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漆器剖析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用漆涂物并以纹饰之,谓“髹饰”。
中国历代文人都把小木作视为工匠艺人,不入史册大雅之堂,所以有关漆工艺方面的书较少,相传五代朱遵度曾写过《漆经》,可惜已经失传,明代名漆匠黄大成的《髹饰录》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关于古代漆工艺的专著,后有晚明漆匠杨明对其进行注解,再有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对漆工艺做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曙光初现的史前漆器中国的漆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001年,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件漆弓,出自距今8000多年的跨湖桥文化地层。
此件漆弓长121厘米,宽3.3厘米,通身均有漆皮,局部脱落,经对漆皮的理化分析,确认是天然漆,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漆器。
另,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漆碗和缠藤篾朱漆木筒;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嵌玉漆器;江苏团结村遗址和梅堰遗址出土有陶胎漆器;距今3500年左右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出土有薄胎漆器。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注重实用功能性。
这时的漆器有一些也是仿照同时期的陶器造型,制作比较粗糙,胎骨以厚木胎为主,后期出现陶胎,在陶杯或者陶壶的表面髹漆,甚至还有嵌玉的高足杯,这说明原始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意造型美。
但此时的装饰纹样还处于原始阶段,装饰极其简单,甚至光素无纹,可以归纳为抽象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先民们对客观事物感知形成的固定形象,比如陶寺墓葬出土彩绘木案上的抽象图案,其实就是在提示人们放置食具的位置。
史前漆器上所呈现的稚拙的造型和装饰,代表着人类童年时期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的演变,也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日渐成熟的商周漆器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漆器工艺的制作水平比新石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考古发现显著增多。
商代漆器主要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游一带。
西周漆器在北京、河南、陕西、湖北等地都有发现。
商代漆器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盒、盘、碗、豆、觚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乐器鼓,兵器盾、甲,马车,以及丧葬用的棺椁。
精美的明代漆器赏析
精美的明代漆器赏析剔红祝寿图菱花式盘明初期从明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及室内用具来看,宫廷装饰及器用不啻一座大型髹漆工艺美术展览馆。
明代礼仪中所用大辂乘舆、仪仗皆有装饰。
宫廷建筑装饰,朱门金钉,金龙画彩,殿内宝座、围屏金漆装饰等,都显示着髹漆工艺的水平。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
为了满足宫廷内外对生漆工艺品需求,还专门设立了生产制作御用漆器的官办机构。
宫廷内官监下设“油漆作”,御用监所属“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计,专门负责围屏、摆设、造办填漆、雕漆、螺钿等漆器。
原先盛产漆的长江中上游各省,漆产量大增,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以供需求。
剔黑花鸟葵瓣式盘明初期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
明洪武时期明早期漆器指的是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制作的漆器。
明初的漆器至少有戗金漆和雕漆两类。
其装饰图案中主体纹饰有人物故事、宝相花、太平雀栀子花、太平雀葵花、苍头石榴花、牡丹花、石榴花、山鸡葵花、鹦鹉长寿花、山雀茶花、竹梅,边饰有香草、四季花、回纹等。
明初的统治者比较喜欢雕漆,除了大量制作用来满足宫廷需要,还把它们当作贵重礼品赠送国外。
百宝嵌花卉方笔筒明晚期明永乐时期现存明永乐漆器以传世品为主,其中以剔红居多,也有少量的戗金漆和戗金彩漆,如红漆戗金八宝纹经板。
传世的明永乐雕漆以盘、盒为主,兼有盖碗、盏托、尊、小瓶、踏凳等,器形变化较少。
盒的造型亦有两种,一种为平顶、直壁,平底微内凹,称之为“蔗段式”;一种为盖略隆起,器斜壁内收,底略内凹,称之为“蒸饼式”。
明永乐雕漆装饰图案以花卉、山水、人物为主,图案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规范化。
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在圆盘、蔗段式盒、蒸饼式盒上。
其图案的处理手法为在盘内或盒面布满盛开的大朵花卉,四周枝繁叶茂,或衬托着含苞待放的小花蕾,花朵饱满,画面具有完美的整体感。
9漆器鉴赏
明朱漆戗金云龙纹盒
剔犀执镜盒 (南宋)
• “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 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 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 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 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 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 果。 •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 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 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 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 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
明.黑地嵌螺钿委角方盖盒
明紫檀百宝嵌长方盒
明黑地嵌螺钿委角方盖盒
