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方楠-浅评虚云禅师开悟故事
虚云禅师开悟故事及我思韶院09汉3班方楠百岁老人虚云禅师,是近代禅宗的泰斗,也是粤北禅师中成就最高额禅师之一。
虚云和尚横空出世,十七岁初次出家,十九岁成为僧人,五十六岁得到开悟。
在近代的佛教史上,一生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虚云禅师的开悟故事,历来传说奇妙。
本身,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要讲虚云禅师的开悟故事,那么他的出生和出家的传奇是最不应该混略的。
说到传奇,首先,虚云禅师的出生奇。
传说虚云禅师的父亲萧玉堂公年逾四十无子,他的夫人颜氏在永春州的观音寺祈子,夫妇二人夜间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二人惊起互告,颜氏遂有娠。
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虚云禅师。
据老和尚的《自述年谱》上说,他初生下来时是一个肉团,颜氏夫人骇恸,气壅而死。
第二天有卖药翁来,剖开肉团,得一男婴,这就是后来的虚云和尚。
我们自小听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便是其母怀胎三年过半载方才生下的,且出生时只是一个肉团。
哪吒横空出世一生传奇,成为武王伐纣的天兵良将,最后更成为传说中的天神。
那么虚云和尚的出生竟有如神人哪吒这般传奇,这个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难以置信。
但是,我想,正因为虚云禅师是最著名的禅师,是近代禅宗的一支奇葩,才会有这样神奇的传说,也只有他这样道行高深的禅师,才配得起这样的传说。
我们是否能理解成是天道轮回,到了这个历史时期,上天的旨意要诞生出这样一位划破历史长空的巨星泰斗。
其次,虚云禅师的出家经历奇巧。
虚云十二岁,跟随父亲奉生母祖母灵柩回老家安葬。
葬礼之中,初见三宝法物,有喜欢之心,从此渐弃举子业而嗜佛典。
随之,萌发弃世出俗之愿。
十七岁,曾只身欲往南岳出家,行至半道被截回。
后来又被父亲强徙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强禁锢同居于一室,虚云却居内而无染。
久之,出尘之志益坚。
十九岁,终于赋诗留别田、谭氏,再度离家出走,到了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师,达到了他剃度出家的愿望。
虚云老和尚风范
1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虚云大师,俗姓于,字元智,福建南安人。
他的一生是跨越了清末、民国、抗战、新中国等历史时期的长寿禅师,被誉为“中国近现代著名高僧之一”,有着极高的禅宗地位。
他的开悟经历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虚云大师在出家之前的人生非常坎坷。
他曾经迷恋于世俗的名利,曾经俯首称臣,仕途得意,权倾朝野。
可是,在离开官场之后,他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学了几年佛经,但始终不得其真谛。
他终于下定决心,亲自赴禅院讨教,在禅师的指导下接受了半年的严格修行,终于在一天晚上放下种种杂念,心灵得到彻底的净空,悟得了生死的真相,彻底开悟。
虚云大师回忆道:“那天晚上,我漫步在花园里,忽然听到一声猛响,如惊雷般大。
接着,我听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层的声音:‘生死有定,因果不虚。
’那一刻,所有的纷扰、所有的执念、所有的痴迷,在它的面前尽皆化为虚幻。
我当时有如洗礼一般的感觉,浑身畅快,欣喜若狂。
”虚云大师开悟后,寻找教义的经历并没有结束。
他一直担心自己没有完全悟透佛理,所以继续不断地提问诸如“菩提道相究竟如何?”,“何为佛法?”,“佛陀慈悲智慧何时常在?”等问题。
而他所寻的答案恰恰是佛学的根本要义,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解脱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让他们也能实现自我解脱。
虚云大师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开悟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而是在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和充满挑战的修行中慢慢地逐渐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历重重考验,学会战胜自己的贪婪、嫉妒、憎恨等各种执着,也要学会关注其他人的幸福,学会在无私的行为中找到内心真正的快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放,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虚云开悟诗之感
读虚云开悟诗之感
烫着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杯子跌落地,响声鸣历历。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这是虚云法师在高旻寺禅七时接水时打破杯顿悟所做,其法力修为可见如此。
其实,开悟本身就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与参禅念经一样,用一句现在很非主流的QQ个性签名来讲,那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制知。
