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1、防范经营风险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所有者,其经济活动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遭遇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经济景气度下滑、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规不确定性等。
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制定企业经营规范、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2、提高企业效率国有企业在转型时期,由于管理模式、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使得一些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和财务状况恶化。
因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应该从优化组织架构、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内部控制策略和目标的确定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确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策略。
2、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健全建立内部控制的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的政策、程序和标准等内容,确保有效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资产保护、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执行。
3、内部控制程序实施和监控企业领导要确保内部控制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并抽调专人制定监控方案、检查规范执行、定期评估、及时纠正,确保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4、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审核评估程序,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障内部控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1、组织架构要合理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要合理,每个层级都要严格按照工作职责、权责、检查职责和授权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内部控制要与风险治理紧密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治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需要对其经营风险实行科学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制定措施来加以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财务健康以及避免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内部犯错的情况,从而保证企业财务情况的稳健性与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和实施措施,以保证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资产安全、财务稳健、合规经营。
具体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确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确保制定的制度能够真正地落地实施。
此外,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保障企业长期发展。
2. 人员管理控制企业的人员构成往往是企业运营中的最核心因素之一,有效的人员管理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人员管理措施,包括人事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等,确保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效率。
同时,企业需要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对履行职责不到位或有过错的人员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旨在保障企业内部财务情况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涵盖企业资金流入、流出、利用、监督等方面,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流程的清晰化和规范化。
同时,企业还需要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和审计,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可靠和真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企业环境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管理控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运营、生产、销售等工作高效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同时,企业也需要对信息化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和合规性。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需要在日常运营中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加以落实,从而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1. 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浅析,探讨其定义、目的、原则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2. 定义与目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组织、制度、方法、程序等控制措施,对企业员工的行为、管理过程和运营活动进行约束和引导,从而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风险的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降低风险,防止财务舞弊、错误和疏漏,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
3. 基本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基本原则:3.1 有效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具有合理性、完整性和适用性,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3.2 管理层责任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由企业管理层进行设计和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负责。
3.3 风险导向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该从风险角度出发,评估和管理不同风险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4 适度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规模、性质、经营特点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设计和实施,避免过度控制和过程繁琐。
3.5 统一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具有统一性,确保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4. 实施过程4.1 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的信息系统、明确的沟通渠道等。
4.2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该全面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内部控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3 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企业应该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制度、流程、审计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4.4 监督与评价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5 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求,保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对于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一)组织管理架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表现之一就是组织管理架构不合理。
国有企业庞大的组织架构和繁杂的管理层次导致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责任不清晰、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另一重要表现。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化管理、行政化管理等管理方式导致企业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弊端。
(三)内部审计工作薄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也是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之一。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无法得到全面、及时的监控和评估,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财务等方面的风险无法有效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危害(一)财务风险加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不规范,易造成资金挪用、账目混乱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二)经营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还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
组织结构不合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将导致企业内部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的降低,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
(三)企业形象受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最终将导致企业形象受损。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使企业难以保障员工利益、客户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最终导致企业的声誉受损,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对策(一)优化组织管理架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架构,建立合理的管理层次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二)完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当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从而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其业务目标,对内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确保企业的资产受到有效的保护,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有效管理企业风险,促进运营效率和效益。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构建一个健康、稳健的经营环境。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 有效领导和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的领导和治理结构,确保有效的决策和监督,并将内部控制置于全面的控制范畴之下。
2. 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和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适应自身业务特点和规模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井然有序。
3. 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业务的本质和实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企业应当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对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科学地识别、评估和管理。
5. 监督和审计建设。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审计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长期有效性,及时纠正和预防各种风险。
1. 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各类资产,确保其不受到盗窃、侵占、浪费等行为的侵害。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3. 管理和控制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管理和控制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确保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 促进运营效率和效益。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外部事项实施的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将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原则、特点、框架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浅谈。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保护公司的资产,并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运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达到保障企业利益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责任、合规经营、风险识别和管理、信息与沟通、监督和评价。
这些原则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面性、持续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全面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和业务领域;持续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应长期有效,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灵活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适度调整;可操作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方便员工的操作和执行。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一般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评价五个要素组成。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气和道德、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和传递机制,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监督和评价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制定内部控制操作手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合理应对各种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促进经营效率和效益的一套管理体系和程序。