明 黑漆嵌螺钿花鸟罗汉床
明黑漆描金云龙药柜
款彩楼阁园林图黑漆屏风.明
每扇高289厘米,厚1.5厘米
剔红桃形盒(清)
犀皮葵瓣形漆盒.清
口直径43厘米,高9.5厘米
剔红梅花盒(清)
剔红山水人物纹几 明
高20 长50.5 宽30厘米
明中期 剔犀云纹高足杯
剔犀六瓣葵花捧盒 明
剔红花卉瓶(明)
明 剔红花鸟纹提盒
明.龙纹红锦地剔黄碗
明剔黑花鸟 波浪纹漆瓶
明.剔彩兰花螳螂纹小圆盒
填漆
• 在漆器表面阴刻出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 填入花纹,干后将表面磨光滑。
龙凤纹菊瓣形雕填漆盘 明
龙凤纹银锭形雕填漆盒 明
“千里”款嵌螺钿 锡胎黑漆执壶
黑漆长椅
泼水节 乔十光 中国美术馆藏
1978年 作
宏村月沼 乔十光 2001年 作
近代仿品 清代金漆镶嵌漆器
现代 漆雕紫砂壶
漆器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之漆器
战国漆器的特点
战国时代漆器工艺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技术,生产 规模日趋扩大,成为历史上重要成长时期,漆器已 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漆器的制作已社会化,漆器 的使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其轻便、无异味、耐腐蚀、 保暖隔热的特性已被人们普遍认知。漆器制品广泛 应用于各个阶层。从墓葬出土的文物来看,显示统 治者地位的陪葬品中,漆器逐渐增多,而青铜器逐 渐减少,这说明当时漆器工艺已相当成熟。 战国时期,漆器制造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和冶铁业技术的提高,使漆器制作在制胎和加工方 面的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的漆 器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专 门培植漆树的园圃,漆工的管理也具有了一定的规 模和组织,内部分工细致。
乐舞纹鸳鸯盒 战国 长10.3cm 宽6.4cm
高8.6cm
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木胎,雕制。鸳鸯身为两半分别制作再粘合 而成。盒里髹红漆,盒外髹黑漆,用红漆与金色 绘鸳鸯的眼、嘴及羽毛等纹样。并在鸳鸯盒两侧 绘图:一幅龙形双层架座,上层悬两个甬钟,下 层挂两件石磬,一乐师手持长棒背向撞钟;另一 幅是乐师捶击建鼓,并有戴冠佩剑的舞人伴舞。
春秋漆器的特点
春秋时期,漆器由于轻便、精巧,被广泛用于当时社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王亲国卿、宫廷贵族竞相使用漆 器替代青铜器,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使其成为丰富 当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 出土的漆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 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 春秋时期的漆器除了木胎,还有竹胎、 石胎和铜胎。漆器的种类有: (1)饮食器,如杯、盘、豆、勺、俎、壶 等。 (2)家居用器,如奁、盒、几、案、床、 衣箱、屏风等。 (3)兵器,如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 器的杆、柄、鞘等。 (4)乐器,如琴、瑟、鼓、笙等。 (5)生产用器,如工具箱、工具鞘等。 (6)丧葬器,如葬棺、椁以及镇墓兽等。 (7)交通工具,如车、船等。
第五讲_第一节_中国古代漆器PPT课件
一、调 漆
为了使颜料溶解 得更均匀,提高附 着力,色漆使用前, 还需加入一定量的 植物油,因此,通 常将调制好的色漆 称为油漆。最早使 用的植物油是从紫 苏草籽中提取的荏 油,大约北宋时期, 开始使用桐油。
二、调 胎
胎体可由简单加工 的天然材料制成,如 木胎、竹胎、皮胎等, 也有通过复杂工序加 工制作的胎体,如陶 胎、铜胎、夹纻胎等。 木头是制作漆器胎体 最常用的材料。早期 漆器使用的多是厚木 胎。
六、中国漆器的传播
在亚洲,中国 漆器流传至朝鲜、 日本。
朝鲜朱漆嵌螺钿木槿花图案长方盒
日本漆器清酒杯
鉴真坐像
六、中国漆器的传播
16世纪,荷兰、英国、 法国商船将中国漆器运 载到欧洲。此外,在康 熙二十六年抵达中国的 法国传教士李明等在寄 回本国的书简上,也描 述了中国漆器的生产技 术情况。所有这些,促 使法国、丹麦、奥地利、 英国等国的漆器在18世 纪有了迅速发展,成为 欧洲漆器历史上的黄金 时代。
元代雕漆大家张成雕漆云纹盘
五、雕 漆
剔红、剔黄、剔黑是指 用于雕刻的漆层分别由红 色、黄色、黑色漆构成。 剔彩时,先在器物胎骨上 以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涂饰, 每层各涂若干道,使各颜 色漆层都有一定的厚度。 然后雕刻,每一部分都剔 除其他色彩的漆层,只保 留或露出所需要的色彩漆 层,并在上面雕刻花纹。
三、彩 绘
战国至西汉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漆器发展的第 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 漆器基本上都采用彩绘 的方法进行装饰。彩绘 是中国出现最早、应用 最广的一种漆器装饰手 段。从彩绘手法看,基 本采用单线勾勒加平涂 的方式,以毛笔着色。 从颜色上看,有黑、红、 褐、蓝、绿、黄、白、 金、银等多种颜色,但 以黑、红两色为主。
西汉漆器
我国漆器历史简述及各个时期漆器特征与鉴别
我国漆器历史简述及各个时期漆器特征与鉴别中国古代漆器源流我国在上古时期,⼈们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漆器。
殷商时期漆器,其制作⼯艺⽔平在稳步发展,⽤途也在慢慢扩⼤,⽽且漆器的造型、纹饰深受青铜⽂化的影响。
器型有长⽅形盒、圆盒、盘、觚、钵等;花纹有饕餮纹、雷纹、夔纹、蕉叶纹,漆⾊为红、⿊⼆⾊,⼀般以朱漆为地,⽤⿊漆涂成花纹。
有些器物的花纹上还嵌有磨制成圆形、⽅形、三⾓形的嫩绿⾊松⽯,还有⼀些器物的表⾯贴有⾦箔。
与商代漆器相⽐,西周漆器的造型更为丰富,制作⼯艺更为复杂;在⼴泛采⽤镶嵌技艺之后,镶嵌材料以加⼯过的绿松⽯和蚌⽚为主。
春秋时期,漆器⾛向了制作⼯艺的成熟期。
漆器图案基本完整,既有构图严谨的⼏何图案,⼜有写实风格的鸟兽、房屋、⼈物等新的装饰纹样,彩绘技巧⾼超,内容丰富。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上所制成的⽇常器具及⼯艺品、美术品等,⼀般称为“漆器”。
⽣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分构成。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可以配制出不同⾊漆,光彩照⼈。
在中国,从新⽯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明清,中国的漆器⼯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的⽔平。
中国的炝⾦、描⾦等⼯艺品,对⽇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艺及⼯艺美术⽅⾯的重要发明。
