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0章 预期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预期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预期理论的演进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预期与不确定性问题逐步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而理性预期学派则使预期成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畴。预期是指经济行为人对于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作出的一种事前估计或主观判断。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不科学向科学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推进的。在预期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
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在蛛网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静态预期借用蛛网模型建立了静态预期模型: 如果在1t -期预期t 期的价格,则:
t 1e t P P -=
其中,1t P -为1t -期的实际价格;e t P 为1t -期预期的t 期的价格。这种预期称为静态预期。生产者认为,本期的实际成交价格就是下一期的预期价格,并据此进行生产决策。
静态预期最为简单,假预期经济变量水平等于经济变量前期水平,在预期中没有随机变量的扰动。
2.外推预期
外推预期是指对未来的预期不仅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而且还应建立在经济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这种预期不仅要依赖于经济变量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还依赖于该经济变量所显示出来的变化方向或变动趋势。以价格预期为例,如果预期t 期的价格水平为:
()112e t t t t P P P P α---=+-
其中,α为预期系数,这种预期就是外推预期。它表明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不仅应以价格的过去水平1t P -为基础,而且还要考虑已经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的方向或趋势,即1t -期与2t -期的价格的变动()12t t P P ---。如果0α>,则预期t 时期的价格将大于1t -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以往的这种价格变化的趋势会继续下去;如果0α<,则未来时期的价格将下降,价格变动的趋势发生逆转;如果0α=,则意味着1e t t P P -=,这就是静态预期。α的值
取决于人们的情绪,乐观的人预期价格上涨的趋势将继续下去,从而0α>;悲观的人则认为价格上涨只是暂时的,从而0α<。
3.适应性预期
(1)适应性预期的内涵
适应性预期是说经济主体会根据自己过去在作出预期决策时所犯错误的程度来修正其在以后每一时期的预期。同样地,如果预期t 期的价格水平为:
()111e e e
t t t t P P P P β---=+-,01β≤≤
其中,e t P 、-1e t P ,分别为生产者对t 期、1t -期的产品价格的预期;1t P -为1t -期产品的
实际成交价格;而β往往被称为适应系数或修正因子。
如果1t -期的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则对本期的预期价格将基于对1t -期的预期价格向上调整;否则,将向下修正。适应系数β反映了预期的修正速度,当1β=时,1e t t P P -=,静态预期是适应性预期的一个特例。相对于前两种预期的形成机制而言,适应性预期更加复
杂,更为接近现实。
(2)适应性预期的优缺点
适应性预期的优点在于理论上的简洁且易于运用,预期系数β的统计估计值也很容易得到。然而,这种预期机制完全忽略了当前存在的对未来预期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可得信息,因而当前可得的新信息无法在预期形成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这一点,在理论逻辑上违背了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即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预期形成机制中的权数是通过引进适应系数β,呈现几何递减的滞后分布,不足以证实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有效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不管是静态预期、外推预期还是适应性预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人们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出判断,没有充分利用与预期相关的其他变量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因此又被统称为非理性预期。
二、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1.理性预期
(1)理性预期的定义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为避免风险或获得最大收益而运用过去和现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
仍以价格预期为例,根据理性预期,在1t -期预期的t 期的价格水平为:
()()1|e t t t t P E P I E P -==
其中,e t P 为在1t -期预期的t 期的价格水平;1t I -为在1t -期所获得的所有信息集合;
()1|t t E P I -为t 期的价格水平在t 期的信息集合条件下的数学期望。理性预期下的预期价格水
平取决于1t -期所得到的信息集合1t I -。
定义预期误差为:()1|e e t t t t t t P P P E P I ε-=-=-,则理性预期价格水平又可写为:
e t t t P P ε=+
根据理性预期的假设,()0t E ε=,即理性预期e t P 是实际价格t P 的无偏误估计;同时,预期e t P 已充分利用了信息集1t I -所提供的信息,过去的预期误差对预期e t P 将不能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
这表明,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主体会充分有效地利用所有可得的信息来形成一个无系统性偏误的预期。当然,理性预期并不意味着经济主体的主观预测必定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经济主体根据一定时期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取得的数学期望值将是最好的预测。
(2)理性预期学派的三大假说 ①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而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必然会尽力去获得最充分的信息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他们在进行理性预期时总是主动的,所作出的决策也是明智的;他们总是寻求最优化目标,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总是力求获得最大收益。
理性预期假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假定消费者花钱的行为准则是从消费中换得的物品的效用最大化,而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其行为准则。二是“完全预期”假设,即假定任何人在进行当前决策时对未来的预测,总是完全符合于即将发生的实际情况。
理性预期假说有强、弱两种形式。依据穆斯的强假说,人们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人们实际上了解现实世界的模型结构,并利用这一结构形成他们的预期。理性预期的弱假说的主要含义是,在形成关于某一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理性的人们在心目中会找到该变量的一些决定因素,会最有效地利用关于这些决定因素的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
②货币中性假说。货币中性是指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的作用,随着货币供给量的一定增加,相对应的均衡货币价格也将有同等比例地增加。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只要存在理性预期,货币就是中性的。货币中性假说表明,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与其自然率水平间差别的时间类型,同包含对经济周期发展的系统反应的货币行动无关。如果货币数量的变化是规则的、可预期的,那么它就只会影响名义产出和名义就业量,而对实际量不起作用。这就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
③自然率假说。卢卡斯认为,自然率范畴是与自然水平相对应的概念。根据“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学派指出,即使在短期内,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改变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始终是一条垂直线,无论在长期内或短期内该曲线上的替换关系都不存在,任何旨在使产量、就业和物价水平超出自然率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2.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1)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①图形推导
假定经济最初处于自然率的均衡状态A ,该点是垂直线N Y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1ES 和总需求曲线1AD 的交点,此时理性预期下的价格水平e P 等于实际价格水平1P ,即价格水平被完全预期到。
在图10-1中,假定由于某种意料中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由1AD 增加到2AD ,与1ES 相交于B 点,对应的价格水平为P ',国民收入水平为Y '。然而根据理性预期,B 点是不存在的。因为理性经济主体的预期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会考虑到这个信息,并完全预期到货币供给量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以及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他们对价格的预期会相应地调整到2e P P =,会预期到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同时,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