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环渤海地区.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1.4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作业
课时素养评价四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平安(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表达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2.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海岸带地区水源充分,地形平坦,生物生产力高;海岸带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海岸带经济兴旺,科技水平高,具有资金和科技方面的优势;海岸带开发历史悠久,森林资源破坏严峻,资源匮乏。
第2题,海岸带海水浅,离陆地近,从事水产养殖既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又能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因此是最好的开发利用方式。
海南省提出要“乐观稳妥〞地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
结合以下图,答复3、4题。
3.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 )①热带岛礁②热带雨林③海洋生物④民族风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有利于( )A.促进当地工业生产【解析】3选B,4选B。
第3题,西沙群岛属于海南省,典型的旅游资源有热带岛礁、海洋生物,当地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第4题,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有利于爱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开展。
2019年7月11日是我国第十五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的计算依据是( )A.内水C.专属经济区6.我国的海洋国情是( )①人均海疆相对较小②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③海洋划界问题已经解决④局部岛屿归属存在争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5选B,6选C。
第5题,海洋国土包括领土、领水和领海,这里的“海洋国土〞明显指领海。
第6题,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海疆也存在海疆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海洋水体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蓝色宝库〞。
在海水中储量可观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秋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共张PPT)[优秀课件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 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4.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植树造林 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渗水严重。据题干文字说明,这 属于工程性缺水,其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利设施,如修建水库。 答案3.B 4.B
2.环渤海地区淡化海冰的思路 3.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4.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
状,造成了世界上某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其具体原因与解决措施 如下:
原因
措施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供人们开发 自 利用的水资源有限
发展技术,提高开发能力
然 空间分布不均
施。下列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淡化海水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体污染 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世界上水资源的短缺主要是指淡水资源的短缺,本质是淡水 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开源”是指增加水资源的总量,如淡化海水 等;“节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如农业灌溉中的 滴灌和喷灌等。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世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
2.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综合思维)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人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人地协调观)
1.认识渤海 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 盆组成,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渤海是一个 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C”字形所环抱。覆盖面 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 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 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 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 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 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物流地理之环渤海地区资料重点
司法三权基本 立法、司法、
上分立
考试、监察五
权分立、相互
制衡形式
1999年12月20 1945年从日本
日
回归,具体.....
香港
1、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其中以香港 表现得最为明显。请观察下图回答: (1)香港的优势是什么?
• 优越的地理位置 – 太平洋-印度洋航 线上的重要港口
环渤海地理概况——港口分布
渤海湾
环渤海地区资源分布图
环渤海水资源 存在问题
环渤海工农业的发展状况
雄厚的工业基础
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 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 京津唐地区在未来IT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 从规模上看,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IT业发展中心相比,目前 环渤海中心区的IT产业仍存差距。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以珠江 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 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 京津唐地区在未来IT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 从规模上看,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IT业发展中心相比,目前 环渤海中心区的IT产业仍存差距。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
集装箱吞吐量
集装箱运输规模是判断港口航运地位的主要标志
通过对天津、大连、青岛三港最近几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的比较来看,青岛港在集装箱吞吐 量上存在明显优势,大连港最低,天津港居中。 直接影响因素可能一是来自经济腹地的适箱货物,二是来自环渤海地区的中转箱量。环渤 海地区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增幅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其中原因可能是该地区港 口存在着恶性竞争。
物流1311 第四组
看地理——渤海海域
看地理——渤海海域大家好!我们这一期继续来讲有关地球海洋系列的栏目,今天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沿海地区海域概况——渤海海域。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也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渤海古称沧海、北海。
今天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被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三面环绕包围,仅有东部区域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
同时,渤海也是作为黄河、辽河、海河的三大河流水系汇聚而成的半封闭内海海域。
渤海地势呈由三个海湾区域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布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沙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三种类型。
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的北岸区域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而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于沙砾质海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则主要为基岩质海岸。
