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芬结构化研讨(四副眼镜法)

合集下载

教师八查八看八整顿自查报告

教师八查八看八整顿自查报告

教师八查八看八整顿自查报告目录一、自身素养检查 (3)1. 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 (4)1.1 学习情况概述 (5)1.2 学习成果应用 (5)1.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6)2. 思想道德修养 (8)2.1 自身品行情况 (9)2.2 行为规范落实 (10)2.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11)3. 教学理念与准备 (12)3.1 教学思想定位 (13)3.2 教学方案设计 (15)3.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16)4. 教学过程管理 (17)4.1 课堂组织管理 (19)4.2 学生行为引导 (20)4.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21)5. 教学成果评价 (22)5.1 评价方式多样化 (23)5.2 评价结果应用 (24)5.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25)二、áž课堂教学观察 (26)1. 课堂教学质量 (28)1.1 教学内容深度 (29)1.2 教学方法创新 (30)1.3 教学效果呈现 (31)2. 课堂气氛活跃度 (32)2.1 学生参与程度 (33)2.2 师生互动情况 (34)2.3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 (36)三、教学资源建设 (37)1. 教材资源配置 (38)1.1 教材种类丰富 (39)1.2 教材内容时代感强 (40)2. 数字化资源运用 (41)2.1 数字化资源质量 (42)2.2 数字化资源应用 (43)3. 教学设施设备合理配备 (44)四、与家长沟通情况 (45)1. 沟通渠道畅通 (46)2. 沟通频率适当 (47)3. 沟通内容反馈准确 (48)五、教学工作反思总结 (49)1. 教学工作亮点评析 (51)2. 教学工作不足查漏补缺 (51)3. 下一步教学工作展望 (53)六、整改措施 (54)一、自身素养检查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深入自查,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同时我也认识到,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仍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紧扣课标挖教材,牢握问题促内化

紧扣课标挖教材,牢握问题促内化

紧扣课标挖教材,牢握问题促内化发表时间:2020-12-28T07:36:08.0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17期作者:方发云[导读] 让学生动手实验再交流讨论,实现成果互享,从而达到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

——《眼睛和眼镜》实验教学探讨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443211摘要:《眼睛和眼镜》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的中对眼睛构造的介绍,充分利用学生的感知来学习正常眼睛看清近、远处物体的原理以及近、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以达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内化。

笔者紧扣课标要求,合理挖掘教材资源,科学处理教材,利用直观实验教学,以“提出问题”“深化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知识充分内化、能力大幅提高。

关键词:眼睛和眼镜课标要求挖掘教材科学探究一、多渠道渗透和落实课标理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教材的编排是在学习了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安排的一节既贴近生活又不离物理知识的内容。

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质疑为契机,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营造适宜学生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再交流讨论,实现成果互享,从而达到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

二、创造性挖掘和使用教材内容利用讲授的方式揭示人眼视物、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利用自制的可调焦的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烧瓶装上有色液体代替玻璃体,让学生利用已做过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技能,将本节内容与P9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和第P10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整合,再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物体”“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外在表现”和“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过程。

由于三个实验中“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外在表现”较好地利用了“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物体”的知识来解释,所以两个实验相辅相成;而“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又是“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外在表现”的延续,所以三个实验之间前后衔接紧密、层层递进。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科 教 创 新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265700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张 香【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情境体验将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在创设有效情境体验时需要主要以下的几个方面:注重直观性、注重渐进性、注重探究性以及层次性。

只有做到了这四个方面才可以让情境体验更为有效。

在文中就如何做到这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有效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201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前,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升。

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体验的教学研究策略能积极改善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具备积极作用的。

一、创设有效情境体验,要重视直观性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而体验。

而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体验,重视直观性,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学生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四年级《轴对称》一课时,导课这一环节创设了充满童趣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直观性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自己的数学。

教师先出示了一组QQ表情符号图:有哭泣、害羞、高兴、大笑等等各种各样的表情,这些表情图的出现瞬间让课堂活起来,学生个个随即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一部分学生甚至直接脱口而出这些QQ的表情名称。

接着,教师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丰富素材中直接进行分类,再从分类的表情符号图中找出特征,从而揭示出课题,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动力。

可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体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教研活动焦点讨论法(3篇)

