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克里同篇》-见证“理性”的光辉
18位哲学家面对死亡的思考
18位哲学家面对死亡的思考01苏格拉底作者西蒙·克里切利(Simon Critchley)选自《哲学家死亡录》有个人告诉他:“三十僭主已经判你死刑了。
”他回应道:“随他们吧。
”同样地,苏格拉底将问题扔给了起诉者以及陪审团,声称他们应该自信地面对死亡。
被判决死刑之后,苏格拉底用以下的惊人之语结束了发言: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这句话浓缩了古典哲学对待死亡的态度:死,完全不值得恐惧;相反,死还是生之所依。
苏格拉底谜一般的遗言——“克里同,我们应该向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献一只鸡”,表达了死是生之良药的观点。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医药之神,遭受疾病之苦的人们在睡前向他敬献牺牲,希望他能够唤醒患病之人。
所以,死亡,只是一场治疗性的沉睡。
02第欧根尼当被问及他想怎样被埋葬时,第欧根尼说“脸朝下”。
色尼亚德斯(Xeniades)问他为何要这么做,结果得到了一个谜一般的答复:“因为用不了多久,朝下的脸就会翻过来转而朝上。
”03伊壁鸠鲁在遭受了两周肾结石引起的折磨之后,伊壁鸠鲁死于肾脏衰竭的极端痛苦。
但是,在临终之时,朋友和学生围在他身边,他走得很是欣慰。
在写给赫尔马库斯(Hermarchus)的最后一封信中,伊壁鸠鲁写道:在我生命中最幸福也是最后的一天中,我正在遭受着膀胱与肠子疾病的折磨,这些疾病的情况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他继续写道:但是,只要想起了我的理性和研究成果,想起它们所带来的灵魂满足感,就足以抵消所有的病痛。
04孔子传说中,当孔子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时,在梦中出现了如下的绝望场景: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昨暮予梦坐莫两柱之间。
(这个世界失序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理解如何实现的理想。
昨晚,我梦到我坐在两柱之间的祭品之中,棺椁置于其中。
)05庄子当庄子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的学生们想要为他筹备一场儒家式的豪华葬礼。
但是他拒绝了,说:“太阳和大地将是我的棺椁。
西方法律思想史总结
苏格拉底●生平:古希腊哲学家。
生前述而不作,其思想由学生柏拉图、色诺芬记述。
被认为是三十僭主之一的克利提阿斯的教育者被指控“腐蚀青年、不信奉雅典城邦的神和发明新神”,在狱中饮鸩自尽。
●主要思想:1.认识你自己:“哲学应当成为人学”“未经思考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2.美德即知识:①政治制度方面:分为君主制、譖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
赞成贵族制而反对民主制,反对公民大会和抽签形式的民主选举②法的分类:自然法和人定法,神法高于人定法③人的作恶是因为作恶者的无知,只要运用理性就可以发现善的本质。
3.守法即正义。
国家尚存且未完全失常,已做出的法官的判决在那里就没有效力了,而且能为个人不遵守和废除。
你以为这可能吗?——苏格拉底反驳克里柏拉图生平:出生于奴隶主贵族家庭三访叙拉古创办Academy学园著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法律思想1.国家起源于社会分工。
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治国者、卫国者、劳动者。
2.城邦的正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事情。
实质上是要求国家的各个阶级都各守本分,维持和谐关系,承认的权利的不平等是正义的——升级制度。
个人的正义:个人的灵魂可以分为理性、激情、欲望分别对应国家三个等级,三种品质起到作用达到个人的正义。
正义是制定法律的指导原则,也是高于实在法的更高原则。
3.理想国中提出的政体有:贤人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军阀政体,专制政体。
最理想的国家是“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是哲学王统治的国家,依靠的是哲学家的智慧而非法律,主张人治但是未对法治起完全否定的态度。
后期逐渐重视法律的作用,体现在政治家篇。
4.立法思想:立法不是为了服务于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服务于城邦全体人民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生平:出生于马其顿受业于柏拉图学园访问小亚细亚成为帝师建立自己的学园百科全书类的学者。
法律思想: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是人们对于善恶之类的义理的结合(坚持奴隶制的正当性),城邦是促进人类善德的实现道德性组织。
这8本书,撑起整个西方哲学史!
