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1
初中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教案
初中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会使用刻度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会使用秒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体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具:刻度尺、秒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情况?你们是如何测量的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长度的概念,讲解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师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测量实验。
3. 教师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讲解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教师演示秒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时间测量实验。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板书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长和时间的测量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理解长度、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物理实验态度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合理运用长度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合理运用时间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教学内容及安排一、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概念教师简单介绍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思考长、短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放置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体验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
2. 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并且针对每种测量方法进行具体的讲解。
3. 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说明长度测量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了解每种工具的特点,以便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4. 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二、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概念教师简单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如何描述时间的概念。
2. 时间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如秒表测量、普通钟表测量、水钟测量等,并且针对每种测量方法进行具体讲解。
3.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说明时间测量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秒表、显微镜、钟表等。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了解每种工具的特点,以便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测量时间。
4. 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秒表、钟表等时间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教师通过介绍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测量实例,如商品价格的计算、行进路程的计算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科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 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学会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教学重点:1. 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教学难点:1. 长度的精确测量。
2. 时间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1. 刻度尺。
2. 秒表。
3. 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刻度尺的使用。
2. 讲解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注意精确测量的方法。
3. 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4. 讲解常用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秒表测量时间。
3. 引导学生利用测量得到的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 提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和时间呢?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1
中考优选资料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采纳适合的工具丈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丈量有偏差及减小偏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经过平时经验或自然现象大略预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经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经过解决实质问题,认识长度丈量的特别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简单的丈量知识,领会丈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仔细、谨慎的学习习惯;2.认识丈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展开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课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丈量长度、使用停表丈量时间.【教课难点】丈量长度时读取预计值.【教课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预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 0~2m,分度值 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腕表、J1202 机械停表〔精准度 0.1s 〕、 J1202 电子停表〔精准度0.01s 〕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 或 0~20cm,分度值 1mm〕、铅笔、金属块、 J1202 机械停表〔精准度 0.1s 〕、J1202 电子停表〔精准度0.01s 〕等.【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中考优选资料【展现课件】展现几个风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感觉,并请 2~3 名同学回复感觉的结果.一、课件导入甲2. 去掉背景后,再次察看,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同样长.乙3. 认识到感觉不行靠,要【提出问题】想获取正确结果,应当进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行丈量 .2. 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并且有时会犯错.所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获取精准的数据,一定用丈量仪器来丈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习的丈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丈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丈量呢?〔设计企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行靠,丈量有必需,进而引出课题 . 〕二、新课解说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认识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丈量中考优选资料【过渡】丈量任何物理量都一定第一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部署自学】1.阅读 P15 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局部〔 P10-P11〕.〔时间 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如何的?2.此刻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如何的?【反响练习一】指导学生达成以下问题:1.在以下横线上填上适合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概②一支铅笔挺径约为 102、达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 7×10-5m=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 10-4 m=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 m=70μm。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意义及重要性。
2.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会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难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及误差分析。
三、教学准备1.刻度尺、秒表、计时器等测量工具。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实验材料:不同长度的物体、计时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度测量(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身高、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那么,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学习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1.认识刻度尺(1)介绍刻度尺的结构:刻度尺上有主刻度和副刻度,主刻度表示整数,副刻度表示小数。
(2)介绍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先读主刻度,再读副刻度,将主副刻度相加即为实际长度。
2.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放置刻度尺:将刻度尺平放在待测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
(2)读数:眼睛与刻度尺垂直,视线沿着刻度尺移动,直到找到与待测物体长度相等的刻度。
(3)注意事项:使用刻度尺时,要保持刻度尺清洁,避免污染;不要用手指触摸刻度尺的表面,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互相交流测量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三)巩固提高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时间测量(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那么如何测量时间呢?(二)学习时间测量的基本知识1.认识计时器(1)介绍计时器的结构:计时器上有开始、停止、复位等按钮。
(2)介绍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计时器开始计时;按下停止按钮,计时器停止计时;按下复位按钮,计时器归零。
2.学习时间测量的方法(1)确定测量时间: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测量时间的长短。
人教版(202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建立正确的物理量概念,理解测量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解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也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了解测量误差,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刻度尺、停表等测量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的单位,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如建筑施工、服装设计、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为什么都需要测量长度呢?测量长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首先我们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认识长度的单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设计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设计:(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落实。
(2)设计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讨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方案、分析论证误差的产生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完成知识应用的案例和课堂检测的问题等。
(3)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通过回顾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和时间的认识,让学生来说应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应怎样测量,通过解决在“知识应用”和“课堂检测”教学环节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感受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优化整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适时运用投影、说明怎样进行读数。