渤海海湾海底地势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分布。
渤海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海底水深平均深度为18米,主要以淤泥和粉沙淤泥沉积物为主。
渤海周围主要有三个海湾: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和南部的莱州湾。
渤海海域由于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带来大量泥沙冲积推挤海床,海底平坦,饵料丰富,是我国的大型海洋水产养殖基地。
渤海沿岸地区盐田较多,以渤海湾西岸的长芦盐场最为著名。
渤海海域主要岛屿有海峡地区的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菊花岛等。
渤海于黄海分界有着很多种说法,常见的是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头间的连线为界,这种分界意义下,渤海海域的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
渤海沿海岸地区水深较浅,特别是河流入海口注入的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老铁山水道则比较深,深度达86米。
20米深度的海域面积约占渤海海域的一半以上。
渤海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海海域,地处于我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即北纬30度-41度,东经117度-122度之间,它是一个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内海海域。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一支伸出去的双臂合围环抱,构成了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放眼眺望,渤海宛如一个东北向西南微倾的葫芦形状,侧卧于华北大地北部区域。
环渤海地理
(1)经济总量迅速扩大。2005年全区经济总量达55013亿元, 是2000年的2.16倍,占全国的30.2%,其中:北京、天津、大连、 青岛等中心城市人均GDP已达到或接近3000美元。2005年全区 地方财政收入4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1.45倍,占全国的27.9%。 各省市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港口
1.大连港,正在投巨资建设七大核心功能区,其中的大
窑湾港区将建设50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超亿吨,并沿 港区建设18平方公里的物流保税园区,大幅提升集装箱泊 位能力和竞争力。 2.青岛港,发挥连接渤海与黄海、东海,沟通环渤海区域与 长三角地区的有利条件,明确定位为我国沿海区域性中心港口 和集装箱干线港,能源、原材料运输重要枢纽,建成多功能、 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
环渤海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仍占主导,高新 技术产业尚未壮大。
2.国有工业比重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
足
3.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相对较弱
4.区内产业趋同化,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新世纪环渤海工业发展的战略
1.推进工业化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 任务 2.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上 3.积极推动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整合
工农业的发展状况
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大规 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原有工业基 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 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 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 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 展迅猛。
根据环渤海4省、直辖市工农业GDP增长速度, 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工 业包括钢铁、机械、电子仪器、石油、石油化工、 造船等行业,在全国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到1998年 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工业GDP持续增长;天津市和 辽宁省在1994年到1997年保持增长,但到1998 年稍有回落。尽管农业GDP增长速度不及工业 GDP增长明显,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 ,但农业 发展稳定,产值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在过去几 十年的经济显著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环渤海城 市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首都经济圈》文字素材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
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56万)。
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城市。
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
金代定都,称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
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
二、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京津冀关系。
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有:①首都优势;②经济优势;③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④旅游优势。
北京经济发展制约:①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②自然资源严重短缺;③农畜产品供应不足;④生态脆弱,污染严重。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心区位,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河北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
京津作为两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集合点,河北在经济生长点和生产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集聚和扩散,而接受这种集聚和扩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
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
三、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3省2市,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这一地区居中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东北、华北经济核心区之所在,是首都经济圈之所在,是正在形成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前沿阵地。
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胶济沿线地区和太行山前的京广沿线地区的产业与城市的集聚区域,占环渤海经济的2/3以上。
胶济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核心地带。
《第3单元 区域协调合作》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基本原则?A、共同发展B、公平竞争C、自主发展D、优势互补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区域协调合作的重要举措?A、京津冀协同发展B、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C、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下列哪个选项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单一地区主导发展战略B、区域间封锁和竞争C、跨区域合作机制D、增加地区间的贸易壁垒4、区域间的合作可以带来哪些主要益处?A、增加了地区间的矛盾和摩擦B、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和互补C、完全复制了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没有创新D、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5、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的差异可以通过自然条件的差异来完全解释B、区域协调合作的主要动力是政策规划和财政支持C、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协调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D、区域协调合作的关键在于保持区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致6、在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间互补型合作方式?A、建立跨区域的高等教育联盟B、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C、共享科技成果和发展经验D、限制区域内某些产业的发展7、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成渝地区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云南省8、在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个区域合作模式不是我国的主要模式?A. 