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名词2013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为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GDP:价值构成: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价值。
实物构成: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增加值: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后的余值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生产法:GDP=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直接消耗系数:指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购买者价格: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资产: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产生的非金融资产,即包括天然存在的有形资产,也包括通过法律或社会程序而产生的一些无形资产。
经济核算变化历程(MPS到SNA):20世纪30年代国民收入估算;20世纪50年代按照MPS模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MPS向SNA转型;1993年起取消MPS模式,完全按照SNA模式进行国民经济核算;2003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体系构成及其意义:基本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
前四部分反应核算期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总量,最后部分反应特定核算时点上一国或一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总量。
国民经济核算——名词2013
国民经济核算(2013)一、名词解释1. 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的单位,称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3. 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4.基层单位:又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5. 经济流量是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
6. 经济存量是反映在某一时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
7.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及构成一个产业部门8.产品部门: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的部门。
9.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
10.生产者价格: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价格。
11.基本价格: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价格。
12.直接消耗系数a是j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ij13.完全消耗系数b是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ij14.资金流量核算中的实物交易核算覆盖了从增加值创造到非金融投资的价值收支过程,它集中提供了收入分配过程、收入使用过程、非金融投资及其资金筹集过程的详细信息。
15.资金流量核算中的金融交易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过程中的金融活动进行核算,反应由金融交易所形成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16.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从不同生产要素出发,依据各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所进行的分配,结果是使个要素所有者从分配中获得收入。
17.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完成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的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总量,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但不包括处置资产负债所得到的款项,也不包括资产负债存量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国民经济核算: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描述,以反映国民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全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一套按照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所组成的,包括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的核算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编制和表述。
常住单位:它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个主要的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使用一些地点、住宅、生产场地或其他活动场所,从事而且有意持续(无限期或相当长期限)从事有显着规模的经济活动。
经济领土:涵盖陆地、天空和水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所组成。
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部门:是指把种类相似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的机构单位的总称。
产业活动单位:按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产业部门:是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
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由其主要活动产生大部分的增加值的生产单位。
法定所有者:是指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该项资产,并能持续获得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相关收益的机构单位。
经济所有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承担相关风险,有权获得使用该项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的机构单位。
产品:货物与服务(含知识载体产品)统称为产品。
货物:是指对其有某种需求,且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
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这些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知识载体产品:是指那些以消费单位可以重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提供、储存、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咨询、娱乐等。
04第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
GNP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 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计算上采用属人原则或国 民原则。 •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 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
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大小等于本国生产 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 取得的收入。 • GDP=GNP—NFP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 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 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 古等国所采用。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 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 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 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 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独联体 和东欧各国为适应向市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 使用这一体系。
流量存量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流量是指 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 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 存量。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 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 量相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 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
市场价格