它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是企业内部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企业利益的重要机制。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各种风险、诈骗和行业监管的挑战日益增多,企业内部控制愈发显得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识别并应对各种风险。
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从而保护企业财产权益,确保企业持续经营。
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企业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保障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消除浪费和低效率的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营绩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增长。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制度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
制度设计是指企业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和制度程序,包括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通过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
而制度执行则是指企业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分工协作等,通过有效的执行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全员的参与和执行。
高层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员工应该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做到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助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也需要与外部监管、内部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应该主动接受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财务、操作、合规等方面的风险。
这些风险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影响。
宏观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
微观环境因素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供应链和销售情况,从而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变化。
2. 内部管理因素内部管理因素是指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对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
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就容易产生内部控制风险。
此外,员工素质和员工行为也是内部管理因素,员工的不良行为和不合规行为会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潜在的风险。
3. 信息技术因素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
例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泄露等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产生影响。
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控制信息技术风险,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难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规章制度、流程等。
这些制度和流程旨在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2.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意识对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例如,培训员工如何辨别和防范内部欺诈行为,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等。
3. 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内部控制风险问题。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建立一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内部程序规范性和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管理体系,以及创造与不断改进能够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优化企业经营的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障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合规经营,避免经济犯罪和财务失信行为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高效的经营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建立企业内部程序规范,以及健全的职责和权限制度,使各项业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无效的重复工作和低效率的流程,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
2.确保企业合规经营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建立与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相吻合的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因为违规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3.防范经济犯罪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规定企业内部程序规范,确保各项业务的操作不产生贪污、侵占、挪用、骗同等犯罪行为,保证企业内部的诚信和廉洁。
4.确定正确的财务信息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建立包括财务信息处理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提供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和落实内部控制:1.理清职责责任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
什么部门和人员应该负责某项职责,应该清晰明确且协调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
在分配职责时,应明确职责成果,自下而上推行目标式管理,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授权人员并有计划地检查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职责明确,不延误和漏项。
2.规范流程企业应制定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规范,明确动作、步骤和流程,要控制好流转时间。
流程规范有助于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产生,预防错误出现。
3.监督制度在制定企业内控中,要明确监督责任人,禁止主管人员某些特权、规范对下属的管理,只要是对业务环节中的弊端进行管制,就可以让公司运营更加顺畅,并且风险得以有序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公司内部各项工作之合规性和准确性的制度和控制程序,从而达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资源协调的目的。
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则是指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本文主要从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两方面出发,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一、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1.组织结构和管理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文化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组织结构是否合理、人员配置是否充足、管理层是否具有专业素质和有效的管理经验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
管理文化对于一家企业的整体风险控制水平同样重要,责任分层、信息披露、业绩评估、奖励与惩罚等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是影响一家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2.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包括信息体系的完备性、信息质量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信息的保密性等方面。
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或信息流程不畅,都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
3.制度设计和执行情况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是制度设计的核心,它把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内控措施整合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为企业的管理奠定基础。
而制度的执行情况则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其效力。
如果制度的内部执行存在缺陷,相关责任人未真正履行职责,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和风险。
4.经营环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还受到经营环境影响。
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漏洞,这就需要企业制定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以降低相关风险。
二、防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1.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度能够通过短期和长期的实践来不断完善。
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约束企业人员行为,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障企业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2.加强内部审计和核查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和检验内控制度是否规范有效、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创新需求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之策略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之策略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管理风险、保障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以及促进信息披露,确保企业治理和经营活动能够按照规定和政策要求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下面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进行浅谈。
首先,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权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和责权制度。
通过明确员工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可以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分配和监督,减少权力滥用和工作失误的风险。
此外,合理分工还可以加强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制度和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例如,建立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审批流程、授权限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并监督整个流程的合规性和效率性。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管理风险,避免出现重大损失。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出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影响的各类风险。
然后,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控制和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第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企业各个业务领域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不合规和风险点,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督范围、责任和权限,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违规行为,防止腐败和失职行为的发生。
第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在信息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
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对业务流程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黑客攻击,保护企业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资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和保护企业利益,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流程、制度和控制措施的总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在预防,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确保信息真实、减少风险等手段,保障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下面将从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内控制度的原则、内控制度的要素和内控制度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信息化的进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减少企业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防止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增强企业与投资者、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信任,提高企业的企业价值。