区域合作与发展规划B. 区域基础设施共建C. 区域产业链协同D. 区域文化保护与传承9、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区域协调合作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赢发展B、区域协调合作可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C、区域协调合作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产生新的不公平现象D、区域协调合作能够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 10、下列哪个区域合作方式体现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互惠合作?A、某国政府强制要求将特定项目必须在特定区域内实施B、邻近的两个国家为了共同开发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C、区域内各城市轮流主办大型国际会议,以增加曝光率D、区域内各大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11、《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协调合作是指各个国家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合作B. 区域协调合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区域协调合作的核心是资源竞争,关键是技术发展D. 区域协调合作的根本途径是行政手段 _calls12、《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个组织是典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亚洲开发银行(ADB)C. 东南部沿海地区协作会议(AQRC)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3、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A. 长三角地区B. 珠三角地区C. 环渤海地区D. 西南地区14、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范畴?A. 建设跨区域交通网络B. 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C. 加强区域间环保合作D. 设立地方保护主义政策15、下列哪种区域合作模式主要针对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问题?A、京津冀协同发展B、长三角区域一体化C、粤港澳大湾区建设D、长江经济带发展16、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制度保障措施?A、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多元协商机制B、增加区域内部的资金援助C、制定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D、强化跨区域协作的政府间沟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不同地区部分城市产业分布示意图。
第三章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7.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环渤海地区,了解当地淡水短缺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于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环渤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的状况有所认识,但可能对海冰淡化技术及其在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中的应用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4.教学支持:
-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基本概念:讲解海冰的分布、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海冰对环渤海地区的影响。
3.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海冰淡化对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可行性。
4.案例分析:介绍国内外海冰淡化技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该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海冰淡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
-理解海冰淡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海冰分布和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状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问题研究中的批判性思维。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2. 学习海冰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 探讨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可能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资料:学生需要阅读有关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相关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淡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 调查分析: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搜索,了解渤海海冰的分布、形成、变化规律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渤海海冰对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的影响。
3. 提出方案: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对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了解,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淡化海冰来解决该地区的淡水短缺问题。
每组学生需要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说明其可行性和优缺点。
4. 课堂讨论: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将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不超过5人;2. 作业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300字;3. 提交的方案应包括方案的具体内容、可行性和优缺点分析;4. 鼓励创新思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内容应包括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等方面;2. 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方案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3. 评价结果应给出具体的分数或评语,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方案。
五、作业反馈:1. 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应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2. 对于有争议或不懂的问题,学生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寻求解答;3. 老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学习海冰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探讨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章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的问题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5 154.3
7.2
非常规水源包括雨水、再生水、海水、矿井水、微咸水等经过处 理后可以利用或再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源.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水短缺
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
如沧州近40年因超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2.4米
海水入侵, 地下水盐度 增大
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
城镇供水管 网漏损水
挖湖造景
环渤海地区大部分农田 灌溉有效利用系数高于 其他地区,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低于其他地 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些差距。
不可行: 海冰资源季节性较强,供应不稳定
开采海冰难度大,成本高 海冰的开采对渤海盐度、沿岸气候和生态系统 产生不利影响。
环渤海地区主要范围:
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 天津市、河北省
下表为2016年——2021年环渤海主要省区的人均水资源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省级行政区
北京市
161
137
163.88
114.2 117.8620 280
天津市 120.9987 83.49
112.82
51.86
同学们阅读教材63页资料1,看图3.28思考以下问题:
4.渤海海冰资源是否可开采 利用?为什么?
可以开采。渤海海冰资源丰富, 且多分布在岸边,容易开采,可 开采次数较多。
海冰淡化生产 离心脱盐法
重力脱盐法
融水盐度低至10/00
海冰淡化生产
海冰淡化技术可行,为什么海冰淡化未进入规模 化生产?