(5)注重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做好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学生与教师的相互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24架停表、24把米尺。
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的身高?”,“你从家到学校有多远、要多长时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课要测量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单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三、教学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
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尺寸,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
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两张图片,并让学生作出判断。
到底学生的判断对不对呢?引入本节课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一、测量和长度的单位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1、从古到今测量长度的工具和单位2、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速度的测量”,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机械运动,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2.在科学思维方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概念分析机械运动问题,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3.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完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等实验;能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合作意识.4.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知道从物理学视角描述运动是人类描述运动的方式之一;具有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能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与运动相关的科技成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速度的测量………………….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像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6.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秒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秒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秒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4)时间的单位秒.(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计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1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根小棒,哪根较长?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4.国际单位制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6“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答案:C5.单位的换算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较.学生动手操作.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一边且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小组问题探讨: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秒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秒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备课笔记知识拓展:秒表的使用(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秒表,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秒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秒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圭表、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秒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估读不准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规律总结:机械秒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备课笔记Array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4“想想议议”】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初中的第一课,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www,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流程】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
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
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板书:1.长度的测量:)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
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九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知道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意义。
2. 学会使用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如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如米尺、卷尺)。
3. 掌握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2. 长度的基本概念,长度的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等)。
3.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
4. 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5. 实际问题举例。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换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时间和长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时间和长度的基本概念,介绍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
3. 演示时间测量工具(秒表、时钟)和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的使用方法。
4. 练习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和长度单位的使用,下节课分享。
3. 制作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表,以便复习巩固。
六、教学内容1. 时间的计算方法,如时间的加减法、时间的乘除法。
2. 长度的计算方法,如长度的加减法、长度的乘除法。
3. 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进位和借一法。
七、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与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单位换算的技巧。
八、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时间和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如小时的计算、分钟的计算等。
3. 讲解长度的计算方法,如米的计算、厘米的计算等。
4. 讲解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进位和借一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章:长度测量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1.2 内容:1.2.1 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测量带等。
1.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加测量、换算测量等。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3.2 演示长度测量的实际操作。
1.3.3 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4 作业:1.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练习题。
第二章:时间测量2.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2 内容:2.2.1 时间测量工具:秒表、计时器、钟表等。
2.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积测量等。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2 演示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
2.3.3 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4 作业:第三章:长度和时间的关系3.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2 内容:3.2.1 长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频率等。
3.2.2 实际问题: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行程、周期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3.3.2 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关系的实际测量,如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等。
3.3.3 分析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3.4 作业:3.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和时间关系练习题。
第四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4.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测量技能。
4.2 内容:4.2.1 实际应用:工程测量、地理测量、生产测量等。
4.2.2 测量技能:精确测量、快速测量等。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4.3.2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如测量教室长度、宽度等。
4.3.3 分析测量结果,提高测量技能。
4.4 作业:第五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5.1 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1.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
1.3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2.教学难点:对测量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和时间单位。
2.学习长度测量2.1教师展示刻度尺,讲解刻度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2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把刻度尺,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课桌长度。
2.3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学习时间测量3.1教师展示停表,讲解停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2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停表,进行实际操作,测量1分钟内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
3.3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测量结果记录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测量结果,找出规律。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2学生报告答案,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不严谨的态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在教学长度测量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现在要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请大家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这是我们的起点。
然后,我们要确保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读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学会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⑴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
⑴领会积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关键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圆规、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学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实际的测量问题,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和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一张纸有多厚?生交流回答,师总结:纸张的厚度:h1=h/n提醒学生注意:h是一摞纸的厚度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1: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交流测量结果。