”也许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都有过这样的比喻,这句话也算是用的恰到好处,但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现在已经似乎被用丑了,想想都会觉得可笑。
好吧,承认扯远了。
确实,对于开悟这样一个状态,也似乎是只有有高修行的大德们才会达到的状态,但不过话又说回来,六祖慧能听到的《金刚经》中的那句“应无所住而而生其心”后的反应与感悟算不算得开悟呢?或许是吧,不过历史上六祖到底只有这一人,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或是一种福报或造化。
人各有根器,造化不一,福报不等,从某些情况下来讲只有放眼于当下,不起贪妄之心才是正道。
对于大德们的造化,我们只有仰望而期冀了。
不过,虚云长老作为百年一僧,与其其名的还有民国四大长老。
也不得不发出乱世出“英雄”的感叹了。
现如今,虽然不能否定真正修行的人们所下的苦工,所经历的磨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要再遇着这样的先贤大德真的空怕太难。
吾辈只能各安其命,各修其道,各人不生贪嗔痴,自己勤修戒定慧,自净其意,也才不负能沐浴大德之恩泽。
虚云和尚开悟述记
后来采石矶宝积寺的住持德岸禅师送衣物来高旻寺供众,看到虚老容光焕发,大为惊诧和欣慰,于是将他落水之事告诉了高旻寺的大众。大众一听,无不钦叹。从此以后,禅堂里便不再安排他轮值做事。虚老因此得便一心修行,很快工夫大进,万念顿息,昼夜如一,身心庆快,行动如飞。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时候,虚老忽然睁眼一看,只见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墙还看见香灯师在小解,又看见西单师在厕所里大便。再向远处看,江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形色,无不一一了见。第二天,虚老向香灯师及西单师问及此事,果然如此。不过,虚老并不以此为意,只当是寻常境界而已。
பைடு நூலகம்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旻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旻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老准备乘船渡江,因身无分文,船夫竟鼓棹而去。不得已,虚老只好继续勉强沿江而行。后失足落水,随江流浮沉了一昼夜。漂至采石矶附近,幸亏被渔民救起,抬到附近的宝积寺。醒来之后,虚老口、鼻、大小便诸孔,皆流血不止。静养了几天之后,因怕错过禅七,虚老又强打精神,径赴高旻寺。
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
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
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息
又偈:
烫着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
从前的事不必说了。
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拚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 ,是知道经过的。
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
只有一字,曰:戒。
说毕合掌道珍重。
诸人含泪而退。
(《虚云老和尚开示录》)虚云长老一生遍走道场,重建六大名刹古寺,承前启后光大宗门。
一身肩挑中国禅宗五家法脉,*** 门徒数以百万计。
他们徧布世界各地,汇成中国禅宗奔腾不息的长河。
1840年,虚云生于泉州,出坠地,为一肉球,母大骇而亡,由庶母王氏抚养。
1850年,11岁,其父为其纳二室,一田氏族,一谭氏。
是年祖母去世。
1852年,13岁,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湖南湘乡安葬,与叔父一同进香南岳遍游诸刹,不愿归家。
1856年,17岁,父逼其与田,谭二氏完婚,然同居而无染。
1858年,19岁,作《皮袋歌》一章,离家出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披剃,,次年依妙莲和尚圆授具足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
1860年,21岁,居山洞礼忏,前后长达六年。
1870年,31岁,依天台龙泉庵融镜老法师学天台教观。
1872年,33岁,奉师命往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
1882年,43岁,为报母恩,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
1884年,45岁,拜香三年愿毕到达五台。
1895年,56岁,在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
1900年,61岁,八国联军陷北京,保驾扈跸西行。
1904年,64岁,得大理提督之助,驻锡鸡足山钵盂庵,着手恢复迦叶道场。
1920年,81岁,修复昆明西山华亭寺。
1934年,95岁,前往广东韶关修复南华寺。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
虚云老和尚伏天8月祈雪致千里冰封的奇事(2009-10-23 21:10:47)转载标签:分类:奇人异事杂谈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
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
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
虚云老和尚立即奏请皇上,亲谕禁止活人吃死人,并发动所有富户捐出存粮开办施粥厂救济灾民。