新⽯器时期的漆器浙江余姚河河姆渡⽂化的第三⽂化层出⼟⼀⽊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涂料,⾊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
江苏吴江梅堰新⽯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物质为漆。
在辽宁敖汉旗⼤甸⼦古墓中出⼟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新⽯器时期的漆器河姆渡⽊碗商周时期的漆器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雕花、⼀⾯涂朱的⽊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的漆器残⽚中,有的雕花涂⾊加松⽯镶嵌。
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等镶嵌。
可见商代的漆⼯艺已达到相当⾼的⽔平。
中国古代漆器的十四种分类与制作方法
6.填漆
你想的 不是你能做的 你能做的 不是你所期望的 生活就是这样 生活是最大的骗子
填漆即填彩漆。其做法是先在漆器上阴刻花 纹图案,然后在花纹内填入色漆,干后经磨平呈 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按黄成《髹饰录》所讲填 漆有磨显和镂嵌两种做法。杨明加注为:“磨显 填漆, (桼+包)前设文;镂嵌填漆, (桼+包)设文。”
用稠漆堆起,这是堆漆做法的最早例证,这种做 法可能为西汉漆工的一种新兴的装饰技法。唐宋 时期均见堆漆技法的使用,唐代堆漆的例证是保 存在日本的鉴真法师雕像,其五官及衣纹凸起部 分均为漆灰堆塑。到宋代,堆漆技法已渐臻成熟, 在建于北宋初期的苏州瑞光寺塔内发现的真珠 舍利宝幢座上,贴有供养人、宝相花及狻猊等花 纹,均用堆漆方法制成。明清两代此种技法最为 常见,尤其是堆漆与描金相结合,故有识文描金 和隐起描金等名称。
古代彩绘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 更多的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为描彩漆, 自汉代漆器出现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渐增 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艳丽和丰富多彩。明清两 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有的漆器花 纹几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4.描金
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 纹。一般做法是:在退光漆地上用朱漆或黑漆画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 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1.一色漆器
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 髹 饰录》中的所谓质色,就是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 的颜色。
一色漆器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 颜色的漆器。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一色漆器出
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 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你想的 不是你能做的 你能做的 不是你所期望的 生活就是这样 生活是最大的骗子
中国传统图案4—古漆器图案
3.漆树大量的种植和管理的生产责任制,都为漆器业的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古漆器的工艺 1.材料:木料、纻、竹、铜银构件或者底部加箍 2.烙印法、针刻法、漆绘法、(掐丝、螺钿、堆漆) 三.中国古漆器图案的内容
中国古漆器图案纹样的内容主要有动物、人物、植物和几何纹。 植物纹在古漆器中有时出现,但一般处于次要的地位
图4-3 战国漆盘夔凤纹样
图4-4 古漆器中动物纹样
2.人物纹样 ■ 内容:多以社会生活和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狩猎、饮宴、歌 舞、武士、以及“夸父追月”、“后羿射日”等 ■特点:手法简洁明了,生动流畅的曲线,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和令人难忘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4-5 战国漆器《舞女奁》中人物纹样
图4-20 古漆器图案色彩
中国古漆器欣赏:
图4-21 中国古漆器欣赏(一)
图4-22 中国古漆器欣赏(二)
图4-23 中国古漆器欣赏(三)
中国古漆器元素设计
作业:对汉代漆器图案进行的形式构成分类 (以各个时期的图案特征为例)
要求:手绘(表现形式不限)
谢谢观看! 2020
图4-17 古漆器中“S”形骨骼
2.“冏”形骨骼 ■ “冏”形骨骼是以三条涡形曲线构成的骨骼,三条曲线是按回旋 的 方式排列在一个圆中。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构图形式 ■ “冏”字,含有光明、灿烂之意,反映出一种追求光明的良好愿 望
图4-18 古漆器中“冏”形骨骼
图4-19 古漆器中“冏”形骨骼
3.“米”字骨骼 ■四方八位米字格,是中国古人常用的一种布局法,不管内容多么 富有变化,均能求得统一 ■ b.多采用对称的形式排列在装饰面的四个角上
(完整版)中国古代漆器剖析.doc
一、新石器时代古朴的漆器艺术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从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二千年,经过了长达三千年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漆器,目前已发现两处: 1974 年发现的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和 1973 年发现的距约五千五百年的江苏常州圩墩马家滨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两件漆器:朱漆瓜稜碗和緾藤篾朱漆筒形器。
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但是,这两件漆器,已经使用了朱漆,而从本色漆(褐黑色)到色漆(朱色漆)的使用,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说明河姆渡遗址的漆器,只是中国漆器的流,还不是源。