师总结。
指出测量方法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mm;⑴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张;⑴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mm。
(多媒体出示)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⑴教师提出问题:测量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掌握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了解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3、认识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2、学会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每年学校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需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需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位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位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秒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约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设计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3.知道长、宽、高的概念;4.知道秒、分、小时的概念;5.初步了解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单位长度的概念,例如:米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二、知识点阐述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利用米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以及手段、目测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估算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掌握测量精度和误差的概念。
2.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让学生认识1S、1min和1h的概念,掌握秒表、挂钟等工具的使用方式;–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记录时间,并对比误差和准确度。
三、课堂练习1.活动1:学生自己操作测量方式,并记录所测量的长度和时间。
测量5组数据,分别记录在黑板上,并做比较。
2.活动2: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35m的板子,要求学生用读数器测量其长度,并在白板上记录结果。
教师指出,不同读数器的误差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用多款工具重复测量。
四、巩固练习1.布置作业:学生在家里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将结果通过线上工具填写,并在下一堂课上提交。
五、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在课后反馈课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是什么?•如何计算误差?•测量长度和时间有哪些工具和方法?教学参考资料1.《物理学(第三版)》2.《实验物理(第三版)》。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单位,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难点:长度的精确测量和时间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单位。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2.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厘米(cm)、毫米(mm)等。
3. 长度的换算关系:1m = 100cm,1cm = 10mm。
4. 时间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等。
5. 时间的计算: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长度测量方法: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3. 讲解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米、厘米、毫米等。
4. 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
5. 讲解时间计算方法: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6. 动手实验:学生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7.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强调长度的精确测量和时间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更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vernier caliper(游标卡尺)、micrometer(千分尺)。
2. 讨论长度测量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工程设计、制造业等。
3. 探索时间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航天、医学等领域。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解析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解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1.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巧。
1.3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1.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
2.刻度尺的使用2.1教师展示刻度尺,讲解其结构、刻度原理和读数方法。
2.2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刻度尺,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3.停表的使用3.1教师展示停表,讲解其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2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停表,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4.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4.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3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误差的分析与减小方法5.1教师讲解误差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5.3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措施。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7.课后作业7.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7.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对于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和巩固。
4.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刻度尺和停表使用方法的讲解与操作教学过程补充:教师拿出一把标准刻度尺,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并根据回答进行补充和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
例.
甲
乙
【提出问题】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
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
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
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
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
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
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
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
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
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
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
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
行测量.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
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
体长度是.
【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
【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4.误差【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讨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
30s,1大格是1s,每大格
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
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
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
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
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
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
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
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
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
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
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
“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
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
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
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
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
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
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
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
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
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
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新课引入简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较费时,而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准确.尤其是比较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的困难.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学生感觉线段的曲直,对比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学生通过有无背景的两次对比,很直观的感受到感觉的不可靠,不仅感觉很有趣味,还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还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学生的尝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充分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教师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感.
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讨论、习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还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2.少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特别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理解,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来巩固.
附件1:盘点收获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附件2: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
3、完成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________m
(2)1.5h = ______ min=______s
4、图甲、乙所示,木块的长度分别为cm、cm;图丙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
图甲
图乙图丙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6、张林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张林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mm (2)dm (3) s
3、(1)7×104;7×10-8
(2)90 ;5.4×103 4、2.00cm;1.85cm;2min12.2s
5、解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即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
故本题答案为:1mm;14.82cm;14.72cm。
6、(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