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理性与信仰的辩证关系

理性与信仰的辩证关系人类思维的两个主要方面之一是理性,而另一个则是信仰。
理性以科学、推理和逻辑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证来得到知识。
信仰则是基于个人或集体的主观感受和信念,常常需要无法被科学方法证实的理由来支持。
尽管理性和信仰在很多时候似乎存在对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首先,理性和信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理性更多地关注于表面的现象和客观的事实,致力于从经验中发现规律并建立科学的解释和理论。
它在科学、哲学和法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问题提供客观的解答,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然而,理性也有其局限之处,它无法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存在的意义、人类价值和道德的起源。
这时候,信仰进入了舞台。
信仰更多地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和主观的体验,它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独特解释。
宗教信仰是最典型的信仰形式,通过恒定的信念和文化传承,为人们提供了安慰、指导和希望。
信仰的力量在于它能超越理性和科学所能及的领域,给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然而,信仰也有其局限之处,它可能因为主观感受和个人经验而缺乏客观性,并且容易导致偏见和狭隘。
尽管理性和信仰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对立,但它们并非不相容。
事实上,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形成一种辩证关系。
理性可以通过客观的观察和实证来验证和修正信仰的内容。
例如,科学可以向宗教提供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从而使宗教信仰更加真实和可信。
同时,信仰可以为理性提供一种更广阔和深邃的视角,使人们超越科学和理性所不能及的领域。
正是这种相互补充和促进,使得人类的思维更加全面和深刻。
此外,理性和信仰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性帮助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仰则提供了一种情感支持和道德约束,使人们能够坚持信念和价值观,面对困难和挫折。
一个完整的个体和一个强大的社群需要既有理性的敏锐思维,也有信仰的坚定意志。
理性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交融

理性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交融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信仰的理解和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宗教信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理性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信仰。
理性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交融成为人们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理性与信仰的融合理性信仰强调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强调通过合理思考和科学论证来验证信仰的合理性。
宗教信仰则源自神圣的教义和传统,强调对上帝或神灵的虔敬和信仰。
在表面上看,理性与信仰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理性与信仰可以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
理性信仰强调对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审视和反思,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迷信和盲目从众的心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
当然,宗教信仰也可以为理性思考提供一种框架,指引人们在思考道德和价值观念等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
因此,理性和宗教信仰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二、世界观和宗教信仰理性信仰强调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试图通过合理思考和科学方法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起源。
与此同时,宗教信仰强调对人类命运和灵魂的关注,试图通过信仰上帝或神灵来寻找安慰和希望。
世界观是对人们所处世界的一种整体的把握,它不仅涉及到对现实的理解,也与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有关。
理性信仰和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人类对世界观的探索之上。
通过理性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意义,而宗教信仰则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三、道德约束与宗教信仰理性信仰强调人类道德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导来建立道德体系。
宗教信仰则通过信仰的行为规范和神圣的法则来引导人们的道德行为。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宗教信仰是人们探索、信仰和实践道德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理性信仰还是宗教信仰,都具有道德约束的功能。
通过理性信仰的思考,人们可以对道德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而宗教信仰则可以通过信仰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来引导人们的道德行为,让人们在道德选择上更加坚定和果断。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一直存在着。
理性强调科学、实证与逻辑推理,而宗教信仰则源于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求助。
这两者固然有着根本的差异,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融合。
本文将探讨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并试图寻找一种可能的解决之道。
首先,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理性信仰科学的严谨性和事实性,追求真理,注重经验证据的确立和推理的可靠性。
而宗教信仰则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感受和信仰体系的传统。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经常出现关于宇宙起源、生命存在的问题上的争论。
科学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解答这些问题,而宗教则以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解释之。
这常常导致两者的对立,理性捍卫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而宗教信仰则坚守信仰的边界。
其次,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还可以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观察。
理性强调智慧、道义和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它追求的是人类的幸福和共同利益。
然而,宗教信仰则建立在神圣的命令和教义之上,常常被视为道德的来源和指南。
然而,伦理和道德的取向并不总是合一的。
