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共13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共1课时四、授课教师张华(数学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2)学会求解二次方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3)了解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表达、沟通;(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2)二次方程的求解;(3)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1)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2)二次方程求解中的配方方法;(3)二次不等式解法中的符号判定。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现象,如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哪一类数学知识相关?”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习的函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并解释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意义。
-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强调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等关键性质。
- 讲解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配方法、求根公式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步骤解析。
- 介绍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如何确定不等式的符号,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二次函数的例子,共同探讨其图像和性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
教师资格数学教案模板5篇
教师资格数学教案模板5篇教师资格数学教案模板11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向量》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五章第1节。
本节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2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1)从“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所反映出的“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就可以看到《数学》本身的“量化”与“物化”。
(2)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 能力训练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3 创新素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整合能力;《向量》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数形结合”能力。
4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意识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向量概念的引入。
难点:“数”与“形”完美结合。
关键:本节课通过“数形结合”,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变通能力。
四、教材处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
本课时为何提出“数形结合”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
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的和谐关系。
五、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
教资数学教案(优秀8篇)
教资数学教案〔优秀8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根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响交流。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响交流。
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3、独立作业: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响交流。
5、课堂作业: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反响交流。
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教案模板附范文示例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数学篇第一部分:理论知识教案是教师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一、课题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下面对每一部分进行详解:一、课题打印的试题清单上有介绍题目是什么,直接把题目内容抄上即可。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基本要求(试题清单)+正文内容+课后练习(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书写格式:学生时间、场所具体且可测量的质量效果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理解/掌握/知道……能够运用……举例: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经历……等过程/活动,提高……的能力,培养……思维,积累……经验举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数感。
3.情感与态度:(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举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三角形的面积》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定义最基本、最重要、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不易理解的知识,或远离生活实际的。
特点相对固定(一般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匹配)暂时、相对的(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关)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提问法4、练习法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般是这四种教学方法混合运用。
教资数学教案(优秀8篇)
教资数学教案(优秀8篇)教资数学教案 (优秀 8 篇)一、课堂导入今天的教学主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导入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1. 数学小知识我将以一个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开始今天的课堂导入。
例如,我可能会问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吗?然后,我会请他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函数的应用。
2. 探究问题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或个人思考的方式来解决。
例如,“如何确定一个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我会给予学生们一些提示,并组织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解决思路。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在导入活动后,我将进行知识的讲解与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1. 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并给予实际角度的示例。
通过公式和图像,我将讲解这些函数的周期、振幅、相位差等概念。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特点,我将使用投影仪或者白板进行实时演示。
我会逐步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并解释图像的起伏、周期和对称性。
3. 三角函数的应用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例如,我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条船要从岸边出发到达对岸,我们如何利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求解最短路径?”三、巩固练习与展示在知识讲解与展示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检验他们对三角函数的掌握情况。
1. 练习题我将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计算三角函数的值、求解三角方程等。
这些练习题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展示在完成练习后,我将给予学生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向全班展示他们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互动交流和相互学习。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教师资格考试教案模板【篇1:教案模板【教师资格必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认识本文中xx个生字,正确读、写“xx、xx、xx、xx”等相关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c.能够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d.通过理解生字的含义,会运用xx、xx等词语造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a.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读课文,边感受??,做到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b.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xx、xx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c.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能力;d.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章的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感受?,更加?,增强?;b.通过作者对?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c.通过?,理解?,体会?,懂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a.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让学生学会新字、词的认与写;b.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难点: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分钟以内):直观、设疑、趣味例:直观: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的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传授新知(5-6分钟):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3)检查自读效果:a.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b.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c.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d.质疑和释疑2.深入阅读、攻克难点:(1)教师引读;(2)引导学生概况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4)分角色朗读,在先?;(三)总结全文巩固:(1)学习了本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布置a.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本篇文章;b.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c.做一做,写一写;(五)板书设计:(脉络式、提纲式、图标式、点睛式、对比式)【篇2:教师资格证教案面试模板】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注意:1.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提供的是一张b5的白纸,不是表格式教案,写教案时间20分钟,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案每个部分都囊括进去。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0分钟。
