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课堂的案例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徐志摩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诗意及情感,领悟诗人的主旨思想;3.培养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4.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形式及语言的艺术性;2.阅读与理解《再别康桥》;3.领悟诗人的内心情感及主旨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2.领悟诗歌的意蕴及主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碎片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徐志摩的照片,向学生介绍徐志摩是一位中国现代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之父”。

2.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碎片化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再别康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诗歌有个大致的了解。

3.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再别康桥》的全文,并逐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然后,让学生合作阅读,互相讨论理解。

4.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人写下的英国康桥的美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主题思想。

5.析诗讲解(15分钟)教师以PPT形式,解读诗歌的形式及语言特点,如押韵、抒情、寄托等。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境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6.激发情感(10分钟)教师介绍诗人徐志摩和他和许多伟大的爱情,让学生感受诗人深情厚爱、怀旧思乡的心情。

7.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回家复习课上的内容。

六、课堂延伸:1.要求学生背诵该诗歌,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布置课后阅读课外诗歌《再别康桥》的任务,准备下堂课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通过学生的表达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3.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否完成。

八、教学反思:《再别康桥》是一首经典的现代诗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设计中职语文教案一等奖大全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设计中职语文教案一等奖大全

中职获奖语文教案设计中职语文教案一等奖大全教案名称:《故都的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故都的秋》2.课件:文章结构图、重点语句解析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对秋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好时光。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故都的秋”,思考:故都指的是哪个城市?秋在这里有何特殊含义?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教师提问: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作者对故都的秋有何特殊情感?三、课堂讨论a.文章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怀念之情?b.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a.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b.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何作用?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二、课堂讨论a.文章中哪些语句具有诗意的美感?b.这些语句是如何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怀念之情的?三、课外延伸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进行朗诵比赛。

2.学生准备,教师组织比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创作美,传承文化。

中职教师教育故事案例(3篇)

中职教师教育故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老师是一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年。

她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李老师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二、案例经过1. 了解学生,建立信任李老师在接手这个班级后,首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状况。

她发现,这些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父母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和焦虑。

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李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2. 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李老师调整了教学方法,力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信心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李老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她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一次征文比赛中,一名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优异成绩,这让他在同学面前赢得了尊重,也让他对自己有了信心。

此后,这名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4. 家校合作,共同成长李老师深知,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她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

在家长会上,她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家校的共同关爱下,学生们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案例反思1. 爱心是教育的基石。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从而愿意信任她、亲近她。

2. 信任是教育的桥梁。

李老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得她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 方法是教育的灵魂。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案例(3篇)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本案例以某中职学校为例,探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二、案例概述某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尝试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案例实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感人瞬间,激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2)结合专业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教师可以选取与其专业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从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开展课堂辩论,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谈生命》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生命的意义”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中的场景,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中职学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潜力(1)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例如,举办诗词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案例范本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案例范本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案例范本课程名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主题:《红楼梦》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2.阅读法: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章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20分钟)1.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三、阅读(20分钟)1.教师分发小说的片段或章节,让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章节,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4.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汇报。

2023年职高高三语文教案(5篇)

2023年职高高三语文教案(5篇)

2023年职高高三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职高高三语文教案篇一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教育事业,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项歪风邪气,认真学习,关心时事,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的有关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教高三以来,一心扑在教学上,安于清贫,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愿做育花的泥土。

为人忠诚,做事务实,团结同事,关心同学,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勇挑重担,任劳任怨。

高三这一期,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学上,所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教学质量。

以校为家,全力投入教学。

备课求“新”,教课求“活”,辅导突出“针对性”,练习强调“多样化”。

备考重在传授方法,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注重高效教学。

备课能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既备教材有备学生,注重掌握大纲要求,吃透教材,弄清每个单元的目标要求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弄清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能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力求“活”。

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法传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加强直观形象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

早自习下班辅导学生,提倡学生质疑,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解决,辅导有针对性。

作文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面批面改,注重系统性与重难点的突破性。

在省市组织的个性化作文与创新作文大赛中,学生屡次获奖。

职业教育语文优质课案例(3篇)

