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特色当地民居(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民居(知识分析)
中国十大民居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 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民居介绍
中国十大民居介绍《中国十大民居介绍:篇一》嘿,今天咱就来唠唠中国十大民居。
这中国的民居啊,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特色,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颗有一颗的闪光点。
先说说北京的四合院吧。
四合院那就是老北京的一个符号,就像北京烤鸭一样出名。
想象一下,四面房子围起来,中间有个小院儿,这小院儿可就是一家人的小天地了。
小时候啊,我看那些个老电视剧,就经常能看到四合院的场景。
一家老小,夏天在院里的大树下乘凉,扇着蒲扇,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那小日子,过得真是悠闲自在。
四合院讲究个对称美,正房、厢房,规规矩矩的。
可有人可能就觉得这太刻板了,也许是有点吧,但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格局啊。
你想啊,这对称的房子就像两个严阵以待的士兵,守护着中间的小院儿。
不过呢,现在在北京,真正的四合院可不多见喽,好多都被高楼大厦给取代了。
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我觉得这有点像一把双刃剑。
城市发展了,可老传统却在一点点消失,就像一个老朋友慢慢走远了,心里还怪不是滋味儿的。
再说说陕北的窑洞。
窑洞那可真是靠山吃山的典型啊。
我就一直特好奇,住在窑洞里是啥感觉呢?那黄土高原上,一个个窑洞就像镶嵌在山上的小洞穴,远远看去,还真有点像大地的眼睛呢。
听说窑洞可冬暖夏凉,冬天的时候,外面刮着凛冽的西北风,窑洞里却暖烘烘的,就像盖着一床厚棉被。
我有个朋友去陕北旅游,回来就跟我说,他在窑洞里住了一晚,感觉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但是是那种很舒服、很惬意的原始社会。
哈哈,这说法可真逗。
不过,窑洞也有它的问题啊,比如说采光可能就不太好,而且现在年轻人啊,很多都不愿意住窑洞了,都向往大城市的高楼大厦。
这窑洞会不会有一天就消失了呢?这可真不好说。
还有福建的土楼,那可真是个大家族才能住得起的房子。
土楼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地里冒出来。
土楼里住的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大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那场面,就像一个小社会。
我想啊,在土楼里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孤单,周围都是亲戚,今天去这家吃个饭,明天去那家玩一会儿。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1.北京四合院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经过明清的不断完善,终成典型格局。
四合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围合成“口”字形。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2.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
永定的土楼极具特色,方、圆、八角和椭圆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
数量多,规模大,造型美。
曾有人形容其圆形者有如天外飞碟。
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坚固、安全、封闭,又有强烈的宗族特性。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
且冬暖夏凉、防震抗风。
3.皖南民居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居特色鲜明。
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还与明清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和高雅超脱文化相辉映,使皖南古民居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4.窑洞民居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5.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
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
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
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
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
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
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
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
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
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
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我国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居?村寨错落有致哈尼族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
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
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拨,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
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满山遍野长蘑菇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
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著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著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
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
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蘑菇分层散香气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
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
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
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于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
趁著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土家的吊角楼,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藏族的碉房。
还有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窑洞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风格:
1.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外观典雅大方,多采用深宅大院的形式,有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元素。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就地取材、保暖隔热等特点。
3. 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4.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通风透气,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5. 藏族碉房:藏族碉房是一种石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厚重的墙体、高矮错落的屋顶等特点,是藏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苗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悬于山腰或坡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7.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这些民居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02
