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的ppt
合集下载
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42页PPT
C核心、内容和原则
核心: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内容: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 共同性 可持续性
2,中国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的发展
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现在的 13亿多。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 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 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 1000美元。
(4)可持续发展
A背景: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为2.5亿 1750年,7.28亿;1900年,16亿 ;1950 年,25亿;1980年,44亿;2019年,60亿; 2040年,100亿。
资源: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
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 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 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是和很紧缺的。
主要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 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 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 了近360ppm。201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 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 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年为70%,59%。
《科学发展观的解读》课件
《科学发展观的解读》 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发展观的解读》的PPT课件,旨在解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 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全面发展成为我们的 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问题 与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复杂挑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启示和收获
1 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抓 住重点,才能实现全面 发展。
2 注重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 展的基础,务必注重可 持续性。
3 关注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教导我们,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要 关注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
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应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以推动发 展。
团结合作
科学发展观倡导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倡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追求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这是一份《科学发展观的解读》的PPT课件,旨在解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 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全面发展成为我们的 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问题 与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复杂挑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启示和收获
1 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抓 住重点,才能实现全面 发展。
2 注重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醒我们, 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 展的基础,务必注重可 持续性。
3 关注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教导我们,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要 关注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
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应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以推动发 展。
团结合作
科学发展观倡导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倡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追求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ppt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中心论点——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 中心论点 人口增长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经济增长在今后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 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警示人们——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警示人们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从人与自然和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 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境,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应考虑资源环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局限性——以“增长 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资源—环境 局限性 以 增长—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命运和 行为的能动作用, 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2、国际背景 、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1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周期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 经济明显增长,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但贫困依 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旧,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3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科学发展观新》课件
根本方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THANK YOU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是指导当前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关注人的基本权利和需 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发展的主 体,应尊重人的意愿和选择,充分 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平等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实现 人的平等发展,消除社会不公和贫 富差距,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发 展机会和权利。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 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不同地区 、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
《科学发展观新》ppt课件
• 科学发展观概述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 •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科学发展观概述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
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 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THANK YOU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是指导当前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关注人的基本权利和需 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发展的主 体,应尊重人的意愿和选择,充分 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平等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实现 人的平等发展,消除社会不公和贫 富差距,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发 展机会和权利。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 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不同地区 、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
《科学发展观新》ppt课件
• 科学发展观概述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 •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科学发展观概述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
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 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
15
2007年10月,胡 锦涛在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进一步深刻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的时代背景、科学 内涵、精神实质和 根本要求。
.
16
视频:解读科学发展观
.
17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11发展=经济增长?
——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造成近400名老 人死亡。
——美国一工业区的河流,由于工厂排放的东西都是可 燃烧物质,这条河就自行燃烧起来,变成绵延十几公里 的一条火河,而且美国西部还出现了令人色变的黑尘爆。
此外, 1955年开始的日本富士山县骨痛病事件、1961 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这些动辄令人大面积患病 甚至死亡的环境事件,成为“自然界的报复”,冲击着 一味掠夺自然进而破坏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
.
3
(一)国内背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
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 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
4
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迈 克尔.斯宾塞赞誉:中国经济是个 奇迹!
迈克尔.斯宾塞
(美国)
.
5
国情、阶段性特征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1、劳动力众多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 2、资源相对不足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3、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进一 步拉大的矛盾。此外,公共服务特别是医疗、教育 有待进一步改善。 4、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管理水平殛待提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当时 具体国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 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 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 自治。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保证利益协调的 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共同利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统筹协调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特殊利 益的关系;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 特别注意保护困难群众的利益; 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构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 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坚持对外开放,加 强国际合作。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4月18日-24日,29个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 隆召开亚非会议。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明确发 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中心; 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 要协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要使发展是可持续的; 在国际战略上是和平崛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确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意义:
理论上看,这个主题极大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科学发展观ppt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十七大报告: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 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 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 少到两千多万。
具体体现: ➢ 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
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 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 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
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
2020/9/17
一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 据
国内层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 环境等突出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求一条 新的发展道路.
