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引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答案】C。解析:观察法作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手段。它简
便易行,资料较为客观、可靠。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幼儿作出超越自身的反应,对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最为尊重。
3.【答案】B。解析: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原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发作性暴怒、冲撞、打人、咬人等。
4.【答案】D。解析:3岁儿童心理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好模仿、社会性的发展、出现了“第一反抗期”等。
5.【答案】B。解析: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6.【答案】A。解析:活动目标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7.【答案】A。解析:“寓教于乐”是指运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8.【答案】A。解析:幼儿园的教育是要遵循“以保为主,保教结合”的,并且幼儿园要将幼儿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幼儿有生理上的需求,作为教师是要去满足的,否则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和幼儿间接的渗透规则意识,使之在不破坏纪律的基础上健康的学习。
9.【答案】A。解析: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面,而不能盲目的攀比,追求形式,要花少钱办多事,这体现了经济性原则。
10.【答案】A。解析:材料本身是物化和静态的,但如果我们能细致的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程动态性,幼儿园工作中老师们一般通过添加、组合和回归的方式实现游戏材料的动态性特点。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
1) 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 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 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
12.【参考答案】
(1) 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 3)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
(4) 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
(1) 攻击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发作性暴怒、冲撞、打人、咬人、踢人等。案例中
小超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2)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①儿童的教养环境。对攻击性儿童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情感气氛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极大的关系。愤怒和惩罚笼罩着的家庭,容易“创造”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儿童。如果家长本人富于攻击性,经常使用家庭暴力,为孩子提供攻击行为原型,更容易教会孩子的相应行为。
②儿童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社会认知缺陷和歪曲增加了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延续。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往往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攻击行为能有效地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攻击行为作为保护自己的常用手段。
③社会交流与文化影响。当同龄人的群体氛围是紧张的、有竞争性的,而不是友好的、合作的时候, 性是更有
敌对可能发生的。社区文化氛围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来源。在一个把攻击行为当作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里,
或在一个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中,儿童热衷于攻击行为是不奇怪的。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
1) 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①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禾U用模仿作为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15.【参考答案】
1) 这位教师做法是不对的,她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再哭爸爸就不来接”这样的严惩、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针对案例中的情况,老师可以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等。
2)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①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② 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感情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 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 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
③ 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五、活动设计题
参考设计】
中班语言领域《伞》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内容,知道儿歌中喜鹊、青蛙、蚂蚁都有自己的伞。
2. 能 够复述和仿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愿意参加语言活动,体验生活中伞的重要性。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能 够复述和仿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愿意参加语言活动,体验生活中伞的重要性。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儿歌中情节图片 2 张,小动物头饰各一个。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见过的伞。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手指谣——小雨伞
师:刚才老做的是什么手指谣?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整体朗诵,幼儿整体感知
是:老师刚刚朗诵的是什么?诗歌中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都有什么伞?
大杨树是谁的伞呢?”“谁能完整的说一遍这一句?”。表扬小朋友,小河流水哗啦啦,奖励你们顶
呱呱。
找一个坐的最端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说一下这一句”。表扬小朋友,小河流水哗啦啦,奖励你们
顶呱呱。
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完整跟读。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朗诵儿歌
出示第一张图片
1) 师: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呀?”(大杨树)
师: 2) 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 在水塘里面绿绿的是什么呀”(大荷叶)
师: 那大荷叶又是谁的伞呢?”
师: 3) 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