•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 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 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 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 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 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 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 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 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2.国民经济指一国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3.经济领土指由该国政府实行有效经济控制的区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4.常住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5.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6.基层单位即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7.交易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8.经济流量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9.经济存量反映在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的拥有量的总量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对应关系:就特定时期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使之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10.国内生产总值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11.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12.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13.工厂法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14.产品法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15.固定资本消耗大体相当于固定资产折旧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16.国民生产总值GDP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GNP是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17.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目的是满足住户及成员个人生活需要是指为获得消费用货物和服务而承担的费用支出为了实现消费,可能是货币性购买支出,也可能是通过实物性分配获得的,还可能是在自给生产方式下获得的,在后两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实现这些消费的支出数额18.公共消费支出主要部分是政府消费支出,此外还包括为住户服务的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最终消费支出从提供对象看:一是针对居民住户确定的某类人或某类住户提供的;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产生的;从消费提供方式看:一是由政府等机构补贴某些部门,使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货物和服务;二是政府等部门作为非市场生产者直接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19.资本形成从使用角度--代表用于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从积累角度--花费于生产资本积累上的投资支出20.存货又称库存,是指各单位出于各种目的持有的、处于流动状态的货物;是指生产单位生产的,在处置之前有生产单位持有的产品,或者是一个单位持有的,有其他单位生产的,本单位将用于以后的中间消耗或转售的产品.2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22.投入产出表上世纪30年代由列昂惕夫提出.1936年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记录和描述--国民经济各种产品来源与去向的棋盘式平衡表;分析和建模--投入产出模型用于分析各类经济问题;23.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同质生产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区别在于:后者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又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只能包括一种生产活动24.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25.生产者价格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26.直接消耗系数从计算结果到模型参数直接解释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通过相除的形式已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且技术是稳定的深刻解释两个技术假定各种投入之间不能替代的Leontief生产函数同质性假定27.完全消耗系数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28.影响力系数后向关联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和除以所有完全消耗系数之合计.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和除以完全消耗系数各列和的平均值.29.感应度系数前向关联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行和除以所有完全消耗系数之合计.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行和除以完全消耗系数各行和的平均值.30.资金流量狭义的资金流量:主要指金融交易流量广义的资金流量: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价值收支流量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31.资金流量统计也称资金流量核算或资金循环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系统地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中各主要机构部门的资金流量和流向,包括跨国和跨地区的资金活动.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32.非金融投资非金融投资是指各部门进行的非金融资产交易.33.原始收入初始收入,以增加值为起点,经过收入初次分配,最后形成各机构部门的初始收入.34.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体现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结果的总量,是机构部门当期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最大数额.可支配收入=初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5.转移转移是指这样一种形式的交易,即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并未同时从后一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在某些交易中,虽然双方都交换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并不对等,或者没有严格的数量关系,这种交易也被视为转移.36.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区分二者的根据是转移的对象是不是资产,或是否与资产形成有关,如果是资产,则为资本转移,否则为经常转移;如果转移的对象本身不是资产,但接受转移一方要以形成资产为目的使用,则应归入资本转移,否则为经常转移.经常转移包括两个部分:政府间或政府与国际组织间的转移,其他部门之间的转移. 37.储蓄经常账户的来源与使用之差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等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用于实际消费之后的余额,这一余额即为储蓄,代表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节余.从经济意义上看,储蓄是下一个环节即非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38.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一种类型,它体现为一单位债权人未来从另一单位债务人获得一笔或一系列支付的要求权.金融资产的这种要求权决定了它与非金融资产的一个显着差异,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具有对称性货币黄金除外.金融资产对应着金融负债,从机构单位角度来说,即债权人对应着债务人.39.生产资产生产出来的资本,同时又作为投入品进入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个类别.40.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在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41.通货通货包括流通中的纸币和铸币,既包括本币,也包括外币.通货是发行机构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42.存款存款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信用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住户储蓄存款、财政存款、外汇存款和其他存款等.存款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机构的负债.43.金融交易金融交易是指涉及机构单位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所有交易,包括金融债权和负债的产生和清偿.44.非生产性资产非生产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以外的方式形成的的非金融资产,既包括天然存在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地下矿藏等自然资源,也包括通过法律或社会程序产生的一些无形资产,如合约、租约和许可,以及商誉和营销资产.45.重估价核算重估价核算记录由于价格水平变化引起的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的价值变化,这类变化称为持有损益.包括了国内拥有的各种对外资产或负债由于市场价格和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持有损益.46.资产负债比资产负债比率=负债/资产47.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非金融资产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国民财富48.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49.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50.对外经济活动是指一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类别:对外贸易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活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外收入分配活动:包括投资收益分配和劳动报酬分配对外转移活动: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51.