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瘟疫流行长安。
虚云老和尚怜悯众生,愿在卧龙禅寺组织一场长达7天的祈雪大法会,望龙天垂护,降雪降雨消除瘟疫。
事前有好心者私下劝阻:“大灾大难不同寻常,众生业力不可违,万一乞雪不灵,龙颜大怒判你个欺君之罪拉出去砍头岂不适得其反?但求无过,你还是一走了之为好,一走了之为好。
”虚云老和尚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卧龙禅寺方丈东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体僧人一起动手,搭台的搭台,准备法器的准备法器……虚云的德望感召来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终南山终年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闻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法台高宽三丈三,上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法台两侧竖立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的三丈多长的金字佛幡,一面写“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摩诃萨”,一面写“南无随方普应行雪龙王圣众菩萨”。
佛台上铺黄布,鲜花、供果、香烛一应俱全。
虚云带领9名法师身披红色袈裟跏趺禅坐在台上结印施法7昼夜。
台下两侧108位僧人,昼夜不停持诵《祈雪陀罗尼神咒》,360位僧人带领信众拜《大悲忏》,其余僧尼带领信众念弥陀圣号,昼夜六时,佛号不断。
第7日上午,果然乌云密布。
下午飘起了鹅毛大雪。
大雪降后,僧尼们各自回寺。
虚云仍然坐在四周无遮拦的法台持咒施法,又7日,长安内外千里冰封。
慈禧太后在宫女、卫队的陪同下冒雪来到了卧龙禅寺,看到坐在风雪中持咒施法的虚云老和尚,感动的落下了热泪。
并跪在了雪地里,给这位“呼风唤雨的活菩萨”叩下了高贵的头颅。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虚云大师是一位修行多年的道士,他能用心灵洞察一切,有曾经
说他是一位“外史内论”的先生。
他说有两种开悟:一种叫内在开悟,就是从心灵中理解世间存在、消逝和流动;另一种叫外在开悟,就是
不断研习佛法、理解宇宙之灵……这就是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回忆得更久之前,虚云大师便已开始他的求道之路,在深山湖泊
游玩,在乡间小道上行走,他想找到一些答案来解释自己身边的一切,自然界中的生老病死,以及这个世界的真相。
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很
多对事物懂得更多的人,与他们交流切磋,领悟各种智慧,从中收获
良多。
慢慢地,虚云大师发现其实道家思想中有不少和他得心意的内容,他仔细研究这些思想,发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渐深入到佛法
的深处虚云大师也逐渐明白自己的视角变得更加清晰,他开始奋力寻
求真理,学习无穷的道德智慧,感悟太虚大道的真谛,慢慢地,他的
心灵也开始觉醒。
虚云大师将自己的心灵开悟凝练成一种思想,叫做“道心通达”。
他认为,只有将人的意志和宇宙间的真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
正的道德修行,这样才能彻底把握人生,圆满旷世。
从此,虚云大师把“道心通达”精神传播到了全世界,成为人们
领悟道理的指南,引领人们把握人生,体悟真理的宝贵财富,让人们
生活在宇宙之中,共同谱写人间佛道的美丽乐章。
明因识果,自能放下(虚云和尚)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於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某)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於心与佛合之道矣。
虚云和尚云居山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印光 Nhomakorabea师开示:
我所见到的虚云老和尚的奇迹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白蛇传情节演变、法海
还原《白蛇传》的真相--看雷锋塔下白蛇形象的演变过程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5日来源:转载作者:453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白蛇传》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本来就知者众多,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一部《新白娘子传奇》变的更是家喻户晓。
近日,我偶然查了一下《白蛇传》的故事原型,顿觉世人观念变异,真是到了好坏不分,善恶不明的地步。
在《白蛇传》中,蛇妖化成的美女成了人们赞扬的对象,而降妖的高僧法海则成了多管闲事,人人厌恶的对像。
然而故事原型又是如何呢?先说高僧法海,法海本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儿子,他出家后,来到了金山的一个洞中修炼。
一天他正在打坐,突然有一条白蟒出来盯着法海。
法海和尚运用神通,将白蟒赶走。
这便逐渐有了法海与白蟒斗法的故事。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内的各种妖魔害人的传说,如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白蛇记》里就说了一个白蛇成精,化成美人,迷惑好色之人,然后吃掉的故事。