教研活动焦点讨论法(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研活动焦点讨论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方法。

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焦点讨论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方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焦点讨论法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焦点讨论法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焦点讨论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集体讨论为形式的教研活动方法。

通过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问题,引导教师们展开深入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焦点讨论法强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教师们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集体参与:焦点讨论法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3)互动性强:焦点讨论法鼓励教师们积极发言、提问、互动,使讨论过程更加生动、活跃。

(4)注重实践:焦点讨论法强调将讨论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焦点讨论法的实施步骤1. 确定讨论主题(1)收集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筛选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核心问题。

(3)确定主题:根据筛选出的核心问题,确定焦点讨论的主题。

2. 组织讨论(1)分组:将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2)讨论引导:主持人根据讨论主题,引导教师们展开讨论,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提问、互动。

(3)记录讨论成果:记录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解决方案等,为后续总结提供依据。

3. 总结与反思(1)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总结讨论成果:主持人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3)反思与改进:教师们对讨论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构图在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结构图在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结构图在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唐金龙(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210017)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杂,借助结构图建构知识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

复习教学中,以结构图建构关系的方法包括:系统整合,建构总分关系结构图;化繁为简,建构指向关系结构图;梳理脉络,建构时序关系结构图;厘清概念,建构从属关系结构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结构图复习教学要对知识归纳、整理、综合,让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杂,复习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设计合理有趣的复习形式,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复习效果较差。

结构图是知识以及知识之间关系的形象表征。

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借助结构图建构知识关系,能够有效提升效率。

下面是笔者经常采用的几种方法:一、系统整合,建构总分关系结构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话题为抓手,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这四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灵活呈现。

这样的呈现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感悟,但是增加了复习教学的难度,因为知识分散、体系不明显,结构化理解难度大。

因此,复习教学需要对知识再加工。

我们认识事物时,总体上遵循由表及里、从肤浅到深刻、从静态到动态、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办”的规律。

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时,不妨也围绕主题,建构结构图,将知识纲要化、条理化、结构化,使孤立、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便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的“尊重他人”这一考点为例,新授课以框题为单位展开教学,分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和“尊重从我做起”两个板块,缺乏体系性、系统性。

在复习时,笔者由总到分,以“尊重他人”为主题,整合教材中关于“尊重他人”的所有内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逻辑建构总分关系结构图,以帮 助学生整体把握这一知识要点的体系结构,同时理解知识内部之间的关联&具体的结构图如下页图1所示&82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1期|是什么(内容)①尊重他人的人植和权利的结构图呈现&尊重他人I为什么(意义)I尊重是交往的起点: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民主选举选岀民为其服务_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人民代表J疋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关关关关政察判察行监审检国家权力|怎么做(做法)|(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I④学会欣赏他人图1总分关系结构图利于学生系统建构知识体系,理清复习线索,从而达到复习省时、高效的目的。

0118-结构思考力

0118-结构思考力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

描述问题

第一步:描述问题定方向
34
基于三层次模型的五个步骤
形象 表达
呈 现
卖点包装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设定
主题
自下
演绎
重 构
设计 序言
而上
+
结构
OR
确定 目标
自上 而下
归纳 结构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
结构思考力
杜灵育 2018.01.08
透过结构看世界
透过结构看共识 透过结构看问题 透过结构看表达 透过结构看思考
核心理念 有方案时想清楚说明白 无方案时找到方案说明白 帮助团队找到方案说明白
1
透过结构看世界
思考清晰
表达有力
生活清爽 工作高效
• 理解:隐形思维显性化 • 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 • 呈现:结构思维形象化
SAP>>
准确 Accurate
S
简单 Simple
AP
利益 Profit
43
基于三层次模型的五个步骤
形象 表达
呈 现
卖点包装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设定
主题
自下
演绎
重 构
设计 序言
而上
+
结构
OR
确定 目标
自上 而下
12
理解:结构思考力识别概括技术
示例:请画出下文的结构图,并用一句话总结这段文字的内容。
第二步:判断
判断事实与观点 的对应关系,画
出结构图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 可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演 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为一代又一 代人们所喜爱。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 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 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 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 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中国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文献综述 (5)2.1 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 (7)2.2 框架眼镜的发展历程 (8)2.3 配戴框架眼镜的依从性影响因素 (9)2.4 国内外依从性研究对比 (10)三、研究方法 (11)3.1 问卷调查法 (12)3.2 实验研究法 (14)3.3 数据分析方法 (14)四、研究结果 (15)4.1 不同年龄段近视儿童的框架眼镜依从性 (17)4.2 不同家庭背景的近视儿童框架眼镜依从性 (18)4.3 不同镜片类型的近视儿童框架眼镜依从性 (19)4.4 框架眼镜依从性与近视度数的关系 (20)五、讨论 (21)5.1 框架眼镜依从性的重要性 (22)5.2 影响框架眼镜依从性的因素分析 (23)5.3 提高框架眼镜依从性的对策建议 (24)5.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5)六、结论 (26)6.1 研究总结 (28)6.2 政策建议 (28)6.3 实践意义 (30)一、内容概述随着近视率的不断上升,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视儿童数量庞大,且呈现出低龄化、高发化的趋势。