有时候,宗教信仰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例如传统的牺牲人类智慧和利益为了神灵的旨意。
这与理性的伦理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然而,尽管存在冲突,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也可以相互融合。
理性的科学方法和宗教的灵性体验可以共同带来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科学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医学发展,可以为宗教信仰者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
宗教信仰也可以给人类提供精神上的抚慰和平静。
对于一些人而言,宗教信仰是一种对存在的意义和目标的寻找,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的融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理性和宗教信仰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来减少冲突。
理性者可以更加尊重和理解宗教信仰者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观,不将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强加于他们。
相应的,宗教信仰者也应该包容并接受理性的思考和科学发展所带来的新观念和成果。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理性与信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理性强调的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思考和推导,而信仰则是基于个人对神秘或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和情感。
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因为信仰可能追求的是超越理性的境界。
本文将探讨理性与信仰的冲突,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理性与信仰的定义及特点理性是人类通过思维和逻辑方法来了解和解释世界的过程。
它强调依赖证据、实证和逻辑推理,受到科学思维和理性主义的影响。
理性思维注重客观事实,倾向于用分析和推理来达到问题的解决。
理性的特点是严谨、客观和可验证。
而信仰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或神秘存在的一种坚定的信念。
信仰通常建立在个人或集体的宗教或哲学体系之上,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
与理性相比,信仰更加主观,其特点是主观性、非理性和情感化。
二、1. 知识与信念的冲突:理性追求的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的知识,而信仰却是基于主观信念和个人情感的。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信仰可能与客观的知识相冲突,导致理性和信仰产生矛盾。
2.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科学以实证、实验和验证为基础,而宗教则依赖于信仰和神圣文本。
在一些科学理论和宗教教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例如,进化论与宗教创世论在人类起源和生命演化等方面存在冲突。
3. 理性思考与宗教教义之间的矛盾:理性思考要求人们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而某些宗教教义要求人们相信教义中的神圣真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理性思考的原则相抵触。
三、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尽管理性与信仰存在冲突,但也有可能实现两者的融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式:1. 批判性思维:人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将理性和批判性思考应用于对自身信仰的思考。
通过质疑和探索,确保自己的信仰基于合理的推理和证据。
2. 相互尊重:理性和信仰不一定非此即彼,人们可以相互尊重和容忍它们的存在。
通过尊重他人的信仰和理性,可以促进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存。
3. 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和如何运用理性。
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类思维的范围内,信仰与理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观念、主张或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任和承认,通常是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产生。
而理性则是指人类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来获得真理。
信仰和理性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辩证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二者之间的对立,更包含了互补、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关系。
首先,信仰与理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
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理性更注重通过推理和逻辑来根据已有的证据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然而,在面临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事物或现象时,人们常常依据自己的信仰来寻找答案。
无论是宗教信仰、道德信念还是人生哲学,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理性无法到达的空白。
例如,对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科学理性可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而信仰却可以提供一种宽广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来解答这些问题。
因此,信仰与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帮助人类建立了一个更完整、更复杂的认知体系。
其次,信仰和理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信仰可以激发人们的理性思考。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源于科学家的热情和信念。
他们的对于某种假设或理论的坚定信仰,促使他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去研究、实验和验证。
另一方面,理性思维也可以对信仰进行理性的审查和分析。
对于某种信仰体系来说,理性思维可以排除其中存在的逻辑漏洞、矛盾之处,并推动其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因此,信仰与理性在互相激励下,推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然而,信仰和理性也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人们过分依赖信仰而忽略理性思考时,往往容易陷入迷信和盲从的境地。
没有理性思维的约束和辩证思考,人们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丧失对真理的判断力。
同样地,如果人们过于追求理性而完全否定信仰的价值,就可能剥夺了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任。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理性思维的盛行使得有些人对一切信仰持怀疑态度,甚至对宗教信仰进行全盘否定。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与和谐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与和谐当提及理性与信仰,我们往往会将其视为两个截然不同、对立的概念。
