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诉衷情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
学科语文课题名称诉衷情
课堂类型新知课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授课对象14W1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
学情分析学生为宜州职教中心微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兴
趣不大,基础薄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游其人及其文。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情感熏陶法
教学过程备注教学环节与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3分钟)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是陆游。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讲授新课(25分钟)一、诗人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北宋灭亡之际,宋、金两国南北对峙的年代,国土分裂、战争频发、朝政黑暗、人民痛苦。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他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批判妥协投降、反映人民疾苦、抒发政治抱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初步读词
1.请同学们试读一遍
2.纠正、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
衷情、觅、匹马、戍、貂裘、鬓、
3.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请两三位同学起来读,并简单点评。
4.放示范音,请同学们跟读。
5.请同学们读课下译意,了解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
(一)总说情感。
①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
②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③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觅封侯】寻觅建功立业以博取封侯的机会。
2.【戍梁州】戍守凉州城。指陆游48 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帐下助理军务(相当于现代的“参谋”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
3.有人说,这首词的首句“当年万里觅封侯”,表明了陆游追求高官厚禄,你如何理解?
——在封建社会,君与国、忠臣与报国往往联系在一起。一个人要想报效国家,通常要走封官觅侯的道路。从陆游个人经历看,他“万里觅封侯”,正是为了抗击金人、实现国家的统一,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词。
(三)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关河】关塞、河防。指边疆。
2.【何处】指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的意思。
3.【貂裘】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
4.[“关河”句] 边塞从军生活像梦一般消逝了。
5.[“尘暗”句] 貂裘积满灰尘,颜色也变了。暗指自己长期闲散,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四)“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1.【鬓先秋】鬓发早已变得像秋霜一样花白了。
2.请同学们读这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此时词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胡人还未消灭,双鬓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只能白白地流淌。)
3. 这句词,三字一句,形成排比,语气连贯,表意畅达。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面对现状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无限悲痛之情。它承上两句“胡未灭,鬓先秋”的遗恨与无奈,把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情倾诉出来,也为结尾三句的反诘积蓄力量。
4.如何读出遗恨、无奈、悲伤的复杂感情?
放示范音。(情感由恨转悲,语速由中转慢。前两句重音在“胡”、“鬓”;后句重音在“空”,读时三字分开,但分而不断。)
(五)“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此生谁料到?本想驰骋边疆抗击敌人,却一事无成终老沧洲。
2.【天山】指祁连山, 代指边防战争前线。
3.【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居者所在之地。
2.这是一个有力的反诘句。如果将“谁料”换成“无奈”,直接陈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的看法。(反诘:反问的一种)
——(换成“无奈”,似乎这一结果是上天安排的,无法抗争;用反诘句,意在指责统治者的屈辱投降造成了作者晚年这种境况,这是对朝廷当权者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比愤慨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