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二单元答案(第46章).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二单元答案(第46章).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二单元答案(第4—6章一、名词解释1.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2.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

3.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4.保证增长率。

又称均衡增长率,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

5.现金储蓄。

以持有现金余额的形式储蓄,这种储蓄形式得不到利息收益,但具有无风险、流动性高和资本价值稳定的特点。

6.实物储蓄。

以现金以外的方式进行储蓄,这种方式有收益也有风险。

7.流动性抑制。

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

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8.菲力普斯曲线。

描绘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的曲线。

9.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10.通货膨胀缺口。

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

11.现金漏损率。

顾客在整个存款派生过程中所提取的现金总额与存款货币的比率。

12.风险升水。

由违约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叫风险升水,其含义是指人们为持有某种风险债券所需要获得的额外利息。

13.流动性升水。

由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

14.自愿储蓄。

人们当前想要或愿意进行的储蓄,它并不是收入中的一个固定比例,而是某一时期人们在特定收入和制度下的储蓄比例。

在这个比例下,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种投资速度会保证有足够的需求水平,以满足生产者需要进行的投资。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
财政政策应对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公 共支出、减税等,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并非完全 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摩擦和金融约束等 因素导致市场不完全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效 率和资源配置。
政策建议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政策 建议,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等,以应对金融市场的内 在不稳定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3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02
跨期不一致性问题 04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的实证 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样本数 据的选取、模型设定和计量方 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 完善和改进。
金融市场改革与完善
改革金融市场结构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金融市场存在信 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应通过改革 推动市场竞争,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 度和效率。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建立完善的金融监 管体系,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降低金融风险。
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货币政策应对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央行应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 率、增加流动性等,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 于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金融监管
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金融市场不完善的负面影响,为金融监管机构 提供了加强监管的依据。
企业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的指导,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环 境和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_宏观经济学_[共2页]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_宏观经济学_[共2页]

234宏观经济学 拓展阅读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是解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一个重要视角。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20世纪30年代,鉴于1929—1933年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政府要求国会通过的“证券交易法”,阻碍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使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进展被阻止。

而在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进程明显加快,从而引发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是观察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和传递的重要视角。

美国的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与次级贷款借款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不如借款人自己对其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清楚。

其次,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后,变成次级债券,次级债券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的投资银行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次级债券衍生品的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衍生品的投资银行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美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不仅仅集中在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身上,实际上几乎处处都是,包括借次贷的老百姓、向老百姓发放贷款的银行、从银行手里购买次贷证券的金融机构,乃至最大的金融机构,都存在道德风险。

换句话说,从最底层的次贷借款者,层层往上,所有的债务人和债权人都显示了特别强的道德风险问题,大家都不顾一切地举债,每一层金融机构都有特别高的杠杆率。

债务杠杆程度空前之高,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在连续多年房地产信贷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并不提高房地产信贷的利率,导致美国家庭负债大幅度提高。

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91.0%上升到120.0%。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运行的科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

在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学派,它们对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框架。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函数的分析,即将产出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联系,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使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期,这种理论的解释力有限。

随着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冲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积极角色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需求决定供给,并认为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无效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高就业和经济稳定。

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周期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如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等。

这些政策被认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虽然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政策建议和观点上存在差异,但两种理论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手段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两个学派都使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政策效果。

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经济思路和研究角度。

在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将对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

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

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

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

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

(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

(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

(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一)哈耶克的理论特点。

1、表现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高于一切,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甚至主张货币的发行也要“非国家化”。

现代货币经融学说自检自测题5-7

现代货币经融学说自检自测题5-7

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自检自测一、单选题1.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2.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在不完全的信贷市场上,可以利用()作为检测机制。

A:利率的选择效应;B:利率的激励效应;C: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D: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

3. 按效率工资论,下列正确的是()。

A:工资水平只要不为零,总能雇佣到一定数量的工人;B:降低工资水平,不一定会降低平均效率;C:提高工资水平,不一定会提高平均效率;D:工资增加对平均效率的影响是递减的。

4. 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A:利率;B:利率和配给;C:利率和政府干预;D:政府干预。

5. 关于失业滞后论,下列正确的是()。

A:当失业存在,企业会用低工资失业工人来替代高工资就业工人;B: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下,市场会出现非自愿失业;C:当经济中没有货币冲击时,经济会回归到固有的均衡就业水平;D:强调企业在就业中的力量。

