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师必备: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教案
教师必备: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渐向学生为中心、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优质的教案成为了教师们必不可少的教学利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诉衷情》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课文,透过这篇文章,可以教授学生情感交流、人际关系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份优选的《诉衷情》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掌握文章的重难点词汇及句型,并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综合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诉衷情》的基本情节和思想内容,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及句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尤其是情感交流方面的知识点。
2.帮助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5分钟)提前让学生通读《诉衷情》,了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中心思想。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故事导入通过简要回顾前几篇散文课文,使学生进入散文课文的学习状态。
2.理解课文让学生大声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分段理解文章,边读边解释关键词汇、难点句型及文中历史背景等。
3.思辨和讨论以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讨论空间。
三、课外拓展(10分钟)扩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通过阅读经典名篇,使学生加深对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四、复习与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学习成果。
五、实施效果本教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辨和讨论等方式,积极探索和理解《诉衷情》文本中涉及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理解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纵观唐宋词发展,了解唐人和宋人词的特点。
2.理解陆游《诉衷情》的情感表达与词意。
3.阅读分析词作,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
2.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唐宋词作。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5分钟)1.通过谈论《红楼梦》中的词作,提高学生对词的认识。
2.讲述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例如,唐词体裁多样化,宋词精神思想更加丰富等。
2. 学习词作及相关理论(30分钟)1.讲解《词学大全》中有关唐宋词的相关知识,例如典故和修辞手法等。
2.分析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重点掌握“当年万里觅封侯”和“寻春的茶香依旧在世间”等句子的含义。
3. 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50分钟)1.投影陆游《诉衷情》,让学生跟读或朗诵。
2.安排小组讨论,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等。
3.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唐宋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语文写作(25分钟)1.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让学生借鉴唐宋诗词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误解。
2.强调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3.作业布置:整理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学生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生在讨论和阅读中情感表达和思考是否发展?3.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更好地调整教学中的节奏,更好地掌控教学效果。
2.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带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育同学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同学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布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晰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同学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殊留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专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同学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留意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解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情愿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说课稿
《诉衷情》说课稿《诉衷情》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诉衷情》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诉衷情》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
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
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
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抓住“匹马”、“梦断”、“觅”、“暗”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3、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四)说学生。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了有关陆游、陆游的诗、创作背景以及南宋历史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主线,思路清晰。
通过课前积累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认识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
然后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陆游还是一位充满悲愤、无奈、遗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诗人。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句法结构;2.领会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理解;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交流能力;3.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导学1.通过课堂问答、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唐宋词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讲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学风格,为学生理解《诉衷情》奠定基础。
2. 感性阅读教师向学生朗诵《诉衷情》,让学生吸收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
3. 理性阅读1.学生独立阅读《诉衷情》;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比喻意象和文化内涵;3.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评析诗歌1.分享讨论: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分享自己的分析与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扩展;3.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文,予以评述。
5.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2.学生总结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课程内容板书设计陆游《诉衷情》陆游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简约自然◆婉约柔美◆描写意象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忧国忧民◆仕途失意◆人生凄苦七、课堂作业1.写一篇150字的读后感;2.选择一首唐宋词,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练习朗读《诉衷情》,讲述自己的朗读体会。
八、教学反思重难点教学成效显著,在理解唐宋词及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方面,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诉衷情 优秀教案
诉衷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朗读和诵背能力;培养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对宋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预习的内容。
2.简介背景。
年近七十,在故乡绍兴写作此词。
二、朗读和分析该词。
1.齐声朗读这首词。
简介词的读法:了解作者和背景;初读—翻译;再读—品字词句;三读—作者的思想;四读—习得。
2.品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上片)。
上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请学生翻译这两句。
用了一个什么典故?---什么朝代?谁?成语?汉班固投笔从戎这一句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词人往日的凌云壮志和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万里觅封侯----凌云壮志。
匹马戍梁州----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积累旧知。
鉴赏词的方法。
文化积累:班固汉投笔从戎句意理解: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知识点:对比豪情壮志。
典故重点词语:“断”“暗”----生动形象。
情感:忧伤惆“万里觅封侯”哪个字特别生动?“觅”字。
写出了什么?分析得再细一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当年的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句哪两个词语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这两句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豪情壮志。
这豪情壮志怎么样?实现了吗?用词句回答。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翻译。
再次复习“梦断”意思。
---梦醒。
豪情壮志破灭了。
作者怎么写豪情壮志落空的?用了苏秦典故。
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
---典故。
用了两个生动的词。
“断”“暗”“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理想破灭,报国之志未酬。
---断和醒的区别—程度不同。
《诉衷情》教案:传达情感的艺术之路