职业教育语文优质课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基本素养,还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本案例以《现代文阅读与写作》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打造一节优质的职业教育语文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等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美好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如何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阅读教学(1)阅读方法指导教师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快速浏览、分段阅读、抓住关键词、关注作者观点等。

(2)阅读案例分析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

(3)阅读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写作教学(1)写作技巧指导教师讲解现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布局、修辞等。

(2)写作案例分析选取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自选题材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阅读和写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

职高语文教案篇一:《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教案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2、教师准备一种颜色的小纸条,每个学生发一张。

3、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兴趣。

教师问:这幅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是怎样的?2、呈现教学目标:(3分钟)通过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来形象地刻画人物。

3、导入知识:(7分钟)通过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描写人物形象的文字进行朗读,然后问:以上这段文字中描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这种描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4、学习新知:(30分钟)(1)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师通过教学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

(2)学习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给学生分发颜色的小纸条,每人一张,然后请学生根据所分到的小纸条的颜色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描述,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3)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通过教学PPT和教材中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言行特点。

5、巩固练习:(10分钟)(1)师生对话。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教师角色,另一人扮演学生角色,进行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的对话。

(2)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有关人物形象描写的短文。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练习。

要求:选择一篇记叙文,找出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描写,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并学习了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言行特点。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再别康桥》【案例题旨】《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意义?3.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案例背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

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

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

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

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

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

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感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让距离去调动学生。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课时目标、内容如下:一课时,以诵读领起,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高职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案例

高职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案例

高职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职立德树人语文教学案例案例一:《《论语》中的孔子精神在一堂关于传统经典的课堂上,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通过深入解读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孔子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在讨论中,学生们发现孔子提倡的“仁爱”、“礼义”、“忠孝”等价值观与当今社会民众对于公德、职业道德、家庭责任的要求有很多共通之处,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在本案例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使他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案例二: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在一堂文学阅读课上,教师选择了一篇现代散文《生命课程》,讲述了一位老人在病痛中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通过学习这篇作品,学生感受到了作品中的人性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家庭、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观点,不少学生在课后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感恩生命中的亲情和友情。

通过这个案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接受教育。

案例三:语文写作中的道德修养在一次写作课上,教师提出了一个论述命题:“责任”。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并将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和体会融入到作文中。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表达了对于责任的认同和理解,认识到责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心力量和担当。

在这个案例中,语文教师通过写作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明确自己对于道德和责任的认识和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文能力,更提升了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贯穿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职高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最新案例

职高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最新案例

职高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最新案例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

教案对学生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职高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最新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职高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最新案例1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

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二、了解作者:介绍作者及背景本文是一篇用———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作者是————,字———,河北乐亭人。

中国最早的—————者,——————— (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三、新课学习: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下面听课文朗读,勾画出应该掌握的生字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掌握生字词逼狭_____ 崎____岖____ 阻抑_____ 回环曲____折亦_____复如是险峻_____ 旅_____行一xiè___ 千里丛山jùn___ 岭奇趣横————生浊_____流滚滚雄健: 强健有力。

逼狭:狭窄。

险峻: (山势)高而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必须逐级撰写清楚,必要时在每一部分后才注明所需时间。

它时间能使教学内容按预期时间逐步进行,避免紧前松、紧后松的局面。

从那时起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202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语文教案案例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前言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难点: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三,教学方法:赏读法合作交流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峰,其子午岭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深绿色的会旗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血性。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阅读感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国登山队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登上珠峰四.合作探究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究竟靠什么克服的?1.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翻越漫长艰难的句子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洞口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连的句子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女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一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后劲不足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半个多小时互动3: 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

(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让,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夺目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则,令人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感到高兴的啊!2.研讨英雄(重点)[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要是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以外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讨论1: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舍弃了吗? 讨论2:赏读他当时留下的血书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有力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精神,所以他更是一个英雄.五.课堂小结“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不利条件了英雄们的挑战金星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难以忘怀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神秘莫测她的神秘与伟岸。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案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导入《我的空中楼阁》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大系》(台湾出版),其作者是李乐薇,台湾的当代作家,其擅长散文的撰写,文笔清新、风格融合、语言优美、温婉含蓄。

