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_贺寨平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备受学术界。
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认为交往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
本文将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交往,另一种是符号性交往。
工具性交往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以达成目的为出发点,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符号性交往则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追求的是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交往的媒介,是人们互动和沟通的基础。
在交往中,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同时也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哈贝马斯强调,语言是交往的核心,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沟通。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是人们交往行为的基础。
交往理性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能够保证交往的公正和平等。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即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间性。
因此,哈贝马斯主张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将主观性和主体间性引入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中。
交往行为理论为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例如,在社会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在哲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政治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政治冲突和分歧。
然而,交往行为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哈贝马斯过于强调语言在交往中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人们对非语言交往的忽视。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具体应用。
交往行为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哈贝马斯强调了对话和交往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容性、民主性、平等性等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探讨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启示和指导。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概述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其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
在哈贝马斯看来,人的理性行为不仅仅是独立的,也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而通过交往,人们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的基础。
哈贝马斯还提出了语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交往的基础,而对话则是人类理性交往的方式。
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行意见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共识和互动,达到理性交往的目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包容、民主等价值观,并提出了交往行为的规范原则。
最重要的包括共识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等。
共识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应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等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避免出现强势和弱势的对立关系;诚信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保持真实和诚信,避免谎言和欺骗。
这些原则为理性交往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鼓励他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开展思想交流和意见表达,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和有效。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包容和民主的价值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创设平等、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也要借鉴民主治理的原则和做法,使学生在教育中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决策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四、公共领域的结构
为了更具体地揭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性 质,哈贝马斯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 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五、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关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哈贝 马斯讨论了制约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各种 因素,实质上是他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 构分析的进一步展开。
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理性根底
一、普遍语用学 二、交往理性 三、标准语用学
第五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社会结构转型和言语行 为理性根底的研究,都与交往行动 和生活 世界的问题直接相关,公共社会的展开形 式是公众社会交往,公共社会结构转型的 结果是生活世界殖民化,言语行为是交往 行动和生活世界的根本内容, 而言语行为 的理性根底那么是交往行动和生活世界的 关键或根本。
➢ 2.哈贝马斯是怎样论述公共领域的历史变迁和结构转型的? 他是怎样评价公共领域的地位与作用的?
➢ 3.为什么说哈贝马斯关于言语的有效性根底的论述,是他 推进社会理性化的深刻表达?
➢ 4.怎样理解和评价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合理 化的论述?
➢ 5.如何评价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论战?他关于现代性的 观点有何启发性?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一、广场型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认为,到近现代越来越模糊的公 共领域,在古希腊时代是界限清楚、形式 清楚、功能明确的。
二、代表型公共领域
“代表型公共领域〞〔reglementierte offentlichkeit〕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 〞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 同古希腊时期的公共领域相比,代表型公 共领域的首要特点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 这里,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把 所有制的变化看作社会结构变迁的根本因 素之一。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他对于现代社会学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一理论强调了交往对于社会生存的重要性,并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将在结合具体例子的同时,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主要强调了社会理性互动的重要性,并认为社会理性互动能够使得人类社会达到稳定与和谐。