理性强调逻辑推理和科学证据,而信仰则基于个人的情感和信念。
然而,事实上,理性与信仰并非互相排斥的关系,它们可以和谐共存,为个体和社会带来益处。
从历史上来看,理性与信仰的冲突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
在那个时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取代了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来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错误性,这让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信仰抱有疑问。
由此,一些人开始崇拜理性,将其视为唯一可靠的知识来源,而对于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
然而,理性和科学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银弹。
人类的思考和感受不能完全由科学来解释。
信仰,作为一种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满足了很多人对意义和目的的需求。
信仰可以提供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安慰和指引,使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下去。
信仰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
在现代社会中,理性与信仰的和谐共存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理性和科学,忽视了人性的情感和信念。
虽然理性可以使我们摆脱迷信和愚昧,但另一方面,过分追求理性也会导致人们对人情世故和道德质疑的忽视。
相反,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宁和安慰,但如果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质疑,就有可能滑向盲从和教条主义。
理性与信仰的和谐共存不仅对个体而言,也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体层面上,理性和信仰的结合可以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理性思维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而信仰则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并克服困难。
在社会层面上,理性和信仰的结合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理性思维可以促使人们合理对待他人的观点和信仰,而信仰则可以将个体与群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要实现理性与信仰的和谐共存,个体和社会需要努力寻找平衡点。
首先,个体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以便能够理性地评估和分析问题。
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哪个更重要——辩论辩题

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哪个更重要——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给人们带来信念和力量,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不移地前行。
宗教信仰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义和价值,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净化。
在人生的道路上,宗教信仰能够给人们指引和方向,让人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不能解释一切,宗教的存在是必要的。
”这句话表达了宗教信仰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在历史上,宗教信仰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宗教信仰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反方辩手观点:科学理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理性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相比之下,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科学理性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名人名句,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是无情的,它只关注事实和证据。
”这句话表达了科学理性对于事实和证据的追求,以及科学理性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经典案例,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无论是医学、工程还是信息技术领域,科学理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虽然宗教信仰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理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科学理性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科学理性更加重要。
浅谈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浅谈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一.引言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二者关系紧密、复杂,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宗教和科学二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
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
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
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科学与宗教既是相互区别和对立。
也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二.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下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的阐述我对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间辩证关系的理解.第一、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具有并存的关系。
其一,基督教信仰的现代基础被确立后,宗教信仰真正地由一种外在强制性基督教信仰在现代西方人那里,成为一种与科学理性并存的文化习惯的思想枷锁变成了纯粹个人性的精神自由。
自然界成为科学的领地,上帝只关心人们的精神世界,二者并存但不冲突。
其二,从认识论的根源上看,宗教和科学都渊源于对世界基本问题的解释。
它们产生的共同基础,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类为了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观察自然、解释自然,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从一开始就特别关心与其自身的利害祸福有关的事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论述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论述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一、理性依赖信仰存在时期在早期教父哲学把希腊、罗马的哲学视为异端,反对任何有理性的思考,提倡绝对信仰。