对外经济核算一段时期内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纪录.目的是以国际通用方法反映当期一国对外经济的整体状况.必要性:独立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金流量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而存在是各国核算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52.国际收支核算又称国际收支统计核心: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概括当期所有对外经济交易活动,并按照交易对象的性质进行具体区分方法:借贷记账法,复式记录53.经常账户经常账户又称经常项目,记录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以及收入分配交易,具体区分为货物和服务、收益、经常转移三个项目.生产账户,反映生产过程及其成果收入分配账户,反映收入分配过程及总收入的形成收入使用账户,反映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以及节余形成的储蓄54.资本账户记录对外发生的资本转移和无形非生产资产交易反映基于储蓄进行的非金融投资55.金融账户涉及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包括资产和负债的产生和清偿反映通过金融交易形成的金融投资56.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为了在其他国家的企业中获得长远利益而进行的投资.57.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投资者进行这类投资往往是为了获得价差收益或财产收入,而不是为了控制企业经营.58.国际投资头寸是指常住单位拥有的国外资产存量、对外负债存量以及净头寸其中净头寸是资产存量减去负债存量的净额大体体现了各时期国际投资交易的积累结果主要是指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59.外贸依存度一定时期内货物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以此反映国内经济与国际贸易市场的联系和前者对后者的依赖程度.60.国民财富指一国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总和,是衡量一国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定经济实力的指标.61.收入初次分配账户P224初始收入分配账户记录了各机构部门依据其对生产的贡献而获得收入的过成和结果.62.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初次分配结束后,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发生收入再分配,即各种名目的经常转移,这些要在收入再分配账户中记录.63.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64.PPI出厂价格指数也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用以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来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65.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6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品及取费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第四、
年末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月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5个,下降的为5个;
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6个,比年内高点减 少19个,持平的为4个,下降的为20个。
第五、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0105亿美元, 比上年末减少3198亿美元。 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423元人民币 比上年贬值6.2%。
2015 2016
9.2
9.0 8.6
42.6
40.5 39.8
48.2
50.5 51.6
第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2.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4%。 第三、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
两种体系框架的比较(见23页)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从MPS模式向SNA 模式的转换阶段 基于SNA 模式的发展阶段
具体为四阶段
★ 20世纪80年代以前: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 采用 MPS。
★ 1984—1992年:为了体制转换的需要,依照1968年SNA, 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既采纳 了 SNA的一些内容,又保留了 MPS的部分内容,于 1992 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 1993 年联合国新修订的 1993SNA 正式出版,针对这套标准, 1999 年我国开始对《试行方案》进行修订,采纳了 1993 年 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002 )》—CSNA( 2002 )。该方案取消了 MPS 内容,基本上与新国际标准衔接。于2002年在全国实施。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ppt 77页)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第二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基本概念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
象的宏观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 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 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 在联系,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 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 经济核算制定一整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 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三)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 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经济领土
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五)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
(六)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 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的定义
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 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 国内=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际水域的大陆架 +飞地 +免税区 +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九)流量和存量
1、流量:与一定时期对应的量,如工资
国民经济核算各章名词解释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各章名词解释整理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开展,觉察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效劳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依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根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根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依据生产产品或效劳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肯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含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依据劳动酬劳、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根本价格是依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含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置者价格是指购置者购置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商品,例如粮食、面粉、煤炭、机器等有形商品。
效劳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
2.固定资产折旧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因生产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而耗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价值转移。
3.市场产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完成的生产产出,其特点是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在产业部门分类的基础上可进行三次产业的划 分。如我国将上述的20个产业部门按照产业 形成的时序分为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三次产业分类可用以进行产业结构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1993年5个国际组织联合修订的《SNA》公布:内容丰 富,结构复杂,方法规范,还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 以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显示出高度的成熟 性。自该体系推行以来,对各国的国民核算方法和实 践以及宏观经济理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二)SNA的核算内容