渤海海冰是“一冬冰”,季节性强,只有冬季可以开采
海冰成为潜在的淡 水资源的基础
海冰资源
同学们阅读教材63页资料1,看图3.28思考以下问题:
环渤海地区地理知识点
环渤海地区地理知识点以下是 8 条环渤海地区地理知识点:1. 环渤海地区那可是我国北方的经济重地啊!你想想,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都在这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例子:咱就说天津吧,那港口多繁忙啊,来来往往的船只就像忙碌的小蜜蜂一样,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2. 那里的气候也很有特点哦!四季分明得很呢!冬天可能会冷得让你打哆嗦,夏天又热得让人受不了。
例子:你要是冬天去环渤海,可得穿厚棉袄,不然那冷风就像小刀子似的刮得你脸疼!3. 环渤海的海岸线超级长的呀!那海边的美景可真是美不胜收!这可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贝呀!例子:站在海边,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哇,那感觉不就像置身于一个蓝色的梦幻世界嘛!4. 这里的交通那叫一个发达呀!公路、铁路交织成网,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为地区输送着养分。
例子:坐上车,在那些公路和铁路上飞驰,快速到达想去的地方,多方便呀!5. 环渤海地区的农业也蛮厉害的呀!那土地肥沃得能长出最甜美的果实和最饱满的庄稼。
例子:你看那大片大片的农田,长出的蔬菜多水灵呀,就像一个个绿宝石。
6. 别忘了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呢!那可都是宝贝呀,支撑着很多产业的发展。
例子:挖开地下,那些矿产就像隐藏的宝藏被发现,多让人惊喜呀!7. 环渤海地区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嘞!各地的风俗交织在一起,多有意思呀!例子:去参加当地的庙会,感受那热闹的氛围,不就像进入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嘛!8. 这里的人们那是热情好客得很嘞!你去了就知道啦,保证让你有回家的感觉。
例子:人家会热情地招待你,和你聊天,那感觉多温暖呀,是不是?我的观点结论:环渤海地区真的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充满魅力的地方呀,有那么多让人着迷的特点,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感受!。
环渤海区域海洋资源和围填海概况
引言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117°35′~121°10′(见图1)。
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图1 环渤海区域卫星图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渤海三省一市以占全国5.9%的陆域面积和2.6%的海域面积,承载着占全国近1/5的人口和超过1/5的国内生产总值,创造了全国近1/3的海洋经济产值。
当前,环渤海区域性、行业性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环渤海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围填海在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自然深水岸线和滨海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围填海逐渐成为扩大港口规模的重要途径,并且成为各地发展临港工业的最佳选择。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已建成为石化、化工类项目集中区域;河北省依托曹妃甸打造世界级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四大产业作为其发展重点;辽宁省制定了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装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海、临港工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采取“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通过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出九大新的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九大海洋经济高地)。
随着环渤海新一轮沿岸开发的快速发展,能源重化工等一系列“两高一资”的项目启动,不但加剧了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趋同、布局分散的态势,也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压力,引发海洋资源竞争加剧,降低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性。
高考中国热点地区——环渤海地区
2009年高考中国热点地区——环渤海地区2009年高考中国热点地区预计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首钢搬迁为主要内容,并围绕此内容进行命题。
1 . ( 36 分)读环渤海地区略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规划面积2 270 平方千米。
2 006年6 月6 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天津滨海区成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带动我国区域经济腾飞的街增长极。
材料二:“十一五”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曹妃甸港口项目已正式启动。
唐山南部沿海的曹妃甸港址水深岸陡,不冻不淤。
岛前5 00米处水深达25 米,海槽深达36 米,是渤海最深点。
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 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
利用岛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和滩涂,通过填海造陆,建设一个面积310 平方千米的工业区。
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 l )写出承担环渤海地区运输任务的主要铁路线有哪几条?(不少于四条)( 4 分)( 2 )天津滨海新区把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其工业发展的重点,试简述其优势条件。
(5 分)( 3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分析把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因素,并简要评价曹妃甸填海造陆的利与弊。
(11 分)( 4 )写出A 所在省份工业基地名称,并简述改革开放后该基地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
(6 分)( 5 ) A 、B 所在省份都是我国海洋水产品养殖和捕捞大省,试简要说明它们大力发展海产业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6 分)( 6 )右图中运河以东800mm 等降水量线与同纬度相比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 分)【参考答案】( l )京哈线、哈大线、大秦(京秦)线、京沪线、神黄线、(四条或四条以上得 4 分,写三条得2 分三条以下不得分)( 4 分)( 2 )附近原材料(钢铁海盐)和能源(煤、石油)丰富;制造业基础良好;交通优越;科技和教育发达。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能否淡化海水以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水以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人教版教材问题研究栏目设置在每章章末,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并无对应的内容要求,一般与其章节内容要求相关。