为了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保护儿童视力健康,配戴框架眼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儿童在佩戴框架眼镜过程中,往往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眼镜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导致眼部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

研究儿童近视配戴框架眼镜的依从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教育压力的增加,儿童近视问题在中国愈发普遍。

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潜在威胁。

副词“真”的研究及偏误的分析

副词“真”的研究及偏误的分析

ABSTRACT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about adverb of Chinese, teaching of adverb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i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Adverb Zhen is used very frequently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aily life; therefore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how to use it. In this paper, I have made the junior and senior foreign students in Hen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as the respondents, to observe the students on the usage of adverb Zhen,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to analysis and classified their errors when they learned and used adverb Zhen. Then I will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and put forward a solution to the errors.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ects of the research, corpus sources and method.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adverb Zhen and its superimposed from the semantic, lexical collocation and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components for ontology research by analysis of the BLCU Chinese Corpus and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corpus.The third chapter statistics the error that students use adverb Zhen modify adjectives and adjective phrases, verbs and verbal phrases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by observes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nd the usage of adverb Zhen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Henan university used.The forth chapter analysis the errors from the aspects of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by observe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rrors.At last, I will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errors form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mselves in three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solution to err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er.KEY WORDS: adverb Zhen, error analysis, the solutionI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V)第一章绪论 (1)一、选题原因 (1)二、副词“真”的研究现状 (1)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2)第二章副词“真”的本体研究 (5)一、副词真的语义 (5)(一)《汉语八百词》中的释义 (5)(二)《现代汉语辞海》中的释义 (5)三、副词“真”与其他词搭配 (5)四、副词“真”与其他词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7)(一)“真”+形容词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7)(二)“真”+形容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8)(三)“真”+动词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8)(四)“真”+动词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9)(五)“真”+名词及名词短语组合而成的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9)小结 (9)第三章留学生对副词“真”的使用情况 (11)一、副词“真”+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 (11)二、副词“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13)三、副词“真真”+名词 (14)四、副词“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14)(一)正确使用“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14)(二)错误使用“真真+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 (14)小结 (15)V第四章对副词“真”的偏误分析 (17)一、偏误分析理论 (17)二、从语法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17)(一)遗漏偏误 (17)(二)误加偏误 (18)(三)误代偏误 (18)(四)错序偏误 (19)三、从语义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20)(一)副词“真”的遗漏 (21)(二)副词“真”的误加 (21)(三)副词“真”的误代 (22)四、从语用层面对留学生使用副词“真”进行偏误分析 (22)(一)主、客观语气偏误 (22)(二)对句型选择的偏误分析 (23)五、偏误原因解析 (23)(一)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23)(二)副词“真”自身比较复杂 (24)(三)学习者汉语水平不高 (24)小结 (24)第五章副词“真”的教学策略 (25)一、从学生角度 (25)二、从教材角度 (25)三、从教学角度 (26)(一)加强对比教学 (26)(二)预测偏误 (26)(三)加强练习与巩固 (26)结语 (29)参考文献 (31)致谢 (33)V I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选题原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热”、“汉语热”深入到全球各个角落,越来越多人来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探究与分享“七步四度”法

探究与分享“七步四度”法

探究与分享“七步四度”法一、七步探究,步步为营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版块虽然形式、用途各异,但是,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在使用上也有一般的规律可循,那就是“抛、阅、问、探、分、启、结’七步法的灵活调配。