常州圩墩遗址出土了漆筒形罐和喇叭形器,这些漆器使用了红黑两色漆,说明漆工艺进步了,但时间上比河姆渡晚了二千五百年,漆工艺在早期的进展是多么缓慢和多么不容易!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漆器发现增多了,主要有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的黑漆陶罐、棕红色漆陶杯,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等,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彩绘漆鼓、案、豆、俎等。
根据上述考古资料,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很可能是漆工艺的摇篮,此后,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等地。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时间虽然长达三千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进展缓慢。
这个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是用石器作工具,将木料砍制或挖制成胎,再涂漆而成。
胎骨比较厚重。
前期只有木胎一种,后期出现了陶胎漆器。
这个时期漆器艺术的表现手法,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均处于古朴的阶段,其特点是朴素、单纯,像天真的儿童,像大树初生只有两片叶子一样,给人以纯真和朴素的美感。
如饰带纹、回纹、云纹等简单的几何纹饰;绘红、黑等并不复杂的色彩;器形则注重实用,几乎没有附加装饰。
值得注意的,是余坑良渚出土的朱漆杯,镶嵌了平平整整一周白玉珠,朱漆与白玉交相辉映,非常美观,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漆器镶嵌工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二、夏商周神秘、威严、庄重的漆器艺术里所的夏周三代,是指我国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四个期,从公元前二千年到前四百七十五年,是我国史上的奴隶制代,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器代。
故宫馆藏漆器赏析【图文】
故宫馆藏漆器赏析【图文】故宫馆藏漆器赏析贵文物325件。
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绘漆涡纹方耳杯,战国楚,高5.5cm,口径17.5-10cm,连耳宽15cm,底径10-6cm杯为厚木斫胎,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
器内髹红漆,边髹一周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
双耳赭色漆,绘变形鸟头纹间三角卷云纹、涡纹等。
杯外壁赭色漆,无纹饰。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雨台山354号战国楚墓。
耳杯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食具,从出土的情况看,方耳杯较圆耳杯原始,时代较早,出现于春秋,到战国时数量增多,至汉代则已绝迹。
此耳杯所饰变形鸟头纹是战国漆器中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
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范家山15号战国楚墓。
其胎体较厚,具战国漆耳杯的胎质特点。
西汉漆器之胎体减薄变轻,耳杯胎体亦如此。
耳杯所饰几何纹及涡纹是战国至西汉漆器装饰的主要辅助纹样。
彩绘漆鹿角镇墓兽,通高110cm,兽头高69cm,底座32-19cm 此镇墓兽出土于荆州江陵藤店一号战国楚墓,斫木胎,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朱漆长舌,双目外凸,兽头上插双鹿角。
通体髹黑漆,方座上绘朱、白彩兽面纹,兽身绘朱彩S形卷云纹和菱形纹等。
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
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
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
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
从出土镇墓兽的排比中可以看出其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大致是兽面渐变为人面,无舌渐变为长舌,无颈渐变为长颈,兽面由彩绘发展为雕刻。
汉代漆器,中国漆艺的巅峰时代
汉代漆器,中国漆艺的巅峰时代文:雨葭 图:本刊资料库汉朝,是我国相对开明和包容的朝代。
在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受到宗教信仰、道家美学以及楚汉审美精神的影响下,汉代漆艺被尊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漆器是漆的器物。
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称器?”在当时,“实用”与“美观”兼一身的汉代漆器已基本上取代青铜器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漆工艺也是在这时如日中天。
汉代漆器也以其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而达到了中国漆艺发展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
彩绘云气纹漆双层圆奁盖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4.4cm 、盖径22.5cm (全器高约7.9cm )木胎,卷制。
奁身已佚。
出土时,奁内放铜镜、玉璧、木梳各1件,木篦3件,木刮刀2件彩绘云凤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72年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高10cm 、口径30cm 木胎,挖制彩绘变形凤鸟纹漆盂西汉(206 BC —25 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8.3cm 、口径25.2cm木胎,旋制。
外底有针刻符号彩绘漆豕口形双耳长盒盖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云梦睡虎地47号墓出土高6.5cm 、长27.1cm 、宽13.7cm木胎,挖制。
盒身已佚。
两端绘出猪头部的眉目嘴鼻,器表绘变形凤鸟纹、波折纹等彩绘云凤纹漆圆壶西汉(206BC-25AD),1986年江陵毛家园1号墓出土,高37.4cm ,口径12.9cm ,腹径26.4cm彩绘云凤纹漆圆盘西汉(206 BC —25 AD)1975年江陵凤凰山167号墓出土高5.5cm 、口径27.9cm 木胎,旋制极致的实用性设计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
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
