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文档)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文档)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

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状等。

常见于高血压。

,眩晕辩证分为: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

3.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服从医师的安排,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5..病情观察:(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3)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4)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二、辩证施护1、肾气亏虚证证候: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风痰上扰证)证候: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证候: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证候: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三、护理:1、注意保持病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必要时氧气吸入。

2、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3、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4、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四、健康教育(1)因本病每遇疲劳、郁怒等诱因而反复发作,故应使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节制房事,戒烟酒,养成起居规律的良好习惯。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2.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3.体征检查: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恐惧、焦虑等情绪。
5.生活习惯:了解患者饮食、睡眠、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
三、护理措施
1.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型: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刺激;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4.自我监测:教会患者监测自身症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监测护理效果。
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方面。
3.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指导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2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引言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特点是发作性、反复性及症状多样性。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精心制定的护理方案,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为针对眩晕病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护理评估
1.病史收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生活习惯。
2.症状观察:监测眩晕发作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中医在治疗眩晕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结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医护理流程,为眩晕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因、病程、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华】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精华】

眩晕中医护理常规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骞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叶.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痰痛(外伤性除外),胫痰膝软和足跟痛,耳呜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眩晕的护理常规文档

眩晕的护理常规文档

眩晕的中医护理常规眩晕是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辨证:风阳上扰证, 痰瘀内阻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辨证论治:急性发生的眩晕多偏实,可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标为主;缓发病者多偏虚,宜用滋肾养肝、益气补血、健脾和胃为主。

但眩晕多属本虚标实,故在治疗上宜标本兼顾或先治标后治本(尤对急性发病者为然)。

自古延用标本兼顾的治法是:滋养肝肾合平肝潜阳、健脾益气合化痰降逆,或益气养阴合活血化瘀等。

辨证施护: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闭目养神。

改变体位动作应缓,避免低头、弯腰、旋转。

3.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光线柔和;阳虚者宜住温暖处,避免风寒;阴虚者注意室内凉润,通风良好。

4.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血压及伴随症状,如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不清、肢体麻木、血压上升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对证处理。

5.中药汤剂宜温服,如眩晕发作定时,可于发作前1小时服药;如伴呕吐,中药宜冷服,将药液浓缩,少量频服。

6.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热量,易消化,少量多餐,;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肾阴不足者应食滋阴益肾之品; 痰瘀内阻者多食清热利湿之物。

7.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掌握自我调空能力,介绍相关知识及经验,增强信心。

8.眩晕严重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穴,针刺中脘、丰隆、内关、风池等穴。

伴恶心、呕吐者用梅花针扣打穴位,如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还可用捏脊疗法改善脾胃功能;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眩晕病患者,护理措施应有所侧重。例如, 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应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 于气血亏虚型患者,应注重饮食调养、增加营养摄入;对于 肾精不足型患者,应注重休息、节制房事。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地理环境、季节时令 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在护理眩晕病患者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以及居住地的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根据眩晕病的证型,选择合适 的拔罐方式。常用的拔罐方式 包括火罐、水罐、抽气罐等。
患者取舒适体位,医师选取一 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拔罐,注意 罐口应平整、无破损,然后按 照规范进行拔罐操作。每次拔 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0-15分钟内。
拔罐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同时,孕妇、年老体弱 及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应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拔罐护理。
04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听音乐、 阅读等,以缓解压力和疲劳。
加强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 勇气。
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病情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针灸护理
选取穴位
根据眩晕病的症状和病因,选取合适的穴位 进行针灸。常见的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内 关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眩晕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肝 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 中阻等。
病理机制
眩晕病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肝、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导致气血阴阳 失调,清窍失养,发为眩晕。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等症状,结合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因素,进 行综合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

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

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

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

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

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

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分型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或肝阴素亏,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临证(症)施护
①病室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宜暗。

②观察血压、脉搏、舌苔及眩晕发病情况。

③血压升高者,若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加剧、口眼歪斜等中风证候,立即使患者绝对卧床,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④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动火之品,如葱、蒜、辣椒、酒等。

宜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对口干、口苦者,可用麦门冬、菊花煎水服。

⑤畅情志,勿恼怒,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气血亏虚型:因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致气血两虚,皆可发生眩晕。

证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差,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治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临证(症)施护
①发病时宜卧床休息,平时适当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太极拳等。

②起卧时动作宜缓,勿突然站立或坐起,防止跌伤。

③加强饮食调补,宜选营养丰富的高蛋白之品,如鱼、瘦肉、鸡蛋、豆腐、黑木耳、红枣、黑芝麻等,或用天麻20g煨母鸡1只(1kg)食用,忌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

④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痰浊中阻型:因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

证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淡,苔白腻,脉濡数。

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临证(症)施护
①眩晕如坐舟中,头部转动不利,宜静卧休息,切勿摇动床架。

②呕吐较剧,暂禁食,取侧卧位,可予生姜水镇逆止呕。

呕止后,进流质素食。

饮食宜开胃、消食、营养丰富为原则,如萝卜、山
楂、薏仁等。

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生痰生湿之品,肥胖者控制甜食。

③饮食有节,勿过饥过饱。

(4)肾精不足型: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

证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湿,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偏阴虚者,治宜补肾滋阴,方用左归丸;偏阳虚者,治宜补肾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

临证(症)施护
①发病时静卧休息,舒适体位。

②饮食,偏阴虚者,可食银耳、百合、海参、淡菜等清补之品;偏阳虚者,可食羊肉、狗肉、胡桃肉等温补之品。

可予杜仲、枸杞子煎水代茶饮,以补益肝肾。

7.并发症护理
做好安全管理,眩晕时宜卧床休息,协助生活起居,防晕眩跌仆损伤。

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清淡易于消化食物。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