小说强调:万万不可为色欲所迷;人、妖不可共居的道理。
杭州一带,古时同样也有蛇妖害人的记载。
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成女人时常蛊惑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有“闻道雷峰蛇怪”之说。
又据清初常熟钱曾所辑《也是园书目》中,宋人词话作品《西湖三塔记》中所写:由白蛇幻变的女子在西湖迷路,得到奚宣赞的救助,但蛇妖却要吃奚的心肝。
最后蛇妖被镇压在西湖三塔之下。
一样也是强调人、妖不可共居。
到了明朝时期,有个叫冯梦龙的作家在《警世通言》中整理了白蛇故事,写成了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短篇小说。
小说里开始把蛇妖人格化,但主题依然是讲蛇精害人,害的许宣几次遭灾,还是强调人妖不可共居,为人不可好色;法海和尚依然是正面人物。
在这里我只引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结尾部分,大家一看即知。
许宣游玩西湖遇着美女白娘子,因执于色欲,便结为夫妻。
但白娘子乃蛇精所化,多次给许宣带来祸害。
许宣从高僧法海禅师处知道白娘子乃蛇妖后,便坚决要求除妖。
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的故事
有一天,虚云老和尚来到了一座偏远的山林里修行。
这里的山林茂密,生活着许多野兽,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一只凶猛的老虎。
有一次,当虚云老和尚在山林中行走时,突然一只老虎出现了。
老
虎咆哮着,向虚云老和尚扑去。
虽然老和尚没有武器,但他毫不畏惧。
他用冷静的眼神注视着老虎,展示了他内心的平静。
虚云老和尚知道,如果他表现出恐惧和逃跑的迹象,老虎会更加凶猛。
因此,他决定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老虎。
老和尚开始慢慢后退,并
陷入了深思。
他开始默念佛号,希望能够给予老虎一种平和和慈悲的
能量。
随着虚云老和尚的默念,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老虎的怒气似乎
慢慢消退了,它的咆哮声也变得越来越低沉。
最终,这只凶猛的老虎
在虚云老和尚的冷静和慈悲面前屈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和和慈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虚云老和尚通
过展示内心的平静和慈悲,成功地降服了一只凶猛的老虎。
这个故事
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平静与善良的内心态度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以善心对待他人,即使
面对恐惧和困境,也要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
通过平和与慈悲的力量,我们可以战胜内心的恐惧,并化解冲突,创造和谐与平静的环境。
这是一个启示我们修行中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导读:本文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
此时,云门禅寺有两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
一天早上,晨钟叩响了,俩人都还没有起床,过了一会,传真问古根:"钟打过了,起不起来念经?"古根说:"我身体有点不舒服。
你去吧!"传真伸了一个懒腰,说:"唉!我也懒得去了,方丈不在就暂且偷懒一回吧。
"俩人又继续睡。
一会,昨晚闩好的门突然"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随着一股寒风一个黑影冲了进来,两人睁大朦胧的睡眼一看,但见一个头比身子大,手掌比头还再大,眼睛圆鼓,满脸皱纹,长发拖地,长牙外露的鬼怪。
只见鬼怪一伸手,将传真从床上拖出,"啪"的一声扔到地下,训诫他说:"菩萨开道场,成就你们修行,你们却不上殿念经,不知惭愧,该打!"说着举起巨掌"啪!啪!啪……"狠打了传真屁股十几下。
同房的古根见状即惊喊:"救命啊!鬼来打人了。
救命啊……"边喊边用凳子猛敲床板发出巨响,鬼怪飘然而去。
寺僧听见大喊救命,拿着木棍跑来看,古根已被吓得脸色青白;而传真被打得趴在地下,大气粗喘,浑身哆嗦,说不出话来。
大家把传真抬到床上,把裤子扒开,用油灯靠近一照看,整个屁股已被打得黑瘀浮肿,大家拿药来擦,医治了一个多月才好。
当天,古根和传真俩僧即搬出来,不敢再住那个房间。
当鬼打传真的次晚,有一位中年僧人法号道铭,是军人出身,自持有武术善拳法,自告奋勇说:"不怕!我去住。
"带了一根粗铁棍,去睡在传真的床上。
半夜,闩好的门"吱呀"的一声又自开了,伴随着一股冷风黑影又来至。
道铭惊醒,想起来拿放在枕边的铁棍与之搏斗,但全身如被捆住,无法动弹,鬼怪说"你存心不良,即出家为佛弟子,应除去好斗习气,我现在不打你,如不悔改,再来惩治!"鬼去,道铭复有力气,夺门而出,惊叫:"救命啊!救命啊!鬼又来了……"众僧闻讯,拿着木棍来救,道铭已吓得全身瘫软,卧靠在走廊墙角。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古来修道人,他们在修行时,特别注重求菩萨加持开智慧,消业障。
这些菩萨加持修行人开悟的故事,在佛教各大名山都有,而尤其以五台山最多。
历来要弘法利益众生,就需要智慧,三步一拜文殊菩萨道场,则成为许多修行人的功课。
拜五台山,在历代高僧中都有记载。
唐朝,法云和尚。
雁门赵姓人士之子,天生的资质纯朴善良,对于别人的毁誉皆能淡然处之。
等到就学之后,愚痴鲁钝而没有记性。
年十二岁时,父母将其送往五台山华严寺礼拜净觉和尚为师,不论是捡拾柴火汲取用水,都能不畏其辛劳,年纪到三十六岁时,读诵习经都不能胜任,大众因为他的愚笨,于是称呼他为‘牛云’。
有一日自己很恨自己的资质怎么如此鲁钝,长久生于人世又有什么作为。