1、抛。

即抛出引子,也就是一节课的导语或是要探究的主题、话题。

不管探究的是什么内容或是出于什么目的的探究,探究前前必须有个导语,给接下来要进行的探究指明方向,让探究活动不会显得突兀,实现自然过渡,也是给学生以一个充分的准备和预思考,为探究创造一个合适的氛围。

甚至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布置探究题目,要求学生围绕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探究起来就可能非常热烈。

话题永远是“探究与分享”的中心思想,也是平台载体,话题的精准直接关系探究分享的质量与效果。

探究话题选择贴近学生设计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兴趣选话题。

所选话题必须贴近生活,集中、典型地反映某些社会现象,具有较丰富的内涵;只有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2、阅。

即阅读材料,分为前阅和后阅,既包括阅读材料,也包括看教师处理补充的音视频或是PPT图片材料。

这一步也是探究与分享的基础,材料的熟悉程度,把握点的精准直接影响探究的成败。

前阅是在设问抛出前对材料的粗浅阅读,是对材料的大致了解;后阅是设问出来后对材料的再阅读,从材料中找到能解决问题的线索,目的明确,要定位精准,否则就会偏离方向。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设问在材料上做好标注,并注明所对应的设问和要探究的方向。

3、问。

即设问,要探究必定有设问,这是探究的核心。

探究是否有用,关键就在这一步。

设问一要有准度,要根据课时的知识和要解决的任务来设问,不能漫无边际;二要有精度,问题不能太多。

实践证明三个左右为宜,问题太少必定大而空,学生无所适从,问题太多就会太具体、太杂,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思维提高发展的梯度;三要有剃度,三个左右的问题设计要从易而难梯度设计,后一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解决,也可反馈学生解决问题的层次;四要有跨度,实现前后知识点的运用串联既可以运用复习已有知识能力为解决现有问题服务,也可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也可以说是设问高水平的体现,其作用不言而喻;五要有深度。

“平面构成”学生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平面构成”学生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育模式下形成的被动学习方式的 “ 惰性” 作用,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达 到 “ 人予渔 ” 授 的教育 目的。
( ) 二 强调理 论知 识的拓 展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平面构 成 ” 然 突出 它的 实践 性 , 虽 但理 论 知识 的学 习依 然具
学 习 内 容 有 意 义
合 计
3 4
16 O
3. 21
l . ∞ O
习方式 ( 详见表1 ) 从表1 可见, 3。 4 在学习中教师依赖现象普遍, 表
示学 习中 “ 少 依 赖 ” 师的 学生仅 占94 , 很 教 .% 而且 明确 认识 到 教 师
依 赖 现象 是 “ 不好 ” 的学 生仅 占2 . 详见 表 l ) 7 ( 4 。此外 , 5 在课 外 学 习管 理 中 ( 详见 表 1 ) 超 过 八 成 的学 生课 外 花在 学 习平面构 成 上 , 6
力, 不善于独立思考, 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弱, 易产生依赖性。 对此, 教师往往 以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方式不遗余力地进行帮助, 从
而 不 自觉 地保 持 了这种 依 赖性 。因此 , 师必 须转 变 角色 , 从 学 教 要 生知 识 的传授 者转 变 为学生 自主 学 习培 训 者, 帮助 学生剔 除 应试 教
习方 式 的选 择 、 习过 程 的控 制 以及 自主学 习能力等 方面 。 学 调查 显
喜 欢 老 帅
学 习成绩 好


38 .
47
示 , 然学 生认 为平 面构成 学 习应 该 “ 外 自主学 习为主”( 虽 以课 详见 表 1 ) 但 实 际学 习中依 然主要 采用 “ , 2 听老师讲 课结 合 自己钻研 ” 学