而社会理性互动需要建立在语言交往的基础上,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共性、批判性和区分性。
例如,如果一个人与别人交往时需要表达清晰的意见,要求对方理解并回应该意见,这种语言交往就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和区分性的交往。
那么,什么是“公共性”?哈贝马斯认为,公共性是指交往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分享某个议题的理性内容。
例如,一个有关于科技文明的讨论需要建立在共同的背景知识和公共的经验之上,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这个议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哈贝马斯也认为,批判性是交往理论的重要基石,它是指交往中的参与者必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样才能确保交往合理和公正。
例如,在一个政治圈中,人们必须对于不同政治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确定哪种政治观点最符合公共利益和道德标准。
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介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1、语言的作用哈贝马斯认为,语言在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语言交往的三种方式(交往、暴力和命令)来阐述语言的作用。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交往,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交流发表态度的信息,以便确定意义和意义关系。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暴力,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别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和观点。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命令,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命令和命令。
通过这样的分析,哈贝马斯强调了语言的交往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生存的重要性。
2、经验性知识和批判性理论哈贝马斯将两种知识定义为交往中的两种不同形式:经验性知识和批判性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贝马斯(EdwinH.Hablitz)提出的。
他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一系列交互行为构成的,这些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形式。
因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坚持将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
哈贝马斯的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三种基本的行为形式构成的,即表达、反应和交流。
表达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等,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感受到的情感、思想、愿望等作出反应,交流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交流传达信息。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种行为形式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此外,哈贝马斯还认为,人际交往不仅仅是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对行为的评价、判断和行动的规划等活动。
哈贝马斯认为,这些活动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在讨论人际交往时考虑到它们。
最后,哈贝马斯的理论指出,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其他行为活动,如评价、判断和行动规划。
哈贝马斯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就必须把这些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概述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概述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1)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当代西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美学思想是他“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建”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
①哈贝马斯的哲学总体上说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摒弃了单一否定性的激进立场,而代之以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分析和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企图通过构造温和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②他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不完全适用了,因此决心要“改造”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于是提出了“社会交往行为”理论。
③晚期资本主义由于科技理性的统治造成人性的全面异化,导致人成为“单面人”、“物化的人”,人的精神陷入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人的交往行为日趋不合理,整个社会出现合法性危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④评价:哈贝马斯这一理论有诸多不足,他把劳动与人际交往活动人为地对立起来,又极度夸大了科学技术的现代作用,否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普遍的矛盾,可见他在政治上更保守,理论上空想的性质依然如故。
(3)对“批判美学”的批判综合。
①哈贝马斯肯定了霍克海默对马克斯•韦伯文化合理化思想的吸收,认为霍克海默从文化和美学上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从韦伯的思想中揭示了两个重要论题,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理化原则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文化生活造成两个丧失:一是思想的丧失,二是自由的丧失。
②哈贝马斯对本雅明关于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拯救、批判的功能的观点十分赞同,但对其把拯救的希望仅仅放在非“光晕”的现代艺术上则表示怀疑。
他认为艺术的批判、拯救就在于发掘出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语义潜能”。
③哈贝马斯比较分析了本雅明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力图达到对二者思想的综合和超越。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析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析交往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而这些人是由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所塑造的。
因此,对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而言,社会对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交往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从具有固定世界观的古老社会跨越到理性化的新时期再到经济和国家变得越来越重要、影响人们私人生活的当代。
哈贝马斯的著作显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他也与韦伯、米德、涂尔干、帕森斯和卢曼等其他思想流派和作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哈贝马斯的某些前提(例如交流主要是为了达成共识,并且可以通过推理实现这种共识),看起来似乎有些不现实或至少是理想化的。
此外,该作品并不容易阅读。
那些没有被吓退的读者会在书中找到许多有趣的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现代社会。