这8本书,撑起整个西方哲学史!展开全文今天为大家推荐8本哲学类书籍,这8本哲学书,基本上代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也基本上撑起了整个西方的哲学史。
推荐大家看看。
如果大家觉得推荐的不对,不权威,也欢迎大家到评论区说出原因,或者说出你觉得经典的作品!1《希腊哲学简史》作者:约翰·马歇尔推荐理由: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
在群星闪耀的希腊哲学殿堂前,我们往往不得其门而入,面对大部头的哲学著作,也只有翻个开头的勇气。
而这本《希腊哲学简史》读来只觉清晰明快,作者将希腊哲学各大学派分章罗列,系统明了地表述了哲学先哲们的思想观点,也把哲学家们放进了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读起来不觉乏味,也更记忆犹新。
内容简介:针对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的哲学普及读物,最大的特点是行文流畅,取材精当,容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
同时注重哲学家的生平及所处时代特点,尤其善于用少量笔墨引导读者思考哲学与历史、政治的关系,把哲学放在更宏大的背景当中,体现了古典学家所具有的整全视野。
一句话推荐:西方古典学界公认的哲学入门读物。
必读之选!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推荐理由:人类正义问题的开山之作,人类心灵史永远的回响。
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每一个理想国,都会在你的心目中培植和平、正义与博爱的美好希望。
内容简介:《理想国》又译《国家篇》、《共和国》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一句话推荐:柏拉图的作品基本都值得一读。
3《形而上学》作者:亚里士多德推荐理由:你想过关于世界本体的问题吗?你想过万事万物存在的实质本源是什么吗?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
他用富有思辩性的语言探讨了'作为存在的存在'这样的极富哲理性的问题。
内容简介:叙述了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为许多西方哲学家获取灵感的源泉之一。
重点阐述了存在论、目的论的宇宙体系等。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克里托篇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算是正片的序章,交待对话发生的环境。
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与克里托关于是否应该逃跑而作的辩论。
这一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小部分。
第一小一部分主要是克里托提出的应当逃跑的理由。
第二小部分苏格拉底逐一的反驳了克里托。
苏格拉底的论证在本篇中核心的部分是苏格拉底对克利托的反驳。
如果我们进行归纳,其中的论证主要包括:1.我们因该尊重专家的意见;2.活着是为了或活得更好;3.不得以恶治恶;4.假想中法律和苏格拉底的对话。
这些论证每一部分的最后都包含着下一个论证的问题,而最后一个论证假想中法律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将前面的论证进行了综合,结合实际的情况具体再次论证了一遍。
下面我将分析最后一个论证。
假想中法律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与其说这是本篇的一个论证,不如说这是本篇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
首先,在篇幅上,它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在内容上,它是对本篇所有论证的总结;最后,在情节上,这一部分是最终说服了克利托同意苏格拉底。
这一部分同样也可以分为几个小的部分:(1).苏格拉底如果要逃亡,将对法律提出的理由;(2).法律对苏格拉底与它订立协议的论证;(3).苏格拉底如果逃亡将承受不利和如果不逃亡将承受好处。
下面我将逐一分析:(1).苏格拉底如果要逃亡,将对法律提出的理由苏格拉底假设自己要逃离雅典,这是雅典的法律就会站出来质问他是否想要摧毁国家和法律。
因为他的行为将证明宣布的法律判决没有效力,那么一个城邦必然会因此而被颠覆。
这时苏格拉底只能以法律无效来为自己辩驳。
但是,判决一旦宣布就具有约束力,所以这一辩驳是无效的。
苏格拉底只能提出法律作出了错误的判决,所以,他打算摧毁法律和国家。
(2).法律对苏格拉底与它订立协议的论证苏格拉底假设法律提出它与苏格拉底有某种协议,根据这种协议,无论国家做出什么判决,苏格拉底都将执行和遵守。
这是因为,一.苏格拉底的出生和成长是在法律的保护下完成的。
苏格拉底之死(下)——不朽的灵魂
苏格拉底之死(下)——不朽的灵魂一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民法庭判处死刑之时,恰逢雅典派往提洛岛(delos)祭祀阿波罗神(apollo)的圣船扬帆启航之日。
相传当初雅典王子提修斯(theseus)自愿作为七对献给弥诺牛(minotaur,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的童男童女之一,前往克里特岛(crete),坐的就是这条船。
在克里特公主阿瑞安得妮(ariadne)的帮助下,提修斯杀死了弥诺牛,带着公主和童男童女逃出了克里特的迷宫。
之前,雅典人曾许愿说,若提修斯安然返回,将每年派员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
按照祖传礼法(nomos),祭神期间(包括圣船往返航期在内),城邦必须洁净,不得行刑,如遇风暴阻航,刑期可一缓再缓。
(《斐多》,58ac)正是这一个月的缓刑期,成全了柏拉图的多幕剧“苏格拉底之死”的第三幕“不朽的灵魂”——其中,第一场《克力同》(criton)和第二场《斐多》(phaidon)的发生时间相隔了两个白昼和两个黑夜。
第一场《克力同》中有名有姓的出场者只有两个人,苏格拉底和克力同;整场对白正如施特劳斯(leo strauss)所说,是苏格拉底“在最私密情况下、在他与其他人已经被监狱大墙隔离的情况下,与老朋友之间的叙话”。
其实柏拉图还提示了第三位出场者,一个无名无姓的狱卒,克力同不仅与这位隐蔽的出场者混熟了脸,多少也给了他一点好处。
(《克力同》,43a)但柏拉图并未提示,在狱室不远处梭巡或佇立的狱卒有无可能听到苏格拉底与克里同的对白;尤其未提示,万一狱卒听到克力同的越狱建议,应该表演为大惊失色、抑或表演为装聋作哑。
据施特劳斯的观察:苏格拉底与克力同对白开始的时候,天还相当黑,也许像《普罗塔戈拉》(protaoras)中的苏格拉底与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对白开始时的天一样黑,并且无法确定曙光何时透入监狱大墙。
柏拉图的确没有在《克力同》中提示,苏格拉底应该是坐、是卧、是立、是行,也没有提示,苏格拉底是否应该以身体姿态或眉目表情来增强道白效果。
古希腊人物介绍