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OBE理念概述 (7)2.1 OBE理念的定义 (8)2.2 OBE理念的核心思想 (9)2.3 OBE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 (10)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2)3.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13)3.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4)3.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5)3.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16)四、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17)4.1 教学目标设计 (19)4.2 教学内容设计 (20)4.3 教学方法设计 (21)4.4 教学评价设计 (23)五、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24)5.1 实践准备 (25)5.2 实践过程 (26)5.3 实践效果分析 (28)5.4 实践反思与改进 (29)六、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 (30)6.1 评估方法选择 (31)6.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6.3 评估结果分析 (33)6.4 评估结论与建议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 (37)7.2 研究贡献 (38)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本论文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论文首先对OBE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明确了其在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核心地位。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基于OBE理念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一)结构化研讨有利于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一个人就多一条路子。

一个人去面对问题,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难免有失偏颇,甚至会钻牛角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棘手。

结构化研讨不同于开会,开会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发表个人意见看法,有的还担心说错说不好而不敢发言,但是结构化研讨不同,每个人都要发言,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不会去分出对错好坏,而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如此以来就使得问题分析地更加透彻,基本上可以直击要害;解决问题也愈灵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一个方面也有多种解决办法可实施。

岗前培训班有一次研讨是围绕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更好的提质增效。

有一个小组找出了50个问题,分析出40条原因,提出了关于体制机制、企业文化、个人素质、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合计23条措施。

很多条目字字中肯,能够直接说到人的心坎里,还有好几个人直接把研讨结果发给了之前所服务的企业。

(二)结构化研讨有助于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个人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短板和弱项,结构化研讨采取一种集思广益,踊跃发言的方式,使得经验阅历不丰富的年轻干部很容易发现自身不足,尤其是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方面,相比于领导前辈们是显而易见的,有比较才能找到差距,认识到不足之处才能找准努力的发向。

同时还能拓宽个人的知识面,达到累积成多,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还是岗前培训的一个研讨主题,干部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和个人能力素质。

每个人每天都接触到网络,但是提到“互联网+”,却一下子懵了,“互联网+”加的是什么?如何把互联网加在工作学习中才能有效的提升工作效能和能力素质?针对性这些问题可以很清楚的把握住方向,去接触学习新东西,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个人能力。

(三)结构化研讨可以提升道德素质和修养境界结构化研讨的主题不仅来自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很多现实生活中问题也会拿来研讨,既然研讨就肯定有其必要性,十二月份的研讨主题是感恩的心来自哪里?如何培树?如何带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说到感恩,每个人都知道要懂得感恩,可是感恩的.心来自哪里?看看国际形势,中东地区常年硝烟弥漫、战乱不断,而我们能够安心上下班,陪家人;邻国朝鲜近几年来屡次进行核试验,无疑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我国一直强调和谐,重视发展,这些是感恩的理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育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育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育发布时间:2022-03-02T03:05:16.085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下36期作者:杨霞[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数学学习的主要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顶层设计,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结构;通过多维关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目引纲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结构;通过回顾整理探讨结构建构过程、经历结构重建过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不断累积、层级进阶的学习活动中感悟结构、理解结构、重建结构,培育结构性思维。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杨霞邮编:272100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数学学习的主要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顶层设计,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结构;通过多维关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目引纲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结构;通过回顾整理探讨结构建构过程、经历结构重建过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不断累积、层级进阶的学习活动中感悟结构、理解结构、重建结构,培育结构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结构性思维引言传统的数学课堂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详细、全面地灌输给学生,不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也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知识和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对知识也就无法掌握得牢固扎实,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时,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

这种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起不到好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方法理念培养小学生结构性思维能力的方法理念,即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掌握其年龄特质和心理特征,明确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成型,需要先让其感兴趣。

让学生思维在“动”中飞跃——用好“眼、耳、脑、口、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让学生思维在“动”中飞跃——用好“眼、耳、脑、口、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让学生思维在“动”中飞跃——用好“眼、耳、脑、口、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布时间:2021-09-07T11:12:16.0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2期作者:吴银军朱婷婷[导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吴银军朱婷婷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淮安 223001江苏省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教学效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社会公民。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耳、眼、脑、口、手在课堂中充分活动起来,学生个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由此,笔者想到,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就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及学生自我主动的发展。

一、动眼——凝聚慧眼,在观察中迸发思维灵感“观察是学生的触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苏教版教材中,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在许多地方(特别是主题图、习题插图)都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场景,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不动的,学生从中不能清晰地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的双眼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让静止的画面也活动起来。