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0/9/17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其一,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 其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 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9/17
2020/9/17
一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 据
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再次进入关键时期: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 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世界最严重的腐败及最大的经济损失国家之一; 世界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的环境问题
➢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
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 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 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4
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把发展归结为物质财 富的积累,把国内生 产总值看作是评判发 展的标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案例:西方旧工业化道路的弊端
案例: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刘少奇:“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周恩来:“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诞生地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 广场上的白天鹅咖啡馆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后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功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
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残奥会和上海
世博会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 和灾后重建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3 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
中文首译全本
中文再版
•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 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 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 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 次以单行本问世
•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 发展成熟阶段
科学发展观_ppt
2、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A、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 B、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 C、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 D、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
平等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维度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历史依据 2、现实依据 3、时代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1、“生产力决定论”、“中轴线理论” [发展是第一要义] 2、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以人为 本] 3、“综合动力”、“历史合力”理论 [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4、“人是自然存在物”、“人类不能陶 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理论 [可持续发 展]
科学发展观
一、西方当代发展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一)何谓发展?
(二)何谓发展观?
(三)西方当代发展观历史演变及各自特点 1、经济增长型发展观(经济化倾向) 2、社会综合发展观(社会要素、社会人的假
设、欧洲中心主义)
3、以人为中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大意义 (一)历史地位 1、理论地位 2、关系地位 3、实践地位
(二)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理论 B、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 C、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D、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ppt
•”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以人为本 的具体体现(外化),从一 个相对浅层次上,进一步解 释了 “什么是发展” 的问 题。
▲ 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最 深刻的本质层面,体现为制度性 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 的浅层次的基本特征层面,体现 为体制性要求
“瓶颈”下的科学规划 ①全面发展,强调的是总体布局 ②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各部分间 的有机统一 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这个有机 整体是能否持久的良性运行。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2.科学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3.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1.指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属性 2.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勾勒出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2.展现了对科学发展的多向度把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马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 历经挫折后的共识
▲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
础和关键。
▲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 决定性意义。
▲ 尊重规律、讲究质量和
效益的发展
▲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 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 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 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 同的结果。”
结合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①发展为了人民 ——指明发展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发展依靠人民 ——揭示发展的根 本动力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回答发 展的长远目标和根本标准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
第 一 要 义 是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案例: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可持续,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开放发展——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 联动问题 共享发展—— 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如何实 现全民共享的问题
视频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01
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02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 中第一次提出科学 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 丰富完善阶段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 10月 ,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3 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4
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把发展归结为物质财 富的积累,把国内生 产总值看作是评判发 展的标准。
《科学发展观》课件
教育事业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推动了教育事 业的快护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了环境保 护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后代子 孙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 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引领世界潮流
科学发展观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成为世界发展的引领者。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科学发展观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发展的一系列原则和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思想,旨在促进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科学创新、民主参与、绿色发展和文化繁荣。
3 维护社会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推行措施
1
加强党的领导
科学发展观的推行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2
创新理论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推行需要进行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
3
加强宣传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推行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和展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
科学发展观要全面考虑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 境的发展。
协调性
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各个领域、 各个环节的发展,避免片面 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其他方 面。
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要实现经济社会 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可持 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促进了基础设 施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建 设日新月异。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的风险增多。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 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 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全方 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 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 的辩证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 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各 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 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 个完善的战略体系。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 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 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 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 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 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 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 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 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 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 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 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 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 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协调发展取得显著 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 局面尚未改变;
在贝克“风险社会”发展观的视野中,发展就 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现代化社会就是一种 人为技术、制度制造和积累风险的社会。核 风险、金融风险和生态风险的相继发作,使 人们意识到风险紧跟着“进步”。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 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 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全方 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 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 的辩证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 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各 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 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 个完善的战略体系。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 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 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论 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 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 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 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 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 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 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 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 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 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 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协调发展取得显著 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 局面尚未改变;
在贝克“风险社会”发展观的视野中,发展就 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现代化社会就是一种 人为技术、制度制造和积累风险的社会。核 风险、金融风险和生态风险的相继发作,使 人们意识到风险紧跟着“进步”。
科学发展观毛概课件ppt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思路。
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毛概理论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概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
毛概理论强调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指导。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谢观看
THANKS
科学发展观毛概课件
科学发展观概述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毛概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
目录
科学发展观概述
全球化、环境问题、国际竞争等挑战,需要各国采取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国际背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国内背景
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 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 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 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及堆积 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 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 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 沉淀堆积。
❖人类是怎样重新审视发展问题,最 终形成新的发展理念的呢?