教会一直强制推行这样的思想准则,要求哲学服从神学,信仰高于理性,启示高于知识。
但是早期基督教虽有着虔诚的信仰,却没有系统的神学理论,而希腊哲学却有着成熟的理性批判能力,迫于传播发展的需要,它不得不转而利用哲学。
所以早期基督教一方面贬抑理性,另一方面也对希腊哲学进行有选择地接纳,借助哲学的反思,逐渐走上了理性化的道路,使基督教神学思想迅速地理论化、体系化了。
这时期的理性要依赖于信仰才能存在。
以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的奥古斯丁为例,他的名言是“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主张信仰高于理性,靠神秘的直觉去认识上帝,但是又认为上帝是可认知的,可以用形而上的方法加以论证。
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把理性引入了神学,把理性与信仰结合起来。
奥古斯丁认为,在人的思想过程中,理性与信仰是彼此交叉的。
上帝是要先信仰然后才能理解的对象。
对上帝的信仰而后理解不是无条件的。
一方面,信仰要求理性为其作适当的准备;另一方面,信仰为理性开辟道路,信仰不是精神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让我们把信仰看成迎接与追求理性的序曲,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理性的灵魂,我们甚至不能信仰。
”实际上,信仰为理性打开了凭自身无法进入的领域。
随着人们对理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对教义的质疑也是越来越多,早期教父哲学家们也逐渐意识到信仰无理性是盲目的,要想使基督教信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必须能够经受得住理性的检验,得到理性的首肯,而有理性的信仰才是最可靠的。
但是理性还是没能超越信仰的界限。
二、理性与信仰分离的萌芽状态时期如果说教父哲学是神学与哲学的统一,理性低于信仰,依附于信仰而存在,那么经院哲学的产生与以往的奥古斯丁神学即教父哲学相比,已经有某种根本性的进步,哲学在一点一点地同神学分离,逐渐从神学中独立出来。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与统一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与统一当谈到理性与信仰这两个词时,不禁会让人们陷入沉思。
两者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又在某种程度上相辅相成。
理性是人类思维的特质,它寻求真理和合理性,而信仰则是一种对超越现实的坚定的执着和追求。
这两个概念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它们也能够相互统一。
首先,我们来看理性与信仰的冲突。
理性主张通过思考、观察、逻辑推理等方式来取得知识和理解世界。
它强调客观性和证据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和科学思考。
然而,信仰则是以感性那种超越理性直觉为依据的信仰,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对未能完全被理性所解释的现象的回应。
这种冲突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例如,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辩论中,科学家往往将观察和实验结果作为取得认知的根据,而宗教信徒则更倾向于对神奇力量和教义的信仰。
许多的争议和争吵都源于这种冲突,研究与宗教诺言之间的对立,比如进化论与创世记的解读之间的对抗。
然而,理性与信仰并非总是不可调和的。
事实上,它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和体验。
尤其当思考深入到尊重彼此独特性的层面时,冲突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理性可以帮助我们对信仰进行理性剖析和解释。
它可以对宗教教义和信仰进行分析,从而洞察其中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超出人类理解能力的问题。
与此同时,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理性的不足之处。
人类很难用单纯的理性来解释一些生命的奥秘和价值观的根源,比如爱、美和道德。
这正是信仰的作用所在,它能够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和体验这些抽象概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标。
例如,虽然科学可以解释我们的生命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但它无法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以及我们的存在是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
这种问题超出了纯粹的理性,而需要信仰来填补这一空白。
在人类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和信仰相互影响,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论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的哲学关系

论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的哲学关系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是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哲学关系。
宗教信仰是人类对于超越自身的存在和意义的信念,而理性思辨则是人类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来寻求真理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首先,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
宗教信仰通常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体验,它关注的是人类内心的情感和灵性需求。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指引和希望,使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痛苦时能够找到力量和勇气。
然而,宗教信仰并不是一种可以被证明或证伪的理论,它更多地是建立在信任和信念的基础上。
这时,理性思辨就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理性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的方式,帮助我们对宗教信仰进行思考和理解。
它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宗教教义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使我们对宗教信仰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宗教信仰往往是建立在信仰和神圣的权威之上的,它要求信徒相信和接受一些超越人类理性的真理。
然而,理性思辨强调的是逻辑和证据,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主张进行质疑和思考。
当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相冲突时,人们往往面临着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选择。
这时,我们需要在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我们可以通过对宗教教义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来找到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之间的和谐点。
宗教信仰可以给予我们信心和希望,而理性思辨则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思考和理解宗教信仰。
最后,宗教信仰与理性思辨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启迪的关系。
宗教信仰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产生深刻的思考。
它可以激发人们对哲学和宇宙的探索,从而促进人类的智慧和思想的发展。
