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创穴位埋线技术临床应用概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穴位埋线的源流
•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历经了留针和埋针时期的 雏形期、穴位埋线的萌芽期、临床推广应 用时的发展期和以辨证选线取穴为特征的 成熟期。
• 1、雏形期 最原始的针具产生应当追溯到石器时代,最初
形式是砭石和草木刺。 原始社会的人们利用这些小工具 叩击身体,刺激皮肤,减轻病痛。这大概可算作针刺疗法
将羊肠线置于埋线针的针 一个针 一
尖,两端用血管钳夹住线 孔,创 般
圈挂在缺口上,医者右手 面小, 病
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 刺激较 证
口向下15~40度刺入,当 弱
如
针头进入皮内,松开血管
:
钳, 右手持续进针直至羊
强
肠线完全埋入皮下,再进
直
针0.5cm ,随后把针推出
性
。用消毒纱布压盖针孔。
脊
柱
炎
顽 注意 固 消毒 性 ,防 病 治感 证染
如 : 支 气 管 哮 喘
【3 】
扎 手术 埋 刀、 法 弯止
血钳 持针 器、 缝合 针
穴位两侧或上下各1.5~ 创面较 顽 2.5cm ,局麻0.3~0.5皮 大,刺 固 丘,一侧用手术刀尖切开 激性很 性 0.3~0.5cm ,用弯止血 强,作 病 钳插入穴位深处进行按摩 用持久 证 弹拨法,然后用持针器夹 住穿有羊肠线的缝合针从 切口刺入,穿过穴位深处
[4]
穿 持针 线 钳医 法 用三
角皮 肤缝 合针
在穴位两侧或上下两端常 规消毒局麻后,医者用持 针钳夹住穿有羊肠线的皮 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 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 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的 局麻点穿出,捏起两端羊 肠线来回牵拉,是穴位产 生酸、麻、胀感后,将羊 肠线贴皮剪断,放下两针 孔间皮肤,使线头缩回入 皮内,用消毒纱布覆盖伤 口。
• 前辈医家通过长期的诊疗经验发现,单纯地采用 针刺的一般方法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慢性疾病, 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有疗效但补不能巩固和 持久,于是,又产生了“留针”的方法来巩固疗 效,而留针正是穴位埋线诞生的重要基础。
• 针留置于穴内,谓之“留针”,这一方法早在《 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终始篇》说:“久病 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 而复刺之。”《素问·离合真邪论》说:“静以久 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 至,适而自护。”
• 2、萌芽期 埋线疗法正是从留针和埋针的基础上 形成与发展的。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当时 的针灸工作者在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中摸 索出的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他们将羊肠线埋藏 在体内腧穴中,发现每埋线一次,治疗时间可持 续一个月以上,治疗次数大大缩减。至70年代初
,各类中西医刊物上发表的这类关于埋线治疗小 儿脊髓灰质炎的报道有十余篇。
两个针 一 三角针 孔,刺 般 埋线操 激较弱 病 作要轻
证 、准, 如 防治断 :针
胃 脘
痛【
1】
切 手术 埋 刀、 法 血管
钳
穴位常规局麻,用手 术刀尖刺开皮肤0.5~ 1.0cm ,将血管钳探 到穴位深处按摩,然 后将小粒羊肠线埋入
肌层内,切口用丝线 缝合,覆盖消毒纱布 。
创面 较大 较深 ,刺 激强
的前身。后来发展到骨针、竹针、陶针、金针、银针、马 衔铁针、合金针等金属针具。现代,我们临床广泛采用的 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坚韧而不易生锈,造价低廉。针法 与针具相辅相成,不断完善。从最初的《内经》“九针” 理论,到金元时期的何若愚的时间针法、窦汉卿的“针刺 十四法”,再到现代所形成的许多分支疗法,诸如电针、 水针、穴位照射、挑治、割治之类,方法日趋成熟。医者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使经脉疏通,脏腑平衡 ,气血调和,从而扶正祛邪,在医疗实践中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从对侧皮丘穿出,又从 出口进针,较第一线浅, 至切口出针,将线头适当 拉紧,并打结,剪断并埋 入切口深处,包扎。
• 3、发展期 随后,穴位埋线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涉及到治疗哮喘、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 肠炎、癫痫、中风偏瘫等慢性、顽固性、免疫力 低下性等疾病,效果都很显著。后来,经过广大 临床针灸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一些系统的 疗效显著的埋线方法,
各种埋线方法优缺点对比
植 埋线 线 针血 法 管钳
改良微创Fra Baidu bibliotek位埋线技术临床应用概括
吴超勇 湖南怀化济民医院
作者简介
• 副主任医师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委员会常务委
员 • 湖南省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
员 • 怀化市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
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方 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 )、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 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该 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 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 激作用(线在体内 15天被自然溶解吸收),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 穴位埋线疗法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 续刺 激作用
替代传统针灸治疗 ,是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 。但是 由于 传统的埋线疗 法具有 一定的创 伤性 ,临床上已经很少应 用,在发展上未得到足够重 视 。新型针具的出现 ,使埋线疗法进入微创埋线 的阶段 ,埋植材料特别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 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成分、降解速 度在一定程度 上实现针灸治疗的标 准化和规 范化 ,使得针灸 治疗 更加易于推广应用 。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 ,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重复性、继承性以及可比 较性 ,是针灸学发展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向。
• 传统针灸治疗以经络学说为基 础 ,主要利 用反
复多次的针刺或艾灸等方式 刺激 经穴取得治疗效 果 。除了临床上最常用的针刺和艾灸疗法之外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针灸医学正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进行理 论 和技术上的创新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 起来 的穴位埋线疗法 ,采用穴位线体植入的方式 ,借助埋人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替代传统针 灸治 疗 ,这不仅是传统针具的革新 ,同时也是 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 ,埋线疗法使针灸治疗从短 效反复 治疗 模式发展到了长效治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