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384.6-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朝信息办发〔2007〕1号)(北京市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朝阳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函(朝信息办发〔2007〕1号))一、前言本技术规范以《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为主要依据,针对朝阳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朝阳区的具体建设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朝阳区建设中涉及的平台、指挥中心、视频源和基础网络的技术要求,作为朝阳区各单位进行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建设、联网以及系统运作的技术指导。
随着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本技术规范还会进行不断的增补和修正。
本技术规范中明确的内容以技术规范为准,未明确的以北京市技术规范为准。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朝阳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二、建设管理原则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意见》(京政发〔2006〕17号)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
⏹参照《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参照《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
⏹朝阳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数字方式为核心,兼顾模拟方式。
具体原则为:1、街乡(地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采用数字模式:1.1街乡新建图像信息系统必须采用数字方式。
1.2街乡(地区)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暂时保留,和区级采用数字化方式对接,但新增信息点必须采用数字方式。
原有已建模拟图像信息系统逐步改造成数字方式。
1.3街乡(地区)已建数字图像信息系统依照区级标准改造和对接。
2、专项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原则上必须采用数字方式;已建模拟系统应逐步改造成数字模式;新建或已建非共享性质的特殊图像信息系统经区级审核通过可采用模拟方式。
3、社会单位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及对接可采用数字或模拟方式,原则上在区级建立独立的汇聚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的图像资源应在区级统一处理。
⏹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各图像节点实现局部自治,任意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便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009年11月份实施的国家标准目录

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3部分:发电机组用交流发电机 GB/T 2820.3-1997 部分 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4部分: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 部分 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5部分:发电机组 部分 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6部分:试验方法 部分 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放置指南 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 线 中国油、 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 用人单位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 商品条码 应用标识符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CAD通用技术规范 通用技术规范 商品条码 物流单元编码与条码表示 GB/T 2820.4-1997 GB/T 2820.5-1997 GB/T 2820.6-1997 GB/T 14257-2002 GB/T 14395-1993 GB/T 15281-1994 GB/T 16502-1996 GB/T 16986-2003 GB/T 17296-2000 GB/T 17304-1998 GB/T 18127-2000 GB/T 18332.1-2001
GB/T 14022.1-2009 工业糠醇 GB/T 14022.2-2009 工业糠醇试验方法 GB/T 14091-2009 机械产品环境参数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GB/T 14092.1-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湿热 GB/T 14092.2-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寒冷 GB/T 14092.3-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高海拔 GB/T 14092.4-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海洋 GB/T 14092.5-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工业腐蚀 GB/T 14092.6-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矿山 GB/T 14092.7-200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干热 GB/T 14093.1-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湿热环境 GB/T 14093.2-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寒冷环境 GB/T 14093.3-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高原环境 GB/T 14093.4-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工业腐蚀环境 GB/T 14093.5-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干热环境 GB/T 14093.6-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海洋环境 GB/T 14093.7-2009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矿山环境 GB/T 14712-2009 GB/T 14713-2009 GB/T 15316-2009 单层热压机 旋切机通用技术条件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高清卡口实施解决方案(线圈+视频辅助)

[键入文字]道路高清卡口监控系统线圈检测(辅助视频检测)解决方案2013年4月目录1.概述 (3)1.1.系统简介 (3)1.2.设计原则 (3)1.3.设计依据 (4)2.方案介绍 (5)2.1.系统组成 (5)2.1.1.前端采集子系统 (5)2.1.2.网络传输子系统 (7)2.1.3.中心管理子系统 (8)2.2.系统原理 (9)2.3.系统特点 (11)2.3.1.摄像机内置车牌识别 (11)2.3.2.独特散热结构 (12)2.3.3.水印加密防篡改 (12)2.3.4.单车道独立运行能力 (13)2.3.5.LINUX系统防病毒 (13)2.3.6.嵌入式结构稳定可靠 (13)2.3.7.测速精准,误差小 (14)2.4.技术指标 (15)2.5.系统功能 (16)2.5.1.车辆捕获功能 (16)2.5.2.速度测定功能 (17)2.5.3.高清图片抓拍功能 (17)2.5.4.车辆信息记录功能 (19)2.5.5.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19)2.5.6.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20)2.5.7.图像记录防篡改功能 (21)2.5.8.高清录像功能 (21)2.5.9.数据存储功能 (21)2.5.10.数据传输与断点续传功能 (21)2.5.11.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 (22)2.5.12.Web数据浏览功能 (22)2.5.13.可辅助视频检测功能 (23)3.主要设备介绍 (43)3.1.高清一体化摄像机 (43)3.2.镜头 (44)3.3.智能终端管理设备 (45)3.4.智能闪光灯 (46)3.5.LED频闪灯 (46)3.6.车辆检测器 (47)4.配置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宣贯教材(1-6)