1、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 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 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 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 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 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 体,以致酿成大灾。
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工厂 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 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 汞(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 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 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 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本,食 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 数十万。
第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基础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 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 一、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 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 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 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 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 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 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 社 会腐败 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 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外开放相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发生 了变化:从过去的梯次推进、非均 衡发展到现在的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改革 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开始 实施东部沿海开放战略,区域发展 向非均衡方向转变。
发展极限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发 展观,但其自身也存在诸如忽视科技 进步的作用、忽视人的积极能动作 用等多方面不足。
1974年,罗马俱乐部对该报告进 行了修正,指出人类若能处理好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就可以维持有机的、持 续发展。
之后,发展必须顾及环境问题的 思维从此走进了全球政治、经济 议程的中心。
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在 他的著作《新发展观》中,对此作了系统 的论述。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轰动了世界。
1968年,意大利富商帕塞伊请一些科 学家、经济学家、工商界人士组成一个 被称为“罗马俱乐部”的研究团体,对 人类目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研 究。其中,以梅多斯为首的一个小组,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研究了人 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 染、资源消耗等五个方面问题,于1972 年发表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提 出零增长模型,又叫世界末日模型。
4、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 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 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 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 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 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 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 叫,直至死亡。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在联合国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上主持的报告《我们 共同的未来》,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等文件,表明可 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 注,可持续发展概念开始逐步确立。
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 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 “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 合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
“七五”计划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区 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按 照“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发展构 想,东、中、西梯次推进,继续突 出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一直到 “十五”计划,沿海与内陆地区之 间发展差距日渐扩大。
进入新世纪,区域发展战略思想 进行了调整。2000年1月,党中央提 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五”计划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牢 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 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 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 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综合起来看,相对于传统发展观,新的发展 观念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大的转变:
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 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 调发展;
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 中心的发展;
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 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 主张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 的逐步深入,以人为中心发展、全面发 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得 以在实践中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所推崇。
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 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 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 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 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 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 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 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 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 会组织形式、 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 8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 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 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 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报告进一步把经济增长、城 市化同人口和资源等环境问题联系 起来,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态、人口、 环境、资源等等问题。认为生态快 到极限了,而伴随着生态极限的到来, 经济增长也就会到极限了,于是产生 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 发展极限论。
他们把自然生态纳入到整个发展系统, 指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对于帮助人们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 种种误区中走出来,发挥了巨大作用。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 适应,要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 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和连 续性。我们不要不计代价,竭泽而渔 式的发展,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 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资 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 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 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外 部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优势,利 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把扩 大内需与扩大外需、 利用内资与利用 外资结合起来,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 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 福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 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民 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大力推进 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的 全面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 、 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五个统筹的思想:1统筹城乡发展,解 决好“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 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城乡互动、 协调发展。
2统酬区域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
❖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
❖ 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 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 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 化需要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 择性 、多变性、 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 时
❖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 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3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 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 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任务艰巨;
❖6 、中国三江源头生态环境恶化事 件—玛多的悲剧。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 时会出现这些公害事件? 2、公害事件对人类发展观念带来哪 些冲击?到底什么是发展?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 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