《诉衷情》教案优选:传达情感的艺术之路一、教学目的1.认识古代汉诗词中普遍运用的“抒情”手法;2.了解“抒情”表达手法对于情感传达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诉衷情”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4.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感性地诵读这首诗词,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理解并传达出诗人表达的情感;难点:如何在语言、语调、朗诵中准确传递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通过音乐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在班级中营造出调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快放松自己的身心状态,便于下一步的学习;2.通过阅读《诉衷情》一诗,结合其背景和作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该诗的情感表达手法,强调其“抒情”表达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感性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语调描述所感所想;4.分组进行朗诵,结合不同情感的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出所表达的情感内容;5.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这种情感表达手法,了解更多古代汉诗词中的抒情表达方式,并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所表达的情感;2.讨论法:讨论《诉衷情》一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情感表达手法;3.归纳法:结合多个古代汉诗词,归纳出普遍的抒情表达手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尝试。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手法,以及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尤其是在朗诵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语言、语调和情感的调整,以便让他们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教案:诉衷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诉衷情》。
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时节,独自思念着远行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
教学时,我们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诉衷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诉衷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篇《诉衷情》3.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初读:让学生自读《诉衷情》,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品味: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等。
5. 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诉衷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诉衷情》板书设计:春天景色思念恋人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诉衷情》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但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爱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关键。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诉衷情》中,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以女子思念远行恋人的情感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音频。
2. 诗歌《诉衷情》的教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诗歌《诉衷情》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
2. 播放音频:教师播放诗歌《诉衷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3.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诗歌的手写版,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诗歌中传递的情感以及诗句的意义。
6. 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诗歌的分享与交流。
7. 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交流。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歌进行朗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导师的引领下,对《诉衷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分组朗读和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然而,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继续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此外,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展示形式和质量有待改进。
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诉衷情》阅读教学设计
练习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全 面,能否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 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反思 学习过程,发现 自己的不足和进 步
互评: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促进 共同进步
评价标准:根据 教学目标和内容 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采用 多种方式进行评 价,如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解析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语言,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深入理解词的 意境和内涵。
实践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解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词人陆游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生平: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历 经宦海沉浮,终其一生都在为国 家和人民奋斗。
代表作:《诉衷情》、《钗头凤》 等。
总结如何更好地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如注重诗歌意境、了解诗人背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05
教学评价
章节副标题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包 括回答问题、小 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诉衷情》,再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词意和情感。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方 法,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能够熟练运用略读和精读技 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的主题、 语言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
运用所学阅读技巧 和方法:引导学生 运用在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进行阅读实践。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诉衷情》这首词的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
3. 让学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作者陆游的生平,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诉衷情》的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诉衷情》的创作背景。
3. 解读《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15 分钟)
- 逐句解读《诉衷情》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
-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的情感表达。
4. 体会词中的情感(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词中情感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对词中情感的共鸣。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诉衷情》的主题和情感。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诉衷情》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诉衷情”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意。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2.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课后作业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课后作业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课后作业2.尝试运用诗歌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
三、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审美魅力。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诉衷情》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能运用诗歌语言进行感性表达;3.能够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诉衷情》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诉衷情》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歌的背景和内涵;2.分析法:通过分析《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3.朗诵法:通过朗诵《诉衷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4.创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诉衷情》的新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
2. 学习诗歌(30分钟)1.学生阅读《诉衷情》全文,反复品味其中的情感和表达;2.教师讲解《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3.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歌曲欣赏和感受。
3. 朗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感受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节奏下,透彻表达《诉衷情》;2.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班内同学进行表演,进行互动,轮流进行诵读。
4. 创作(35分钟)1.以《诉衷情》为蓝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诗的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词汇和韵律进行写作;2.学生进行创作,每位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互动和点评,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5. 总结(10分钟)教师梳理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所学要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列出《诉衷情》的主要知识点和情感表达;2.课堂练习: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听读理解和诗词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对《诉衷情》的自我感悟,并进行诗词题写或创作作业;4.学生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语文版八下《诉衷情》教案6篇