民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民居不同的居住使用功能。二、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三、民居的一些装饰和材料反映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
在区域特点上,辽宁西部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带东西厢房及门房。也有硬山顶的,分布在西北部山区。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泥墙,多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02
节约、坚固、防御性强
广东开平碉楼
数量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
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02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
03
7、安徽省黄山市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牛”形布局 ,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中国经典的十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中国经典的⼗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上,⾄少有着这⼗种经典的传统民居住宅,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流传⾄今,仍能看到它不可泯灭的⾝影,这就是蒙古包,四合院,晋中⼤院,陕北窑洞,徽系民居,浙江民居,西藏碉楼,湘西吊脚楼,客家⼟楼,傣家⽵楼。
其中在现代建筑中,四合院和徽系民居因为兼容性强,⽽成为保存最为完整,且仍被⼤多数⼈使⽤的两种建筑⽅式。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种房⼦,适于牧业⽣产和游牧⽣活,包内宽敞舒适,是⽤特制的⽊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撑),⽤两⾄三层⽺⽑毡围裹⽽成,之后⽤马鬃或驼⽑拧成的绳⼦捆绑⽽成,其顶部⽤“乌耐”作⽀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
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盖着四⽅块的⽺⽑毡 “乌⽇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超的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价值、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四合院四合院⼜称四合房,是中国的⼀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个院⼦四⾯建有房屋,从四⾯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
若呈“⼝”字形的称为⼀进院落;“⽇”字形的称为⼆进院落;“⽬”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般⽽⾔,⼤宅院中,第⼀进为门屋,第⼆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或眷属的活动空间,⼀般⼈不得随意进⼊,难怪古⼈有诗云:“庭院深深深⼏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
四合院通常为⼤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学说。
三、晋中⼤院晋中⼤院也叫⼭西⼤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闻名,晋中⼤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带的晋商豪宅⼤院。
传统民居介绍
传统民居介绍1. 嘿,你知道北京四合院吗?那可是咱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呀!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几户人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想象一下,在院子中间摆上桌椅,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多有意思啊!这四合院不就像是一个凝聚着亲情和欢乐的小天地嘛!2. 哎呀,福建土楼可太神奇啦!那圆圆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碉堡。
你想啊,那么多人生活在里面,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
大家相互照应,一起生活,多温馨呀!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氛围吗?3. 咱来说说湘西吊脚楼吧!它就像一个优雅地站在水边的美人。
你看它一半悬空在水面上,多有韵味啊!住在里面,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感觉肯定超棒!你说是不是很特别呢?4. 窑洞,这可是西北的特色民居哟!它就像是大地母亲的怀抱,冬暖夏凉。
在里面住,就好像被温暖包围着一样。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民居很神奇吗?5. 蒙古包,那可是草原上的流动家园呀!就如同白云一样,可以随时迁移。
想象一下,赶着羊群,带着蒙古包,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多潇洒啊!这蒙古包就是草原生活的最佳象征啊!6. 徽州古民居,那精美的雕刻,简直让人惊叹!它就像一件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走在古民居的小巷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穿越的感觉吗?7. 傣族竹楼,多有风情啊!它就像一片翠绿竹林中的精灵。
住在竹楼里,听着风吹竹林的声音,那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你不觉得这很吸引人吗?8. 川西碉楼,那高耸的身姿,多威严啊!就像是守护一方的卫士。
看着它,你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力量。
这碉楼是不是很有魅力呢?9. 江南水乡的民居,那可是充满诗意的呀!就像一幅幅水墨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
走在其间,就如同漫步在诗中,多浪漫啊!你能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吗?10. 客家围屋,那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城堡啊!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
它见证了客家人的奋斗和传承,多了不起啊!你难道不想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故事吗?我觉得这些传统民居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各有特色,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保护、去传承。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在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各地区均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这些风格和特色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建筑。
一、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
四合院由四组房屋组成,中心是一个天井,房屋与天井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四合院建筑的外观朴素古朴,内部装饰华丽,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二、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其建筑融合了传统汉族建筑和外来建筑风格,如西式建筑和蒙古包等。
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具有中国古代的光华式、琉璃瓦式和官府建筑等特色,充满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魅力。
三、土楼土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土楼由土坯、石头、竹子等材料建造而成,外形宏伟壮观,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土楼建筑的主体是一个庭园,四面围绕着多个房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形式多样。
苏州园林的建筑以水、石、林、亭为主要元素,建筑材料多采用玉石、砖瓦等,其造型风格禅意清新,结构精妙。
五、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代表性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无锡等。