同时,理性思辨也可以给予宗教信仰更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理性思辨可以帮助我们从逻辑和科学的角度来思考宗教信仰的问题,从而使我们对宗教信仰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与共存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与共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纠葛。
理性代表着科学、理智和思辨,是人们根据观察和推理得出的结论;而宗教信仰则是对超越自然界的力量和存在之信仰。
然而,理性与宗教信仰并非彼此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共存的,共同为人类的生活与发展提供指引与意义。
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源于宗教的神圣与超自然属性。
宗教信仰往往基于神的存在和启示,这种观念与科学的严谨和验证性相对立。
例如,在科学方法论中,一切理论都需要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到证实。
然而,在宗教信仰中,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或者某种超自然力量,这种信仰是主观的、个人的,无法通过凭证被常规科学所证明。
因此,当宗教经文与科学事实之间出现矛盾时,理性思维往往会产生怀疑和反驳的态度。
然而,理性与宗教信仰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与共存的。
首先,理性思维可以启发人们审视宗教信仰的内涵与意义。
理性思维追求证据和逻辑的严谨,可以帮助人们审视和理解宗教信仰中的教义。
通过理性思考,人们可以对宗教信仰进行解读和诠释,进行个人理解与修正,从而增进对宗教本质的认识与了解。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的理性思考提供一个更大的框架与视角。
宗教信仰往往关注人类的存在意义、善恶标准和价值取向,这些问题在科学范畴之外。
宗教信仰通过神的存在和启示,提供了对人类生活、道德和价值贡献的解释。
这样的宗教信仰框架可以超越理性思维的边界,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引和启迪。
最后,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共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理性思维追求客观事实和逻辑关系,善于分析和评估事物的利弊得失。
而宗教信仰强调爱、宽恕、仁慈等美德,提倡与他人和谐相处。
当理性思维与宗教信仰相结合时,人们可以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更加全面和务实。
理性思考可以消除思维的偏颇,宗教信仰可以提供人们的善良信念,两者共同促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存与和谐。
在实际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理性思维和宗教信仰的冲突往往是人们对于真理和信仰之间的不同追求。
浅析理性对合理信仰的批判

浅析理性对合理信仰的批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理性思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领域,理性思考已经被广泛应用,从科学研究到政治决策,从商业管理到个人生活,都需要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
然而,在宗教信仰等领域,理性思维却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
本文将从理性批判宗教信仰的角度,浅析理性对合理信仰的批判。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理性和宗教信仰并不是彼此对立的概念。
理性是指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遵循逻辑、推理和证明的一种思维方式。
而宗教信仰则是人类因为对神灵、宇宙和人生命运等方面的求知与探究而产生的、基于信仰的一种精神追求。
理性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认知世界和探索生命意义的方法,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然而,在宗教领域中,有些信仰内容确实存在一些理性难以接受的问题。
比如,一些宗教固持着远古时代的观念,对科学研究的成果持怀疑态度,并且认为人类的进化和智商是上帝赋予的,而非自然演化的结果。
这种信仰明显是与科学所探究到的自然真相相悖的,因此,对这种信仰进行理性批判,是完全合理的。
此外,还有些宗教信仰存在着过于狭隘和排他的问题。
这种信仰往往认为只有自己的教派或宗教是“正统”的,其他教派或宗教则被视为邪教或异端。
这种观念表现出的是一种狭隘的思维和一种缺乏宽广胸襟的心态。
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宗教对于爱和宽容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对这种宗教信仰的批判也是合理的。
另外,宗教信仰中的一些“神话”或“奇迹”往往是与现实实际脱节的。
这些“神话”或“奇迹”往往是在宗教文化中产生的,而不是基于现实的验证和确认。
对于这一问题,理性思维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等方法,来理性分析和判断。
当宗教信仰在本质上与现实相违背时,对其进行理性批判是必要的。
总之,理性思维对宗教信仰存在一定的批判权。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应该否认宗教信仰的价值。
宗教信仰始终是人类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道德规范和人性精神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理性与信仰的相互关系

理性与信仰的相互关系“理性”和“信仰”这两个词可以说是相对立的。
理性强调客观的、经验的、逻辑的,而信仰则是主观的、情感的、超越的。
然而,人类的理性和信仰并不是对立的二元体,而是密切相关。
它们在许多方面互为基础,互相印证、互相修正,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理性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能力。
通过理性,人们可以用严密的逻辑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性是以客观的证据和现实的经验为基础,凭借思考和推理来提出结论。
信仰则更强调对未知、对超越的探求。
信仰可以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神、命运等存在的直觉与感受,也可以是对人生价值、道德原则的坚定信念。
信仰和理性一样重要,它可以是人们对未知世界、对自己、对别人的一种期待和想象,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理性和信仰作为人类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一直是哲学家们的关注和探究的对象。
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们探索的问题。
纵观哲学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对理性和信仰的关系的认识也各有不同。
西方哲学传统中,笛卡尔首先提出了“分离论”,强调理性和信仰可以分离,理性只能探究世界的物质层面,而信仰则是探究精神层面的;康德则认为,理性和信仰是互相独立的两种认识方式,理性侧重认识知识,信仰则是更多地顺应人类行为的常规和社会秩序。
而黑格尔则认为,理性和信仰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如此才能达成绝对真理。
他认为,理性是狭义真理意义上的认识,而信仰则是最高的真理意义的认识。
当然,东方哲学对于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例如,《易经》中提出“中庸之道”,主张“两者参错,而成一整。
”道家认为,“道”是地球与天之间的一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交流,是世界存在的本质。
人们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来感悟“道”的智慧和力量。
而佛家则认为,信仰是降低自我的一种方法。
通过信仰,人可以获得洞见,看到自己本性的真相,从而获得解脱。