拓扑示意图
参考模型
模拟图像接入(矩阵)
编
数字图像接入
码 转
换
单信息点接入
视频信号
本地显示
控制、网络接入
视频接入
控制信号
Web桌面终端 Client
中心控制终端
视频信号
桌面/电视墙显示
视频显示
控制信号
权限管理 GIS服务管理
用户管理
图像文件索引管理
认证服务管理
图像资源管理
Web服务管理
参考模型说明
应用 支撑
领导决策 应急指挥 城市管理 部门应用
市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共享交换模块
控制管理模块
资源 整合
重点行 业图像 信息管 理平台
图像 资源
重点行业 图像资源
区县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共享交换模块
控制管理模块
街乡镇级图像信息接入平台
社会重要 图像资源
政府建设 图像资源
图1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结架构图
完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视频 接入、视频显示和图像资源管理等三部分, 总体架构中的汇聚平台主要完成视频图像 的接入等功能;各级管理平台主要完成各 种管理功能或根据需要增加视频接入和图 像显示;各图像信息的共享部门(用户) 完成图像显示功能即可。
由于视频接入部分涉及模拟和数字两 种技术,根据不同技术给出图像信息管理 系统接入参考模型和说明。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根据模拟、数字技术并存; 就近接入、统一传输;区县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 对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做基础和 必要的规定。
总体平台结构
总体平台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图像信息资源 街乡镇级图像信息接入平台 区县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市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重点行业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连接和传输 (传输网络)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1概述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通常由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构成,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类别的标准组成。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给出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明确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的现状、现有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指明未来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标准制修订计划提供依据。
(2)理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予制定的所有相关标准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配合的关系,减少彼此的交叉重叠,有利于明确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3)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各业务、各系统的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和效率,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便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全部标准的情况,为从事市场监管信息化的建设者选用所需遵循的标准、掌握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提供翔实的信息。
2标准体系总体结构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总体通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7个分体系。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其中:总体通用标准是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建设所需的总体性、通用性的标准和规范;基础设施标准用于规范机房、信息化设备、网络设施、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系统;数据标准主要针对市场监管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规范,以形成统一的数据内容及格式,促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应用支撑标准用于规范市场监管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数据访问、查询、交换等接口技术;业务应用标准用于规范具体业务开展过程涉及的业务流程、表证单书及业务系统等;安全标准用于规定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管理标准为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5号(总第145号)--关于批准251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2009-04-21
2009-12-01
34
GB/T 22861-2009
精粗梳交织毛织品
2009-04-21
2009-12-01
35
GB/T 22862-2009
海岛丝织物
2009-04-21
2009-12-01
36
GB/T 22863-2009
半精纺毛织品
2009-04-21
针织T恤衫
2009-04-21
2009-12-01
23
GB/T 22850-2009
织锦工艺制品
2009-04-21
2009-12-01
24
GB/T 22851-2009
色织提花布
2009-04-21
2009-12-01
25
GB/T 22852-2009
针织泳装面料
2009-04-21
2009-12-01
1999-05-28
2009-04-21
2009-12-01
71
GB/T 6609.34-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4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计算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72
GB/T 6609.35-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5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 氮吸附法
GB/T 13835.6-1992
1992-11-24
2009-04-23
2009-09-01
46
GB/T 13835.7-2009
兔毛纤维试验方法 第7部分:白度
GB/T 13835.7-1992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2号(总第142号)--批准224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2009-09-01
70
GB/T 23270.2-2009
信息与文献 开放系统互连 馆际互借应用协议规范 第2部分:协议实施一致性声明(PICS)条文
2009-03-13
2009-09-01
71
GB/T 23271-2009
二硫化钼
2009-01-05
2009-11-01
72
GB/T 23272-2009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2009-02-06
2009-07-01
68
GB/T 23269-2009
信息与文献 开放系统互连 馆际互借应用服务定义
2009-03-13
2009-09-01
69
GB/T 23270.1-2009
信息与文献 开放系统互连 馆际互借应用协议规范 第1部分:协议说明书
基于文件的电子信息的长期保存2009-03-32009-09-01
23
GB/T 23284-2009
缩微摄影技术 16mm和35mm卷式缩微胶片使用的影像标记(光点)
2009-03-13
2009-09-01
24
GB/T 23305.3-2009
造船 船体结构单元的拓扑 第3部分:单元间的关系
2009-03-09
气缸 成品检验及验收
2009-03-16
2009-11-01
52
GB/T 23253-2009
液压传动 电控液压泵 性能试验方法
2009-03-16
2009-11-01
53
GB 23254-2009
货车及挂车 车身反光标识
2009-03-06
2009-07-01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动态评价规范

