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信仰与理性的冲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信仰与理性的冲突

摘要信仰与理性的冲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由来已久,而且可以肯定,只要人类在自己认识世界的活动中还有未知的领域,还有理性无法触及的地方,这种冲突必将存在下去。关于如何理解这两者的冲突,本文将通过分析两者冲突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探讨这种冲突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冲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信仰理性宗教科学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心灵与肉体的完美结合,求真的执著与求善的企盼构筑了人性的两股动力——理性与信仰。然而,这两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却始终不断地纠缠着对方,一次又一次爆发冲突。可以说,在历史上求真的理性和求善的信仰之间一直上演着依赖与叛逆、离弃与召唤相交织的历史舞台剧。歌德曾经把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视为世界史和人类史上最深刻的甚至是唯一的主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信仰与不信仰往往被等同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信仰与理性的对立也被人认为是贯彻西方历史的一条主线

一、信仰与理性的冲突起源与发展

在人类社会初期,科学理性还没有成长的时候,是靠着宗教信仰维系秩序的,信仰通过对圣贤的主张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和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在哲学出现之前,神学正是靠着信仰这一利器完成自己使命。往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理性得以发展,信仰也在与时俱进。不过,有的时候是理性占主导地位,有的时候是信仰居上,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希腊时期,理性有过一段时期的张扬,公元前6——5世纪,希腊人从蒙昧时代走出,出现了一大批自热哲学家,他们开始将视线从对神的研究转移到了对自热和人本身的研究上。随着当时“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就是知识”两大著名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时代主题已由政治神学研究转向了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吹响了理性精神挑战信仰情结的号角!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但是,当踏入“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失去了原有的高尚位置,成果被神学消化并且成为论证信仰的工具。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在这个时代,政治思想是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人们把事情的起因认作是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时,这就走向信仰。

当理性被严重扭曲、神学被推上极至的时候,整个欧洲社会开始了以人和自然为主题的文艺复兴运动,理性与信仰,政治哲学与政治神学之间又一次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论战。在这次运动中,理性对信仰的几番征战,揭穿了神学的虚伪面纱,导致了人们对信仰的崩溃。信仰被推向理性的法庭上遭到审判,信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在这一次的信仰与理性之争中,理性精神战胜了信仰情结,信仰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然而在近现代,人们一方面,踏着科学的步伐,崇尚理性,歌颂知识,;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的阴影也一直挥之不去,在他们认为理性与知识一时不能解决或不能圆满解决问题的地方,便贬低理性,求助上帝而堕入信仰了。

二、信仰与理性为何会冲突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理性”。我们大体可以取如下一种说法:理性是通过对经验进行归纳与演绎求取对事物相互关系的认识的一种认知能力与认知方式。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理性”,为工具理性;借工具理性求取知识,为经验知识。这样一种“理性”和由之求取“经验知识”,来源于观察与实验。最重要的手段为归纳。人们是通过把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经验材料予以综合,作出归纳,从而求得新知的。演绎不能提供新的知识,因为其结论已经包含于前提之中。

问题在于,尽管从单称陈述中不可能引申出全称判定,但是我们还是得赋予其全称判定之位格;尽管借归纳给出的经验知识并不可靠,但是我们还是要认定它具可靠性。不然,我们怎么办呢?

譬如:我们世世代代都靠吃大米饭充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够作出“凡大米饭都是无毒的”这样一个具绝对意义的结论。因为还有许多大米饭我们并没有吃过。可是我们又要作出“凡大米饭都是无毒的”的认准,否则,下一顿饭我们怎么敢下咽呢?

