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古诗词120首注解及赏析(最新版)
_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附注释和简析

80⾸⼩学⽣必背古诗词鉴赏⽬录80⾸⼩学⽣必背古诗词鉴赏 (1)1.⻓歌⾏(节录) (4)2.七步诗 (5)3.敕勒歌 (6)4.咏鹅 (8)5.回乡偶书 (9)6.咏柳 (10)7.凉州词 (11)8.登鹳雀楼 (13)9.春晓 (15)10.宿建德江 (16)11.凉州词 (17)12.出塞 (18)13.从军⾏ (20)14.芙蓉楼送⾟渐 (23)15.⿅柴 (25)16.⽵⾥馆 (26)17.送元⼆使安⻄ (27)18.九⽉九⽇忆⼭东兄弟 (30)19.别董⼤ (31)20.静夜思 (32)21.古朗⽉⾏(节选) (34)22.望庐⼭瀑布 (35)23.赠汪伦 (37)24.独坐敬亭⼭ (38)25.⻩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39)26.早发⽩帝城 (42)28.望天⻔⼭ (44)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7)30.绝句 (50)31.赠花卿 (51)32.江南逢李⻳年 (54)33.春夜喜⾬ (55)34.绝句 (57)35.江畔独步寻花 (59)36.逢雪宿芙蓉⼭主⼈ (60)37.江雪 (61)38.寻隐者不遇 (63)39.枫桥夜泊 (64)40.渔歌⼦ (66)41.寒⻝ (67)42.滁州⻄涧 (68)43.塞下曲 (70)44.游⼦吟 (72)45.⽵枝词 (73)46.乌⾐巷 (74)47.望洞庭 (76)48.浪淘沙 (77)49.赋得古原草送别 (78)50.忆江南 (80)51.悯农(其⼀) (81)52.悯农(其⼆) (82)53.⼭⾏ (83)54.清明 (85)55.江南春 (86)56.秋夕 (87)57.乐游原 (88)58.商⼭早⾏ (89)60.泊船⽠洲 (92)61.梅花 (93)62.六⽉⼆⼗七⽇望湖楼醉书(其⼀) (94)63.饮湖上初晴后⾬ (95)64.惠崇《春江晓景》 (97)65.题⻄林壁 (97)66.夏⽇绝句 (99)67.示⼉ (100)68.秋夜将晓出篱⻔迎凉有感 (101)69.⼩池 (103)70.晓出净慈寺送林⼦⽅ (105)71.四时⽥园杂兴 (106)72.春⽇ (107)73.菩萨蛮书江⻄造⼝壁 (109)74.题临安邸 (110)75.游园不值 (112)76.墨梅 (113)77.⽯灰吟 (114)78.朝天⼦咏喇叭 (115)79.⽵⽯ (117)80.已亥杂诗 (118)1.⻓歌⾏(节录)汉乐府⻘⻘园中葵,朝露待⽇晞。
新课标小学生必会古诗词(含注解)

《新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全集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很亮了。
早晨醒来,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理解】:美好的春雨好像知道季节,正当春天万物发芽生长的时候。
伴随着春风夜里悄悄来临,滋润着万物而不出一点声息。
野外的云天、小路都全在黑暗之中,只有江船上的灯火还在亮着,明天早上见到春雨滋润到的各个地方,整个锦官城一定杂花生树,汇成花的海洋了。
4、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理解】:江南美极了,那里的风景我本来就很熟悉。
太阳升起来时江边的花被霞光染得比火还要红,春天到来时,江水绿得像蓼蓝草的颜色那么诱人。
这江南的美丽景色怎么不让人留下永久的记忆呢?5、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理解】:春城长安处处都有柳絮扬花飞舞,寒食节里春风吹拂着宫苑的柳树。
天黑时汉宫内传出朝廷赐的烛火,王侯家里弥漫着蜡烛燃烧的烟雾。
6、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理解】:春天的江南,莺啼千里,绿叶映着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风飘扬的酒旗历历在目。
那南朝建造的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不知有多少笼罩在这迷蒙细雨之中。
7、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1. 《一望二三里》无名氏(唐)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望去,在很远的地方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他们正在烧饭呢.在他们的家门前种着许多树,还有数不清的美丽的鲜花。
【赏析】这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十个简单的数字连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古诗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幼儿理解,并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中国古诗的魅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尝试在边拍节奏边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律之美,增进幼儿对中国古诗的热爱。
2. 《条山苍》唐韩愈条山苍,河水黄。
波浪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译文】条山苍茫,黄河混浊,只看到波涛滔滔东逝,惟独松柏挺立高冈。
【赏析】这首小诗从山河色彩对比入手,进而对比波浪之动和松柏之静,读来如同一幅国画。
诗人仅仅写了十六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斑斓的色彩。
苍翠的松柏,滔滔的浊浪,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令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诗从来是意在言外的。
诗人写的是旅途的景色,而我们总是试图从中窥探诗人的意境。
经常是同样的一首诗,一个人看到了这样的意境,另一个人却看到了那样的意境,有时候甚至会完全相反。
在这首诗中,我看到的是年轻的诗人在抒写他的志向,他要像松柏一样坚守在高冈,而不跟着世俗随波逐流。
3. 《七步诗》(汉魏)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赏析】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
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
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4.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20首(注音版)