水乡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白墙黑瓦、门面四合院为主,以水运为交通工具,内部多设有回廊、亭台和庭院等构造,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实用价值。
六、藏式建筑藏式建筑是中国西藏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
藏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在于色彩明亮,结构复杂,屋顶多采用抬檐式建造,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些代表性建筑风格,其各具特色,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给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建筑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住房建筑特色,通过不同的建筑风格、结构和材料展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对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汉族传统住宅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住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筑风格。
在古代,汉族住宅多以庭院式建筑为主,以四合院为代表。
四合院围绕中心庭院布局,有前后左右四个翼房,整体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注重空间布局和庭院景观的形成,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二、藏族传统住宅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传统住宅被称为“藏式建筑”。
藏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适应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
藏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墙体采用石块等材料砌筑而成,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外观上,藏式建筑多采用白墙红柱的颜色搭配,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和彩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维吾尔族传统住宅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传统住宅被称为“乌孜别克式建筑”。
乌孜别克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外墙多采用夯土墙,屋顶采用瓦片覆盖。
乌孜别克式建筑的特点是风格独特、造型奇特、装饰精美。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出入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四、壮族传统住宅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住宅以“木楼”为代表。
木楼多为三层或四层,采用木结构,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
木楼的外墙多用竹瓦或木瓦覆盖,窗户和门窗装饰精美。
木楼的设计注重通风和采光,同时还能抵御台风和雨水的侵袭。
壮族木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壮族文化和艺术的展示。
五、哈尼族传统住宅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其传统住宅是著名的“土楼”。
土楼是由土坯砌筑而成的多层建筑物,外墙斜坡状,上层较大,下层较小。
土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形状独特,结构稳固。
土楼内部分为不同的房间,可供多户人家居住。
土楼是哈尼族世居千年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课件[1]
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 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 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 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 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 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 闽:福建省的别称。 • 粤:广东省的别称。 •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
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
北 京 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
上 海 石 库 门
陕西窑洞
江南水乡民居
无锡民居
四川羌寨民居
云南版纳傣族民居
云 南 瑞 丽 傣 族 民 居
客家围屋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
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 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 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 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 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 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 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 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 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客家民 居与傣家竹楼的特点?
1.列数字(具体可感) 2.打比方(形象直观) 3.举例子(真实可信)
4.引用资料(充实具体) 5.作比较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1
一、江苏扬州民居特色扬州民居以规整严谨的院落式为单元,组群布局,规模宏大,栋宇鳞次。
不论房屋大小,间、厢、披、廊等配置适当,比例均整。
不论室内外都有较好的空间组合,并因地制宜布置庭园,使之达到观之者畅、居之者适的雅致人居环境。
外观青砖黛瓦,清水磨砖门楼,雄浑古朴,与江南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简约明显区别。
屋面坡度由峭到曲到翘,具有韵律美感。
内观,房与房、房与天井、庭院、火巷之间纵横深邃、互联通透,虚实相生。
空间组合情调,变幻意境灵活有度,讲究效能。
装修雕琢洗练大气、排列讲究对称和谐。
在砌房造屋意识上讲究中轴贯穿,两厢对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房屋构架取三、五、七架,进深为三、五、七进单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风水意识。
二、安徽徽派民居特色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三、浙江天台民居天台的古民居呈口字形,近于北方的四合院,又多了一点锦绣江南的灵秀、纤巧和雅致,闪烁着蕴含着儒、释、道共辉的天台山文化。
四、江西南昌民居五、福建永定圆形土楼六、福建龙岩方形土楼永定土楼是东方建筑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农村建筑的一朵奇葩。
永定土楼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永定土楼分圆形和方形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从建筑特色来看,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有客家传统色彩,也最为讲究。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似一巨大的蘑菇拔地而起,又似天外飞来的飞碟。
七、广东梅县五凤楼五凤楼的“五凤”分别指五种不同颜色的“鸟”:品、黄、绿、紫和白色。
它同时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以及中五个方位,因此称为“五凤楼”。
最为常见的五凤楼有三个厅堂两个边房。
后堂和两边的房屋一般是两层的,在楼的前面都有一个半圆状的池塘,其中池塘的直径边靠近土楼以之平行,夹在塘与土楼之间还有一个称为“禾堂”的空地,它是客家人用来晒谷物等的场所。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中国各地建筑特⾊(⼀)、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门⼀般开在东南⾓,门内建有影壁,外⼈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为⽿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陆性季风⽓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较厚实。