这时,我们就要借助信仰了,因为所谓信仰,不管其具体内容与所取形式如何不同,但其作为与理性相对待的一个概念,理性的基本特征既以经验为基础,那么信仰的基本特征即可以先验性来标识。所谓先验性,我这里是指的在我们主体意念中那些不可以为经验所证实而为主体自己所认定的、被赋予完全绝对意义的成分。至于有的信仰取人格神的、外在追求的形式,有的信仰取心灵境界的、内在追求的形式,这种区别,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认知水平的变化有关,也与个人的遭际与教育的背景有关。

不管信仰采取何种形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确认着,人生的问题除了涉及认知问题,还涉及情感与意志和由情感和意志体认的价值问题;人生的这些问题不可以在经验知识与经验个我的范围内求得解决;人总会意识到他的存在并不拘限于他的肉身上与他所知的世界中,而总在希望有所超越出,以至于建立起一种具先验意义的超越追求。如果这样一个说法能够成立,我们实际上不仅可以说,理性与信仰的冲突远远没有了结。我们甚至还可以说,人类在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中永远不可以没有理性,亦永远不可以没有信仰。

三、如何对待信仰与理性的冲突

“一个真实的、诚实的头脑总是知道理性的限度,总是知道理性在某个地方结束了,任何一个真诚的理性的人都不得不来到一个能感觉到非理性的点。如果你用理性向着终极前进,那个界限就会被感觉到。”奥修的这番话是在说明理性并非万能,理性的界限是人在严格的追问下最终会被发现的。即便是崇尚理性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有着无法证明的东西,而科学却要拿着它去用,并向着终极真理前进。例如,现象与实在,休谟说在我们的感觉的背后是否真正有着一个实在的世界,这是不可知的。我们对此只能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也是同样的态度,他认为理性在超过一个点之后就什么也说不出了。

这些目前历史上最富有理性的头脑也在诉说着理性的局限,虽然不能因此就断定理性真的就有着一个界限,即便是有却也不能说清楚它到底在哪里,但至少可以说明理性向着终极前进的艰难。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科学没有达到它的终极目的——“一套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目前理性所无法达到的地方,该怎么办呢?这一块地域难道就这样真空着?人不会允许这样一块真空地带的出现,而用来填补这块空白的便是信仰。哲学和宗教的产生反映出人有着终极探索欲。当人的疑问沿着理性走下去却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人会感到恐慌。最为实际的便是关于生存意义的例子,此时,人会在理性的尽头填补信仰。这里说的理性的尽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思维水平的人会有着不同的理性的尽头,而且这个尽头会随着人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而向前推进。信仰当然也是相对的,每个人的信仰大概很不一样;即便都是基督教徒,在他们心中的上帝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谁又知道呢?《圣经》中所描述的也不过很笼统,如果论及上帝的细枝末节,也许每个基督教徒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他自己的上帝。

从上面的分析看,信仰和理性的冲突并不是存在所有区域的。有时信仰的管辖区是理性管不着的地方。只有当理性向前推进时,否定了原来的某种信仰,如果持原来那种信仰的人无法接受,那么就会发生冲突。这也是人的无知与理性之间的矛盾。一个诚实而不愚笨的人,带着平和的心态,是一定会接受理性的否定,重新建立新的信仰。不过一般来说人在认识自然及其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参考他人结论未尝不可;人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很难达到人人通透人与自然关系,因此信仰未必需要完全否定理性,只要可以排除非理性、非理性所可能引发的矛盾即可。

结语

总而言之,信仰虽是非理性的,但不反理性。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信仰会为理性让位,但终极的信仰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理性所认识的。信仰必须和理性相结合,才能算真正的信仰,不然就是迷信。失去理性的人,就会人云亦云,没有理性的人无论信仰什么也不会坚定。他是生活的懦者。有人信仰科学,研究一辈子科学,有人信仰良心,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有人信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有人信仰佛教而求证一生佛法,可歌可泣。。还有一些人,没有理性,无论信什么都没有主见,还自以为是,清高得很啊!到老也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可悲可叹。

只有我们把信仰和理性相结合,我们才能理智并坚定的走在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蒋雨樨。《宗教与哲学--对信仰与理性关系的一点思考》。青年与社会。2014年9月26期

[2]袁野《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3卷7期

[3]刘志强《信仰与理性—信仰导向理性衍生出未来》。延安大学学报。2014年36卷4期

[4]杨凯《信仰与理性的碰撞—基督教神学对古希腊哲学的顺承、弘扬与反叛》。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

34卷10期

[5]刘明君《在理性与信仰之间论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一个悖论》。湖北三峡学院学院学报。1999年21

卷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