当时正当大雪的日子,法云光著脚朝礼五台山,一心持念文殊师利菩萨之圣号,祈愿恳求文殊大圣开发他的心眼智慧。
法云如是而一路前行礼拜,寒冷也不知道穿衣,饮食不知其味,内不知有色身,外不知有他物,唯有祈求文殊大圣,凡是路上逢著人便问文殊菩萨的住处。
如是走遍五台山的五个峰头,完全了无所见。
每到寺里乞食,求见文殊菩萨的心志便更增恳切。
整日皆这样如迷如醉,然后又来到东五台,见到一位老人正在烤火取暖。
法云即前往请问曰:‘大德,请问文殊菩萨住在何处?’老人云:‘你问他要作什么?’法云曰:‘我天生愚痴鲁钝,要请菩萨为我开明智慧。
’老人云:‘那个老弱衰颓的百拙汉,你还是不要见的好。
’法云以为他是发狂了,于是前往北五台。
一到北五台,便见到先前那位老人拥著雪而坐,法云心中认为非常稀奇,心中以为此老人就是真的文殊菩萨也,于是又前往叩头请问。
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寒冻饥饿,并且因为四处奔驰而极度疲困,因此体力不支而倒地不起,口中吐出一堆血团。
法云见到先前的那位老人语曰:‘你于过去生曾经作法师,贪爱他人的利养,自私而吝于布施佛法,以如是因缘,堕入于牛类之中,愚痴而一无所知,以酬偿这个宿世业债。
但是由兮于受佛法之力的缘故,如今可以得到人身,又能出家而入于僧数。
道高龙虎伏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当代佛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惜福的故事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
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
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
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
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
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
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
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
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
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
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
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
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
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
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
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
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
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
虚云大师---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虚云大师)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
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
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
只为你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污染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
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
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
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
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语,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
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
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磐,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
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
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
【皆途中风景,非本有故乡】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若错认消息,认假为真,以离念灵知为佛性,即无明心见性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
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
虚云老和尚震惊世人的神通:可看到人的前世
