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培养审
美情趣。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诗歌,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传
达情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准确表达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准确表达诗歌的情绪。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个适合朗读的诗歌,课件或黑板,相关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分发或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朗读诗歌。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安静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向学生介绍诗歌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形式,具有表达情感的独特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生的美好和哲理。
Step 2 引入诗歌朗读(10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随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其他准备好的诗歌,要求学生表达出诗歌中情感的变化。
Step 3 理解诗歌情感(20分钟)
教师选取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师依次解读诗歌的词句,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并发表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理解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纵观唐宋词发展,了解唐人和宋人词的特点。
2.理解陆游《诉衷情》的情感表达与词意。
3.阅读分析词作,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
2.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唐宋词作。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5分钟)1.通过谈论《红楼梦》中的词作,提高学生对词的认识。
2.讲述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例如,唐词体裁多样化,宋词精神思想更加丰富等。
2. 学习词作及相关理论(30分钟)1.讲解《词学大全》中有关唐宋词的相关知识,例如典故和修辞手法等。
2.分析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重点掌握“当年万里觅封侯”和“寻春的茶香依旧在世间”等句子的含义。
3. 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50分钟)1.投影陆游《诉衷情》,让学生跟读或朗诵。
2.安排小组讨论,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等。
3.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唐宋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语文写作(25分钟)1.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让学生借鉴唐宋诗词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误解。
2.强调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3.作业布置:整理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学生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生在讨论和阅读中情感表达和思考是否发展?3.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更好地调整教学中的节奏,更好地掌控教学效果。
2.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带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和范例。
2.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情感故事或者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表达的主题。
3. 讲解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诉衷情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形式,它通常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诉衷情的特点是真实、直接、情感强烈。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诉衷情的形式通常是散文或者诗歌,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引出情感的背景和原因,中间是情感的表达和体验,结尾是对情感的总结和反思。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真实: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直接:要直接表达情感,不要拐弯抹角。
•具体:要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表达情感。
•情感化: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反思:要在结尾部分对情感进行总结和反思。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诉衷情范例,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诉衷情的写作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诉衷情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学生能够运用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情感表达。
4.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诉衷情范例。
5.学生能够在诉衷情的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诉衷情》说课稿
《诉衷情》说课稿《诉衷情》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诉衷情》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诉衷情》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
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
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
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说学生。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了有关陆游、陆游的诗、创作背景以及南宋历史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思路清晰。
通过课前积累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认识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
然后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陆游还是一位充满悲愤、无奈、遗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诗人。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句法结构;2.领会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理解;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交流能力;3.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导学1.通过课堂问答、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唐宋词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讲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学风格,为学生理解《诉衷情》奠定基础。
2. 感性阅读教师向学生朗诵《诉衷情》,让学生吸收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
3. 理性阅读1.学生独立阅读《诉衷情》;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比喻意象和文化内涵;3.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评析诗歌1.分享讨论: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分享自己的分析与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扩展;3.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文,予以评述。
5.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2.学生总结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课程内容板书设计陆游《诉衷情》陆游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简约自然◆婉约柔美◆描写意象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忧国忧民◆仕途失意◆人生凄苦七、课堂作业1.写一篇150字的读后感;2.选择一首唐宋词,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练习朗读《诉衷情》,讲述自己的朗读体会。
八、教学反思重难点教学成效显著,在理解唐宋词及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方面,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诉衷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诉衷情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诉衷情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
诉衷情 优秀教案
诉衷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朗读和诵背能力;培养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对宋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预习的内容。
2.简介背景。
年近七十,在故乡绍兴写作此词。
二、朗读和分析该词。
1.齐声朗读这首词。
简介词的读法:了解作者和背景;初读—翻译;再读—品字词句;三读—作者的思想;四读—习得。
2.品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上片)。
上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请学生翻译这两句。
用了一个什么典故?---什么朝代?谁?成语?汉班固投笔从戎这一句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词人往日的凌云壮志和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万里觅封侯----凌云壮志。
匹马戍梁州----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积累旧知。
鉴赏词的方法。
文化积累:班固汉投笔从戎句意理解: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知识点:对比豪情壮志。
典故重点词语:“断”“暗”----生动形象。
情感:忧伤惆“万里觅封侯”哪个字特别生动?“觅”字。
写出了什么?分析得再细一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当年的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句哪两个词语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这两句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豪情壮志。
这豪情壮志怎么样?实现了吗?用词句回答。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翻译。
再次复习“梦断”意思。
---梦醒。
豪情壮志破灭了。
作者怎么写豪情壮志落空的?用了苏秦典故。
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
---典故。
用了两个生动的词。
“断”“暗”“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理想破灭,报国之志未酬。
---断和醒的区别—程度不同。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教案:诉衷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诉衷情》。
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时节,独自思念着远行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
教学时,我们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诉衷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诉衷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篇《诉衷情》3.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初读:让学生自读《诉衷情》,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品味: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等。
5. 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诉衷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诉衷情》板书设计:春天景色思念恋人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诉衷情》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但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爱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关键。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诉衷情》中,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以女子思念远行恋人的情感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
