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多重视评价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工作不即时,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课堂评价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即时评价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中指出: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和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

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的评价,而非“量的记述+价值判断”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早已不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方面的研究早有先例。

我们在在2018年1月就着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从课题的提出、实施及课题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直接宝贵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温州市实验小学胡敏捷老师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初步研究》,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的经验。

他们的经验做法,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研究均存在纰漏之处,没有从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开发,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策略研究还有很广泛的空间。

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多元评价,希望看到学生都能有所变化,不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多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普遍提高,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结题报告刘文奇(福泉市南街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9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体现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课题研究,使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建设者,并进一步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课改专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们教师们更多的是感到茫然。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怎样教的?学生怎样学的?怎样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课堂的优质高效?如何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带着思想的困惑,怀着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在困惑中反思,在实践中思考。

对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加以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理论水平高,年青具有活力。

但相对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模糊,缺乏对新理论的学习和自我反思。

比如有的教师重教轻学,重“案”轻人,习惯于教教案,不了解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水平,有的教师重简单操作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师生身心疲惫。

也有一些教师在理论上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以致对教学缺乏热情,在教学实效上也是事倍功半。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98学习版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本研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内容,设计课堂导入,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新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有效性,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不低于平均值的教学。

概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深入研究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教学案例,在重新审视导入环节的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教学实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课前的预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2.通过研究,探索如何从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找知识间的连结点、脱出教材制约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探索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篇一」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

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2.研究现状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为促进提升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升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谢谢欣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研究活动。

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视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数学基础知识来教数学,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数学研究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常识和办法办理简朴的实际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胜利的体验。

谢谢欣赏谢谢欣赏3.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加强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发性,充分开辟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1一、选题依据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

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

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

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神。

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才行。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

2006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06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XXX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研究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XXX 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同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研究、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讨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事情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甚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未几、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研究方法的探究,把研究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究研究方法方1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

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研究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研究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研究的构造者、引导者和协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研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做:《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目标与内容、思路与方法、组织分工、预期成果)一、研究背景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是《标准》中四部分之一,是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数学课程中一个较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

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1、“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一是形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理念,二是探究出具有学科特色体现数学味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三是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经验研究成果,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形成一批具有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2.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一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二是开展课例研究,探索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点,结合小学数学各学段研究“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定位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三是研究小数“综合与实践”课堂内容、活动形式,及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_1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_1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实际背景和意义1、是同学个性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后天都能得到充沛的发展。

而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严重束缚了同学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示在:①评价主体单一,我们过去对同学进行评价就是教师说了算,不允许同学说话,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同学假如就某些问题向教师说明会被认为是不老实,是错上加错。

②评价功能单一,过去我们对评价功能的理解仅限于甄别与选拔,较少从同学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动身。

③评价途径单一,过去的评价是一张试卷定终身,把书面纸笔考试作为评价同学的惟一途径。

④评价内容单一,过去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而书面考试的内容又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对同学情感的关注,缺乏对同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

⑤评价方式单一,过去注重纸笔考试,过于注重定量评定.而忽视定性评定,久而久之,同学成了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悔中,课程评价改革刻不容缓。

2、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规范》对数学学习评价和时地提出了新的理念。

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同学的学习历程,激励同学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同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协助同学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同学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别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以人为本,以促进同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一)改革原来的对“双基”的评价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保守的教学和考试中都很重视。

但是保守考试的命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脱离同学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多为“笔试”,缺少口试、操作性、课题性等测试方式;考试时只重视结果,对考虑过程比较忽视;在考试时同学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对同学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同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同学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

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

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

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增强
总结词
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应 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生活化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 逐渐掌握了数学应用的方法,提高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总结词
展望未来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改进 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方法,力求找到更有效 、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活化教学实践,我们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 和支持。
完善教学资源
扩大实践范围
为了满足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需求,我们将 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教学资源,如生活化的 教学案例、教具等。
教学方法生活化
总结词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角色扮 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 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图形,或者在教授概率时,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模拟抽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 学生活化实践案例,进行 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 与不足。
实证研究法
在实验学校进行小学数学 生活化实践,通过实际操 作检验研究假设的有效性 。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总结阶段
确立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收 集相关资料,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形 成结题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 借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改要求: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数学课堂教学改⾰,必然要涉及两个⽅⾯: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之间,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次新课程改⾰在其理念上是以学⽣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全⾯发展,为了每⼀位⼉童的全⾯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的场所,学⽣的⽣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的成长与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种⽬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命。