本栏目对应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在课程标准中所对应的内容要求为“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与“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和图表等资料”,行为动词是说明,行为结果是能够说明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以及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发现,学生在本栏目探究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图表或示意图,说明水循环、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由于本栏目属于必修1相关内容,所对应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为水平1、水平2。
二、教材分析“能否淡化海水以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问题研究栏目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主要内容包括渤海地区的简要介绍、研究思路、知识拓展(渤海海冰资源量、渤海海冰淡化技术)、问题探讨等内容。
1.知识方面本栏目内容涉及淡水资源、海冰、海冰开采、海冰淡化技术方面内容,除了淡水资源是学生在之前有所学习,其他方面知识了解过少,尤其是对于低纬、不临海地区的学生。
2.能力层面本栏目对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等探究意识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分析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的基础上,分析环渤海地区海冰现状,以及海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评判环渤海地区是否可以进行海冰的开发。
3.核心素养层面通过本栏目的探究,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海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局限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两方面,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全面客观地认识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在本栏目探究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学习了关于海水性质相关的内容,对于海水及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结合日常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思考、分析与探究能力。
环渤海地理试题及答案
环渤海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环渤海地区包括以下哪些省份?A.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B.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山西C.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内蒙古D.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答案:A2. 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A. 西北B. 东北C. 东南D. 西南答案:B3.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经济特点是什么?A. 农业为主B. 工业为主C. 服务业为主D. 旅游业为主答案:B4.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港口城市有哪些?A. 大连、天津、青岛B. 上海、天津、青岛C. 大连、上海、青岛D. 大连、天津、烟台答案:A5. 环渤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气候答案:A6.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A. 小麦、玉米、水稻B. 棉花、大豆、高粱C. 水稻、玉米、棉花D. 小麦、高粱、大豆答案:A7. 环渤海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以下哪种矿产不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B. 铁矿C. 石油D. 铜矿答案:D8. 环渤海地区的人口密度如何?A. 人口稀少B. 人口适中C. 人口密集D. 人口分布不均答案:C9. 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发达,以下哪种交通方式不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A. 公路C. 水运D. 航空答案:D10. 环渤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A. 空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1. 环渤海地区的文化特点是什么?A. 多元文化B. 单一文化C. 传统文化D. 现代文化答案:A12.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如何?A. 发展迅速B. 发展缓慢C. 停滞不前D. 衰退答案:A13. 环渤海地区的教育水平如何?A. 教育水平高B. 教育水平低C. 教育水平适中D. 教育水平不均答案:A14. 环渤海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如何?A. 科技水平高B. 科技水平低C. 科技水平适中D. 科技水平不均答案:A15. 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如何?A. 开放程度高B. 开放程度低C. 开放程度适中D. 开放程度不均答案:A16. 环渤海地区的城市规划如何?A. 规划合理B. 规划不合理C. 规划适中D. 规划不均答案:A17. 环渤海地区的能源消耗情况如何?A. 能源消耗高B. 能源消耗低C. 能源消耗适中D. 能源消耗不均答案:A18. 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如何?A. 水资源丰富B. 水资源缺乏C. 水资源适中D. 水资源不均答案:B19. 环渤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如何?A. 生物多样性丰富B. 生物多样性缺乏C. 生物多样性适中D. 生物多样性不均答案:A20. 环渤海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A. 地震、洪水、干旱B. 台风、海啸、地震C. 洪水、干旱、台风D. 地震、海啸、干旱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环渤海地区的工业部门包括哪些?A. 钢铁工业B. 石油化工C. 纺织工业D. 食品工业答案:ABCD22. 环渤海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A. 泰山B. 故宫C. 长城D. 蓬莱阁答案:ACD23. 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包括哪些?A. 工业污染治理B. 水资源保护C. 土壤修复D. 生物多样性保护答案:ABCD24. 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包括哪些?A. 高速公路B. 高速铁路C. 航空网络D. 海运网络答案:ABCD25. 环渤海地区的教育体系包括哪些?A. 基础教育B. 高等教育C. 职业教育D. 成人教育答案:ABCD26. 环渤海地区的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有哪些?A. 新能源B. 高端装备制造C. 生物医药D. 信息技术答案:ABCD27. 