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翻译: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无标志的被动句
无明显标志词,根据前后文语义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函谷举” 意思是 “函谷关被攻克”,虽然没有被动标志词,但 从后文的语境可以判断出是被动关系。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中,介复宾短古语简一约般放文在本谓框语之后,这
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 “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
多,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到谓语前。
状语后置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于星火” 是表示比较的状语,后置到了谓语 “急” 的后面。这句话用 “于” 作为状语后置的标志,突出 了事情的紧急程度。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否定句,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莫、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余”在否定句中作代词,置于动词“欺”之前。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练习
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定语后置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 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污浊的样子) 者乎?(《屈原列传》) “察察” 修饰 “身”,“汶汶” 修饰 “物”,这里将定语后置到 中心语 “身”“物” 之后,用 “之”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翻译:人又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三
一、回顾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2、被动句 • 3、倒装句:状后、定后、宾前、
主谓 • 4、省略句
一、判断句
• 写出判断句的主要标志: • 1、由“者”“也”构成的判断句:
• “……者……也” “……者,…”“……,……也” ……者也
•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 8.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02X全国乙卷)
• 然而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慨 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二、被动句
• 请写出被动句的标志词: • ①“为”“为……所……”或“……为所……”。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②“于”或“受……于……”。 •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③“见”或“见……于……”。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④“被”字。

【课后巩固——高考链接】
• 一、翻译下列句子
• 1.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 (202X ·新课标Ⅰ卷)
•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 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 2.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202X·天津卷)
• 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
2. 下面各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凌万顷之茫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感叹句末尾
哉、夫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
、孰与、何如、奈何
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
其前一般断开
、已而、于是、岂、岂非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 复白。
原文: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 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 则余无可浣也。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原文: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 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 得誉于诸侯。
方法2:借动词,定句读 与现代汉语一样, 在古汉语中,承担一个句子的谓语成分的,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 词的其他词性的词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 其中的动词,确定谓语,提纲挈领,然后根 据谓语前后的成分决定停顿。此外,还可借 助一类特殊的动词进行断句,如抓住“曰”“云 ”“言”“谓”“问”等表对话的词,根据语境在其后 停顿,同时要注意对话中的问者、答者省略 的情况。
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 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 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D (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
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
文言断句方法
4.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 式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也 ”“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 ……”“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 其……乎”“安……哉”“何……为”)。
文言断句方法
5.扣句式对称。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 我们可以根据对称特点断句。 【解题关键】 涂字母断句子,将客观选择题变相改成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 。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对而言就要短一些,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 。同时,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涂字母断句选择题原则 上3分不可丢。技法: (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 ,再来找其他两处。 (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 得分,不能乱涂。
赵高以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不会出什么大事”;等到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而章邯的
军队又屡次失败,才上书请求援助。这时自函谷关以东,大多都背叛了秦朝,响应诸侯; 诸侯也都率领部众向西进攻。八月,刘邦率领数万人攻打武关,屠杀全城。赵高害怕二世 发怒,会招来杀身之祸,便称病不出,不上朝见秦二世。
(二)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巧识文言文句式》同步教学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巧识文言文句式》同步教学课件

新课标 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1)不亦
2023 Ⅱ卷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 ……乎;(2)
亦相变之法乎?
斯亦……乎)
全国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 乙卷 上,夜令人遗公子。
状语后置句[于 壶、以餐、 (于)其上]
想一想从近年的高考考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翻译)
13.(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 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设题角度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判断句
想一想从近年的高考考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翻译)
设题角度
新课标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 固定句式(是
Ⅰ卷 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以)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 固定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安上纯父。
......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人为力俎,我为鱼肉。
动词“为”表判断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动词“是”表判断
找出下列表判断的词
例句 刘备,天下枭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环滁皆山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予本非文人画士。
C
①方正之不容也 ②为天下笑者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课堂训练
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
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 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 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 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 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 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 郎、知莱州。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类型
示例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判断句举例: ①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 翻译: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 ②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翻译: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的人都是平民。 ③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翻译: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 ④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翻译: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⑤杭,水陆之会。 翻译: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2.五种定语后置句类型及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 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类型
示例
用“为、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⑦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类型
示例
表疑问语气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主谓倒装举例: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翻译:山川是如此险固、壮美,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五)六种固定句式类型及示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与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与句式+课件