SNA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帐户体系,结合具体分析领 域,可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 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SNA),供实行市场经济的 国家采用,并把它作为向联合国提供GDP等统计资料的 依据,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1968年联合国公布了新修订的《SNA》(新《SNA》), 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格核算 的有关内容纳入到了体系内,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比 较完备、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一、生产 生产是企业利用投入的货物和服务进行另外 的货物和服务的产出活动。 即生产的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二、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经济活动单位根据功能分为:
机构单位
机构部门
基层单位
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课件
(一)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 支出法4. 生产法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答案: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NI):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
3. 支出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4. 生产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来核算GDP。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核算体系,用于描述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二、填空题(5道题)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 支出法GDP的四大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____。
4. 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中____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5.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____和____。
答案:1.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3. 经济增长速度4. 食品支出5.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a. 生产总量b. 生活水平c. 经济健康状况d. 收入分配情况2. 下列哪一种支出不包括在支出法GDP中()。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3. 国民收入等于()。
a. GDPb. GDP -折旧c. GDP -间接税d. GDP -折旧-间接税+ 补贴4. 下列关于生产法计算GD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所有企业的总收入b. 仅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c. 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d. 包括所有产品的市场价格5. GDP平减指数主要用来反映()。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国民经济核算 重点
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1、定义: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CPI(消费价格指数)通过CPI看是否有通货膨胀。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1.常住单位(又称居民)定义:指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者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律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则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改过的一个常住单位。
2、国外定义:即不具备常住单位特征的单位。
注:(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外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3.、机构单位(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定义: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注:这样的单位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4、单位定义: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由单个人组成的住户,也可以是按照法律程序设立的企业和政府行政、事业单位。
5、部门定义:是按照一定标志将参与国民经济的各种单位分成,这样的类就叫部门。
6、A.经济流量:反映一段时间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B.经济存量:反映在特定时间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A与B的联系:两者是表现一时期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的两类总量;就特定时间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是指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2.1.5 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价格:是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最便利的加总工具1、生产者价格: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购买者价格: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基本价格:不包括生产税,产品价格即是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包括生产税,基本价格就演化为生产者价格2、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3、生产税净额: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生产税: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等经营或以及在这些经营活动中购买,进口和使用货物或服务而向国家缴纳的税金。
国民经济核算
名词解释 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它是反映微观生产单位生产成果的重要统计指标,是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内容。
2.收入分配:可以从一个年度、季度或月度上来理解,它是一个具体时期生产活动创造形成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的过程和内容。
收入分配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收入初次分配,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二是收入再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3.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是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金融资产是由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各种金融交易累积形成的。
4.社会劳动者: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3.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一国或地区宏观总体上的统计核算,以微观企业法人、各级政府和居民住户的资产为基础开展统计核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
(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中间消耗?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指机构单位一定时期,在生产货物和服务的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2013)
一、名词解释
1. 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的单位,称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3. 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4.基层单位:又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5. 经济流量是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
6. 经济存量是反映在某一时点上经济资源拥有量的总量。
7.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及构成一个产业部门
8.产品部门: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的部门。
9.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
10.生产者价格: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价格。
11.基本价格: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价格。
12.直接消耗系数
a是j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ij
13.完全消耗系数
b是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ij
14.资金流量核算中的实物交易核算覆盖了从增加值创造到非金融投资的价值收支过程,它集中提供了收入分配过程、收入使用过程、非金融投资及其资金筹集过程的详细信息。
15.资金流量核算中的金融交易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过程中的金融活动进行核算,反应由金融交易所形成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16.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从不同生产要素出发,依据各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所进行的分配,结果是使个要素所有者从分配中获得收入。