虚云老和尚震惊世人的神通:可看到人的前世2014年05月07日 15:41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虚云老和尚德相(图片来源:资料图)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
说这个皈依弟子对师父恭敬的太狠了也不好,你收这么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没有得到佛法的实际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转,弄不好会给他当儿子,就这么狠!以前他们说,宁吃千家饭,不受一家供。
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
那天大家都看见了,他到曾国藩夫人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的也很好,这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在鸡足山了。
●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
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师公给他当儿子。
你说这个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没了还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说有点福报,生死没了,还是要贪染社会上这些五欲。
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云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
就是今生修持好,来生有福报,有福报是有福报啊,福报会造业!●老和尚说云南督军唐继尧,他前生也是个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个和尚,他不是护老和尚的法吗?老和尚劝他:唐居士,你还是出家吧!他说:我过几年再出家,这些事还没办了。
你要等到事情办了啊,那事情就办不了啦,结果他还是没出家。
你没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个和尚也不行。
●明朝末年有个汉月,他的文章盖世无双,他着了好多书,名称就叫汉月藏,汉月也算是天童密云悟祖的徒弟,密云悟祖有一个徒弟,就是开归元寺的白光明祖,又有一个破山祖师,他到四川去开双桂堂去了,密云悟祖身边没有合适的人,汉月他就作了主,密云悟祖他是开了悟的人,传佛心印的祖师,他看这个知见不正,贻误后人,没办法,密云悟祖发愿来生要作皇帝,一定要把他搞掉!雍正修大藏,一开始就下令,不管在家出家,大庙小庙,要有汉月的书,一诗一句,赶快交出来,不交查出来那就杀头!——摘自《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
虚云老和尚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位著名宗师,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慈悲。
以下是一则关于虚云老和尚降伏老虎的寓言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虚云老和尚住在一座僻静的山中寺庙。
在他的法门下,有很多弟子。
有一天,一只凶猛的老虎闯入附近的村庄,威胁着村里的人们。
村民们惊慌失措,无法驱赶老虎。
虚云老和尚听闻了这个消息,决定亲自去面对这只老虎。
他知道老虎也是众生之一,心怀慈悲,决定以法门降伏老虎的凶猛之心。
虚云老和尚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默默地坐在那里。
老虎注意到了老和尚,对他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虚云老和尚却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
他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恐惧或愤怒。
时间慢慢流逝,老虎开始感受到了虚云老和尚深沉的慈悲和平和。
他逐渐停下了攻击,停在了虚云老和尚的面前。
虚云老和尚深深地凝视着老虎的眼睛,传达着慈悲和理解。
在这个瞬间,老虎的凶猛之心被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心力化解了。
老虎转身离开,再也没有对村庄的人们构成威胁。
虚云老和尚以他的慈悲心和平静智慧,成功地降伏了老虎,给予了它一个新的生命。
这个故事传达着慈悲、宽容和智慧的力量,表达了虚云老和尚对一切众生的无私关爱。
品德修养故事集-上册-第1章
第1章品德修养故事集1一、鸟窠和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
不但现在人会说,古人也会讲。
在唐朝时代,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
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他是个老修行人,万缘放下。
他在树上搭个小篷,像鸟窝一样,住在树上,生活多简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现在的市长),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鸟窠和尚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些话三岁小孩都会说。
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
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