四、授课教师XXX(姓名),具有小学数学教师资格及教学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如计算、图形、逻辑分析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生动的例子、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拓展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引导、讨论、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结论本节课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数学素养。
十二、教学反思授课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校园生活场景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如校门口的树木、教室里的桌子等,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这些树木围成的一圈有多长,应该怎么办?”- 通过简短的小故事或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古代数学家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圆周率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面试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面试教案XXX教师资格证数学面试教案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明白/培养学生。
观点/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能够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法或(计算、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小故事、道具、上节相关知识点)
环节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小组讨论、抽问、鼓励)环节三: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抽问)环节四:作业设计(课后联系作业、课后观察或实验)
面试时抽问要具体,例如:坐在窗边穿红衣服的女生或中间第三排穿白色衣服的男生,抽问多人时可以从多个区域抽取)
五、板书设计
总分总格式
例:《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写简答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就是目标或者价值目标)
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单位1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学法、练法、小组会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2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昨天买了一个苹果,但是家里来了两个小朋友我要怎么分呢?(对,平均分)那什么样的才是平均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几分之一,(写板书几分之一)
2.课件演示(3~5分钟)
课堂练:(1~2分钟)
组织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独立折纸、涂色,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作业:。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能够运用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乘方运算中的符号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加法和有理数乘法。
(2)提出问题:有理数的乘方是什么?它与有理数乘法有什么关系?2.新课讲解(1)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定义。
(2)通过示例,让学生观察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律。
(3)讲解乘方运算的符号变化规律。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1:计算:(-2)^3(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乘方的运算方法求解。
(3)展示案例2:计算:2^52^3(4)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乘方的运算方法求解。
4.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计算:(-3)^4(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计算:3^23^45.小组讨论(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计算:(-1)^10、(-2)^6。
2.请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课后作业布置适当,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有理数乘方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有理数乘方的符号变化规律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在讲解乘方定义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乘方其实是一种重复的乘法,比如2的3次方,就是2乘以2再乘以2。
那么,如果是负数的乘方,我们该如何计算呢?”通过互动提问:“如果2的3次方是8,那么2的4次方是多少呢?如果是-2的3次方呢?”当学生回答正确后,继续追问:“那么,你们能发现乘方的运算有什么规律吗?”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符号变化规律在讲解符号变化规律时,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想象一下,正数和负数就像我们的左右手,当它们相乘时,就像两只手握在一起,结果是正数;当两个负数相乘,就像两只左手握在一起,结果变成了正数;但是,如果是一只左手和一只右手,那么结果就是负数。
教资笔试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的同分母和异分母运算。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分数加减法练习题3. 彩色粉笔、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有什么?你能用分数表示出这些物体的部分吗?(二)探究新知1.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并板书。
2.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运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运算,并板书运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分数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 全班交流,分享解题经验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解题经验,总结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实例,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数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数学学科考生,具备基础数学知识,希望通过系统教学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数学知识运用水平。
三、授课时间总计45分钟,其中:- 导入新课:5分钟- 新知讲授:20分钟- 合作探究:1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拓展延伸: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备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熟悉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擅长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掌握所教授数学知识的要点和难点;- 学生能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逻辑清晰的教学活动;- 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教学模拟,增强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反思评价,提升自我教学监控和调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责任感;- 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平等、尊重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数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教学转化;-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选择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准确把握和教学衔接;- 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和问题解决;- 教学情感态度的传递和价值观的融入。
[注:以下部分(七至十二)因要求只完成部分内容,故不在此展开。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 提出引导性问题,复习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通过PPT、黑板或实物展示等方式,清晰、准确地呈现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 采用讲解、示例、图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强调关键点和难点。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操作——猜想——验证拓展:数学实验室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6与7的分与和。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交流正确完成6与7的分与合过程,提升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完成6与7的分与和。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和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导入:出示动画,展示熊大和熊二分苹果的情境。
提出问题:要把6个苹果和7个苹果分给熊大和熊二,该如何分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1.把6进行分与和。
借助教具、学具,让学生尝试着涂一涂、填一填。
(四)小结作业引导学生回顾:6与7的分与合。
课后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与合。
四、板书设计【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
教资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2)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2)分数的加减运算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如:蛋糕、饼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
2. 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线、分数条等。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分数线、分数条表示给定的分数。
3. 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4. 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教资数学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的技巧和运算的简便性。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1. 复习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
2.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师讲解1.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
2. 通过例题演示,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通分和异分母加减法。
3. 强调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的技巧和运算的简便性。
(三)学生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思考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教学过程。
2.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练习。
3. 粉笔、黑板等教学用品。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资数学教案简案范文模板