二、多选题1.解释工资粘性的是()。

A:效率工资论;B:合同的交错签订;C:交错价格调整论;D:菜单成本说;E:集体谈判理论。

2.解释价格粘性的是()。

A:效率工资论;B:合同的交错签订;C:交错价格调整论;D:菜单成本说;E:集体谈判理论。

3.按交错合同论,下列正确的是()。

A: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定货合同交错签订;B: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交错签订;C: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时所有工人的工资都要调整D: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会影响所有的实际工资;E:交错合同使货币非中性。

4.按新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A:造成资源配置失调;B: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利率;C: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低于银行最优利率D: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等于银行最优利率;E:理性的银行一定按市场利率贷款。

08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08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第8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第一节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产生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1.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思想20世纪80年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这就是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戈里·曼昆(N.Gregory Mankiw,1958年出生于新泽西洲,1980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84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1985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其主要著作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一卷、第二卷”,“不完全竞争与粘性价格”,“协调失灵与价格刚性”以及“宏观经济学”教材”)、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Phelps,1933年出生,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时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 Stiglitz,2001年与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Michel Spence)共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主要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s Economics)。

“新凯恩斯主义”这一概念,是迈克尔·帕金(Michael Pokin)在1984年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首次提出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在保持理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从经济主体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角度,说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工资和利率在短期具有粘性,非充分就业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真实效应。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以下观点:(1)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经济主体的预期是理性的。

(2)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具有粘性,经济体系可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失衡状态。

(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尽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

(4)政府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是有效的。

2.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或特点曼昆和罗默(1991年)是从各个理论对下面两个问题的回答来定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2、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市场实际不完全对于理解 经济波动是至关重要的吗?诸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 信息和相对价格刚性分析是这种理论的中心问题吗?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中,对上述两个问题给出肯定回答的 只有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
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和经济波动 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 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 价格和利率黏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 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以及宏观经济波 动的原因。
NK的财政政策主张
NK接受了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说 ,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他们认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对经济 过度频繁的干预会导致滞胀”的观点,主 张对经济进行“粗调”(“适度”的政府干预 )。
二、 粘性价格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试图说明价格粘性的原 因以及它何以会造成产品市场不能完全出 清。
三、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试图证明为什么在资本(金 融)市场上会出现信贷配给以及利率的自动调 节并不能出清资本市场。
四、协调失灵理论
协调失灵(coordination failures)理论是用经济 当事人之间的市场协调失灵来解释经济衰退和就 业不足均衡的一种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市场机制在协调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以获得更合意 的宏观经济均衡(例如,充分就业)方面是失灵 的。其原因是,在一个由众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 分散经济中,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虽然每个人都是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人, 但是每个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而且每个人都出 于自利动机行事,市场机制无法成功地协调整体 的经济行动,宏观经济将会出现多重均衡( multiple equilibria),并可能陷入就业不足均衡。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特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学派的理论不断涌现,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

其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对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可总结为“政府干预、市场失灵”。

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失灵的可能性。

他们强调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加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微观调控等手段,来修正市场的不足。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会导致预期通胀水平上升,企业将调高工资和价格,进一步推高通胀率。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央行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在财政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减轻经济衰退的冲击。

他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私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来填补需求缺口。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新凯恩斯主义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并进而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复苏。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对微观调控也赋予了重要地位。

他们关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企业和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面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监管、税收和激励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这些政策初步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现代经济学派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两大学派。

两者在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共同致力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以及提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在上世纪中叶至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其核心理论是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概念,如效用边际递减、供给曲线、需求弹性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也被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学派。

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是必要的。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并通过适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对于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应对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就业。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对比与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如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政策的作用等。