形式
例句
谓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 甚矣,汝之不惠!
倒 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 (汝之不惠!甚矣!)
置 提前到主语前面。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定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 马之千里者(《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虚词与句式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言虚词与句式题型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 2.学生学习文言虚词与句式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和技巧; 3.学生注重积累,对文言虚词与句式熟记于心。
二、自主学习过程 必备知识链接: ㈠虚词: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 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 、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考试中 比较常见。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无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 标 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 壁之战》)
志 “……者,……也”句式。
2、被动句
形式
例句
有 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标 志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 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定 格 式
表 反 问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 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 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 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 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 纭。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 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好像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13.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眼睛——遥看)
14.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匣子——用匣子装)
15.其下圣人也远矣。 ( 《师说》)
(下面——低于)
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 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 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XXX裹那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 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 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四、省略介词 文言文中常省略“于”、“以”等介词。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五、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常常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在翻译时 要把省略的量词补充出来。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
船头坐三(个)人。
蟹六(只)跪而二(只)螯。
省略句小结:
一、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二、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省略宾语 便要(渔人)还家 四、省略介词 急湍甚(于)箭 五、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
试一试: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D、为什么来到这儿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谓语 + 宾语
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地方:恶(wū)、安、焉、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如: 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为: 未有之也。。
3.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
常见的介词有
“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它们
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 组成介词结构。介词
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 有些情况会放在介词前。。
①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赤壁之战》) ③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③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方法归纳】
被动句辨析 “3方法” 1.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为被动句 这种技法即根据表被动的标志词,判定相关句子是否为被动句,以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3、贤哉回也!(《论语七则》) 译文:“颜回很贤德啊!”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百姓认为我舍不得是应该的啊!”
句式特点: “……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译文: 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句式特点:“……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制”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安能蓄之”是反问句。 译文: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参考译文] 宋朝陈谏议(“谏议”为官职名)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 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进入马厩,没看到这匹 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 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 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 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赶商人 ,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 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品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教考衔接+课件27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教考衔接+课件27张

第3课《鸿门宴》“学习提示” 文化常识:人物称呼、座次安排
座次安排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西方和北方是尊贵 的位置,而南方和 东方是卑微的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答 实词:“休”“克”(借助成语
司马谏议书》“学习提示” 理解实词含义)
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指农历十月。
第3课《鸿门宴》“学习提示” 文化常识:人物称呼、座次安排
(2)臣子自称。
人物称谓
①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②老臣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
第3课《鸿门宴》“学习提示” 文化常识:人物称呼、座次安排
6.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书乐天纸》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实词:古今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教材
课文
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为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46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46张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惟弈秋之为听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马首是瞻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的成分 , 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之前。如 “美丽的家乡”。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为了突出或强调定语,要把它放在 主语或宾语的之后,上面例句就会变成“家乡美丽的”。 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它主要有4种形式。
2021新高考二卷
收利十倍
2021全国乙卷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 而存大信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固定句式: 不亦……乎 固定句式: 奈……何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分为常式句、变式句两大类:
判断句
常式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常式句是指翻译句子时,句子成分按常规 排列,即定主状谓补定宾,语序不变。
6、没有任何判断标志,由上下文之意构成判断,翻译时主语后加 “是”。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式中的不是判断句: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兵也 ④非我也,兵也 ⓹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⓺莲,花之君子者也 ⓻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⓼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1、否定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构成宾语前置两个条件: 一是句子中有“不、未、勿、无、毋、弗、莫”等否定词。 二是宾语多是“余、吾、尔、自、之、己、汝、是”等代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邹)忌不自信 时不我待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57张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中心词+而(定语)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乐羊子妻》
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处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主。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E.唯命是从
B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应置于中心词之前,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定语后置: 名、代(主语、宾语)(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B.未之有也
时不我待
C.渺渺兮予怀 美哉,我中国少年 C 项是谓语前置句
D.而今安在哉? 微斯人,其他吾都是谁宾与语前归置句?
B
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 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
被动句
①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所以(在)国内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略主语。 1、承前省;
2、蒙后省;3、对话省。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2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 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 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句式特点:此……;是…… 译为“这(是)……”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 断。
句式特点:……者,……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主语+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
等+宾语(一般为代词)+谓语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故不我若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D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子邪,言伐莒者?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8、善哉,祁黄羊之论! 主谓倒装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介词结构 ── 中心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之、 [于(比)蓝]青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 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
3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一)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 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 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 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宾后置
定语 ── 中心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荷担之子孙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疑问句的宾语前置。 主语+宾语(疑问代词如“何、谁、安、焉、 胡、曷”等)+谓语 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 词到前动,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
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文言句式
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见......于......。”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而负赵。 3、用“为” ……”“……为所……”“为......所.....。” 表被动。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谢谢大家
再见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此帝王之资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文言句式
省略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D )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 也”表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 五、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此帝王之资也
句式特点:……,……者也 ……,……也;……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是寡人之过也。 5、是亦走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是寡人之过也。 5、是亦走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优秀课件PPT
省略句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