单元视角建构课堂,“三视”增强知识结构化——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单元视角建构课堂,“三视”增强知识结构化——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单元视角建构课堂,“三视”增强知识结构化——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发布时间:2021-03-26T15:44:17.070Z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作者:何媚[导读] 图形与几何内容是结构化的知识,有递进的过程,是有层次性的。

以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解读从单元视角结构化视角如何利用“三视”:细视(内容解读)、俯视(单元视角解读)、审视(关键结构解读),来建构课堂。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何媚摘要:图形与几何内容是结构化的知识,有递进的过程,是有层次性的。

以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解读从单元视角结构化视角如何利用“三视”:细视(内容解读)、俯视(单元视角解读)、审视(关键结构解读),来建构课堂。

一、细视,对比解读教材通过对比,发现三套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究展开内容上是差不多的,均有格子图,转化为长方形等,但是在导入情境上,猜想验证的顺序,以及转化方案的呈现,存在在不同的编排,因此,北师版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借鉴:(1)情境引入中北师版提示较为明显,学生的生成性较少,可以适当放开,可参考人教版列出的长方形长、宽与平行四边形底、高之间的对比,为后续割补法做铺垫,思维空间大,与后续联系很紧密。

(2)教材中割补法只呈现了三角形和梯形的方法,苏教版呈现了梯形加梯形的割补方法,也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只有一条。

(3)合理合情安排练习内容,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课,除练习内容紧扣公式以外,也可适当拓展转化思想的应用练习,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俯视,梳理教材,整体把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图形与几何的面积内容的地位本课之前,学生已能熟练分辨长、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其基本特征,并学习了面积与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有关知识,并掌握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如使用格子的数量表示图形的面积。

从面积内容的结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属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多边形面积的延续也是为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四式对话: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路径

四式对话: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路径

四式对话: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路径发布时间:2022-09-06T00:59:36.74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5月9期作者:凌海曦[导读] 通过自我对话,实现多层次的情感互动。

四式对话使阅读教学有法可循,注重教学过程性的生成,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认知、情感态度得到主体发展和自我提升。

凌海曦(茅盾实验小学浙江省桐乡市 314500)【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课堂对话中重视对阅读策略的关注,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把对话的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基于新型学习理念,针对阅读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发展多角度的能力构建;通过文本对话,生成多维度的认知交融;通过生生对话,激发多方面的思维交流;通过自我对话,实现多层次的情感互动。

四式对话使阅读教学有法可循,注重教学过程性的生成,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认知、情感态度得到主体发展和自我提升。

【关键词】对话教学;过程性生成;阅读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将对话的过程看作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课堂对话应关注阅读策略。

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语言交融和精神交流,自觉追求生成性、创造性、个性和生活性,其特征是学生和教师心理世界的开放性。

一、导引启思式:在师生对话中,发展多角度的能力构建有效的师生对话建立在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更应当是学生的引导者。

而对话教学打破了传统多环节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深入对话,击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

(一)以问题为引导,触发互动纵深化推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找到课文的重点,创设链接教学重难点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有效的集中对话:通过整体感知和具体品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就主问题作多角度的深层思考,由点及面培养学生的多重学习能力。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其次,这是图书馆的广告词,图书馆需要安静,所以“轻轻地”符合环境;
最后,这样的广告词比较委婉地表达要求,不是特别生硬,反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
8.学校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诗补写开场白中的诗句。
古诗是一幅幅草木明净的“无声画”。芦苇摇曳,先民低唱“①______,白露为霜”(《<诗经>二首》);登楼远眺,崔颢吟诵“②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持节塞上,王维长叹“③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羁旅天涯,马致远感慨“④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D 10.(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11. B
12. ①.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②.示例1: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A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qú()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张林芬:结构化研讨(四副眼镜法)

张林芬:结构化研讨(四副眼镜法)

张林芬:结构化研讨(四副眼镜法)辑”,没有“关联”,甚至看起来非常“荒唐” 和“离奇”。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地遐想,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让思想自由流动,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团队列名法团队列名法是集体决策方法之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小组成员的意见,使团队成员的意见得到更充分的表达,防止由少数人控制。