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 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包含 词的意境。 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
的悲愤之情。
3、整体理解全词的情感:理想 中渴望着报国立功, 但现实中却
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 的矛盾, 万般无奈, 这三个短句 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 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 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 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
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
咀嚼
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 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在琅琅的书声中、 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已年老体衰, 悲愤不已。 (或可 想像。 以细化为三个场景, 但对三个场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 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 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
要注意) :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 内容,更要能品味词 加对敌战斗的场景; ②睡梦中再 的佳句,在思维上多
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 加引导和训练。这一 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 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 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 2)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
二十一、诉衷情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 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
“气吞残虏” ,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
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
《诉衷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诉衷情》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貂、裘”两个生字。
会写“侯”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阅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了解陆游的生平,查找和本首词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了解陆游的其它表现爱国情怀的诗词,并背诵积累。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题。
1、背诵陆游的诗词。
2、简介陆游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解题。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在读之前,关注一下学习指南。
1、出示学习指南(一)反复朗读全词,至少读四遍。
注意:前两遍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全词读通顺。
后两遍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节奏。
可以在词句中划出停顿符号。
2、学生自由练读。
(二)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汇报朗读。
随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2、齐读。
三、研读诗词,理解词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词,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参考书下的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还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并互相补充。
3、指名汇报词的大意。
4、带着对词意的理解齐读全词。
四、细读诗词,品悟情感。
1、听配乐朗诵,渲染情感。
2、出示学习指南(二)第一部分●(写一写)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呢?写在诗词旁边空白处。
●(画一画)哪些语句向你传递了这样的情感?用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文字画出来。
3、学生读,品,思,写,画。
4、出示学习指南(二)第二部分●(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
5、集中汇报。
(师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
)汇报词的上阙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由当年的豪情壮志到如今的梦想落空的情感变化,并指导朗读。
汇报词的下阙时,重点体会陆游无奈、痛苦、悲愤、失望、遗憾等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并指导朗读。
五、个性朗读,升华情感。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诉衷情》这篇古文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掌握古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感性理解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会对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的诗人思想感情,并反映在写作中的特色和价值。
2. 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建立连读篇章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爱情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诉衷情》这篇古文。
2. 阅读理解环节(1)整体阅读:“《诉衷情》之纪事书法,至善至美,衷情之所在”,通过研读标题和导语,确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形式。
(2)细节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如其中的暗示和象征,可以与生活中的古代婚礼作比较,探究其中的花头的含义等等。
(3)学生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情感体悟等方式,推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领会思想感情环节(1)感性体验:让学生把全文的意境与现实联系起来,意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满怀感伤的情感。
(2)理性分析: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及对爱情的视角。
同时,也要把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加以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分析环节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写作课题,以作文的形式进行“仿写”和写作,使学生体验课文共鸣,展现学生自己的文学才能。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来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探究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仿写法:通过模仿经典文学创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逆向思维法,通过对教材经典语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小组讨论、总结性的思考和反思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总结。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诉衷情》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品读法★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旧知引新,营造氛围)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学生发言)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ppt陆游生平和作品)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2.放录音朗读,学生模仿朗读.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四、品读词句,理解情感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愤之情: 1.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听后的感受.明确: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在交流中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是悲伤、郁闷、无奈等等,不强求统一)2.同学散读并思考: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关键字词的意思.)明确: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可根据学生的感知程度,教师提醒学生可联系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书后的注释,尤其是典故的理解,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明确: 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3.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体会大家先前圈划的词句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明确: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4.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整首词,再次体会爱国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五、联想迁移、拓展思维1.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明确: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2.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六、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背诵全词;并积累重点实词.2.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词,可适当地加入环境、心理活动、神情、动作等描写,但力求意境、思想和原词保持一致.3.自选题:(1)根据词的意境,自己再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2)根据对词的理解,为词找到相符的名家画作,也可以自己为词作画.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二教学目标★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诉衷情》,词牌名.后人更名为《桃花水》《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双调正体44字,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二、整体感知1、陆游(1125 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作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一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2、选自《陆游集》,这首词为作者宋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家居所作.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忧民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 ,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种深沉的压抑感有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3、学习生字:戍.(sh ) 鬓.