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合集下载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货币、新古典、新凯恩斯主义.

货币、新古典、新凯恩斯主义.

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争论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出现旨在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及理论进行批判。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

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 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 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 [2],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从而在政策上,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主张使用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决定于货币数量; 反之, 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

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 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 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试图在使货币数量理论在复杂假设的情况下重新得到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 从长期的观点讲, 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17供给学派的理论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需求方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 只有采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才能医治美国经济中的疾病。

18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仍然是在传统研究范式内进行的, 这就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因此在效果上不如前者。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 p 、 y 条件下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 p 、 y 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2.在凯恩斯生活的时代,国家垄断的资本 ,是用正确的经济哲学基础代替错误的经济哲学基础。
萨伊“干预本身就是坏事”的口号一出,人们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职能成了“守夜人”、“看门狗”。 即使人们认识到经济所面临的冲击如总需求的下降,也认识到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后果,还认识到自己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但是,由于价格
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1929年爆 刚性的存在,他没有能力采取行动。
比较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反其道而行之,极力主张,节俭是失业的原因,尽情消费是爱国之举。
发的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是空前的 认定市场运转的非自足性,提出政府宏观调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在经济理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马
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理性可以看做是一种数学计算,根据边际理论求极值,人类理性的方法和机制等同于数学模型的运算,理性经济人所倡导的经济人、
1.演绎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 唯理性和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凯恩斯修正的仅仅是与干预经济生活的 相抵触的部分前提假设(操作范式),并未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硬核中的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 第四节 如何理解凯恩斯革命
4.从理性经济人的发展中不难发现它暗含着这样 的假定: 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完备的,能够对未 来趋势和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然而在事实上, 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备的,未来的本质特征 是‘不确定性’的。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5.理性经济人的分析范式倡导唯理论的演绎法 。西尼尔把这一方法如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作了 比较全面的表述,他认为经济学这门科学对推理 的依赖大于观察是毫无疑问的。
2.
第三节 两个学派的基本效异同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心理法则,创建 1. 凯恩斯公开承认信息的不完整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目 录
• 引言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
较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该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 市场调节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强调价 格和工资的灵活调整,反对国家干预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市场调节是有效的,强调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经济 能够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实现均衡。然而,它忽略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 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有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市场调节可能 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更加全面和具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国 家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 经济,以稳定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实 践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宏观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吸收并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完全性和 价格刚性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宏观经济理论。
主要观点和主张
1 2
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价格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完全竞争,价 格和工资具有刚性,不能迅速调整以适应供需变 化。
引入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价 格刚性,非市场出清的情况可能长期存在。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难点重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 y =MV 和MV=PT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 Y=k P 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21r L y L r y L PM +== 式中L 为对货币的总需求;1L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 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 为利息率;P 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并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宏观经济学的早期代表。

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而有效的,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和充分就业。

他们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生产和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即“萨伊定律”。

在他们的观点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消除任何供求失衡。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凯恩斯主义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兴起的。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

他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可能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此时,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可能是缓慢而不完全的,从而导致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货币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他们强调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应该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相适应。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增长过慢,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规则,即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

这一流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设。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预期,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而且,市场能够迅速调整,实现供求平衡。

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凯恩斯主义- 历史背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对当时感受到占支配地位的假设和理论越来越受到冲击的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之一。

当物理学开始质疑绝对时间的必要性,凯恩斯开始质疑当时经济学上的两大支柱:首先是货币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萨伊法则所认定的,如果需求减少,则供给或者价格也会相应减少,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1920年他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后果》这篇文章,文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体经济后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家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权力和整体经济趋势的效果的文章,发展了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参照物的理论,他越来越相信经济系统不会自动地沿着一个曲线即经济学叫所谓的最优生产水平前进。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简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在基本假设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当市场在遭到冲击后,可以迅速调整,从而能够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即供需平衡,此时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出清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工资和价格调整并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二者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试图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来解释经济波动。

(3)二者在政策主张方面存在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为此,他们还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曾论证过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而且得出的结论是:可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会影响就业、产量等实际变量。

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经济在遭受到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的持续出现,刺激总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第⼗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第⼗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3.货币主义;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a ?投资恒等于储蓄;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a ?市场机制能否⾃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b. 市场机制能否⾃动合理配置资源;c.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d.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我矫正机制、能够⾃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a.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c.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奥肯定律;b .蒙代尔定律;c .萨伊定律;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费雪的交易⽅程与剑桥⽅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b.名义收⼊;c. ⼀般价格⽔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a. 仅仅影响价格⽔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平和实际收⼊;c .仅仅影响实际收⼊;d ?对价格⽔平和实际收⼊没有任何影响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平与实际收⼊;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平与实际收⼊;c ?在短期仅仅影响⼀般价格⽔平;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a ?相当易变;b .短期内⽐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c ?相当稳定;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

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

(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

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

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

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

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

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简答题1.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

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试说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呈黏性的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答:价格黏性指经济变动中价格调整缓慢的倾向,价格黏性分为名义价格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

名义价格黏性指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实际价格黏性是与“名义价格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黏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

(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是主要有:①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有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求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作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

②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

造成价格黏性。

③协调失灵。

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融中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

它认为,个体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样的假设下,市场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实现供需的平衡,即市场出清。

从理论框架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了经济中的微观基础。

它将个体的决策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对个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研究,来推导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

比如,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对未来工资和就业机会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企业会根据对未来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需求。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持怀疑态度。

它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政府的政策往往会被公众提前预见到,从而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甚至,政府的一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承认个体的理性,但同时也指出,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会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导致市场无法及时出清。

就拿劳动市场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并非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弹性。

存在着诸如工资粘性、价格粘性等现象。

比如,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工资调整可能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可能不会频繁地调整价格。

在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变动等,会通过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和传播,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市场的不完全性,稳定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

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

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

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

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

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

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

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
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

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

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

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

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