古希腊人物介绍分类:默认栏目如果德谟克利特作为最后一位“物理学家”标志着古希腊早期哲学结束的话,那么著名的诡辩论者普罗泰哥拉就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以人事为中心问题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的开始。
从普罗泰哥拉以后的希腊哲学家们都转向关于人类的认识、道德和幸福问题的思考。
人们关心的中心是人及其需要,而不是物理世界或是神。
1.普罗泰哥拉普罗泰哥拉(约公元前481—前411)是古希腊的第一个“智者”。
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具有一系列的意义。
最狭隘的解释是,一个人是他自己经验的最好的评判者。
两个人走进同一间屋子,但一个人可以觉得这间屋子是暖的,另一个人可以觉得它是冷的。
如果前者来自大风雪之中,而后者则是在楼下烧火炉,那么两个知觉都是正确的,每个知觉对于其知觉者来说也都是真实的。
把这种知觉的相对主义加以概括,就会使我们获得普罗泰哥拉思想的更广泛含意,即文化的相对主义。
因此,他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随季节在山丘和草地之间迁移的游牧部落的价值法规。
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
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
普罗泰哥拉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或就坏,但人人都有道德的倾向。
这个时期,希腊人已经知道技术是可以教和练的。
但明确提出政治上、伦理上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要推普罗泰哥拉为第一人。
普罗泰哥拉最早从自然研究转到注意人事问题,引起人们关心人怎样思想、怎样欲望等问题,这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他认为人人可以被教育成为好公民,这也是进步的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简介柏拉图(希腊语:Πλ?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良心论绪论一良心的概念
良心论绪论一良心的概念绪论一良心的概念绪论:一、良心的概念⒈西方的良心概念在现代几种主要的西方语言中,与汉语"良心"或"良知"相对应,可以用来互译的词,在英文中是"conscience",在德文中是"Gewissen ",在法文中是"conscience",或再加个形容词"conscience morale"。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合成词,由一个前缀加上后面的词干组成。
它们的前缀(英文con-,德文Ge-,法文con-)的意思都是"共同""一起""同一"之意接近英文介词"with",德文"mit"的意思,而后半部分的词干(英法文同为-science,德文-wissen )都是"知""知识"的意思,把它们合起来从字面上解就是"同知""共知""和(别人)一起知"之意。
而这"同知""共知"在今天的用法中也就是"良知""良心"了,从这种"共""同"与"良"的联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种对客观普遍性的暗示了。
那么,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可以再往前追溯。
从表面的字形字义看,上述表示"良心"的词都可以说渊源于下面这个拉丁词"conscientia" (con- "共同、同一"之义,加上scientia "知"即为"共知"、"同知"、"良知")。
第1讲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版社,2007 ❖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
本讲参考书目(研究著作)
❖ 巴克:《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帕帕斯 :《柏拉图与〈理想国〉》,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③正义是恶(bad),是愚蠢的表现,而不正义是善 (good),是明智的的表现;
苏格拉底的反驳:
❖ (a)正义者不想去超过同类(正义者),而想超过 异类(不正义者),不正义者却既想超过同类(不 正义者)又想超过异类(正义者);
❖ (b)聪明的人是好人,不会刻意去超过同类(聪明 的人),而会去超过异类(愚蠢),无知的人是坏 人,却既想超过同类(无知者)又想超过异类(聪 明者) ;
❖ 不正义的人总是生活得比正义的人要好
做不正义的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 正义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 此交往的过程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 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 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 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 义的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 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正 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 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惩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 罪而没法报复。 ( p. 46)
❖ 赵敦华: 《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第三、 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余纪元:《〈理想国〉的生与死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9—前399年 )
❖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 泰然明净的化身。(马克思)
理性之光ppt24 岳麓版课件
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4、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纵向联系
文艺复兴 14-16C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运动中 心
异 斗争 对象
核心和 内容
意大利 封建教会 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比较 友情提示: 不同点 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 2、内容:政治主张… 3、影响:对社会转型… 相同点:对君主专制的态度?