其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经营目标相匹配,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控制。
再次,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最后,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三,具体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等。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包括企业的价值观、道德风险、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等方面。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以确保企业遵循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目标。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和程序、建立审批和授权程序、开展内部审计等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设置信息流程、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等。
监督评价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监督环节,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率、风险防控、财务状况等方面。
在实际的经营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部控制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谈。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完善的控制制度,对各项流程、业务操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导致管理混乱、执行不力,容易出现错误和失误。
2. 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内部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企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就会影响到对各项流程的正确执行,容易出现严重错误。
3. 监督不力在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疏漏。
如果管理层不重视对各项业务的监督,员工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违规操作,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
4. 技术手段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的利用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职责不清企业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不清会导致业务流程不畅、决策迟缓,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务发展。
2. 增强人员素质企业需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各项业务流程。
3. 加强监督机制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各项业务流程的监督,建立起有效的审批和监督机制,严格管控各项业务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提高技术水平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体系,提高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和预警能力,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5. 明确职责企业需要对各项业务流程的职责划分进行明确,建立起清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防止责任漏洞。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谈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的一套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措施,以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
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明确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决策流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企业内部各级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畅通。
通过明确职责和权限,可以避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确保企业的财务运作合规、规范和可靠。
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并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还应该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和重要,信息安全和保护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等,确保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和保密。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措施,确保企业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话范本(2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话范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企业利益、提升业务效率、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简要范本,以供参考。
【序言】企业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维护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效率、防范风险。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确保企业各项业务在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和公司战略目标的框架下进行。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效率,强化风险防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控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符合行业规范,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涵盖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应当为公司全体员工所熟悉,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
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应当持续改进,符合公司业务模式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第二章战略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第六条公司应当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第七条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的制定应当参考市场需求、竞争规则、利益相关方期望等因素。
第八条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应当经过公司高层领导的讨论和批准,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业务环节的责任、权限和流程,并制定监督检查机制。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对战略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公司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二条公司财务管理应当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保障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对资产进行分类、归口管理,并明确资产的使用权限和审批流程。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健康发展和经营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要素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管理要求和外部监管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活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和运营内部控制两大方面。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营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企业业务活动的规范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保障企业利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遵守法律法规,并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资产保全:通过规范企业内部活动,防范各类风险,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
2. 业务监管: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监督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和有效。
3.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规范。
4. 财务报告准确性: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5.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优化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和机制。
1. 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制度建设的情况。
优秀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2. 风险评估:企业应当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关键风险点和控制目标,为控制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和依据。
3. 控制活动: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以保障企业内部活动的规范和有效。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能够保证企业达成经营目标。
2.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
3.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在成本可承受范围内实现最大效益。
4.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所有方面,包括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
5.连续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1.财务报告类:(1)会计核算准则的制定和执行;(2)会计档案的管理;(3)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4)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2.资产管理类:(1)固定资产的管理;(2)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3)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3.风险管理类:(1)风险评估和控制;(2)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3)业务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确定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企业经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2.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哪些潜在风险,对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风险进行识别。
3.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设计符合企业需要的内部控制程序,并明确职责分工。
4.实施内部控制程序:将设计好的内部控制程序落实到具体操作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监督内部控制程序: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内部控制的评价1.自我评价:企业内部自我评价,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外部评价: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保障自身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通过一系列组织、法律、规章制度、政策、决策层面的措施来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和决策等各个环节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下面将从内控意义、内控目标、内控范围和内控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节运作的协调和内外部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传递,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其次,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利益,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杜绝内外部欺诈行为、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等。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达到这些目标,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规范运营、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如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
在每个环节和业务活动中,都需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果。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包括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承诺、内控政策和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可靠性、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等。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业务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几点建议