们,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空中楼阁是样子的呢?难道是建立在空中的楼房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开始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空中楼阁的具体情况。

二、正课1.走进课文(1)疏通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较易读错的生字和读音,对个别词语进行解释)。

痣(zhi)、宁谧(mi、山脊(ji)、一幢(zhuang)、绿野阡陌(qian)、游目骋怀(cheng)、给予(ji)、栖(qi)。

导语: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件上的字词。

设计意图:对生字进行疏通:一是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在速度文章的过程中,更好的让学生结合文章,理解生词的内涵。

(2)阅读全文、读一读,谈一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或者景物?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主动讲授的方式,采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读他们想描述的精彩的景物和片段,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不受教师约束的条件下,自主的走进语文课文之中,走入文章描述的景色之中,体现文中的空中楼阁的样子。

为下面能够理清文章所描述的空中楼阁以及四周的景色,体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教学情景一: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讲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作为一个指引者,类似助听器的一个角色,能够让学生自觉思考,跟随着学生的思想,把握好课堂教学,适当启发学生去理解文章,文章描述的景物和画面,师生不断的互动和提问,找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中职语文课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中职语文课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中职语文课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卢扬一、案例名称中职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渗透二、案例基本情况1.案例主题以《咏怀古迹·其二》为例探究中职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渗透2.结合章节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代诗词诵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找出诗歌的眼神,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文史结合,分析诗歌借古还今的写作手法。

思想政治思想目标: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歌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要点:掌握从意象、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查阅史料,了解历史典故;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4.案例意义中职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诗文,能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进一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史融合”的方式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恰当的将历史知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在爱国诗篇的学习中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这也是中職语文课程标准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的要求。

本文通过《咏怀古迹(其三)》教学实例分析,总结了“文史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三、案例解析1.教学思路学生对历史背景认知的模糊,是完成本课学习的难点。

本课涉及到两个历史知识点,一是“昭君出塞”的典故,另一个是“安史之乱”的背景。

传统语文课中,通常是语文老师照着教参,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历史背景后,着重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从当代人才培养走向看,多学科结合、跨学科交融是一大趋势,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文化,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根。

所以我们要通过诗词鉴赏的指导,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民族之魂。

职高语文——《赤壁赋》教学案例

职高语文——《赤壁赋》教学案例

《赤壁赋》教学案例一、背景与主题1.背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题,尤其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会导致他们上课时如坠云雾,更有甚者,会厌恶文言文,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和乐趣?所以,我想借古代散文教学之机,努力寻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文言文教学之路。

以《赤壁赋》为载体,结合传统古文教学,辅以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讨论合作,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求较好地完成该文的教学任务。

2.主题《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情理并茂的散文。

我认为教读《赤壁赋》必须扣住“鉴赏”这一点,教会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从而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能力,进而实现新大纲中的“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的目标。

鉴于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色;体会骈散结合,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

其中后两个为教学重点。

二、案例过程关于如何设置导语,导入课文,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考虑到同学们已经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石钟山记》,所以我便从范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导入课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然后我顺势用提问的方式介绍作者,让学生重温苏轼其人及其作品,同时介绍了《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苏轼因“乌公诗案”被贬之黄州,常游“赤壁矶”,其间写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让学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这种导入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温故知新”。

回顾旧知识,为开启新知识服务,而且显得很自然。

为了指导好学生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听课文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语句节奏变化。

职高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模板

职高语文微课教案范文模板

《职高语文微课教案:荷塘月色》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掌握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展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寄托在美景中的情感。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掌握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制作微课PPT;- 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 预习《荷塘月色》;- 准备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微课PPT,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的背景。

(二)自主探究(15分钟)1. 学生观看微课,了解《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生结合自身预习,总结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2. 收集有关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