启蒙运动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
欧洲启蒙运动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批判君主; 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统 内容 限制君权设想 治,提出构建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法国
封建教会和专制统治
理性主义
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 同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迁移
顾
黄
王
炎
宗
夫
武
羲
之
— — —
亭
梨
船
林
洲
山
先
先先生来自生生他们——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倡导经世致用
共同主张 2、提出“工商皆本” 3、批判君主专制
横相比较
2、伏尔泰:
主 张:
“欧洲的良心” “法兰西思想之王”启
蒙运动的领袖
反对封建制度、天 主教会,倡导自由 平等、主张君主立 宪制。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
⑴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⑵主 张:
苏格拉底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 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 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 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 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 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 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 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 灵魂
真理 辩证
教育 伦理
辩论 治国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 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 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 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 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 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 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 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 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 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 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 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 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 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最经典的柏拉图名言名句 苏格拉底名言名句大全
最经典的柏拉图名言名句苏格拉底名言名句大全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苏格拉底的名言:1.“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2.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3.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4.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5.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6.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7.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8.最热烈的恋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9.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0.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1.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12.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13.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14.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5.我不是一个智慧的人,我只是一个爱智慧的人。
《柏拉图选集》16.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17.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18.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
19.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介绍苏格拉底ppt课件作品
苏格拉底问答法与孔子启发式教学比较:
“产婆术”的规则是: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 再以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它的运用从 教育者不自以为知出发,“启发”艺术的 规则则是以自以为行(德行)者知其不行, 再使自以为不行者知其行,它的运用从教 育者不自以为行出发。
学习本学科的意义
一、知识的目的 二、促进大家思考,提高大家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外国近代教育家从事教育、研究
教育的精神,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导言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 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 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 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 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 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 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 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 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 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 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
四、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
1.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培 养治国人才。
2.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对后代西方道德教育 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苏格拉底问答法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 学习理论。
