?当然不行,这就像无头苍蝇,乱撞乱飞,啥也没法干。
最后一个要素是“报酬的支付”。
干了活儿,总得有点回报嘛,谁愿意白忙活呢?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其他福利,都是劳动者应得的。
这就像是你去餐厅吃饭,点了菜,最后不能跟老板说“我只看了菜单,钱我不付”,那可是不讲理的!用人单位给你支付了报酬,证明你们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这里面可有学问,薪水多少,支付方式,甚至支付的时间,都是判断的关键。
这三个要素就像是三角形的三个角,缺一不可。
没有劳动提供,你就不算在劳动。
没有管理,就像没了主心骨,根本没法运转。
没有报酬,那就成了空话,不值一提。
这三者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
如果你觉得这三要素都能对上号,那你就可以安心了。
毕竟,认定事实劳动关系不仅仅是个名词,它关乎着你在职场的权利。
想象一下,你辛苦工作,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没有劳动关系,那可真是让人心疼呀。
这就像是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结果收成的却是虚无的幻想,心里那种滋味,谁能懂呢?所以,了解这三要素,清楚自己的权益,可谓是为自己打下了一道保险。
事实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事实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情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事实劳动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但是有很多人不清楚事实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是什么?以及事实劳动关系有哪些情形。
那么下面我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事实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情形一、事实劳动关系判定标准如下:1、没有书面合同形式,通过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2、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4、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
二、事实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2、以口头协议代替的书面劳动合同;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
三、怎样认定成立了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务合同中事实劳动关系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1. 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合同不完整、无效。
2. 实际履行劳动权利义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从事劳动,并实际履行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 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用人单位按照约定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4. 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符合劳动关系特征: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规定的地点、时间从事与用人单位相关的工作,工作内容与用人单位业务相关。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不稳定:由于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双方关系容易发生变化,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 权利义务不明确:没有书面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难以明确,容易引发争议。
3. 举证责任较重: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需要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1. 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难度较大。
2. 用人单位可能逃避责任:用人单位可以利用事实劳动关系的特点,逃避缴纳社会保险、缴纳工资等法律责任。
3. 劳动争议处理难度大:在发生劳动争议时,由于缺乏书面证据,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处理难度较大。
四、应对措施1.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不稳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保障自身权益。
2.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履行社会责任。
3. 法律部门: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总之,劳务合同中的事实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但双方都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事实劳动关系引发的法律风险。
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导读: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有法定的模式不同、以及还有内容的设定不同、最后就是法律的保障不同;对于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双方按法律所规定的条款成立的,而对于事实劳动关系未按法律条款成立,但实际双方是存在有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1、法定模式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
2、内容设定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双方预期设定的;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不是双方当事人预期设定的。
3、法律保障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规定保障;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强制其终止,但是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利益仍然受法律保护。
二、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规定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规定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四条第三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事实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

事实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
事实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者是否在用人单位的组织、指挥、管理下工作。
如果劳
动者由用人单位安排进入工作岗位并受其指挥、管理,那么可以认定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 劳动者是否从事用人单位的劳动,以实现用人单位的利益目标。
如果劳动者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由用人单位决定,并且为用人单位创造了经济效益,那么可以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3. 劳动者是否取得劳动报酬。
如果劳动者为其工作所得到一定
的报酬,并且该报酬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那么可以认定存在事实劳
动关系。
4. 劳动者是否承担用人单位的劳动风险。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
程中承担了用人单位的经济风险,如工资拖欠、工伤等,那么可以认
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是综合考虑的,不是单一的判断依据。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参考其他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如工作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工作证明等。
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经济与法339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于忠莉 额尔古纳市人社局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不甚完善。
因此,如何认定及规范事实劳动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从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出发,通过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特点、认定的方法及难题,厘清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339-01一、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是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订立合法的书面合同,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劳动权利义务的关系,这样方式下形成的劳动关系被称为事实劳动关系。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无书面劳动合同引起的事实劳动关系。