先秋(b n)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三、细读品味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这两句回忆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战场的勃勃英姿. 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出自己报效朝廷,收复失地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了作者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这是作者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中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眼前, 关河已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被尘土所封,满眼是凄凉惨淡的景象.上片,回忆早年对敌战斗的情景,并和眼前的现实生活作比较,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由慷慨化为悲凉.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 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 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的被迫退隐,流露出对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作者血与泪的凝聚,是作者昂扬的爱国热情.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的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三句?明确: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来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五、教师小结这首词回顾词人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而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迈体衰,反映了词人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世事的愁苦心情.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七、板书设计诉衷情上片回首当年、着眼现实.下片年老体衰、壮志难酬.杀敌报国雄心壮,年老体衰空自叹.小学六年级语文《诉衷情》优选教案示例三【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4. 师指出: 觅 :寻找戍 :(军队)防守暗 :光线不足,黑暗.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2.生汇报:胡未灭 ,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5.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这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最后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来)6.再次研读: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3 )、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齐读《诉衷情》.(配乐)7.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歌,让我们怀着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好么?(配乐)8.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呢?9.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白刃临头笑,青天在上任人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生齐读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过她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板书设计:《诉衷情》【宋】陆游胡未灭,爱国主义情怀鬓先秋壮志难酬的愤慨泪空流.。
诉衷情教案设计
《诉衷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
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 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2-12-28
回首页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追求,寻求。)
mì
pǐ
shù
qiú (防守)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
(指如秋霜似地斑白)
bì n
(白白地)
上一页 下一页
结合注解,了解大意,说说作者 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①忆当年对敌的场景; ②梦旧日战斗,醒来发现战袍早 被尘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 景。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考:“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那时, 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 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 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体会文章结尾“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 怎样的感慨吗? 提示:“天山”代指抗敌前线, “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 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 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州”并 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 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 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 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 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 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 治者的不满情绪。
提示:抒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思考:“觅”有寻觅的意思,用在句中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觅”既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 功名的急切,也写出了词人自许、自负、自信和 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思考: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这句应怎 样理解? 提示:“关河梦”指的是词人北上抗金、收复 中原的心愿。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 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 不知身何处。“关河梦断何处”一句,语势急转直 下,由先前的慷慨激昂,转为伤感悲凉,年轻时的 梦想彻底破灭了。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 封色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 事的消磨,而且也写出了心情的郁闷与惆怅。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代指抗金前线) (代指闲居之地)
下一页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 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 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 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 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 斑白,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 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 沧洲慢慢老去。
提示: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 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时至今日,虽然 军旅生活依然历历在目,时时入梦,可是 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当年”二字 表现了词人深深的无奈、惆怅之情及对过 去战斗生活的无限憧憬。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考:“觅封侯”——汉朝班超少有 大志,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建立功勋, 被封为定远侯。作者借用这一典故,用意 何在?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万里觅封侯: 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 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 侯。此借指立功报国。 尘暗旧貂裘: 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 “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 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 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 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总结
正所谓“心有余(胡 未灭)而力不足(鬓先 秋)”,虽略显无奈,但 那报国信念却愈老弥坚。
诉衷情
认识作者
宋·陆游
初知文本
问题研讨
拓展延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 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 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 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12岁便能诗文,生前 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 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非常伟大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 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上一页
下一页
找到文中形成反差的词句
“万里”与“匹马” 突出作者当时作战的英勇气势 “当年”与“今日” (梦断)对比, 突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痛。 “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对比 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悲凉化 为沉郁。
上一页
下一页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 大,壮志成空。 2.梦镜与实际的对比。 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 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 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 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悲 凉 沉 痛
上一页
下一页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蕴含的情感,品 味该句的佳妙之处。 提示:“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 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 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 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先”字写出了内心的 不甘与悲愤,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 既写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 不满和愤慨。“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 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 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