导言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 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 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 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 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 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 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 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 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 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人 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
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 PPT课件
苏格拉底立志不写著作, 只用口头方式传播自己 的观点,其言大多见他 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些对 话体的著作。柏拉图笔 下的苏格拉底始终一贯 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 知而且他之所以聪明就 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一无 所知的。但是他并不认 为知识是得不到的,他 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 的意义。
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 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 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 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Socraticirony
的主上维维辑格进唯出法的苏中的而的回唯问这 神体第的的辩言入物精的这格,诘导问答在答种 话和一发方论式更主神形种拉苏询引题对谈,谈 代理个展法的的加义实式方底氏,出,方话以话 替性系都深方伦成的体。法反给使其他的进弄也 宗、统有入式理熟对和从,诘予青他以问行清有 教夸的贡到启思的立物哲在法学年问谦题中对几 神大唯献事发想阶脱质学西(生承题和。,方个 话抽心。物思提段离实思方 以认的的他苏的特 的象主但的想到;了体想哲 最他资态只氏思点 时思义是本、了他早的的学 高的料度要则路: 代维哲,质揭哲将期区发史 的无,发求偏,第 。,学他。露学早哲分展上 智知直问对重使一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 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 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 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 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 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 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 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 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 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 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 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 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 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 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 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 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 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 奠基人。
苏格拉底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申辩读后感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政治史上,苏格拉底的审判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对于审判中苏格拉底申辩的记录,有柏拉图和色诺芬两个主要版本。
由于该事件的重大意义,申辩词是有着细读价值的。
柏拉图《申辩篇》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申辩,并不以寻求获得陪审团支持,达到无罪开释为目标,而更像是苏格拉底日常对话的延续,其中充满了马虻式的批评。
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批评针对的是雄辩家,认为他们娓娓动听的演说都是虚伪的。
《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地区分了雄辩家和哲学家。
双方都以自己的生活为善,对方的生活为恶。
前者拥有演讲和使人愉悦的技巧,但心灵是不完善的;后者以向上探求为善,却不注意世间事物,通常是糟糕的演讲者。
苏格拉底。
并不是无视俗世的,但从认同上说,显然倾向于哲学家这一极端,而哲学家常具有的糟糕的演讲能力,似乎也在苏格拉底申辩的失败中得到了证明。
但从苏格拉底的批评上看,他并不以没有获得无罪开释为失败,相反,他认为,重要的是真实和正义,而不是雄辩的技巧,这两者甚至是不相容的。
针对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攻击是:“苏格拉底经常为恶,好奇地探究天上地下的事,把坏的说成好的,还把这些传授给他人。
”苏格拉底对此加以否认之后,便开始讲述德尔斐神庙神谕的事,并得出结论说,自己如果真如神谕所说,是最有智慧者,这种智慧也只是知晓自己无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拥有。
这既是对苏格拉底凭智慧教唆他人指责的反驳,也以声称只有神有智慧的方式表示了虔敬的态度。
另一批原告给苏格拉底的罪名是:苏格拉底为恶,腐蚀青年,不信城邦的神,另立新神。
苏格拉底以迈雷托士的话自相矛盾作为反驳。
他提醒迈雷托士,所谓不信神的控告只对阿那克萨哥拉适用,而且说一个相信有鬼神踪迹的人不信神,是荒谬的。
结束有针对性的反驳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回顾生平的宣讲。
这部分包含了对死亡和虔敬的看法。
在他看来,死亡胜于屈辱的偷生,且死后世界未必就不如现世,甚至还要更好。
这样的观点在《斐多篇》中有更详尽的阐述。
克里同篇读后感
《克里同篇》读后感——道德、理性、律法与现实社会“做坏事、以怨抱怨、以伤害对方作为自卫的手段都是不正当的”,“如果你不能说服你的母邦,你就应该按她的命令行事,忍耐的服从她加于你的任何惩罚,不论是鞭笞还是坐牢”。
这是摘自柏拉图《克里同篇》的两句话,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两句话。
诚然,《克里同篇》中苏格拉底在死亡将近之时所表现出的理性与冷静,值得人们奉上尊重与爱戴。
而我却更为欣赏苏格拉底在受冤入狱乃至被判处死刑之时,对道德的坚守,对城邦律法的尊重,以及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为何及时身受冤屈,却依然不能采取有违律法的行动。
“做坏事、以怨抱怨、以伤害对方作为自卫的手段都是不正当的”这以前提,不仅仅是苏格拉底后续论述的开始与基石,也将苏格拉底的品格定位在了一个超脱于常人的高度,将其定性为了一个道德高尚之人。
后续的论述,无论是理性的思辨还是逻辑道德分析,亦或是对母邦律法的坚守,都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下的。
而当下的社会,推崇法制,要求强化法律监管的呼声颇高,但是,当一个社会丧失了道德底线,“做坏事,以怨抱怨”成为司空见惯之事时,法律也只能成为以暴制暴的手段,而无法去维护社会的平稳与安定。
除了道德作为前提外,理性的思维是这段论述的又一基础。
理性的思维,客观的分析问题,不受主观情绪的干扰,不因身受不公而迁怒于他人,不让愤怒掩盖的理性的光辉。
在这样的心境下,在会诞生后续可称为经典的讨论。
而这种平和的心境,正是当下社会所缺失的。
不可否认,当下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而面对问题时,大多数人失去了冷静和理性,取而代之的事无穷尽的愤怒、抱怨。
当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不平则鸣”一说,然而,“鸣”只能凸显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现今,已经不是单纯的需要暴露问题,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解决问题。
而愤怒抱怨的蔓延,既不利于深层次问题的发掘,也不利于现有问题的解决。
在道德和理性的双重基础上,才有了“如果你不能说服你的母邦,你就应该按她的命令行事,忍耐的服从她加于你的任何惩罚,不论是鞭笞还是坐牢”这样看似无奈的话语。
深度雄文:苏格拉底的信仰与理性!