中国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开在东南⾓,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座华丽的垂花门进⼊⽅正⽽⼤的内院,北⾯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房居住长辈和⽤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草⽽居,每年⼤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毡⼀般为牧民⾃制,上⾯还有棕⾊⽑线缝的吉祥图案,有些⾻架和绳尾还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经幡。
(三)、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少、温差⼤,⽓候严寒,⼤陆性⽓候特征明显,冬春⼲旱多风沙,盛⾏偏北风,故住宅⼀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坡和两⾯坡并存。
(四)、陕北民居(西北窑洞)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整个黄⼟⾼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中国十大特色民俗建筑
中国十大特色民俗建筑中国十大民居有哪些?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欣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土楼荣誉:主要分布于福建漳州南靖、华安及龙岩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东方古城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分布广、保存完好著称。
开平碉楼荣誉:广东开平市,世界文化遗产,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
北京四合院荣誉:北京,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中国建筑精粹,集聚深厚的文化内涵,北京恭王府为现存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现承载旅游品牌“北京人家”。
西递-宏村荣誉:安徽黟县,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皖南徽派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湘西吊脚楼荣誉:南方少数民族(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的传统民居样式,以“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为特征的古代干阑式建筑,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
客家围屋荣誉:别称客家围龙屋,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依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中华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筑,主要分布于广东梅州兴宁、梅江、西江千户苗寨荣誉:贵州黔东南,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以吊脚楼为特色的苗寨建筑风貌,深厚的苗族文化风情享誉四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巴藏寨荣誉: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以丹巴三绝(甲居藏寨/碉楼群/美女)著称于世,顶层外缘的黄、黑、白三种色带形成嘉绒藏寨的一大特色。
连南千年瑶寨荣誉: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中国瑶族第一寨,世界瑶族首领排,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堪称世界建筑奇观。
黎平侗寨荣誉:贵州黎平县东南部,国家4A级旅游景区,肇兴侗寨以鼓楼群著称,有“千家肇洞”“侗乡第一寨”之美誉,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特色当地民居(中国各地特色民居)一、中国十大特色民居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欣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3、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4、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5、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国家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6、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
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
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
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
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
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7、宏村: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
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
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
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8、西递村: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
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9、姜氏庄园: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
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
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10、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二、最全中国十大特色民俗建筑,看看哪个是你熟悉的中式京派建筑中国北方建筑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最典型的便是四合院了。
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设计意境高远、内蕴深厚,是传统中式建筑文化的经典传承,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影响深远,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继承和发展!晋派建筑晋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
陕派建筑陕北地区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川派建筑川派建筑,及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
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典型。
苏派建筑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皖派建筑皖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闽派建筑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
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东北派建筑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
东北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区特色,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式建筑藏式建筑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德格县的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寺院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
蒙古派建筑蒙古包的形状和结构不完全是技术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
游牧民族生活在茫茫草原上,一望无际,“四周是天地相连的地平线,天地既有距离又相交,还能容纳人类及世间万物于其间,极易产生“天圆地方”的想法”。
三、中国十大民居有哪些中国十大特色民居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