引用文件
参考资料:
实施建议
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标准起草单位对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运维单位以及 行业管理等部门进行宣贯、培训。
意义价值
地方标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动态评价规范》(DB34/T 3816-2021)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平安城 市和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动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提高了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等公共安 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 运维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谢谢观看
为了使该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编制人员广泛收集了随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和文献, 并通过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符合性。同时该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化工 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GB/T1.1-200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公共安全视 频监控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 )等文件精神的要求进行编写。
主要起草人:郭峰、周亚、王璐、郑孝淮、韩春军、胡少云、沈滨冀、丁祎、方青、王慧莉、许绍清、贺万 海、郑永刚、王长亮、鲁芸、韦东豪、肖佐一、葛业飞、张继顺。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地方标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动态评价规范》(DB34/T 3816-2021)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 系统动态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该标准适用于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动态评价。
2019年1月12日,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安徽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 函【2019】10号)文件,《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动态评价规范》成为2018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计 划编号为2018-3-005,该标准由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2年第1号(总第145号)--依法备案行业标准253项的公告

2012-01-0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5
34114-2012
CH/Z 9010-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
2011-11-15
2012-01-0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6
34115-2012
CH/Z 9011-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地图数据规范
2011-11-16
2012-05-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7
34136-2012
MT/T 742.2-2011
煤矿水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
MT/T 742.2-1997
2011-11-16
2012-05-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8
34137-2012
MT/T 743.1-2011
煤矿水中总磷的测定方法
2011-05-18
2011-06-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60
34169-2012
YD/T 1725-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测试方法
YD/T 1725-2007
2011-05-18
2011-06-01
CH/T 3007.2-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2部分:1:5000 1:10000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2011-11-15
2012-01-0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4
34113-2012
CH/T 3007.3-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2部分:图像 采集区域 标志的设计与设置

as——图形符号尺寸;
R——图形标志倒角半径。
图2单图标志尺寸
图3竖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图4横式图文组合标志尺寸
4.1.2图像采集区域标志上的中文应使用黑体字体,英文应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和英文的行间距应为中文行高的 0.25 倍,英文行高(即首个大写英文字母的高度)应为中文行高的 0.5 倍。
0.140
0.140
0.200
0.140
0.140
0.318
4.0<L≤6.3
0.160
0.224
0.224
0.320
0.224
0.224
0.509
6.3<L≤10.0
0.250
0.350
0.350
0.500
0.350
0.350
0.795
14.3
图像采集区域标志颜色可选用白底蓝图、蓝底白图或基材底色黑图三种配色方案(见图 5~图 7)。其中蓝色应使用 GB/T 15608—2006 中国国家标准颜色标号 2.5PB 4.5/12(PANTONE:2935PC ;CMYK:C100,M52,Y0,K0 )。
图5单图标志配色方案
a) 白底蓝图 b)蓝底白图 c) 基材底色黑图
图6竖式图文组合标志配色方案
a) 白底蓝图
b)蓝底白图
c) 基材底色黑图
图7横式图文组合标志配色方案
15
15.1
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T 15566.1的规定,满足规范性、系统性、醒目性、清晰性、协调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且不应影响其它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信息传递及设置。
单位:米
最大观察距离
(L)
DB11_T384_16-2018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6部分_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