深度雄文:苏格拉底的信仰与理性!苏格拉底身上有一对尖锐的矛盾。
一方面,他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化身与象征。
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这一名字几乎与“理性”同义。
他的名言“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已经成为哲人的座右铭。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
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
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
”这一回应一向被看作是“理性主义的宣言”。
苏格拉底的态度很明显,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
可是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又声称他是受神的指令才研究哲学的。
“尽管听起来比较荒唐,但我就是一只牛虻,是由神赐予城邦的。
我们的城邦就像一匹高贵伟大的战马,因为身躯庞大而行动有些迟缓,需要牛虻经常刺激它。
我相信自己即是上天赐予城邦以实现这些职能的。
” 在这里,苏格拉底把他自己的哲学活动看作是在完成神祇的使命。
他在《申辩篇》中多次强调,他实施问答法是服从神的命令, 为神服务,替神尽责, 而停止哲学活动则是对神的不服从。
他明确承认自己一直有神灵,一种内在的、私有的声音相伴。
在《申辩篇》中, 苏格拉底声称:“我做这件事(即考察灵魂),是出于神的指令,是神通过神签、托梦以及其他一切以神力指令人做事的方式让我做的。
”一方面是严谨冷峻的理性论辩;另一方面是对超自然、超理性的神意不加考察的接受。
在苏格拉底身上出现的这种冲突不仅令我们对他自身哲学的解释造成困难,而且也使他显得是希腊理性主义进程中的反动。
希腊哲学是以与宗教神话信仰的分离为标志而开始的,这也是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粗浅命题成为西方哲学开端的缘由。
苏格拉底以前的自然哲学家们坚持以自然物、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自然现象。
而且,在巴门尼德、芝诺那里已经确立了理性理解的范围即是真理的界限这样的信念。
现在苏格拉底在把哲学从自然转向伦理问题的同时,似乎又把神请回来了。
这当然是极其令人困惑的。
苏格拉底——克里同篇,见证“理性”的光辉
苏格拉底——克里同篇,见证“理性”的光辉《克里同篇》柏拉图苏格拉底(以下称S):你已经来了,克里托,时间还很早吗,克里托(以下称C):是,还早。
S:现在是什么时辰,C:就要拂晓了。
S:奇怪的是狱卒竟然没注意到你。
C:他已习惯了,苏格拉底,因为我经常来。
另外,我对他还有些小恩小惠。
S:你是刚到,还是有一会儿了,C:已经好久了。
S:那你为何不马上叫醒我,而是安静地坐在床边,C:我做梦也不会这样想,苏格拉底。
我只希望自己不会那么失眠和沮丧。
我对你感到惊讶,因为我看你睡得这样香甜;我故意不叫醒你,因为我希望你尽可能过得舒服一些。
我以前一直感到你非常幸运,竟然有如此开朗的性情,而现在你大祸临头,却仍然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对此我的感触更深了。
S:好吧,说真的,克里托,如果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要抱怨死亡,那真是不太像话了。
C:但是,苏格拉底,其他与你年纪相仿的人如果陷入这种不幸,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处在像你一样的境况,年纪并不能使他们放弃抱怨。
S:你说得很对,但是告诉我,你为什么来这么早,C:因为我得到一个坏消息,苏格拉底。
我想,从你的观点来看,这个消息并不坏,可是我和你其他的朋友很难承受,而我是最难承受的。
S:为什么这样,是什么消息,是那艘船已经从提罗开来,它一到达,我就要被处死了,C:那艘船还没到,但是我想它今天可能就会到了,因为有些人从索尼昂下船,他们已经到了。
据他们说那艘船明天肯定会到。
所以,苏格拉底,明天,……明天你肯定就要送命了。
S:好吧,克里托,我希望这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诸神希望如此,那就让它这样吧。
不过,我并不认为那艘船今天能到。
C:为什么你会这么想,S:我会想你解释的。
那艘船到达后的第二天我必须死,这样说对么,C:不管怎么样,这是当局的说法。
S:那些我想那艘船今天到不了,明天才会到,而今天才刚开始。
我刚才做梦的时候还是晚上。
你不叫醒我看来是对的。
C:为什么,你做的什么梦,S:我梦见一位白衣丽人向我走来,她对我说:“苏格拉底,第三天你会抵达令人欢愉的佛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