诉衷情教案设计
诉衷情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诉衷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诗歌《诉衷情》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诗歌《诉衷情》的意义。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抒情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诗歌《诉衷情》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听到或观看诗歌的朗读或演唱。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于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2. 通过展示一幅与抒情诗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核心活动:1. 学生独立阅读《诉衷情》诗歌,并标注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词句。
2.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共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或演唱《诉衷情》,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呈现给全班。
巩固拓展: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表演一段与《诉衷情》主题相关的短剧或情景再现。
2. 学生以个人的方式,撰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或感悟,并与全班分享。
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来评价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彼此的表演或呈现,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专业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进行讲座或交流,分享他们对于抒情诗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会或文学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诗歌《诉衷情》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
3. 与抒情诗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资源。
4.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音频。
2. 诗歌《诉衷情》的教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诗歌《诉衷情》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
2. 播放音频:教师播放诗歌《诉衷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3.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诗歌的手写版,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诗歌中传递的情感以及诗句的意义。
6. 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诗歌的分享与交流。
7. 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交流。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歌进行朗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导师的引领下,对《诉衷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分组朗读和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然而,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继续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此外,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展示形式和质量有待改进。
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诉衷情》阅读教学设计
练习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全 面,能否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 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反思 学习过程,发现 自己的不足和进 步
互评: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促进 共同进步
评价标准:根据 教学目标和内容 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采用 多种方式进行评 价,如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解析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语言,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深入理解词的 意境和内涵。
实践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解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词人陆游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生平: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历 经宦海沉浮,终其一生都在为国 家和人民奋斗。
代表作:《诉衷情》、《钗头凤》 等。
总结如何更好地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如注重诗歌意境、了解诗人背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05
教学评价
章节副标题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包 括回答问题、小 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诉衷情》,再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词意和情感。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方 法,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能够熟练运用略读和精读技 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的主题、 语言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
运用所学阅读技巧 和方法:引导学生 运用在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进行阅读实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诉衷情”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意。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2.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课后作业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课后作业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课后作业2.尝试运用诗歌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
三、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审美魅力。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诉衷情》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能运用诗歌语言进行感性表达;3.能够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诉衷情》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诉衷情》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歌的背景和内涵;2.分析法:通过分析《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3.朗诵法:通过朗诵《诉衷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4.创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诉衷情》的新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
2. 学习诗歌(30分钟)1.学生阅读《诉衷情》全文,反复品味其中的情感和表达;2.教师讲解《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3.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歌曲欣赏和感受。
3. 朗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感受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节奏下,透彻表达《诉衷情》;2.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班内同学进行表演,进行互动,轮流进行诵读。
4. 创作(35分钟)1.以《诉衷情》为蓝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诗的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词汇和韵律进行写作;2.学生进行创作,每位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互动和点评,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5. 总结(10分钟)教师梳理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所学要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列出《诉衷情》的主要知识点和情感表达;2.课堂练习: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听读理解和诗词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对《诉衷情》的自我感悟,并进行诗词题写或创作作业;4.学生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语文版八下《诉衷情》教案6篇
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 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包含 词的意境。 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
的悲愤之情。
3、整体理解全词的情感:理想 中渴望着报国立功, 但现实中却
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 的矛盾, 万般无奈, 这三个短句 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 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 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 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
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
咀嚼
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 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在琅琅的书声中、 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已年老体衰, 悲愤不已。 (或可 想像。 以细化为三个场景, 但对三个场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 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 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
要注意) :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 内容,更要能品味词 加对敌战斗的场景; ②睡梦中再 的佳句,在思维上多
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 加引导和训练。这一 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 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 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 2)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
二十一、诉衷情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 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
“气吞残虏” ,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
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
《诉衷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诉衷情》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貂、裘”两个生字。
会写“侯”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阅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了解陆游的生平,查找和本首词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了解陆游的其它表现爱国情怀的诗词,并背诵积累。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题。