ICS 35.240.01M 63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384. 16—2018代替 DB11/T384.16—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art 16:Requirement for on screen display2018-12-17 发布2019-04-01 实施目次前言 (ii)i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叠加字符的内容和要求 (1)3.1概述 (1)3.2叠加字符的内容 (1)3.3 叠加字符的位置 (2)3.4 字符集与字型 (2)3.5字符颜色 (2)4字符的设置 (2)5字符信雜带方式 (3)附录A (规范性附录)字符信息的携带方式 (4)刖言DB11/T384—2018《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18部分:一一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第2部分:视音频格式与编码;一一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一一第4部分:传输网络;一一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一一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一一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一一第8部分:危险场所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一一第9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一一第10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一一第11部分:控制权限分类与管理;一一第12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一一第13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一一第14部分: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第15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一一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一一第17部分:运行维护要求;一一第18部分: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DB11/T 384—2018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384.16—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 求》。
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技术要求

7.1 运营调度 ...................................................................... 3 7.2 乘客信息服务 .................................................................. 5 7.3 路口公交优先信号申请 .......................................................... 6 7.4 电子检票 ...................................................................... 6 7.5 运营安全与服务管理 ............................................................ 6 7.6 图像监控 ...................................................................... 7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doc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审查稿)Q/CSG ×××××-20092009- - 发布2009- -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CSG****-2009目次前言 (1)1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术语与定义 (3)4 系统构成 (3)5 系统配置 (4)6 设备技术要求 (5)7 软件技术要求 (10)8应用功能 (11)9 总体性能指标 (23)10 设计要求 (24)11 产品验证技术要求 (24)附录A 典型应用方案(资料性附录) (26)附录B 建模原则(资料性附录) (28)附录C 服务(资料性附录) (37)1Q/CSG****-2009前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级网络通信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电子及光电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IEC61850标准的颁布,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具备了基本应用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为数字化对象,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统一建模,将物理设备虚拟化,采用标准化的网络通信平台,从而以信息共享、硬件平台综合集成应用、软件功能插接复用、逻辑功能智能化策略的全新模式,实现变电站运行监视、快速保护、智能分析、标准化操作、设备状态监测等基本功能,并为数字化电网以及广域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公司生产、调度等部门的领导下,各级科研和生产单位在数字化变电站和电力生产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
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的一大热点,一些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应用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总体来看,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工程运行良好,充分体现了新技术的优势,也为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建设标准不统一、设备良莠不齐等问题。
为科学地建立和健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工作,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制科学化的要求,以南网方略为指引,特制定本标准。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DB11∕T 1773-2020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3)4 总则 (4)5 设计 (5)6 施工 (12)7 调试与检测 (20)8 验收 (23)9 运行与维护 (24)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术语和定义、设计要求、施工要求、设备及系统调试要求、验收要求及运行与维护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装机容量不大于6MW,安装于新建或既有建筑、各类构筑物以及农村和农业设施上的光伏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9535 地面用晶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与定型GB/T 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6895.3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GB 188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911 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与定型GB/T 19064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1086 建筑幕墙GB/T 29321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32512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GB/T 33342 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口技术规范GB/T 33599 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GB/T 35694 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GB/T 3696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DB11/T 1773—2020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24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7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29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693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794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T 50796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896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1022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T 51368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 504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JGJ 10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T 139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 203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T 473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JG/T 490 太阳能光伏系统支架通用技术要求JG/T 492 建筑用光伏构件通用技术要求JG/T 516 建筑装饰用彩钢板JG/T 535 建筑用柔性薄膜光伏组件NB/T 42073 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NB/T 4214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技术规范DB11/T 1773—2020DB11/T 140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技术条件DB11/T 1402 太阳能光伏在线监测系统接入规范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前言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图像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防火防盗等智能设备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
本规范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功能、图像采集方式、图像语音编解码方式、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网络通讯媒介及带宽需要、系统性能、设备构成及安装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目录1范围 (5)2引用标准 (6)3定义 (7)4总体要求 (8)5系统建设目标 (9)6系统建设规模和结构 (10)7 系统网络通信要求 (11)8系统结构 (12)8.1系统结构要求 (12)8.2系统扩展技术要求 (12)8.3系统结构 (12)9系统功能要求 (15)9.1监控中心功能要求 (15)9.1.1实时图像监控 (15)9.1.2远程控制 (15)9.1.3报警管理 (16)9.1.4图像管理 (16)9.1.5安全管理 (16)9.1.6功能配置 (16)9.1.7系统管理 (17)9.1.8网络浏览 (17)9.2管理服务器功能要求 (17)9.2.1用户管理 (17)9.2.2用户权限管理 (17)9.2.3数据配置 (17)9.2.4数据转发 (17)9.2.5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心跳测试) (18)9.2.6告警、事件、日志记录 (18)9.3变电站端系统功能要求 (18)9.3.1实时图像监控 (18)9.3.2报警功能 (18)9.3.3控制功能 (19)9.3.4图像录像管理 (19)9.3.5接受远方配置功能 (19)9.3.6系统对时功能 (19)10系统视频图像技术要求 (20)10.1视频信号制式 (20)10.2视频编解码标准 (20)10.3图像质量 (20)11系统设备配置要求 (21)11.1站端设备配置要求 (21)11.1.1机柜 (21)11.1.2站端视频处理单元 (21)11.1.3电源 (21)11.1.4外围监控设备 (22)11.1.5报警探测器 (23)11.2监控中心设备配置要求 (24)11.2.1监控中心值班员工作站 (24)11.2.2其他设备 (24)11.3变电站基建工程监控典型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DB11_T384_4-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_传输网络