部b ù编bi ān 版b ǎn 小xi ǎo 学xu é生sh ēn ɡ必b ì背b èi 古ɡǔ诗sh ī文w én 120首sh ǒu1 咏y ǒn ɡ鹅é (唐t án ɡ)骆lu ò宾b īn 王w án ɡ鹅é鹅é鹅é,曲q ǔ项xi àn ɡ向xi àn ɡ天ti ān 歌ɡē。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绿l ǜ水shu ǐ,红h ón ɡ掌zh ǎn ɡ拨b ō清q īn ɡ波b ō。
2 江ji ān ɡ南n án 《汉h àn 乐yu è府f ǔ》江ji ān ɡ南n án 可k ě采c ǎi 莲li án ,莲li án 叶y è何h é田ti án 田ti án 。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间ji ān 。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东d ōn ɡ,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西x ī,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南n án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北b ěi 。
3 画hu à (唐t án ɡ)王w án ɡ维w éi远yu ǎn 看k àn 山sh ān 有y ǒu 色s è,近j ìn 听t īn ɡ水shu ǐ无w ú声sh ēn ɡ。
春ch ūn 去q ù花hu ā还h ái 在z ài ,人r én 来l ái 鸟ni ǎo 不b ù惊j īn ɡ。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可打印并有译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可打印并有译文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附有译文,方便打印和学习。
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睡意正浓,不知天已亮。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瓣随风飘落。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要想看得更远,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群山中鸟儿都已飞走,所有小路上都不见人影。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5.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方的河流上。
水流飞泻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6.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窗户映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雪,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7.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正要乘船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而来。
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但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希望小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目录一年级1. 画 - 王维2. 静夜思 - 李白3. 春晓 - 孟浩然4. 村居 - 高鼎二年级1. 赠刘景文 - 苏轼2. 山行 - 杜牧3. 回乡偶书 - 贺知章4. 赠汪伦 - 李白5. 草 - 白居易6.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7. 望庐山瀑布 - 李白8. 绝句 - 杜甫三年级1. 夜书所见 - 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3. 望天门山 - 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5. 咏柳 - 贺知章6. 乞巧 - 林杰7. 嫦娥 - 李商隐四年级1. 独坐敬亭山 - 李白2. 清明 - 杜牧3. 江南春 - 杜牧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5. 渔歌子 - 张志和五年级1. 泊船瓜洲 - 王安石2. 秋思 - 张籍3. 长相思 - 纳兰性德4. 梅花 - 王安石5. 江雪 - 柳宗元六年级1.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2. 别董大 - 高适3. 游子吟 - 孟郊4. 四时田园杂兴 - 范成大5. 早发白帝城 - 李白一年级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翻译:远远看去,青山翠绿;走近倾听,小溪静谧无声。
春天走了,花儿依然开放;人们经过,鸟儿安然不惊飞。
(2)赏析详解:王维的画是一首描绘静谧自然景色的小诗,展现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中“远看”与“近听”将读者的视线拉近,山色的静美与流水的无声,勾画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画面。
诗人通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然的宁静和谐,暗含他对人鸟和谐相处的欣赏。
王维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有色”与“无声”间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诗句押“eng”韵,读来如涓涓细流,清新淡雅。
(3)读后感: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到了那片远山、溪水和花鸟,内心也随之宁静下来。
王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安静和温柔,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安身之所。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