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中国古代漆器课件剖析
漆器种类
波阳漆器
波阳漆器历史悠久,制 作精巧,以造型新颖,漆 面光泽,内壁光滑见长, 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 誉江南。波阳布胎漆器脱 胎法较为先进:以松香雕 作阳模,或将松香融化灌 入阴模成阳模,用漆布裱 褙成胎,胎成后击碎松香, 一次脱胎成型,布胎没有 接缝,平整光滑。
河姆渡漆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漆器。 1978年在距今已有六、七 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遗址第文化层中发现一件 朱漆碗,是中国现知最早 的漆器。口径10.6× 9.2厘 米,高5.7厘米,底径 7.6×7.2厘米。碗木胎, 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 足,造型美观,内外有薄 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 微有光泽。用微量容积进 行热裂收集试验,确认木 碗上的涂料为生漆。说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 认识了漆的性能并调配颜 色,用以制器
春秋战国
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 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 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 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 葬用具,兵器等。(漆器很昂 贵,受到新兴的诸侯于是,漆 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 器。)这一时期,漆器一般髹 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 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 丽的彩色世界。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 220多件。(这些漆器是楚墓中 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 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 这些精美的漆器体现了楚文化 的神韵。)
• 盐、碱等物质对漆器有一定损害,要注意远离这 些东西。 • 漆器的收藏还应注意防尘。如果有灰尘积淀,可 用鸡毛帚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 拭。 • 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 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 • 金属胎漆器,其胎质较为坚固,不易损坏,所以 对此 类漆器以保护漆层为主。 • 木(或竹)胎漆器,不仅要注意保护漆层,还得 注意保护胎体。 • 漆器在收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收藏 室的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 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之漆器
彩绘虎座鸟架悬鼓 战国 鼓径38.4cm 通高86cm 1988年江陵棗林铺1号墓出土 湖北省江陵县博物馆藏 木胎,雕制,由两虎、两鸟、一鼓组成。两虎背向作昂首伏卧状,两鸟昂首分立于虎背 上(鸟腿插于虎背的榫眼中),鸟尾以榫卯相连,圆形扁鼓由三个铜环用丝线连接于两鸟 之间。通体黑漆,并用红、黄漆彩绘花纹,两虎身绘斑纹,鸟绘羽毛纹,鼓框绘斜三角 云纹等图案。
波纹豆 春秋 口径13.8cm
高14.5cm
1988年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 湖北省宜昌博物馆藏 木胎,挖制辅以斫制。口微敛,浅盘, 短束柄,喇叭形座。豆盘内髹红漆,余均 髹黑漆,并用红、黄漆彩绘点纹、三角纹、 勾纹、变形窃曲纹、卷云纹、波纹等纹样。
窍曲纹簋 春秋 通高12cm 1988年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 湖北省宜昌博物馆藏 木胎,挖制为主,辅以斫制。由盖与器身组成,簋 身为敛口,鼓腹,圆底,圆圈足外侈较甚,肩上有 两个对称的牛形耳。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 用红、黄漆绘水波纹、窃曲纹、变形窃曲纹、三角 纹、波纹、波浪条纹和勾纹等图案。
二、逐渐成熟的商西周漆器
夏、商、西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萌芽期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 发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技术系统的进步是驱动髹漆 工艺发展的原动力。青铜冶铸技术的产生与青铜器的实用, 人工漆林的种植与兴起,为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中国文明发祥之初出现的彩绘、 金银贴花、嵌玉石、蚌泡等漆器,表明独特的生漆文化艺 术语言体系已经初露端倪,而漆器种类的逐渐增多,器形 的繁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也反 应了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的某些进步,并最终使美丽的漆 器成为奢华的象征物。
战国漆器以木胎为主,并有陶胎、铜胎、皮胎、夹紵胎、竹胎、骨角胎,其中以厚重的木胎为 多,中期出现了夹紵胎和薄木胎的雏形,晚期加嵌金属的漆器增多,即扣器出现,成为了战国 漆器中的珍品。皮胎漆器主要有漆盾和漆甲,竹胎漆器主要有漆卮。在制作工艺方面,因质料 与器形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铜、陶、骨、角等胎骨的漆器,是在器物上髹漆,有的 再漆绘花纹。木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往往是三种方法并存的,战国中期的漆器与金工相结合, 即多在木胎制成后安上铜环、铜蹄足、铜铺首衔环等青铜构件,然后髹上漆,再描绘各种花纹 图案。战国晚期,又出现了铜扣器的新工艺,即在樽、卮等漆器外,用青铜制作的箍加固。木 胎制漆主要有斫制、挖制、卷制和雕刻四种,有的一件器物同时使用几种方法。有的漆器上还 发现了一些刀刻、烙印的文字,是工业作坊、漆工艺或者漆工匠姓名的标志,是战国漆器制造 业发达的标志。
汉代漆器赏析_辛友
汉代漆器主要有木胎和夹胎两种, 也有少数为竹胎。木胎的制法有轮旋、 割削和剜凿、卷制三种,不同器形分别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夹 胎 是 先 用 木 头 或
111 2012-02 总第122期
鉴·辨·赏
蒜头瓶
112