浅谈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几点建议1. 引言1.1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小微企业是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管理体系和方法,旨在帮助企业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促进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尤其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因为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简单,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漏洞。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潜在的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和利益。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往往容易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和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小微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果。
内部控制还可以规范企业人员行为,促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性,增强组织内部的秩序和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小微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制度不健全:很多小微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流程,导致管理混乱、信息不畅通、责任不明确等情况。
2.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容易出现漏洞和失误,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3.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企业运作状况,难以发现问题和隐患,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
4.违法违规风险增加:一些小微企业因为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容易陷入违法违规的行为,造成企业声誉受损、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
浅谈县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县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县级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县级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也较为突出。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县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 财务管理不规范县级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就导致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
财务管理不规范还表现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金管理混乱等方面,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2. 内部审计不到位很多县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审计能力相对较弱。
这就导致了对企业内部经营、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不到位,内部风险难以发现和控制。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县级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滞后,没有及时跟上企业管理的需要,制度缺失、漏洞百出。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
4. 人员管理不规范县级国有企业人员管理不规范,用人机制混乱、员工素质无法保障等问题比较普遍。
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5. 治理结构不健全很多县级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县级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障机制。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 加强人员管理健全企业人员管理制度,规范用人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考核,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县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提要本文从国内外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建议
美国安然、世通和施乐的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公司关键人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问题。
鉴于此,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方面实施严刑峻法。
2004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国际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颁布了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2004年中航油事件、2009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无不显示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正日益成为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一家健康的公司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COSO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的框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测”。
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
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其他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而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问题。
2、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运作的前提,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应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为出发点。
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化导致企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愈来愈高,企业均应认真评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不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对今天和明天过于自信乐观,以至于盲目扩张,再加上风险规避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率的识别、分析、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差。
比如,“中航油”因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的事件等。
3、控制活动不严谨。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
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从设计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在设置内部控制时忽视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一般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设法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亡羊补牢,起不到预防的作用;其次,从执行上看,有些企业尽管按照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能有效执行甚至是不执行,使得已建立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制约、监督的作用。
4、信息沟通不畅。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信息。
信息活动是管理活动的基础,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是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而这些信息必须按一定形式在一定时限及时传递到使用者那里,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沟通,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依赖于良好的信息沟通,同其他信息一样,内部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企业有义务向这些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不能直接获取的真实、充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
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在相关使用者中传递不及时。
信息流动不通畅严重影响了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另外,我国企业在实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由于种种原因,披露的内容过于形式化,都是泛泛而谈,对重要内容很少披露,都守着“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很小。
内部控制信息的沟通不畅,致使相关使用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5、监督力度不够。
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部门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然而监管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内部审计不独立;二是外部监督不力。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体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优化的重要因素。
坚持从实际出发,构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要依法设立,同时也要从行业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效法。
目前应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和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大力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使内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
2、提升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也能阻碍企业的发展置企业于
发展的困境。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通过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企业文化建设要明确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应该是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活动实践中所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群体意识,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外在表现是企业作风和道德,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只有树立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大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激活选任机制,只有制定完善的招聘与选拔制度,才能把行业外优秀人才引进来。
人力资源管理要体现危机意识,确立竞争机制,激发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同工同酬,完善分配机制,要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还要为员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让每位员工都有上升的通道。
4、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规范,明确谁为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和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中可以规定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也可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以审计。
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和利益明确界定,防止权力重叠,也避免出现权力真空。
通过汇编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
开设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和解决。
5、健全企业薪酬激励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越来越被受到重视。
企业应该完善薪酬激励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
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将员工的报酬与企业的实际效益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拿到与其所做贡献大小相应的报酬,从关心自己切身利益转向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6、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是为了企业应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而建立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多变、复杂。
处于改革洪流中的中国企业更应该积极防范和控制风险。
首先,管理层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并实时监督评价内控效果,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其次,企业的所有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积极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政策落到实处。
内部控制是由人来完成的,内部员工的道德观和能力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关键因素。
每个企业都应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加强对每位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有效实现内部控制夯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2]裘宗舜.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5.5.
[3]朱晶晶.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4]李勇.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