《交往行为理论》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根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主要作品。
在书中,他将传播理论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
根据他的理论,如果一个演讲可以被检验和批评,它就被认为是合理的。
这项测试是在与他人互动时进行的。
演讲者为每一个演讲提出三个有效的命题作为前提:他的演讲是真实的,适合于某种情境,那就是他所想的。
受众必须决定是否接受这三种有效性陈述。
即使他只拒绝其中的一个,也意味着他拒绝整个演讲。
沟通的意义就是共识,共识必须通过推理来达成。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现代社会,直接交流的部分被媒体用金钱和权力取代。
它们越来越多地决定人们的私人生活,并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哈贝马斯用交往行动理论来处理许多其他社会学家的著作,如韦伯、卢卡奇、阿多诺、米德、涂尔干和帕森斯。
这本书是社会科学中讨论最多的著作之一。
人们以某种形式组成社区,也有某些共同的信念。
这些形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
生活世界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并展现了所有交往发生的背景。
古代社会有固定的世界观,是由神话和信仰塑造的。
浅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
浅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系统生活世界论文摘要: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其中“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生活世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核心概念,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的集中体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启示作用。
一、交往行为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哈贝马斯与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根本的分歧在于他们对待现代性的态度。
批判和反对现代性是第一代批判理论的根本出发点,而哈贝马斯对待现代性的态度却是批判与重建。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是不能抛弃的,也是无法抛弃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决定将其动摇甩掉,并且它仍包含着规范的、令人信服的内容,即有发展更新的内在潜力,所以它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现代性的问题,主要是理性问题,因此哈贝马斯把着眼点放到传统理性的批判与改造上。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工具理性,其本质更是交往理性。
在他看来,法兰克福学派老一辈成员之所以把现代社会看的一团漆黑,批的体无完肤,是因为他们以为理性到了现代完全窄化为工具理性。
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理性去主宰自然,而从不考虑理性的其它多种表现及各种形式应有的位置,现代性的难题由此而发生。
交往理性区别于意识哲学的理性概念在于,它不以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结构为前提,而是以主体间对称的理解关系为前提。
主体哲学的理性概念从结构上具有排他性、单维性和绝对性;相反,交往理性概念具有包容性、多维性和可错性。
从交往理性概念出发,现代性并不必然是理性自我否定的辩证法。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难题的克服与解决需要一个新的立足点,这就是从“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范式的转换,即从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理性转向主体多元化的主体间交往理性模式。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是指行动者个人之间语言为媒介的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的内部活动,行动者使用语言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述评
摘要: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交往理性,和与之相对的认知 - 工具理性的概念。
以及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层两种社会的概念。
本文将围绕此两个方面,简单阐释哈贝马斯早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交往;理性;生活世界;系统1.交往理性的概念在交往行动理论的第一章,哈贝马斯提出了四种类型的行为,目的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性为,以及交际行为。
哈贝马斯探讨了每种类型行为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认为相比于前三种行为,交往行为释放有有效性更加全面。
其原因是,在传播行为需要遵守三种类型的有效性,其分别对应于三个世界。
第一有效性被称为真实性,这对应于客观世界。
第二有效性被称为正当性的有效性,这对应于社会世界。
和第三有效性被称为真诚性,这对应于与主观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一个共同协议,或者说,一个共识,必须在三种有效性都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达成。
这三种类型的有效性相互补充,并构成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普遍有效性。
很明显,以前的分裂的理性将世界划分为三个独立空间,但交往理性却很巧妙得将这三个世界粘合了起来。
因此,不同康德提出的三种较为分化的理性,交往理性涵盖了三个世界所对应的三种不同理性。
通过这种方式,交往理性所承载的有效性是比较全面的。
从理论角度看,交往理性不仅为供知识与潜能提供发展空间,也有效地防止了不同知识领域的专业化。
2. 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哈贝马斯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
生活世界是由胡塞尔创造的术语。
胡塞尔对于生活世界的概念是一个非常有贡献的线索,有助于解构传统哲学的超验本体论的观念。
但与胡塞尔不同,哈贝马斯从人际交流的角度考察了生活世界这一词,并认为,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这部分第一方面包括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入侵。
系统世界是指财政和政治系统,遵循社会福利和权力。
与系统世界并行,生活世界是指人们日常交往的背景,它作为相互了解的基础,包括社会,文化和个性。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哈贝马斯(Harvey B. Sarles)提出。
该理论认为,社会交往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由表达、交流和收集信息组成,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双向过程,即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动。
它包括相互尊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分享情感及信息等。
当两个人处于交往状态时,他们会交换各种信息,共同建立新的关系,并且彼此改变。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它认为交往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建立社会联系的方式。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欲望,即通过交往行为来表达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获得自我价值。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也强调了“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认为,情感是交往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有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解释人际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自我表达和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也有助于理解社会中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以及交往行为如何影响彼此的关系。