试从认识论角度理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试从认识论角度理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试从认识论角度理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理性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把认识归之于明晰、确定的一系列逻辑规则,“关于理性的规则究竟是什么这一合理性前提的基本认识上,在西方科学和哲学的认识论历史上,人们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希望共同诉诸于思维逻辑,起码认为理性的主要规则是逻辑。
”信仰,经常与宗教相联系,表示一种对宗教的虔诚、完全信任的态度、情感等;而更简单的来讲,信仰仅仅表示了一种坚定的、程度更强的相信和信念,这也是本文所取的信仰一词表达的意思和范围。
理性和信仰建立联系,西方中世纪在于以托马斯为代表的神学家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论证上帝的存在和全善;近代则归于面对休谟的“归纳怀疑”等问题,纯粹依靠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达到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也是困难的,因而需要回到一定程度的信念和相信,需要一种信念、相信、信仰作为理性认识的基础;面对世界的无限性和认识的有限性以及所取得的真理观的相对性和暂时性,需要信念、相信、信仰为理性进一步地认识真理奠定暂时的基础。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是树立理性的权威还是信仰的权威,即“理解而后信仰”或“信仰而后理解”,历史上抱着不同的目的人分别坚持不同观点,有过激烈的争论。
而在今天理性至上的时期,大概已经不存在理性与信仰孰先孰后的问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上去理解:我们多大程度上相信通过理性规则所推论出来的结论。
这是理性充分被得到尊重和承认的时代,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对理性自身的反思的结束;人们试图将一切都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理性原则的基础之上,但并不代表人们做到了这些。
面对休谟所提出的对归纳法的怀疑,似乎并不能十分的予以拒绝,然而现代逻辑推理的方法却是以这样的归纳法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之一。
理性是追求确证性和确定性的,但是理性自身并不能证明自己完满地达到了所期望的目标,理性所取得的结论被视作是在一系列预设下所达到的相对真理,这样问题就在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些相对真理,相信、信念、信仰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介入到理性之中。
理性与信仰心得体会怎么写

理性与信仰心得体会怎么写理性与信仰心得体会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思维和探索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理性更注重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而信仰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情感和信念。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互相排斥,但同时也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对于我个人而言,理性和信仰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理性使我能够客观地分析和理解世界,信仰则为我提供了精神的寄托和力量。
在与理性和信仰共处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理性和信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性是我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基础,它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来支撑。
然而,理性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问题。
而这时,信仰就可以发挥作用。
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勇气和力量,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所以,理性和信仰应该相互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
其次,理性和信仰都需要独立思考。
理性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不能被主观偏见和情感所左右。
而信仰也需要我们独立思考,不能盲从和轻信。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别人的说法和经验,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形成自己的信仰。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到理性和信仰的真谛。
再次,理性和信仰需要相互调和。
理性在处理问题时更注重事实和逻辑推理,而信仰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情感和信念。
在某些情况下,理性和信仰可能会产生冲突,例如在宗教信仰和科学解释之间。
然而,面对这种冲突,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相互调和的方式来解决。
我们可以将理性和信仰分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不断探索和寻求真理。
只有通过相互调和,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理性和信仰都需要不断修炼和提升。
理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保持思维的敏锐和逻辑的严谨。
信仰也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审视,以保持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通过持续的修炼和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性和信仰。
综上所述,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思维和探索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互相排斥,但同时也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理性与信仰的统一与冲突

理性与信仰的统一与冲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理性与信仰一直是一个让人们深思的话题。
理性是指人们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信仰则是人们对于超越个体认知范畴的一种执着和追求。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既有统一之处,又有冲突之处。
本文将探讨理性和信仰的统一与冲突,并探究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理性与信仰的统一理性与信仰并非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
理性可以帮助我们审视信仰,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和理解。
通过理性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信仰中的价值和真理,从而使信仰不再是毫无根据的虚无缥缈。
同时,信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和鞭策人们的理性思考,让我们拥有更加开阔和深邃的思维模式。
首先,理性能够帮助我们对信仰进行思辨和分析。
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提出问题,明确思考的目的和标准。
通过理性的思辨,我们可以对信仰中的观念、原理和教义进行思考,审视其合理性和逻辑性。
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帮助我们理解信仰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