这是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后当事人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它是事实劳动关系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而当前现实中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仍大量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往往选择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这样会使用人单位节约成本(如社会保险费用等),而且使其拥有更大的用工灵活性。
2.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力才得以保护,未签订劳动合同则会推卸问题发生后的责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不签订合同。
3.部分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忽略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
4.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力度不强,若劳动部门放松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必然导致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滥用。
此类事实劳动关系也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第二种类型是劳动合同无效引起的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部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部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劳动关系,特别是“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说起这个,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难懂,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看看你在工作时到底跟单位是什么样的关系。
就像交朋友,有些是心知肚明的,有些嘛,可能就要认真捋一捋了。
想想你每天上班那会儿。
你是不是得按时到公司,甚至还得打卡?这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迟到可是要扣分的。
再说了,你是不是在公司里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写报告、做设计、或者接待客户?如果是这样,基本上可以说,你和公司之间有一种“事实劳动关系”。
这可不是空口无凭的说说而已,而是得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来体现。
说得简单点,就是你在那儿做事,公司也在那儿给你发工资,这种互动关系可不能忽视。
再来聊聊这“事实劳动关系”的几个小细节。
比如,你是不是天天去同一个地方上班,和同事们一起吃饭?如果是,那你就是这家公司的一份子了,心里没点数吗?就好比在一个小团体里,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喝玩乐,你跟这个团体的关系可不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嘛。
如果你做的工作跟公司经营的项目息息相关,那就更说明你在这儿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了。
像我有个朋友,她在一家餐厅工作,负责做甜品。
她说,顾客都喜欢她做的蛋糕,老板可是特别看重她的呢。
很多人可能会想,那万一我只是在那儿打个零工,偶尔来一下,算不算事实劳动关系呢?这也是个好问题。
劳动关系的认定可不是单看时间长短,更多是看你有没有给单位创造价值。
就像一个乐队,虽然主唱是明星,但如果没有鼓手和吉他手的配合,唱得再好也成不了完整的作品。
偶尔来一下的朋友,只要能为团队贡献点东西,也有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哦。
对了,还有个小细节值得提,大家记得跟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
像我有个同事,常常会跟老板聊聊自己的工作进展,甚至主动提出一些建议,老板可喜欢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了。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的了解,还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不论是打工还是自己创业,保持开放的心态,总是没错的。
论事实劳动关系认定

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事实劳动关系的涵义、认定,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和类型,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之争源于劳动立法上的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强制性规定。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的尴尬地位及结束事实劳动关系的混乱局面便具有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认定1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浅述1.1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没有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或者没有订立有效的劳动契约的法律规定的形式,但事实上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的法律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有三种表现形式:(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始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没有续订书面劳动合同;(2)基于无效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3)基于双重劳动关系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1.2事实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原因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但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首先在于,在就业竞争激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便拥有更多的灵活性。
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
其次,之前《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一是照搬了民法无效合同的规定,二是可能使人产生错觉,即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给予保护,未订立劳动合同则不予保护。
这样就意味着用人单位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得承担极高的法律成本;反之不签的法律成本却很低。
再者,劳动争议发生的缘由多由用人单位引起,在重视白纸黑字的传统习惯下,用人单位是否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想而知。
2事实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2.1法理上的判断标准--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事实劳动关系也是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其构成符合劳动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
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就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来看,双方当事人虽然没有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已通过各自的行为作了表示,如果双方就建立劳动关系这一意思表示已达成一致,劳动关系就已经存在。
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有哪些

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有哪些如何提取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各省、⾃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个时期,⼀些地⽅反映部分⽤⼈单位招⽤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劳动争议时因双⽅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为规范⽤⼈单位⽤⼯⾏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单位与劳动者确⽴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单位招⽤劳动者未订⽴书⾯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
(⼀)⽤⼈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于劳动者,劳动者受⽤⼈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资⽀付凭证或记录(职⼯⼯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单位招⼯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等。
其中,(⼀)、(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单位招⽤劳动者符合第⼀条规定的情形的,⽤⼈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协商确定。
协商不⼀致的,任何⼀⽅均可提出终⽌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应当订⽴。
⽤⼈单位提出终⽌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作年限每满⼀年⽀付⼀个⽉⼯资的经济补偿⾦。
四、建筑施⼯、矿⼭企业等⽤⼈单位将⼯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或⾃然⼈,对该组织或⾃然⼈招⽤的劳动者,由具备⽤⼯主体资格的发包⽅承担⽤⼯主体责任。