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加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单赏析。
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诗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传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4.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孤寂而坚韧的心境。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7.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
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和母亲的情感为纽带,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9.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同情。
10.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以上仅列举了十首古诗词,实际上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有很多,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注音版)1-6年级解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1-6年级)1 《江南》 乐府民歌江ji āng 南n án 可k ě 采c ǎi 莲li án , 莲li án 叶y è 何h é 田ti án 田ti án 。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间ji ān 。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东d ōng,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西x ī,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南n án , 鱼y ú戏x ì莲li án叶y è北b ěi。
2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c h ì 勒l è 川chu ān,阴y īn 山sh ān 下x i à。
天ti ān 似s ì穹qi óng 庐l ú ,笼l óng 盖g ài 四s ì 野y ě。
天ti ān 苍c āng 苍c āng , 野y ě 茫m áng 茫m áng ,风f ēng吹chu ī草c ǎo低d ī见ji àn牛n i ú羊y áng。
3 《咏鹅》骆宾王(唐)鹅é, 鹅é, 鹅é,曲q ǔ 项xiang 向xi àng 天ti ān 歌g ē。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 绿l ǜ 水shu ǐ, 红h óng掌zh ǎng拨b ō清q īng波b ō。
4 《风》 李峤(唐)解j i ě 落l u ò 三s ān 秋q i ū 叶y è, 能n éng开k āi 二èr 月y u è 花h u ā。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注释版

小学必背古诗词〔注释版〕〔一〕江南【汉乐府】〔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可:“适宜〞、“正好〞的意思。
②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③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二〕长歌行【汉乐府】〔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kui):蔬菜名。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⑤焜(kun)黄:形容草木凋落的样子。
⑥百川:大河流。
⑥徒:白白地。
〔三〕敕勒歌【北朝民歌】〔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chile) 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
②阴山:山脉的名称。
③穹庐(qionglu〕:蒙古包。
④笼盖四野(y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⑤天苍苍:天蓝蓝的。
⑥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⑦见〔 xian〕:显露,露出来。
〔四〕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歌颂、赞美。
②项:颈的后部。
③?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④骆宾王:字观光,与王勃、杨炯(jiong)、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五〕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⑥李峤(qiao):唐代诗人,字巨山。
〔六〕咏柳【贺知章】〔唐〕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②妆成:装饰,打扮。
③一树:满树。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④丝绦(tao):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素养,还能提升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家乡的霜,从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夜晚,而鸟鸣声唤醒了他们。
诗中还提到了夜晚的风雨,让人想象到风雨过后花瓣的凋零。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登顶泰山的愿望。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达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氛围,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渔翁在寒冷中的坚韧和宁静。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视野开阔的渴望。
“更上一层楼”也常被用来比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以及儿子对母亲恩情的感激。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以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
8.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75 首的原文及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首的原文及赏析:1. 《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莲叶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欢快场景。
“莲叶何田田”形容莲叶的茂密和鲜绿,充满了生机。
后几句重复“鱼戏莲叶”加上不同的方位,让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仿佛让人看到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的画面,展现出江南采莲时的热闹和欢乐。
2.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园中葵菜在阳光照耀下蓬勃生长的景象,寓意着青春年少的美好和充满希望。
“常恐秋节至”之后,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担忧,以秋天到来时叶子枯黄凋零作比。
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点睛之笔,强调了年少时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否则年老时会后悔莫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3. 《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壮丽景色。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把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广阔和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渲染了草原的广袤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是神来之笔,当风吹过,牧草低下,牛羊显现出来,生动地展现了草原上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咏鹅》(唐·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从声音、颜色、动作等方面对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曲项向天歌”写出了鹅的姿态和鸣叫的神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则细腻地刻画了鹅白色的羽毛、红色的脚掌在水中游动的画面,色彩鲜明,充满童趣。
5. 《风》(唐·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完整版)人教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注音注释版

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75首1.江南jiāng nán(汉乐府hàn yuè fǔ)江南可采莲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莲叶何田田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鱼戏莲叶间yú xì lián yè jiān。
鱼戏莲叶东yú xì lián yè dōng,鱼戏莲叶西yú xì lián yè xī,鱼戏莲叶南yú xì lián yè nán, 鱼戏莲叶北y ú x ì li án y è b ěi。
注释:①可:“适宜”、“正好”的意思。
②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③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2.长ch áng 歌g ē行(汉乐府hàn yuè fǔ)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zhāo lù dài rì xī 青 青 园 中 葵, 朝 露 待 日 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阳 春 布 德 泽, 万 物 生 光 辉。
cháng kǒng quī jié zhì, kūn huáng huā yè cuī 常 恐 秋 节 至, 焜 黄 华 叶 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hé shí fù xī guī 百 川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少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按年级整理) 一一低年级24首一年级上册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臵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注释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注释小学生必背的七十首古诗和其注释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及注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生必背古诗及注释(一)1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3.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4.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1. 解:分开。
2. 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3. 二月:指春天。
这是一首吟诵风的力量的诗。
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非常细微,通过秋叶的飘零、春花的开放、波浪的涌起、翠竹的歪斜,从时令上、强度上写出了无形的风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必背古诗120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
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
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
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
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
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
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
“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风之柔情让人感动。
“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
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
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
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
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
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
至于“黄河”。
当然也是写实。
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
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
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