2012-02 总第122期
三脚鼎
孵子状。周身以黑漆为底,红、白两色彩绘鸟微闭的眼睛,鸟身以红、 白、紫、绿四色描绘翅膀、尾巴、爪子。强烈的色彩对比及流畅的线条, 使人感到眼前的鸟真实而生动。
蒜头瓶 瓶身呈扁圆形,瓶颈上端是六粒蒜瓣形瓶口。整器端庄大方,典 型的蒜头瓶器型。黑漆地,瓶身用红、绿、紫、白四色分层彩绘菱形、 三角形、圆形等几何纹,在腹部及颈下部绘有曲波纹。各组图案既独 立,又有花纹、线条相连和交叉,构成一幅和谐融洽的图案,既有很好 的平衡感,布局又极为严整,显得沉稳庄重。 三脚鼎 三脚鼎仿照商代青铜器器型制作,双耳外撇,一耳有裂缝,三腿 呈弯曲状,足部均绘兽面纹,盖无钮。腹部彩绘方连变体花纹、鸟头形 花纹、流云纹、旋涡纹、环纹、菱形纹、点纹等几何纹饰。线条流动,彩 绘工艺非常工整,色彩晶莹光洁。中部为彩绘的主体,中间使用复线, 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布局疏密得宜,构成一幅生动宜人的图案。 这批漆器纹饰细致、流畅,花纹除平涂外,大量使用线条勾勒, 几何类型的花纹线条刚劲有力,同时使用几种线条勾勒,使画面更加 生动活泼。在色彩使用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黑色作地,或者在 黑地外加红色衬色,用朱红和赭色或者朱红和灰绿色作画。彩绘与地 色对比强烈,色彩有明有暗,显得非常富丽,十分协调。 汉代漆器上的绘画,黑红二色多用漆画,浅淡颜色多用油画,但无 论漆画还是油画,都是用毛笔来进行的。其主要画法有线描、平涂和 渲染,而其中又以线描为主。汉代漆绘的线条,以纤细为其特征,这种 画法,是画家紧握笔杆,手力贯注到笔尖,提笔中锋运动,一丝不苟, 每根线条从头到尾,笔力送到,所以,线条既挺拔又柔和,而且富有弹 性。 从现存汉代漆器的图案来看,画家是灵活地、充分地运用了对称 与平衡的构图原则。如在圆形、方形、椭圆形、长方形或菱形、三角形 等轮廓线内,常常采用对剖、三剖、十字剖等构图法。但是,在圆形、椭 圆形面上,则大量采用三剖的三足鼎立式构图法。 由于漆器的器形复杂多变,只能一件一件手工描绘,所以,每一 件漆器绘画,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造过程。这说明在汉代空前统一 的国度里,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下,绘画内容比较一致,但因各地画师的 风格和流派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产品,也变得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漆画是在复杂的器形上进行的,它比在绢、纸、平板和壁上作画 要困难得多。从现存的汉代漆器绘画来看,绘画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如笔法方面,无论是顺笔、倒笔、转折停顿笔、甩笔,都运用自如,生 动流畅,丝毫没有凝滞的痕迹,具有高度纯熟的笔功。漆器上的画面 一般都不大,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在有限的平面上进行细致地描绘, 以简炼的线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夸张,着重 于神态的表现,因而能产生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汉代漆器的剖析
ΓΗ3 ∋ 试验 表 明 , 尽 管 不 同 的模 拟 漆 膜 样 品 的裂 解 色 谱 图 十分相似 , 但 严 格 控制 在 一定 的实验 操作 条件 下 , 仍 能 检 测 出具有 特征 差 异 的信 息。 为 了 消 除 实验仪 器 的系 统 误差 , 将这 些 模 拟 样 品在 Λ ϑ ΣΤ 左 右 的 流出物 定 义为 峰 , 在 ϑ ΣΤ 左 右 的流出物 定 义 为 峰 , 用 峰 Ρ 峰 的保 留 时 间 比 值 即 相 对 保 留值 Κ 用 来 表 征 各 种 模 拟 漆 膜 的特征 鉴 别 指 纹。 根 据各 种模 拟漆膜 的 Κ Φ ( 数 据, 能 快速 、 有效 的分 析 鉴 定 漆 膜 的原 材 料成 分 以及 其 中含 否 桐 油 添 加 剂 。
老 化 ∀9 天 , 从 载 玻 片 上 取 下 , 用 玛瑙 研 钵 磨 细 , 经 9 目铜 网 过 筛 后 供分 析 用 。 Nhomakorabea6
6
熟 漆 漆膜 的 制 备 。 参 照 文 献 >:? 的方 法 , 将 过 滤 后 的生 漆 液 倒 人 烧 杯 内 , 于 : 9 ℃ 连 续
搅 拌 Δ , 由原 先 的 白色 转 变 为棕 色 即 制 成 熟漆 。 熟 漆 的成膜 、 加速 老 化 、 研 细 处 理 同 生
漆。
6
6
Ε;
含 桐 油 添 加 剂 的漆膜 制 备。
将 市售桐 油分 别 以
9
、
Β
、
9Β
、
;9 Β
、
:9Β
∀9 Β 的 重
量 百 分 比 加 人 熟漆 中, 经 充 分 搅 匀 后 , 制 成 一 系 列 桐 油 添 加 剂 含 量 不 等 的漆 料 。 其 成膜 、 加
明清漆器赏析
明清漆器赏析Lot 5244元黑漆梅花式盘W8cmRMB: 150,000-200,000备注:日本藏家旧藏此漆盘制作工谨,宛如盛开的花朵,五瓣均匀,口沿镶铜,简约高雅,品格不凡。
此种花口盘的造型取梅花之形,流行于宋朝。
宋人喜爱素色之器,盘体通髹黑漆,既富光泽,且内敛幽谧,漆面断纹自然。
Lot 5245元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盒D20.3cmRMB: 700,000-1,000,000备注: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收藏此器呈圆形,子母口,整体造型规整大方。
器身通体髤黑漆,光亮润泽,其上以螺钿镶嵌纹饰,外壁上下层各有四开光,内饰花鸟,开光外为六棱花。
盖面嵌绘仙人故事图案,远景仙云层峦,近景山石松竹,画面正中有福禄寿三星围桌下棋,下方一仙女手捧寿桃,后有二仙童持扇相随,右隅一童焚香,仙鹤展翅回首,瑞鹿驻足昂首。
整幅画面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繁而不乱,人物脸部、服饰镶嵌精致,神态兼备,衣褶表现自然逼真。
黑漆色泽典雅庄重,间配以螺钿装饰,色彩变化多样,绚丽斑斓,于古朴器型之间呈现优雅富贵之态。
此器图绘因螺钿博巧而色彩纷呈,集人物、花卉景物于一器,为同朝作品中之佳作。
Lot 5246元张成制剔红菊纹盖盒D8.5cmRMB: 200,000-300,000备注: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收藏盖盒整体呈圆形,直壁,平底,盒盖与盒身子母口相扣合。
器表通体髹朱红漆,色泽光润,盒内壁及外底髹黑漆。
盒盖及外壁剔红饰菊瓣纹,花枝肥厚,刀法细腻,外底近圈足处一隅以针刻划“张成造”三字行楷款。
所雕菊花盛开怒放,与茂密的叶子相映成趣,彰显一派生机。
盒盖布局与故宫博物院藏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极为相似,均以一朵盛开的大花为主题纹饰,四周辅以四朵小花装饰。
此盒面满雕一朵盛开的菊花,四周伴有枝叶,底髹黑漆,断纹自然,为元代特有形态。