⽽课堂教学⽅式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为⽅式,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式的有效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它将⽬标直接锁定在教学的⾏为过程上,对课堂教学⽅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深⼊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

2.现实要求: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能⼒培养;④重智⼒因素,轻⾮智⼒因素。

⾯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程改⾰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从⽽促进学⽣创新精神及探究能⼒的整体提⾼,促进学⽣全⾯、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地背景迎着世界课程改革地浪潮,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教育部制定地《数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现有地评价模式,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观念地发展趋势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地和谐发展.它包含下列要素:关注人和人地发展,而不是分数和分数地准确性;体现出尊重与关爱,关注个体地处境与需要;体现对人地价值地重视,促进个体价值地实现;关注人地主观能动性,激发人地主体精神.在教案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地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地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地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但因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时间短,又因为老师们受多年以来应试教育地束缚,对评价地方法与策略地研究虽已重视,但还欠深入,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定性、定量地分析和跟踪反馈信息地相关数据,致使研究收效甚微.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地“评价目地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地数学学习地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案,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为此,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探究”地研究专题.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通过“学习成长记录”来表现学生地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好地学习品质地生成.在学校新课程地背景下,学习品质是在学习知识技能地过程中表现出来地,与知识地学习及智能地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认为学习过程评价就是把能力测试与学生地学习品质对照分析、综合评价.二、研究地意义<一)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地历程,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案活动地过程,独立思考地过程,积极探索地过程.<二)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探索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地评价方法与策略.<三)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地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四)教师通过评价提供地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案过程,增强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案研究能力.三、研究地理论依据<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应坚持地原则1、评价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地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案中要为不同地学生提供不同地展示自己地机会,并做出相应地评价.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目地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地学习激情.2、评价要坚持时效性原则教师地课堂评价是根据学生地当时表现而作出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一学生对数学地学习有自己独到地见解,闪现出创新地火花,或某一学生当他地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有值得称赞地地方,那么教师当时就给予适当地评价,这样有利促进学生地学习.否则错过了时机,评价就失去了价值.3、评价要坚持发现性原则学生几乎是伴着教师地评价,在课堂上进步、发展、成长起来地.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挖掘、发现学生身上地闪光点,优异他人地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地自尊,让学生对往后地学习产生更大更浓地兴趣和热情.(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地功能1、评价思想上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地统一”,发挥激励功能我们在研究学生学习地评价中,包含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地评价.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索取知识、同化知识、物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地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获得理想地结果,学习过程是制约学习结果地重要变量,学习过程地评价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地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地动机、态度、活动、水平、技能、能力地评价.2、评价目标上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发挥调控功能心理学家通过评价目标对学生地影响研究,认为评价地标准和学生努力和程度成倒U型.在一定地范围内,学生地努力程度及成绩随着标准地升高而递增,在某一点达到最佳匹配,之后标准越高,学生地努力程度和成绩反倒不断下降.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具备调控过程地教案评价,假如对某一部分学生地要求超越了这些学生地实际水平,那么就要把这个要求标准降下来.一般说来,用定量评价不能及时对教案作出反馈地效果,采用定性评价可以调节与控制学生地认知冲突,完善教案地内部结构,并调控每个学生地情感和动作技能地发展.3、评价内容上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地统一”,发挥导向功能在测试中我们往往看到这种现象:基本概念得分高,但学生地口头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简单:基本概念必考,必须教;动手操作不考,不必教.考什么,教什么,旷日持久,学生地学习怎么能不脱离实际,高分低能呢?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要正确发挥测试对实施素质教育地导向作用,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保护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分”与“能”对应,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统一.四、研究地目标<一)反映学生数学学习地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地数学学习;<二)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地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案过程;<三)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地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地长处和不足;<四)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地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五、研究地主要内容传统地评价过分强调评价地选拔功能而忽视诊断和促进功能,过分关注学习地结果而忽视学习地过程,过分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地理解和掌握而忽视数学情感与态度地形成和发展,本专题实验就是要转变这种评价方式,就如下内容进行探索:1、对学生参与教案活动过程地评价根据《标准》地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地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地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地形成和发展。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第一篇: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课题结题报告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执笔人:张连勇丁中秋李京李佩璇黄玲王国燕赵国华张霞张婳陈苗苗王春婷白艳珍于秋霞蒋飞燕高璐郭冲张妮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办法和理论,并举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举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办法,是一切重大技术进展的基础。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预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