工作心得: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法律保护

工作心得: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法律保护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依照《劳动法》的规定,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才能建立劳动关系。
当然,其立法本意是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以有效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使劳动合同成为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及处理劳动争议的证据,最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法律意识、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立法者的立法初衷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因此,在《劳动法》颁布之后,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承认了事实劳动关系。
其中第2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己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
”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这些规定体现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可和保护。
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相对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形成的劳动关系而言的。
因此,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是一种未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即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要科学地把握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正确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应当从分析其构成要件入手。
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确实存在劳动行为,劳动者已经有劳动给付行为。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确实履行了劳动义务,是判断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这是事实劳动关系区别于有书面合同规范的劳动关系的重要特征。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后有书面合同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在事实劳动关系中,不存在书面劳动合同,只有劳动者确实履行了劳动义务,取得了一定的劳动成果,才能有力的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及处理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及处理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及处理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事实劳动关系呀?就好比你去了一家公司上班,没签那正儿八经的劳动合同,但你实实在在在那干活,老板也给你发工资,这就是事实劳动关系啦!那咋认定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啊,你得有在那上班的证据吧!像啥考勤记录呀,工作时的照片呀,跟同事的聊天记录呀,这些可都能证明你确实在那工作呢!这就好像你要证明你去过一个地方,那你总得有点照片或者车票啥的做证据吧,不然谁信呀!然后呢,工资支付记录也很重要呀!老板给你发钱了,那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呀!这就像人家给了你好处,那肯定说明你们之间有联系呀。
还有啊,工作内容和工作安排也能说明问题呢!要是老板天天给你派活,你也乖乖去干了,这不就是劳动关系的表现嘛。
那要是真有了事实劳动关系,该咋处理呢?这可不能马虎。
要是一切都顺顺利利的,那当然好啦,继续好好干呗!但要是出了啥问题,比如说老板拖欠工资啦,或者不给你该有的福利啦,那你就得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啦!可别傻乎乎地就这么受着。
你想想看,你辛辛苦苦工作,不就是为了那点回报嘛,要是都被人欺负了还不吭声,那多憋屈呀!就像你种了棵果树,好不容易结了果子,却被别人给摘走了,你能乐意?咱得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该要的就得要,这是咱应得的呀!别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怕麻烦,这可是关乎咱自己的切身利益呢!而且哦,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的时候,咱也得讲点策略。
不能一味地横冲直撞,要理智地分析情况,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就像你要去攻克一个难关,得先想好怎么个打法,不能瞎冲瞎撞呀。
总之呢,事实劳动关系可不是小事,咱得重视起来。
一旦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就得按照标准去认定,有问题了就及时处理。
可别不当回事儿,到最后吃了亏才后悔莫及呀!咱得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负责,让自己过得舒舒服服、开开心心的!这不就是咱努力工作的目的嘛!。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的法律依据有哪些?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多项关于认定劳动关系存在,以及关于劳动补偿的法律规范,这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的法律依据,给人们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劳动者能够识别自己的权益是否被侵犯了。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多项关于认定劳动关系存在,以及关于劳动补偿的法律规范,这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的法律依据,给人们法院审理案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劳动者能够识别自己的权益是否被侵犯了。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的法律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四条第三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样证明劳动关系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样证明劳动关系对于许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劳动关系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脆弱。
在缺乏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证明自己与雇主之间确实存在着劳动关系呢?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证明自己的工作内容劳动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证明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来加以证明。
如果劳动者能够证明自己在雇主提供的工作场所内进行了工作,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能够证明自己与雇主之间确实存在着劳动关系。
在证明工作内容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与同事或领导进行谈话获取证明。
•提供工作日志以证明自己的劳动行为。
•提供自己的工作成果。
证明工作内容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证明文件能够展现出你的工作进程及工作量。
2.出示工资收据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企业建立起的劳动关系是有合法性的,而企业会通过核算劳动者的工资来确认雇用劳动者的意愿。
因此,如果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雇主却提供了工资支付的相关凭证,例如工资收据、工资结算单等,那么这些收据具有非常重要的证明作用,可以证明劳动者与雇主确实建立了劳动关系。
3. 集体协议或公司规定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规定,可以通过查阅公司规章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规章或劳动合同等文件中获取一些证明劳动关系的信息。
此外,如果你所属的行业有行业集体协议,可以通过查阅协议来确认自己的劳动关系。
4.劳动纠纷仲裁机构或法院提供的证据在与雇主发生劳动纠纷时,你可以向国家劳动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等权威机构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获取证据,这些证据也有可能用于证明你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
5.取得企业的证明如果你能够取得雇用证明,这些证明文件就有可能证明你与雇主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
以上是几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时证明劳动关系的常见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建议雇主和劳动者应当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尽量签订合同,从而为自己和对方创造出一个公平、合法的工作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30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
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