全器漆色鲜红,色彩纯正,布局层次分明,雕刻筋脉舒卷有力,刀法浑厚宛转,藏锋不露,磨工精细圆润,是张成传世雕漆中之代表作品,极为珍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石器时代古朴的漆器艺术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从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二千年,经过了长达三千年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漆器,目前已发现两处:1974年发现的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和1973年发现的距约五千五百年的江苏常州圩墩马家滨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两件漆器:朱漆瓜稜碗和緾藤篾朱漆筒形器。
这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但是,这两件漆器,已经使用了朱漆,而从本色漆(褐黑色)到色漆(朱色漆)的使用,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说明河姆渡遗址的漆器,只是中国漆器的流,还不是源。
常州圩墩遗址出土了漆筒形罐和喇叭形器,这些漆器使用了红黑两色漆,说明漆工艺进步了,但时间上比河姆渡晚了二千五百年,漆工艺在早期的进展是多么缓慢和多么不容易!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漆器发现增多了,主要有江苏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的黑漆陶罐、棕红色漆陶杯,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等,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彩绘漆鼓、案、豆、俎等。
根据上述考古资料,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很可能是漆工艺的摇篮,此后,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等地。
新石器时代的漆工艺,时间虽然长达三千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进展缓慢。
这个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是用石器作工具,将木料砍制或挖制成胎,再涂漆而成。
胎骨比较厚重。
前期只有木胎一种,后期出现了陶胎漆器。
这个时期漆器艺术的表现手法,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均处于古朴的阶段,其特点是朴素、单纯,像天真的儿童,像大树初生只有两片叶子一样,给人以纯真和朴素的美感。
如饰带纹、回纹、云纹等简单的几何纹饰;绘红、黑等并不复杂的色彩;器形则注重实用,几乎没有附加装饰。
值得注意的,是余坑良渚出土的朱漆杯,镶嵌了平平整整一周白玉珠,朱漆与白玉交相辉映,非常美观,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漆器镶嵌工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二、夏商周神秘、威严、庄重的漆器艺术这里所说的夏周三代,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四个时期,从公元前二千年到前四百七十五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时代,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器时代。
奴隶制生产关系优于原始社会,而青铜器时代又较石器时代有很大进步,所以这个时期的漆工艺,加速了前进的步伐,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漆器生产,古籍中开始有了记载。
如夏商时期,《韩非子·十过》说:“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於禹,禹作祭器,墨染其处,而朱画其内。
”西周春秋时期,《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周礼·地官司徒·载师》:“唯其漆林之征,二十有五”。
《庄子·人世间》记载楚昭王(公元前512年-----前489年)时,楚狂接舆对孔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上述古籍记载表明,这个时期的漆工艺有了很大进步。
如新石器时代的漆,是来自野生漆树,而商周时期,已开始人工种植漆树,到春秋时期,种植漆树非常普通,故“割漆”已成为人们普遍而又经常性的生产活动了。
考古发现夏代的漆器,主要有二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鼓、盒、觚、匣、缽等漆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出土了两件朱漆器。
这时期的漆工艺,从地域讲,已从长江扩展到了黄河、辽河等流域;从装饰艺术讲,出现了雕刻新工艺,发现了雕花漆器。
商代漆器发现二十多处,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地。
漆器品种也大大增加,除了生活用具外,还有兵器、车马器和葬具等。
商代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经济很发达,漆工艺取得了很多新成就:(一)除木胎和陶胎外,出现了铜胎和皮胎漆器。
(二)青铜刀具车旋木胎的新工艺。
河南罗山天湖商墓一件漆木碗,是取板材车旋而成的。
(三)用绿松石、牙、龟甲、角片和石片镶嵌漆器,这也是以前所没有的,说明商代漆器装饰,已开始由实用向审美意义的方向发展。
(四)金箔贴花新工艺。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一件漆盒上,贴有半圆形的金箔片。
西周春秋时期的漆器,出土地点主要在湖北、河南、陕西、安徽、山东、北京等地。
漆器数量和分布范围均超过前代。
西周漆器突出的成就是蚌泡和蚌片镶嵌技术的广泛采用。
如河南陕县上村岺虢国墓地、洛阳庞家沟和西安张家超坡西周晚期墓,都出土了嵌蚌泡的精美漆器。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的嵌蚌片漆器令人惊叹:蚌片表面光滑平整,边缘整齐。
蚌片之间接缝十分紧密。
专家认为,“蚌片的磨制和镶嵌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准,绝非螺钿初始阶段所能及。
”春秋漆器则以漆绘为主要特点。
大多数漆器均有线条流畅、构图精美的各种漆绘图案和纹饰。
夏商周三代漆器艺术,已经不再像新石器时代那样朴素、单纯,而变得神秘、庄严和狞厉了。
奴隶制时代是宗教、神灵、奴隶主统治前广大劳动人民,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充满暴力的社会,但文明又是在暴力中诞生的,古代文明是通过血与火、凶残、野蛮、恐怖和力量来开自己前进的道路的。
商周漆器上大量的饕餮纹、去纹、雷纹、窃曲纹,以及龙纹、凤纹、夔纹、虺纹等等,就是奴隶制意识形态在漆器艺术上的表现。
它是一种充满了神秘、威严和庄重的艺术。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的漆器上,就已经有了饕餮纹。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漆器上,有大量的饕餮纹。
北京琉璃河西周墓的漆器,“用蚌片嵌出眉、目、鼻等部位,与朱漆纹样组合成饕餮图案。