+ ICS 35.240.01 M 63备案号:24603-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传输网络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age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 Part 4:Transmission network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目次前言...................................................................................................................................................................... I I 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3.1 缩略语 (1)4 IP网络传输 (1)4.1 IP网络带宽 (1)4.2 IP网络端到端的性能指标 (1)5 同轴电缆传输 (2)6 光缆传输 (2)7 无线传输 (2)7.1 一般要求 (2)7.2 公共移动数据网络通信 (2)7.3 数字微波通信 (3)7.3.1发射前端设备 (3)7.3.2接收设备 (3)7.3.3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7.4 卫星通信 (4)前言DB11/T 384《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第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第4部分:传输网络——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第8部分:危险场所的工程要求与验收;——第9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第10部分:监控点布点位置及数量的要求;——第11部分:控制权限分类与管理;——第12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第13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第14部分:手持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第15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第17部分:运行维护要求;——第18部分: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设备的技术要求、图片模式和信息交换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对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实施图像取证的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408-2006 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 GA648-2006 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图像取证 image forensics通过图像方式记录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过程。
3.2间隔时间 interval time拍摄同一个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相邻两幅图片之间的时间差。
3.3计时误差 time error图像取证设备时钟与基准时钟之差。
3.4全景特征 panorama feature包括机动车全貌、号牌、颜色、车型及显著地理特征。
4 技术要求4.1 图像取证设备用于拍摄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图像取证设备应清晰记录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过程,所记录的图片清晰辨别机动车车型、车身颜色、号牌号码等基本特征。
4.2 图片数量对于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设备应记录机动车发生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完整过程图片,采集不少于2幅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位置的机动车全景特征图片。
对于机动车静止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设备应按照机动车停放的前后角度拍摄具有明显交通标志标线和显著地理特征的2~3幅机动车全景特征图片,证明机动车发生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
4.3 间隔时间对于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拍摄两幅机动车特征图片的间隔时间应依据机动车实际行驶速度来设置,通常为机动车在两幅图片上的对应行驶位移>1.0m所需的时间,其中对于长距离记录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间隔时间为实际行驶位移长度所需的时间。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第6部分 虹膜图像数据.doc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第6部分虹膜图像数据》(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信息技术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第6部分虹膜图像数据》(20153692-T-469)的国家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主要起草单位是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国家标准制订计划下达后,主办单位成立了起草工作组,负责标准编写的主要工作。
工作组成立后,经过收集资料、初步翻译、校对及标准化审查、再翻译修订、多次校对及标准化审查、最后内容润色,定稿等过程,于2016年7月末翻译完成了ISO/IEC 29794-6:2015《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metric sample quality – Part 6: Irisimage》形成《信息技术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第6部分虹膜图像数据》翻译稿。
翻译定稿后,标准工作组根据GB/T 1.1要求进行修改,于2016年8月中旬形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标准起草工作组于2016年8月31日在广州召集业内相关厂商针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讨论,标准工作组根据会上讨论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
信标委于2017年1月13日组织专家,针对本标准部分内容的翻译提出修改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针对专家意见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
信标委于2017年3月14日组织专家,针对本标准再次进行了审查讨论,会议针对标准文本部分内容的描述,标准格式提出了修订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针对专家意见进行了修订,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很多领域都正面临着大规模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机遇,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广泛,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最终识别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