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

1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解析

1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解析

最后,新凯恩斯主义在长期分析方面向新古典主义 趋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完全致力短期静态需 求分析,几乎很少涉及供给分析, 这种理论作为30 年 代经济大危机的产物, 对资本主义走出危机困境, 具 有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总是处于危机 之中,一旦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就不太合适了。 新凯恩斯主义者在继承凯恩斯的传统重视需求变动 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同时,也开始涉及供给变化的影响。 尽管机制不同,两派最终都承认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向上倾斜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则是垂直的。
菜单成本
餐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 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 菜单成本包括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 实际成本是指研究和确定悉尼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 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的成本,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 为新价格做广告等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 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另一类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的机会成 本,如价格变动的次数过于频繁,会使顾客感到麻烦和不 快,有可能减少对此种商品的需求而造成损失,甚至包括 处理顾客怨言的成本,这些虽然不是企业实际支出的成本, 但同样阻碍着企业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反击新古典 主义的判断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第十二章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责难和挑战,一批仍然 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西方学者也随着 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目前的新凯恩斯 主义派别。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 等 新凯恩斯主义派别的特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加以论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特点
一、与新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 二、对新古典学派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三、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坚持 四、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理由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这两篇文章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 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够产 生真实效应的。 名义工资粘性提供了一个微观假设,即认为在发 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倾 向于在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长期合同形式确 定,从而产生了名义惰性。这些长期合同的存在 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粘性,使得货币政策产 生效果;与劳动合同的重新谈判相比,货币当局 能够更频繁改变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政策在短 期内可能会有真实效应,尽管在长期是中性的。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他们倾向于对经济进行“粗调”。 用一种更为温和的说法讲,他们对于宏观调节的 看法是,没有紧缩政策,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 没有扩张政策,失业会更加严重。
3.1主要理论
3.1.1.名义工资粘性 3.1.2.名义价格粘性 3.1.3真实价格粘性 3.1.4.真实工资粘性 3.1.5.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3.1.6.信贷配给论 3.1.7.多重均衡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做法
新凯恩斯主义者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劳 动市场、产品市场和信贷市场进行了分析, 试图找出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代替 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假定; 以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 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和价格弹 性与市场出清假设,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 的产量和就业量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 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垄断企业的价格粘性的简单 静态局部均衡理论。根据这个模型,当总需求冲 击使得价格偏离利润最大化水平时,只要存在着 微小的价格调整成本,垄断企业就可能宁愿维持 “错误”的价格不变,并且这种价格粘性还将导 致远比菜单成本大得多的重大的社会福利的损失。 这就是曼昆著名的“菜单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首先,完全的市场最终只能是失灵的市场。同样,市场亦同此 理,新自由主义公开宣称没有国家的管制市场会更有效率 但是, 由于市场竞争会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和财富分配不公以及负面 外部性效应等不良现象。而且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市场极其容 易发生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完全的市场必然会走向 极端,最终导致失灵市场。不可否认,唯有辅之以有效的政府 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失灵。才能真正保证和促进市场自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八千亿美元救市的行动正是 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姑且不论其救市效果如何,但这至少可以 印证许多经济学家所宣扬的高功效市场需要坚强国家行为作为 强有力的 实际价格粘性论的主张者能够正视现实,其理论有现实感。 他们认为微观层次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会造成宏观层次上 的严重后果,导致市场失灵。
但在实际价格粘性理论中,隐含了各产业的价格的需求弹性 都比较小,而且大体近似,这样才能出现相对价格为常数。 事实上,各产业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很大的差别,当需求 变动时,各产业的价格变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价格也 会有所改变,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经济现实时显得比较脆 弱。
最后,绝对的自由注定只能是虚伪的自由。事实 上,自由的享有是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前提的,从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看,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 只能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最大限度榨取剩余 价值的自由,而没有物质基础的人们所拥有的自 由仅限于出卖劳动力接受剥削和奴役的自由。从 国际上看,唯有具备话语霸权的垄断资本能在世 界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寻求高额垄断利润,而穷国弱 国则只能沦为满足这种具有掠夺和压榨本性的自 由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 注定只能是一种虚伪的极不平等的自由。
相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完全抽象的理论演绎, 新凯恩斯主义许多贴近现实的解释显得更加的自 然和有说服力。 它同时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方法 分析了劳动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性,表现出了理论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到 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作者:王磊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02期[摘要]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

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评析;黏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91.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2-0005-04一、引言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

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

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对新老凯恩斯主义作一比较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以维持长期发展。

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1.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辑一致之处。

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

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举债花费、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

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风向”调节。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简介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方面。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扩展和深化,旨在解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斯蒂格利茨的背景和他推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斯蒂格利茨的背景斯蒂格利茨出生于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和研究员。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

斯蒂格利茨因其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面对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时遭遇了挑战。

尤其是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下,难以解释失业率过高的现象,需要重新评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适用性。

斯蒂格利茨及其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1.市场失灵的存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

例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产生扭曲和不公平结果。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3.福利经济学视角: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

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政策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还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提升。

4.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更加深入。

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择优选择、道德风险等概念,解释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

5.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