”饕餮是一种凶残的怪物。
《左传·文公十八年》:饕餮“贪于饮食”,“天下之民以比三凶”。
饕餮形象以头部为主。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已身,以言报更也。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动物在抵御处敌进攻时,总是用带角的头部正对前方,所以,它又是威猛、勇敢的形象。
去纹是天上的云彩,天上是上帝、神仙居住的地方,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雷纹也是一种神秘纹饰。
《说文·雨部》:“雷,阴阳薄气,雷雨生物者也。
从雨、雷象回转形。
”人们把夏商周三代大量的回转形几何纹称为雷纹。
夔、虺龙、凤等也都是神物,它们是力量、神秘、庄严的化身。
根据上述分析,夏商周三代漆器装饰艺术,其宗教意义是大于审美意义的,它是超人的历史量与宗教神秘观念结合的产物。
但是,今天我们从纯粹欣赏的角度去看,它们仍然有着巨大的美学魅力。
三、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的漆器艺术战国至南北朝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581年,共1056年。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由于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这一时期的漆工艺突飞猛进,进入了中国漆工艺的巅峰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战国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钢制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漆器的质量和产量。
考古发现战国的漆器,遍及全国各地,以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山西等地出土最多,其中湖北、湖南、河南、均属楚地,说明楚国的漆器制造处于先进地位。
例如,考古工作者在楚国腹地湖北江陵,发掘了数千座楚墓,其中许多墓都有漆器随葬。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出土的战国漆器,有六七千件之多,近百个漆器品种,说明漆器已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
战国漆工艺有许多新成就,最主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夹纻胎新工艺由于工具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夹纻胎新工艺。
这种工艺是先作胎骨模型,然后再在模型上层层裱褙麻布和涂上漆灰,干固后脱出其模,便形成了漆器的胎。
由于麻布夹在漆灰中间,人们便称其为夹纻胎,它是后世脱胎漆器的始祖。
夹纻胎漆器有许多优点,除了牢固和轻巧之处,随气候变化失水和吸水的能力比木胎小得多,很少收缩和膨胀,很少变形,更不易开裂,比木胎好得多,这无疑是漆器制胎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
夹纻胎漆器最早在湖南长沙、常德和四川新都等地的战国墓中发现。
(二)扣器的发明从战国至秦汉,木胎漆器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厚木胎向薄木胎发展,漆器变得越来越轻巧和精致。
但是,虽然轻巧了,却变得不那么牢固和结实了,人们必须采取加固的措施。
于是,人们在容易磨损和开裂和口沿处,用金属进行加固,这种用金属加固器口和漆器,当时叫扣器。
《说文·金部》:“扣,金饰器口。
”用金饰器口的漆器,既牢固又美观,是漆工艺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扣器产生于战国晚期,最初主要是铜扣。
(三)漆器从木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
过去是漆工为木工服务,现在却出现了木工为漆工服务的新格局。
秦代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考古发现的漆器不少,而且,在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漆器上,有“素”、“包”、“上”、“告”等烙印文字,说明漆器制造已有了初步的明确分工。
汉代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长达四百多年,经济非常发达,在战国秦代漆工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把漆工艺进一步推向顶峰!汉代文献有大量关于漆工艺繁荣的记载。
《史记·货殖列传》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千斗”。
《盐铁论·散不足》说:“今良民文杯画案”、“彩画丹漆”。
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汉人崔寔《政论》说:“农夫掇耒而雕镂”。
广大农民丢下农具,纷纷去当漆工。
所以扬雄说,汉代成都的漆器作坊,“雕镂扣器,百伎千工”,生产规模巨大。
《盐铁论·散不足》说,汉代漆器乃“养生送终之具也。
”人们不仅生前大量使用漆器,死后还要用大量漆器随葬。
漆器是汉墓的主要随葬品,一般墓随葬几件、几十件不等,最多的有一墓千余件。
全国汉墓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根据汉代文献记载,全国最著名的漆器产地有蜀郡、广汉、河内、颍川、南阳、济南、泰山、武都等八个郡、但考古发现,“蕃禺(今广州市)、布山(今广西桂林市)、莒市(今山东省内)、广陵国(今江苏、安徽交界处)等地,也都是全国著名的漆器制造中心。
”汉代漆工艺有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和创造。
(一)西汉初期发明了锥画漆器,西汉中期又在锥画的线条里填金彩,这是后代“戗金”的先声。
(二)以前虽然有镶嵌漆器,但嵌料多是单一的,西汉出现了“七宝”、“列宝”、“杂宝”漆器,即是用许多宝贵材料,杂嵌于一器之上,这是后世“百宝嵌”漆器的始祖。
(三)战国晚期刚刚出现的扣器,在汉代大量流行,并且有金扣、银扣、铜扣等许多品种,风行一时。
(四)在战国还处于试制阶段的夹纻胎漆器,汉代不仅大量生产,而且技术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麻布外再裱缯帛,或干脆用缯帛制胎。
这样,漆器表面更加光洁,造型更加美观。
(五)虽然商代就发明了金箔贴花,但只有到汉代,金、银箔贴花才大量流行,并达到相当完美的境界。
(六)堆漆是汉代漆器装饰的新创造,它使图像具有浅浮雕的效果。
(七)采用了专业分工很细的流水作业的先进生产方法。
一件漆器,一般要经过素工、髹工、上工、黄涂工、画工、工平、清工、造工等八道工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漆器的质量和产量,这是汉代漆工艺空前发达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漆工艺的发展也一样,在高峰过去后,必有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