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举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很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觉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推断,从而增进思量力和制造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时光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三、理论根据1.科学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包括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手段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较为抽象,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教学评价的不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多元化评价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执笔者:朱爱香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改革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教学现状背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

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不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得不到正确评价,而且还不时产生误评,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生源背景近年来,我乡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乡。

目前,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人数已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而绝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来都自于山区,另一部分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村孩子,这些学生诚实而又朴实,但基础等问题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特别是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困难。

这在客观上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采用正确的策略,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行正确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策略,推进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1、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重点,在数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通过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本体目标: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2、研究的内容《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反思与提高,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要借鉴相关研究理论为铺垫,联系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拓思维,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在研究、实践、再研究、提炼中充分运用各种可操作的相对科学的手段,改变我们的陈旧的评价体系。

在前期对课堂评价范畴课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并联系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汇总报告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确定我们研究的内容为以下两大方面:(1).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模式。

(2).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的评价模式。

①课堂上针对能力较强孩子的一般评价方式;②针对能力薄弱孩子的评价方式;③针对特殊群体孩子的评价方式。

具体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目标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深入学习(书本、各项培训、网络资源学习等)更深入、准确的把握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让老师能及时反思自我,发现一节课中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

目标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利用恰当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体验,充分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不再把考试分数看作唯一。

让学生在老师最优化的评价中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目标三:利用在一线课堂研究中提炼出的对学生的评级初级体系,运用到我校的数学课堂中不断的检验,从而让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发挥出课题研究、教研工作的作用,提高我校乃至我学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具体措施1.主要研究方法闽侯县竹岐小学学区部分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课题组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聘请教科研专家担任顾问,由赵坤书记全程跟踪,指导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对本年段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2.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数学课堂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自己的教学为研究主体,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2.主要措施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一)教师和学生两头进行调查分析1.教师调查分析课题组成员对现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认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对本课题的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在问卷也凸显出一些课堂常规中的问题,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通过自我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和举行一些沙龙活动等,努力提高新课程理念,为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对我们实践新课程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针对五年级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从调查表上我们可以看出:更新教学理念迫在眉睫,一是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的需求,课堂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

二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学会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确定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 ,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研究初期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 ,充分按照发展性、学生中心、全面性的评价原则 ,将教学评价的内容 ,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 确定了以下六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课堂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

(三)定期沙龙活动每月进行沙龙活动,共同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也探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等,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教学研讨每学期初,学校教导处都制定教研计划,我们课题组结合教导处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评议研讨课,评价整个课堂的得与失,在评议中每个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在探讨中成长。

(五)不定期当堂反馈练习当堂反馈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措施,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好练习题,在下课前马上发给学生完成,我们对教师把握教材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和学生掌握知识及学习能力、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作出评价。

四、课题研究主要进程研究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6年2月——2017年1月)(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健全可操作的实验措施。

(2)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观摩研讨,结合课题,撰写案例与反思,努力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3)做好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制定对策,做好阶段性的总结。

(4)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检测课堂教学的成效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的结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1)收集有关资料,整理研究成果(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申报课题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将近两年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途径和方法、策略和原则等方面形成了初步的结论,分述如下:(一)理论成果1、确定了评价的指导思想。

评价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认为,评价是‘泵’,不是‘筛子’。

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是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而是激励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

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速算比赛中,获奖学生全是实验班的。

3、学生文明礼貌习惯逐步养成。

在老师的不断激励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增强,实验班级学生的班风好,学风浓。

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书写工整,受到各科教师的好评。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对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和谐、融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倾向、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践成果在课题研究中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例如2016年3月31日我区举办了闽侯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暨竹岐学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题研究活动,赵坤书记指导陈娥老师执教的《用估算解决问题》一课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课堂注射了生机。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受到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带来的不同的课堂效果。

论证我们的课题猜想,提升了我们的评价理论,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借鉴一切能借鉴的能量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

抓住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引进新的评价理念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

2015年10月10日朱爱香老师参加了闽侯县实验小学举办的省级课题《第一学段数学趣味活动县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阶段成果展示。

2016年3月31王秀锦副校长参加了闽侯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暨竹岐学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课题研究活动; 2016年5月10日她还参加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研究》中期成果展示暨课题研究培训;2016年5月20日她又积极参加鸿尾奎石中心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