一、课题名称《分数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如: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正方形纸片可以怎么分?”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分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 分数的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将正方形纸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每份。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加减运算(1)教师出示两个圆形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圆形纸片可以怎么分?”(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3)教师总结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自主探究:分数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 分数的加减运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相加减。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数学教资考试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故事、实际问题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
(2)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4.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注】本教案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数学教资万能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题(在此处填写课题名称,例如:《分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 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 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实际应用。
2. 难点:- 分数加减法运算中异分母分数的通分方法。
- 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卡片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4. 实物教具(如:小正方体、小圆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分蛋糕,如何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部分?- 通过游戏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 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 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4. 课堂练习- 布置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3. 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简便方法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教案数学模板
教师资格证教案数学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高中学生三、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三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核心数学知识;(2)数学方法的运用;(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2)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3)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2、新知讲授(20分钟)3、合作探究(15分钟)4、巩固练习(10分钟)5、拓展延伸(5分钟)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拓展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进行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具、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十一、结论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十二、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数学现象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 通过简短的讨论,回顾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清晰地阐述本节课的主要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教师资格考试教案模板【篇1:教案模板【教师资格必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认识本文中xx个生字,正确读、写“xx、xx、xx、xx”等相关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c.能够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d.通过理解生字的含义,会运用xx、xx等词语造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a.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读课文,边感受??,做到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b.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xx、xx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c.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能力;d.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章的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感受?,更加?,增强?;b.通过作者对?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c.通过?,理解?,体会?,懂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a.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让学生学会新字、词的认与写;b.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难点: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分钟以内):直观、设疑、趣味例:直观: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的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传授新知(5-6分钟):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3)检查自读效果:a.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b.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c.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d.质疑和释疑2.深入阅读、攻克难点:(1)教师引读;(2)引导学生概况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4)分角色朗读,在先?;(三)总结全文巩固:(1)学习了本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布置a.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本篇文章;b.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c.做一做,写一写;(五)板书设计:(脉络式、提纲式、图标式、点睛式、对比式)【篇2:教师资格证教案面试模板】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注意:1.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提供的是一张b5的白纸,不是表格式教案,写教案时间20分钟,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案每个部分都囊括进去。
2、教案在书写时,不可透露个人信息,不可在教案纸上做任何标记。
【篇3:教师资格证教案经典模版】教案标准格式一、标题(课时)二、教学目的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1、旧课复习(时间)2、新课内容(时间)四、作业五、教学后记教案(首页)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第一,确定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
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案编写时间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学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附件:教案编写的参考格式200至200学年第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教案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编号:xxxx课程名称:《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第七章推销概述课程性质:必修授课方式:理论教学适用专业、年级:市场营销专业、2021级学年、学期: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授课学时和周数:总学时:36学时;周学时:2学时;本教案学时数:2学时、周数:第九周编写时间:2021年11月教学设计:Ⅰ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1、掌握推销的职能、特点及推销的原则。
2、熟悉推销与营销的关系、推销人员的职业能力。
3、了解推销的含义。
Ⅱ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七章推销概述(2学时)第一节推销的内涵和特征(1学时)【一、导入】(5分钟)简单介绍推销由来,并列举女大学生另类创业的例子,导入正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推销现象,从而引出推销概念)一、推销的概念(板书)二、推销的特点*(板书)1、主动性2、特定性3、灵活性4、双向性三、推销的原则#(板书)1、满足顾客需求2、双赢原则3、尊重顾客原则4、人际关系原则四、推销的职能*(板书)1、传递信息2、销售产品3、提供服务4、反馈信息五、区别几个概念(教学拓宽)(一)推销与营销的区别(二)直销与推销的区别(三)直销与传销的区别【三、小结】(5分钟)【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推销的目的是什么?推销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推销?第二节推销人员的素质与能力(1学时)【一、导入】(5分钟)从大众对推销员误解切入正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一、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板书)(一)充满热诚(二)积极进取(三)态度乐观(四)知识广博(五)善于沟通(六)身体强健二、推销人员的职业能力*(板书)(一)观察能力(一个练习:观察能力)(二)理解、判断和决策能力(三)社会交际能力(四)灵活的应变能力三、推销人员的基本礼仪(板书)(一)仪表礼仪(二)举止礼仪(三)谈吐礼仪(四)名片使用礼仪【三、小结】(5分钟)【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案例分析:10岁卖花童给营销总监上一堂推销课思考:试分析小男孩成功的原因Ⅲ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课件教学Ⅳ主要参考书目:王若军编著,谈判与推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谭一平编著,现代推销实务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简彩云主编,推销与谈判,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Ⅶ本章的讨论题、思考题和习题{PS}*为本章重点,#为本章难点教师资格考试教案撰写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
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
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具的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下面就将这几个因素具体说明一下:1、教学目标: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三维目标。
2、难重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
3、教学用具: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教过过程就是教师将一节课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进行的内容和目的,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详细的说明。
5、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所展现的内容为教师板书的一个大致分类和描述,概括即可。
顺便在网上扒了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小学面试试讲:《光的来源和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
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1.光的来源(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