同时,理性思维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盲从和迷信,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估信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其次,信仰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信仰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可以超越理性的边界,引导人们思考和探索哲学、伦理、道德等领域的问题。
通过对信仰的追求,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关于人生意义、存在目的和价值观等哲学性问题。
信仰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让我们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并寻求真理。
二、理性与信仰的冲突然而,理性和信仰之间也存在一些冲突和张力,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其间寻找平衡点。
理性思维追求客观、科学和明确的观念,而信仰往往具有主观、情感和信仰盲从的特点。
这种冲突反映在我们在日常思考和决策中的困惑和矛盾。
首先,理性思维可能会质疑信仰的真实性。
当我们遇到无法用科学或逻辑解释的现象时,理性思维会对其产生怀疑。
这种怀疑可能让我们对信仰产生困惑,并在理性与信仰之间选择迷失。
理性追求客观和证伪的原则,而信仰往往是基于个人情感和主观意愿的。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与融合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与融合人类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在面对复杂的世界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信仰偏好来做出判断和选择。
其中,理性和宗教信仰是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理性注重逻辑推理、科学研究和实证证据,而宗教信仰强调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敬和虔诚。
然而,在部分情况下,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但也有许多时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主要源于两者的根本观点不一致。
理性相信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可以获得客观真理,而宗教信仰则更加偏向于相信信仰体系中规定的启示和神灵传达的真理。
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在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哲学思考上,常常会导致争议和纷争。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创世主义之间的冲突,或者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观念的挑战等。
在这些领域,理性往往要求依赖严密的逻辑和科学实证,而宗教信仰则更多地依赖信仰和神圣启示。
因此,理性和宗教信仰往往在探索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然而,冲突并不代表着无法融合。
理性和宗教信仰也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许多学者和哲学家通过辩证思维和综合性的方法,试图在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例如,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将宇宙的奥秘与宗教信仰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相对论的神学。
他认为,科学和宗教各自追求的是同一样东西——对宇宙和存在的理解。
类似地,一些现代宗教学者也通过对科学发现和哲学思考的解读,试图解决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
融合理性和宗教信仰的核心在于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观点和价值。
理性需要承认,宗教信仰是一种人类对宇宙和存在的探索,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道义准则。
宗教信仰也需要承认,理性和科学是获取知识和真理的有效工具。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理性和宗教信仰才能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并取得更加广泛的共识。
近年来,理性和宗教信仰之间的融合也在一些领域取得进展。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一些宗教组织与科学家合作,通过宗教的信仰和道义教育,在人们的心中树立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姓名:郑胜男班级:本硕121班学号:53011121481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矛盾说歌德曾经把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视为世界史和人类史上最深刻的甚至是唯一的主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信仰与不信仰往往被等同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信仰与理性的对立也由此被人认为是贯穿西方历史的一条主线。
自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就被认为是矛盾的。
“13世纪托马斯在理论上赋予人类理性在自然之事的独立认知功能,似乎标志着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分裂的端绪。
14世纪神学的发展加深此种分裂,终于导致经院哲学的终结。
”启蒙运动时,冲突论愈加彰显。
以理性主义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思想批判的主要目标之一即传统的基督教,当时法国的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家主张无神论,力图全盘否定宗教。
在他们眼里,宗教的蒙昧对文明进步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由此,代表信仰的宗教受到了来自理性的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批判。
信仰与理性更显得水火不容。
20世纪末,世界格局翻天覆地。
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纵观全球各国,所有文化观不出其外:或侧重理性,或偏向信仰,或寻求中立。
然而偏理性的民族往往不愿理解偏信仰的其他民族,反之亦然。
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在现代文化背景亦是错综复杂。
2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和谐说社科院唐逸认为,中世纪的人们所体验到的本真存在即是个人直面上帝的当下的生命抉择,上帝的救赎即是个人获得的生命自由之路。
个人信仰具有“具体性、存在性、当下性、本己性、自由性”等特点,以这种信仰为中心的存在方式与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形成一种平衡”。
在中世纪思想家的身上“并无理性与信仰的分裂,却只见二者的和谐”。
因此,“对于生活在信仰时代的虔诚之士。
存在即信仰,上帝即理性,本来没有矛盾”。
14世纪经院哲学内部是分裂的,但有学者认为分裂的源头“与其说是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冲突,不如说是不同理性之间的较量。
这些理性都来自于希腊哲学,但它们之间的分歧造成了对信仰和教义的不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外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2013010908002 通信(8)班杨江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之前,先把定义讨论清楚。