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哪些?A. 贸易自由化B. 投资便利化C. 人员往来自由化D. 技术交流合作答案:ABCD28. 环渤海地区的城市规划原则包括哪些?A. 可持续发展B. 以人为本C. 绿色发展D. 智能化发展答案:ABCD29. 环渤海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包括哪些?A. 减少煤炭消耗B. 增加清洁能源C. 提高能源效率D. 能源多元化答案:ABCD30. 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哪些?A. 水资源合理分配B. 水资源保护C. 水资源循环利用D. 水资源节约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31.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三章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问题研究”,主要探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教学重点包括:1. 分析环渤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资源状况,理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 介绍海冰淡化的技术原理,包括海水淡化、冰融化等方式,以及相关设备和技术。
3. 讨论淡化海冰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4. 分析淡化海冰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缓解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淡化海冰的可行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环渤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区域认知**: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区域问题的认知和关注。
3. **地理实践力**:通过讨论淡化海冰的可行性,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淡化海冰的可行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 **人地协调观**:理解淡化海冰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缓解作用,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方面都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图阅读、地理分布、气候特征等,能够对地理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推理和分析解决问题。
在素质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关注地理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三地理 黄土高原、环渤海地区.doc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环渤海地区考纲要求:1、了解黄土高原、环渤海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地势特征2、了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尖锐的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3、学会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域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4、环渤海工业基地和山西能源工业基地的发展新课标地区多结合黄河对黄土高原进行考察年份及试卷考点题型赋分2007全国一黄河含沙量的变化,选择 42007天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发展条件对比综合题202004北京春季黄河流域范围、补给水源及农业区选择题组 62004上海地理黄河水文特征选择题组一、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2、黄河流域治理措施:3、海河流域治理措施:4、淮河流域治理措施: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6、分析山西建成我国能源基地的区位条件二、评价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练习题一、(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高原,B属于平原,C属于山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二、下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三、2006年3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首钢搬迁”终于动工,首钢的冶炼部分将全部从北京迁至位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将保留在北京地区。
曹妃甸位于塘沽新港之间,甸前深糟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天然海沟直通渤海海峡。
曹妃甸港区包括矿石、煤炭、原油和LNG(液化天然气)四大码头,是全国多处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
高中地理 环渤海地区.
思考:
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B )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D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1
2
3
4
5
3.6
6
1.0
7
0.6
8
0.3
9
0.4
10
0.8
11
1.4
12
0.6
平均气温 6.4 13.7 (°C) 3.2 0.7
降水量 (mm)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 3 166.8 48.9 26.2 26.0 3.5
简要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中的辽中南、京津唐两地区在我 国工业中的突出地位及区位条件。
分组学习
工业 基地 辽 中 南 地位 发展条件 制约 因素 工业 中心 发展方向
京 津 唐
想一想
辽中南工业区
本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铁路密 集,临海港口, 对外联系便利,有 利于发展外向型 经济。 地势开阔, 农业基础较好, 人口较密集, 工业基础雄厚。
生态环境脆弱的综合治理措施
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旱涝(春旱、夏涝) 、 春季多风沙、盐碱 中低产田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力≥8级的日数主要在
三个月,这时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
害是
,原因是
。 (春旱:春季升温快,降水少,植被稀少。
多风沙:多大风天气,降水少、植被稀少,地面干燥 (2)该季节随着风力的增强,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区,
还易形成( ) A.洼地 B.旱地 C. 盐碱地 (3)降水主要集中在 月份。这时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两大工业区发展工业区位条件的异同。
工业 地位 基地
辽 中 南 重工 业基 地
区位优势
制约 工业 因素 中心
发展方向
京 津 唐
综合 性工 业基 地
资源丰富,交通便 利,对外联系便利, 能源、沈 阳 有利于发展外向型 水源 大连 经济。 不足 鞍 山 本溪 地势开阔,农业基 础较好,人口较密 集,工业基础雄厚。 矿产、交通、对外 联系、人口、市场,水源 北京 紧靠山西能源基地,不足 天津 唐山 统一电网,科技发 达, 投资环境好 等。
想一想
工业发展存在问题是什么?