七、板书设计《荷塘月色》一、写作背景二、主要内容三、修辞手法四、描写技巧五、情感和意境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案例(2篇)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节课以《我与地坛》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题;(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地坛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坛公园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印象,教师总结:地坛公园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地方,是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创作源泉。

(二)自主阅读,梳理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我与地坛》,要求找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地坛公园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分析写作手法1. 学生分小组,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2. 小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2)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引人入胜;(3)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

优秀中职语文教案模板优秀3篇

优秀中职语文教案模板优秀3篇

优秀中职语文教案模板优秀3篇项链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

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以下是一个中职语文教学案例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中职语文教学案例:[课文名称]**一、教学背景**介绍所选课文的背景信息,包括课程的主题、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具体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2. 难点:[难点内容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教法:[具体教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2. 学法:[具体学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3. 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导入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梗概]。

3. 深入研读:分析[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作、角色扮演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6.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及要求]。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2. 教学过程:回顾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以上是一个中职语文教学案例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编写教学案例时,请确保内容清晰、目标明确,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高中语文课堂的案例分析
职业高中教学有其特殊性,语文课堂也不例外。

这里,就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几个案例进行讲解,并做以分析。

案例一:新学期开学,职高语文教材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高一基础模块中新增了一篇讲读课文,作家毕淑梅写的《我很重要》,这无疑是一篇意境深远的散文。

在背课阶段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文章结构剖析,重点语句讲解,而且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对学生很好的励志教育良机。

在讲授新课时,我要求全班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五遍,以期待与作者引起共鸣,借此题目鼓舞学生。

不想班级里却有一名同学始终不读。

问他原因,他说:我没感受到自己很重要,我为什么要读。

我以为只有他自己是这么想的,后来知道班级里还有十多名同学有这样的想法,这与我最初的教学设想完全不同。

案例二:职高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牡丹的拒绝》,是张抗抗的作品,也是一篇散文。

在讲这篇文章时,我想采取提问式进行讲解,于是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结合文章思考,牡丹拒绝的是什么?坚守的又是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人们对牡丹的倾慕和企盼?”自以为问题设计的不错,但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极其冷淡,在自读课文后,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我的问题。

于是点名提问,结果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问题的意思。

于是,我临时把两个问题改为,一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花?”二是“你能背诵出与花有关的诗词吗?安静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课
堂教学步入正轨。

案例三:搞过一次学生调查,“三天之内通篇本册书,选出你认为最喜欢的课文,并说出原因。

”结果,班级中一大半学生都把《一碗阳春面》作为首选。

说到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感动,一家三口人,父亲去世的早,两个小孩子只能在母亲的照顾下一点点长大。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三口人互相关心支持,面从一碗、二碗到三碗,时间从一年到十几年,这份感动牵挂着面馆老板、老板娘,街坊邻居和每一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

课文的深意学生不一定说的出来,但贯穿文章始终的故事学生们却都能描述出来,不少学生还问我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想了一想,告诉他们这件事虽然是个故事,但可能是真事。

三个案例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是发生在我课堂上的事实的事情,也是发生在职高学生身上真实的事情。

职高的学生在生源的选择上有其特殊性,他们文化课的基础很差,家庭环境、自信心、自制力个体间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最初一厢情愿的激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精心而又复杂的问题设计却不如浅显易懂的提问,这都说明我用心不够,对学生的理解不够。

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学到什么,又能学到什么?这应是我们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我想,在第三个案例中可以找到答案,就是信念: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存在着的信念。

职高的学生大部分缺少关爱,自信心缺失,逆反心理严重。

对以后的生活甚至理想没有目标。

作为教师只有真正的关心他们,关注每一名学生,按照班级最后一名学生的基础设计问题,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
上都有话说,有知识可学,有目标去完成。

我们职业高中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要让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甚至梦想。

这在普通高中不容易做到,而在职业高中完全有必要,也有时间、有能力做到。

我愿意做这样的探索者,在我们的校园,在职高的课堂上为了每一名学生而不断地努力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