什么是信仰?
借用网上的解释: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这个定义肯定是有问题的。
至于正确的定义是什么,我不敢妄断。
我暂且把信仰只局限在宗教范畴。
而终极关怀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是更大的范围。
那么那么我把你的问题变一下: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与理性是分开的?
我觉得不是的。
理性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信仰分道扬镳了。
信仰是关于价值的规范,而理性则是对于事实的规范。
所以,任何一种文化中,理性与信仰都是分离的(理性产生之前除外)。
金观涛先生对理性最精彩的论述,在于提出“常识理性”这一概念。
常识理性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说:中国农民对生活的态度遵循的是常识理性,市民遵循的是工具理性。
——可见这一发现影响之大。
中国到八十年代以前为止,理性都是对终极关怀进行论证的。
在朱熹那里,读书、做研究都是为了明“理”——体悟天理。
天理是不需要实现的道德境界。
窗外清风认为终极关怀与理性是分开的,是因为现在没有终极关怀了,所以才会有这种错觉。
比如说,你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其它什么?象我,就不知道我活着的终极意义。
古人是知道的,他们是为了成君子、成圣人。
他们有终极关怀,我们没有。
西方的大传统,一直是二元论,即物质和心灵是两个领域,互不干涉。
但是在经院哲学中,这个被打通了,因为有上帝的存在。
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于是,研究物理学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经过唯名论革命性的反思,信仰和理性分离。
上帝是个人的信仰,物理学是物理学,两者没有关系。
简单的说,科学就是理论,而技术则是产品。
中国人能做出地动仪,但是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因为常识理性不探求背后的原因,只认为是自然合理就到此为止了。
我个人以为中国的常识理性跟西方的经验论不是一个东西。
在西方思想史上,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臵。
本文并非对这种关系进行全部的历史考察,而是对英国近代经验论中的理性与信仰问题作出整理和分析。
在正式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之前,由必要对理性和信仰这两个概念进行意义上的澄清。
信仰(faith)源于拉丁文的fiducia和fides。
就fiducia而言,信仰是指人对上帝的崇拜和信任。
这信任是没有附加的条件,它允许激情和完全的服从。
由fides 而来的信仰则是指对人的形质material或存在的认识而达到的相信belif。
可见,这后一种信仰是由认识功能的。
理性reason源于拉丁文的ration,它的意义一
般与精神能力mental faculty和理解力capacity相关,同感觉sensation、情绪emotion和意志will相对立。
由ratio来的另一词理想主义rationalism则更严格第体现了理性一词的含义,它强调观念idea和原则priciple的先验性,它把自己的确定性建立在先验的观念或原则的解证demonstration和推理的基础之上。
从以上的概念辨析中发现,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自其存在以来就已内在于这两个概念之中。
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之所以很重要,“人”本身就是重要的因素。
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只去认识而不去相信的人,我们也找不到只相信而不认识其相信之对象的人。
感觉、情绪、意志、理性是每一个正常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失其一,则无全部。
就一个信仰者而言,他总要有意或无意地维持这个信仰的事实系统或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本身要求或强或弱的一致性,需要人的各种本性和潜能之间达成妥协和平衡,而理性与信仰的张力也就必然从中呈现出来。
理性与信仰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的原因不仅在人,而且在于“上帝”本身。
抛开《圣经》本身,从来没有一个信徒和一个无神论者同时见到上帝。
因此,未见到上帝的人可以宣称:《圣经》得到尊崇的理由只在于信仰者所赋予给它的权威,这权威不是来自经验和理性,而是来自历史传统所宣扬的激情和压力。
因此,对《圣经》里的证据予以理性的考察,失自然理性natural reason的本能要求。
人们还有理由指出,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事实上的对普遍公义的一致定义,这充分说明要信仰上帝的全知、全能和全善,就必须对世界作出某种合理的解释。
最后,语言、概念也成为理性和信仰关系紧张的驱动力。
对于心理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深度刺激,我们发现,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可供交流的工具是大家一致承认的。
信仰,它更多是伴随着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
它有时是无可名状的,这
虽然有寂寞的苦痛,仍然可以保持沉默但是,打破这沉默,引起交流争执的正是语言和概念,特别是理性化的概念,它对生活的概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却向与原初的目的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更加丰富。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世纪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给人玩弄概念的印象,造成这种景观的原因在于,教会再把上帝之言看成权威的同时,也把自己看成权威,在知识的进化上采取一条单纯的路线:只有僧侣才可以看懂神学,形成文化的裂缝,世俗已经成为抛弃的对象而不是走向神圣的背景。
这必然造成神学只是自我的言说,而无法补充新的知识,希腊哲学的理性在此已不是生活的积累,而是对生活的背离,圣经的传统已经丧失了。
圣经真正的传统乃是在所有人,所有人的一切事中呈现上帝,展示问题,特别是那些经典的事件,往往把信仰注释为对心灵的刺激。
宗教改革的出现莫过于重新考虑这个传统,把一切僧侣都看作平信徒,让一切人(包括异教徒和无神论者)可以去信仰。
这也是启蒙哲学的任务。
洛克说,一切观念就是心灵所感受的一切东西,概念不是对感觉的否定,而是解释生活的一种工具。
理性与信仰终于获得了新生。
完全注重于概念化的理性与信仰,它们就会像物质、心灵和上帝一样成为不可交流的实体,放弃语言的实在论(realism),就是解放神学和人性的一条最佳途径。
经验哲学在这方面最先动摇了经院哲学。
西方的经验论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
也就是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常识,这是合理的。
如果有人说太阳从西边升起,那肯定是骗人的,因为不符合常识。
中国人用这种常识合理的理性精神来辨别谎言是否正确。
这跟个人经验是没有关系的。
这里古代人的“常识”跟今天中国人
的“科学”是一样的地位。
今天中国人说这个事情对不对,首先说这个事情科学不科学。
即符合不符合“科学”。
判断标准从“常识”变成了“科学”。
西方人不是这样的。
他们判断这个事情对还是不对,看它合法不合法。
合乎法律的事情才是对的。
所以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提法。
他们会琢磨:发展观为什么要是科学的?如果不合法,那么科学的就是正确的?……
如此。
作为信仰对象的知识,有一部分是靠上帝的启示和权威而得到的,它们是他人奉主的名义传对于一切知识,我们不可能全靠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论证去得到。
关于信仰,也是承给自己的。
托兰德把这种方法称为告知的方法。
但是,理性要检验一切知识,就要得到信仰的证据evidence。
托兰德把此称为“信服的根据”。
证据是一切知识得以信服的根据。
理性是得到这一证据的基本方法。
那么,理性验证的可靠性在那里呢?只有把人们对于事务的观念的确定与实在建立在明白无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把凭借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验证看作是一切认识和解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