做到非常重要,关系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来生是果报,今生是花报。
换言之,不但关系来生,也关系现前,现前可以趋吉避凶。
二、四百天没有睡觉中国长春有一位常慧法师,她念佛已经四百多天没有睡觉,完全依照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会集本修学,我邀请她来新加坡念佛堂为大家做个榜样。
我们看她的行持,最低限度得「念佛三昧」。
她今年六十五岁,声音像三、四十岁的人,身体轻飘飘的。
她所修的念佛法门,就是《华严经》吉祥云比丘所传的「佛立三昧」,她是绕佛经行,不坐不躺,四百多天,一天吃一餐,身心清净,一个妄想都没有。
她能做得到,任何人也都能做到。
做不到的原因就是妄念太多,有妄念,身体是沉重的;没有妄念,身体是轻的。
所以,一定要真干,不要自欺欺人,这个最重要。
三、拜佛消业障谁是真正有福之人?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人有福报。
对自己要严格,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如果烦恼习气深重,古德教我们用拜佛忏悔的方法消除业障,万缘放下,每天礼佛三千拜,这个方法有效。
古人用这种方法,三年业障消除,智慧现前,比比皆是。
我在初学佛时,忏云法师也教我这个方法。
那时我跟他一起住茅篷,我在茅篷住了五个半月,他老人家拜的速度很慢,每天拜佛三百拜。
我每天八百拜。
有一位达宗法师,每天一千二百拜。
我们拜佛的时间分三次,凌晨三点起来,拜到五点;中午吃过午饭,经行回来之后,拜佛一个小时;晚上吃完晚饭,六点拜到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
引言
虚云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高僧,活动于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
他以开悟的智慧和卓越的教导能力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以及他的教导对人们的影响。
虚云大师的早年生活
虚云大师的本名叫杨温,他于1839年生于中国江苏省。
在年幼时,他丧失了双亲,被亲戚扶养长大。
杨温从小聪慧好学,渴望寻找人生的真谛。
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投身于修行事业。
初识禅宗
杨温在20岁时,遇见一位禅师,他的生命因此发生了转折。
禅师教导他禅宗的基
本教义,即通过打破妄念、专注于当下来实现开悟。
虚云大师被禅宗的智慧深深吸引,决定拜禅师为师,投入禅宗的修行。
禅宗的严苛修行
禅宗修行注重静坐冥想,以观察自心为主要方法。
虚云大师每天需要进行多个小时的坐禅修行,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观想和反省。
多年来,他经历了许多困境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慢慢地,他逐渐领悟到禅宗的核心智慧。
开悟的关键时刻
有一天,虚云大师正在坐禅修行,他突然觉悟到自我的空无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突破了思维的边界,体验到了无限的宇宙智慧。
这一体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修行方法。
马祖的教诲
虚云大师的开悟之后,他前往拜访禅宗祖师马祖。
马祖指导他深化了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并鼓励他将智慧传授给更多的修行者。
虚云大师回到禅宗寺庙,开始传授禅修法门,并帮助众多修行者在人生中实现开悟。
虚云大师的教导
虚云大师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平易近人的方式在禅宗界享有盛名。
他强调人们要通过觉察当下,超越执著和欲望,实现心灵的真正自由。
观念的束缚
虚云大师教导人们要觉察到观念的束缚,警惕自我陷入无谓的欲望和执著之中。
他指出,只有超越观念的限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心无所住
虚云大师提倡“心无所住”的修行方法。
他鼓励修行者时刻注意观察自心,不要陷入过去和未来的思维中。
只有在当下的这一刻,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存在的奇迹和自我解脱。
慈悲与智慧
虚云大师强调慈悲和智慧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他鼓励修行者要具备慈悲心,关注他人的痛苦,并以智慧引导他们走向自我觉醒的道路。
虚云大师的影响
虚云大师的教导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们遍布各地,并将他的智慧传承下去。
禅宗的传播
虚云大师的开悟故事和教导在禅宗界广为流传,激励了许多人投身禅修事业。
他的弟子们传播禅宗的教义,帮助更多人认识到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和。
个人修行的指导
虚云大师的教导对个人修行者同样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他的智慧启迪了许多人,帮助他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觉察。
结论
虚云大师开悟的故事和他的教导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通过觉察当下、超越观念的束缚,我们可以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和。
他的智慧将继续影响着人们,成为修行路上的指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