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理解
摘自:《知行中国》
一、思想理念认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牢固树立起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意识、重视过程教学的发展意识、融洽师生关系的情感意识、综合信息交流的反馈意识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评价意识,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思想,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使自主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教学特点,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认识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新形势下对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空间还给学生。为实现上述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推行:“讨论、探究、创新、评估”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只是有利于相互交流,便于初次接触新课程的教师有个模式可循、具体实施。研究模式的目的决不是束缚人们的思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要模式。
三、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
1、学生个体单独完成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由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梳理知识,可以用一张卡
片,可以用一幅图画,也可以用一棵大树来表示所学知识网络,从而建立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完善认知结构,在梳理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我还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吗?”“我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和深化学习活动。
2、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归纳,以求知识网络的完整性。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先尽量用多种解法自己求解,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比较哪种解法好,最后各组推出最好的解法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在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3、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适时地调整教学。可以像教科书设计的那样,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教学时可以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回顾所学的内容,并尝试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
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
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