• 生产结构单一 • 生产技术落后,高科技产 业发展不足 • 能源,淡水资源不足 • 环境污染严重
采取哪些措施?
•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 加强技术改造,发展科技 • 适当限制耗能大当地又缺乏资源 的工业 • 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比较
京津唐工业区
相同点: 矿产、交通、对外联系、 人口、市场.(水源) 不同点: 科技发达: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集中; 人口密集,素质高 投资环境好等。
简要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中的辽中南、京津唐两地区在我 国工业中的突出地位及区位条件。
分组学习
工业 基地 辽 中 南 地位 发展条件 制约 因素 工业 中心 发展方向
京 津 唐
想一想
辽中南工业区
本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铁路密 集,临海港口, 对外联系便利,有 利于发展外向型 经济。 地势开阔, 农业基础较好, 人口较密集, 工业基础雄厚。
适当限制耗能大 当地又缺乏资源 的工业 发展科技 发展外向型经济。
资源型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外向型经济
小结: 环渤海地区 位置与范围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气候、 水文、土壤、 植被
区位优势 因地制宜
地区
自然环境
制约因素 科学发展
资源、交通、 社会经济环境 城市、工业、 农业
39.(6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 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 ,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 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 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到20世纪50半代,辽宁省巳成为中 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 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 有“中国的煤都”之称。读图 8 ,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 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4分) (4)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6分)
二、自然环境
活动:分析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多灾的原因
地形
河流
气候
土壤
植被
气候
请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判断本地区的气候类型:
35°-50°N 亚洲大陆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上图中符合本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
读华北某地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回答该地:
月份
项目 风力≥8 1.5 1.9 3.7 5.6 级的日数
思考:
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经济环境 读图:
回答地理事物名称 : (1)城市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 2 )铁路:设计从烟台到 大连最便捷的路线 (烟大铁路) (3)油田煤矿: D 油田 E 煤矿 (4)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 附近有 油田和 盐场提供原料。 (5)该盐场晒盐的最好时期是( ) A.1-2月 B.3-5月 C.7-9月 D.11-次年2月
生态环境脆弱的综合治理措施
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旱涝(春旱、夏涝) 、 春季多风沙、盐碱 中低产田多
旱涝:水利工程建设
春季多风沙:生物措施
盐碱:改良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低湿地:鱼塘——台田生态模式,立体开发。
盐碱地: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风沙地:生物措施
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历史悠久的著名粮棉产区. 其优越的主要自然条件有_________ A、夏季高温多雨 C、土质疏松 E、地势平坦 B、黑土肥沃 D、土层深厚
1
2
3
4
5
3.6
6
1.0
7
0.6
8
0.3
9
0.4
10
0.8
11
1.4
12
0.6
平均气温 6.4 13.7 (°C) 3.2 0.7
降水量 (mm)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 3 166.8 48.9 26.2 26.0 3.5
环 渤 海 地 区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 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 正在加速崛起,区域经济合作蓄势待发。
环渤海地区
• 位置与范围
• 自然环境 • 社会济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120°E
40°N
请同学判读图中地理事物:临海、半岛,省、市区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5省、市区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B )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D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