一般步骤1、每个人独立思考,把自己所有的意见顺序排列(每条意见用一句话概括,不需要解释),写在你自己的纸上,不允许讨论。

(注:多长时间内列出多少条,灵活掌握)2、每个人轮流说一条意见,如果自己的意见别人讲过,不再重复,讲自己的下一条。

如果自己没有新意见了,则越过。

只说意见,不加解释。

别人发言时,不评论。

3、澄清问题。

对每条意见进行讨论,如有不清楚的可以提问,可请提出意见的人进一步解释,说明含义。

4、每个人根据自己认为重要的程度,选择4个问题,按4分制,评定问题的重要程度。

(即: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打4分;次之,3分、2分、1分)(注:从中选取多少条重要问题,灵活机动)5、集体决策。

把每条意见的分数相加,得分最多的前几项即为集体意见。

问题、原因、问题、原因、对策第一时段:澄清问题(摆出现状)第二时段:分析原因第三时段:找出对策(建议)(催化者引导)请各研讨小组2分钟之内推选:一、1名催化者(是学员组长的助手,配合学员组长组织研讨。

引导大家讨论并用关键词记录大家的观点)二、1名组长(组长是学员召集人。

带头围绕主题讨论)三、1名发言人(发言人是学员代表,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小组研讨成果。

)各研讨小组第一步:澄清问题(摆出现状)(10分钟)各研讨小组第二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5分钟)(如需要,可以聚焦出1至2个重点问题)各研讨小组第三步: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5分钟)催化者灵活掌握SMART原则催化者灵活掌握SMART原则SMARTS pecific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 ime bound 目标要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要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要可衡量,目标要可衡量,要量化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要和任务有相关性目标要有时间表,目标要有时间表,有时限全班交流(重点汇报对策) 重点汇报对策)一、请第一组用2分钟时间汇报本组研讨结果。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目录目录译者前言前言关于作者感谢第一部分积极学习概述大脑如何工作学习风格学习的社会属性对积极学习的疑虑积极学习的具体细节第二部分如何一开始就让学生变得积极起始目标团队建设策略1 交易位置2 谁在教室里3 团队简历4 预测5 电视商务6 我的圈子7 真正的相互认识8 团队起步9 重新联结10 大风吹……11 设置基本课堂准则现场评估策略12 评估搜索13 学生们存有的疑问14 即时测评15 代表性样本16 班级关注点迅速投入学习的策略17 积极的知识分享18 轮转三人组19 找到你的标签20 让学习氛围更轻松21 交换观点22 对不对23 课堂契约第三部分如何帮助学生积极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全班学习24 引发求知心25 倾听小组26 指导学生作笔记27 宾果课堂28 互补教学29 导引式教学30 记者见面会31 演出32 我是谁33 录像评论激发讨论34 积极讨论35 议会式讨论36 三阶段玻璃鱼缸决策37 扩展专门小组38 小组论战39 大声朗读40 模拟法庭促进提问41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42 植入式问题43 较色反转问题合作学习44 信息搜索45 研究小组46 卡片分类47 学习竞赛48 两个人的力量49 团队测验同伴教学50 组与组互换51 “拼版”学习法52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教师53 同伴课堂教学54 学生创建的个案研究55 新闻素材56 海报独立学习57 想象法58 此时此地的写作59 心灵地图60 行动学习61 学习日志62 学习合同情感学习63 看它是怎么样的64 告示板等级排列65 什么?然后怎样?现在如何?66 主动的自我评估67 角色榜样技能发展68 开火流水线69 主动观察和反馈70 无威胁较色扮演71 三人角色扮演72 轮换角色73 示范方法74 无声的演示75 练习—复述对子76 我是——77 曲线球78 建议小组第四部分怎样让学生把所学牢记心间回顾策略79 索引卡片匹配80 主题回顾81 提出问题和得到答案82 填字迷津83 jeopardy回顾84 知识竞赛85 学生重述86 宾果游戏回顾87 好莱坞方阵回顾法自我评估88 重新考虑89 投资回报比率90 学到的事物的展览会91 活动式自我评估92 评估拼贴画未来设计93 继续学习94 缓冲贴示95 我现在解决96 追踪问卷97 坚持不懈离别感想98 道别时的拼字游戏99 联结100 集体照101 最后的考试译者前言我以为,不管你现在教的是哪个学科,不管你教的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不管你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你都会发现本书中提供的教学策略非常有用,并会为之激动不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