17.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完成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的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总量,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但不包括处置资产负债所得到的款项,也不包括资产负债存量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
18.国民总收入是指一国经济总体当期从国内生辰和国外生产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它等于当期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流量净额。
19.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转移交易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并未同时从后一个机构单位处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
20.经济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又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
非生产资产经常指土地、地下矿藏、合约、商誉等。
21.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是由生产过程创造的实体,包括国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
非生产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以外产生的资产,既包括天然存在的有形非生产资产,如土地、地下矿藏,也包括通过法律或社会程序而产生的无形非生产资产,如专利和商誉。
22.一个实体成为资产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一,资产的所有权明确;第二,资产的未来收益性。
23.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负债核算是对该经济体各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负债及净值进行系统核算,以反映资产、净资产的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
2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各机构部门的净值代表了机构部门所拥有的净资产,如果将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净值加总起来,就是一国经济总体的国民财产,也称为国民财富。
25.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是指由于机构单位无法控制的外生因素或事件而导致的资产或负债的变化。
26.在资产负债核算中的重估价核算记录由于价格水平变化引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价值变化,这类变化被称为持有损益。
27.国际收支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活动,其主要工作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2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
29. 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反映核算期档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总量,资产负债表是关于存量的核算,反映在特定核算时点上一国或一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总量。
30. 在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
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
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增加的价值。
在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是指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31. 投入产出表是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它描述了国民经济各种产品的来源与去向。
基于投入产出表,研究者开发出了各种模型,用以分析经济关联和复杂影响。
32. 投入产出核算中的部门工艺假定,是指不论生产何种产品,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产品工艺假定,是指不论由哪个部门生产,同一产品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
33.狭义的资金流量主要是指金融交易流量,广义的资金流量则将范围从金融交易流量扩大到所有的价值手指流量,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
34. 中国资金流量核算以整个收入分配和社会资金循环为对象,分为实物交易核算与金融交易核算两个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表的实物交易部分,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资金流量核算表的金融交易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编制。
35. 资金流量核算表采用交易项目×机构部门的交叉结构。
横行标题按交易项目列示,包括收入分配、收入使用、非金融投资、金融交易等内容。
纵列标题按机构部门列示,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以及国外等部门。
36. 在初次分配之后,对各机构部门的初始收入采用非交换性手段进行分配的活动称为收入的再分配。
经常转移的形式有:所得税、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其他经常转移。
37. 资金流量核算表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第一,纵向平衡,即部门内部平衡,是指各部门使用方各交易项目合计等于来源方各交易项目合计。
第二,横向平衡,即部门之间的平衡,是指各部门使用方的合计等于各部门来源方的合计。
38. 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一种类型,它体现为一单位(债权人)未来从另一单位(债务人)获得一笔或一系列支付的要求权。
金融资产借助有形的金融工具而存在。
金融工具是证明金融资产的单据,如现金、存单、债券或股票等。
39. 在进行资金流量—金融交易核算过程中,金融资产一般被划分为以下八种类型: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债务性证券,贷款,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计划,金融衍生工具、其他应收应付款。
40. 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拥有的可随时利用并控制在手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一国货币当局可以利用储备资产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直接融资,以及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二、问答题
1.产业分类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产业分类具有何种作用?
2.机构部门分类的机理是什么?比较不同机构部门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3.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括的内容。
4.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GDP的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5.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为什么说GDP的国际比较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6.请阐述采用汇率法进行国际比较的优点与缺陷。
三、计算题
1.计算题
某地区本年度国民经济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总产出21140亿元,中间消耗149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20亿元,劳动者报酬2820亿元,生产税净额820亿元,营业盈余1650亿元,农村居民消费140亿元,城市居民消费900亿元,政府消费65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2910亿元,存货增加10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49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该地区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
2. 已知某地区企业部门增加值为2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120亿元,支付生产税2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4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6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30亿元,补贴医院、学校、食堂等非物质生产部门10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2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20亿元,利息收入2.3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转移收入净额、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
3. 已知某地区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20264亿元;
(2)中间消耗8256亿元;
(3)最终消费456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1870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655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202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货物和服务出口。
4. 已知地区住户部门的收入资料如下:营业盈余和混合收入820亿元,劳动报酬1058亿元,储蓄利息收入128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23亿元,其中利息收入14亿元,其他债券、股票利息和红利收入10亿元,政府救济收入6亿元,从企业获得各种免费实物折价2.5亿元。
该地区住户部门的支出资料如下:上缴所得税1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1460亿元,支付社会保险缴款10亿元,其他罚没支出2亿元。
又知该地区住户部门的增加值为2000亿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省住户部门的财产收入、转移收入、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和总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