1、背诵陆游的诗词。
2、简介陆游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解题。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在读之前,关注一下学习指南。
1、出示学习指南(一)反复朗读全词,至少读四遍。
注意:前两遍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全词读通顺。
后两遍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节奏。
可以在词句中划出停顿符号。
2、学生自由练读。
(二)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汇报朗读。
随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2、齐读。
三、研读诗词,理解词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词,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还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并互相补充。
3、指名汇报词的大意。
4、带着对词意的理解齐读全词。
四、细读诗词,品悟情感。
1、听配乐朗诵,渲染情感。
2、出示学习指南(二)第一部分●(写一写)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呢?写在诗词旁边空白处。
●(画一画)哪些语句向你传递了这样的情感?用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文字画出来。
3、学生读,品,思,写,画。
4、出示学习指南(二)第二部分●(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
5、集中汇报。
(师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
)汇报词的上阙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由当年的豪情壮志到如今的梦想落空的情感变化,并指导朗读。
汇报词的下阙时,重点体会陆游无奈、痛苦、悲愤、失望、遗憾等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并指导朗读。
五、个性朗读,升华情感。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诉衷情》这篇古文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掌握古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感性理解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会对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的诗人思想感情,并反映在写作中的特色和价值。
2. 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建立连读篇章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爱情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诉衷情》这篇古文。
2. 阅读理解环节(1)整体阅读:“《诉衷情》之纪事书法,至善至美,衷情之所在”,通过研读标题和导语,确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形式。
(2)细节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如其中的暗示和象征,可以与生活中的古代婚礼作比较,探究其中的花头的含义等等。
(3)学生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情感体悟等方式,推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领会思想感情环节(1)感性体验:让学生把全文的意境与现实联系起来,意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满怀感伤的情感。
(2)理性分析: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及对爱情的视角。
同时,也要把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加以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分析环节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写作课题,以作文的形式进行“仿写”和写作,使学生体验课文共鸣,展现学生自己的文学才能。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来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探究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仿写法:通过模仿经典文学创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逆向思维法,通过对教材经典语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小组讨论、总结性的思考和反思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总结。
(完整word版)陆游诉衷情教案
——(换成“无奈”,似乎这一结果是上天安排的,无法抗争;用反诘句,意在指责统治者的屈辱投降造成了作者晚年这种境况,这是对朝廷当权者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比愤慨的感情。)
1.【鬓先秋】鬓发早已变得像秋霜一样花白了。
2.请同学们读这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此时词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胡人还未消灭,双鬓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只能白白地流淌。)
3.这句词,三字一句,形成排比,语气连贯,表意畅达。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 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面对现状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无限悲痛之情。它承上两句“胡未灭,鬓先秋”的遗恨与无奈,把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情倾诉出来,也为结尾三句的反诘积蓄力量。
最后,全班再齐读一遍这首词,领悟作者的感情。
布置作业
(2分钟)
背诵《诉衷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② 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③ 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归纳小结
(6分钟)
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
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 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育同学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同学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布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晰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同学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殊留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专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同学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留意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解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情愿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
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
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教学准备】⑴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了解陆游生平,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以及古代其他诗词作家的爱国作品。
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是的,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读词感悟情感1、首先预设问题:这首词作的大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①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同桌之间互相点评、纠正字词读音。
(自由散读及互评)②请2个同学朗读,请2个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在书上。
戍(shù)貂裘(diāoqiú)鬓(bìn)③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读音、节奏、感情、语速等。
④同学齐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的情感。
2、同学回答、归纳这首词作的大意内容。
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
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认真聆听,然后思考:①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②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③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2、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词,然后分成10个小组讨论词人悲苦的原因。
3、再读词作,品读词句,学生分组交流感悟、畅所欲言:哪些词语表达了词人当年报国的雄心壮志?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板书:诉衷情衷衰哀梦泪空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
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
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
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说学生。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了有关陆游、陆游的诗、创作背景以及南宋历史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思路清晰。
通过课前积累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认识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
然后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陆游还是一位充满悲愤、无奈、遗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诗人。
在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理清词的情感线索,达到理解词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意义的作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导读法和讨论法。
1、情境导读法。
情境导读法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的教学方法。
这首词苍凉悲壮,慷慨沉郁,采用情境导读的方法,能使学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
一是开发课程资源,补充陆游的充满豪情的诗句激发情感,朗读词的上阙的前两句;二是用古代战争的视频凸显陆游的英勇和报国之志,再读上阙的前两句;三是用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一咏三叹地引读下阙,激发学生情感;四是选择恰当的音乐创设情境,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壮志未酬的悲愤;五是老师用激情的范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六是以诗解词创设情境,引入《示儿》一诗,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梦,再读这首词。
2、讨论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同一词句有多元的理解,对诗人的情感有不同的体会,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学生学法。
“教为不教,学为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以本课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老师先做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词的方法和学诗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学生回忆出以前学诗的方法后就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再以学定教,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三大板块。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让学生回忆陆游的诗歌,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后学生读题解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初步感知。
了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练习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学生从这两方面评价。
3、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词读正确、通顺。
)三、品读词,体会情感。
1、教给学词的方法。
“学习词和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了?”学生可能会说:“通过书下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