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论文摘要]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
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教育公平;实践主体;启示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交往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展开的,教育公平实践是主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一种交往活动。
在教育公平实践中,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交往主体间平等关系的规定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而一味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
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呈现病态,如交往的物质利益泛化,沟通和理解产生障碍等;二是交往的风险性增强,原因是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核战争等对人类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三是交往的空间范围不断缩小,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分化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正在破坏交往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人类生活的世界共有主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三种类型。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间出现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全面异化,因此,只有规范和重构公共领域,重回生活世界,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前进。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诸多启示。
标签:交往行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學派第二代中坚人物。
其思想内容涉及广而深,理论体系宏大而又系统严密。
其中,哈贝马斯的行为理论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综合,在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人走向自由必须克服现代世界中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裂,因此必须目的——手段合理性上升到交往的合理性。
“所谓交往合理性,无非就是要寻找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而这种合理根据不能到物的世界去寻找,必须到人的世界来发现,因此这种合理性根据自然就是交往主体之间相互同意、普遍赞同而且自觉遵守的规范”[1]。
一、交往行为的概念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交往行为”,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是深刻理解哈贝马斯思想的切入点。
哈贝马斯把社会行为区分为四类[2]120-121:第一种是目的性行为。
这是一种目标——手段性的行动,行动者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一种能够达到目的最好的工具手段。
这种行为旨在实现某种目的,其进入对象世界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第二种是规范调节的行为。
它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受到群体内共同规范约束的行动。
这种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共同约定并遵守的价值共识,群体成员以这种价值取向为导向行动。
第三种是戏剧式行为。
这是一种人们在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的主观性的“表演”行动。
这种行动出于自我表现的需要,以便在他人面前展现自身形象。
第四种是交往行为。
这是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互动。
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相互理解各自行动的手段,以便达成行动上的一致。
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基础,而语言作为相互理解的媒介就显得特别重要。
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试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内容提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倡导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著名代表,他半生致力于交往行动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论标准,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改造方案。
认识和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对于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倡导将哲学和社会理论转变为一种人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理性重建的理论,也就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著名代表,他半生致力于交往行动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论标准。
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改造方案。
哈贝马斯用以支持和证成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论据相当复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纵贯的层面上,他从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上去展现交往行动理论的可能性。
他主要采纳的理论包括:韦伯的西方理性化发展论、涂尔干、米德以及帕森斯和马克思有关个人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分析。
在横贯层面上,哈贝马斯利用日常语言学派的分析方法建构他的普遍语用学,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去进一步说明和证成其所建立的社会研究的规范基础,他还改造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为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重要来源,整个论证系统非常复杂、艰深、难懂,因此,认识和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于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交往行动的基本内涵“交往行动”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基本范畴。
他对这个范畴的提出和界定经历了一个十几年的发展过程。
1965年,他在《认识与兴趣》一文中使用了“交往”这一概念,他说:“只有在一个成员的独立判断已成为现实的、解放了的社会里,交往才能发展成一切人同一切人的摆脱了统治的自由的对话”,即“自由交往”①。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理念研究及评述
哈贝马斯 交往行 为理论 的理念研究及评述
周海妍
( 长 春 工业 大学 ,吉 林 长春 1 3 0 0 1 2 )
摘 要:哈贝马斯 的理论是 当代的大型理论。他的理论通过对 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的语用学进行分析的。从 “ 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 表述的真诚性;言语的正 当性” 言语有效性原 则当中,概括 出生活世界的理性结构 。他的行动理论在 当代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很多人对其理论进
1 . 2 评哈 贝马斯 生 活世 界
通过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研 究, 以及众 多的学者对社会生活世界 的研究。我们是不是可 以这样认为。哈贝马斯 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的研 究对 象领域为民族一 国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刘少杰在 《 后现代西方社会 学理论》中这样解释的哈 贝马斯的理论, “ 可 以说……哈贝马斯…… 为之奋斗的理论追求 : 重建公共领域, 寻求有效沟通, 为人类找 回失落 的 家园——生活世界 ”。人类的家园之所 以是落实因为在现代 资本主义 社会, 科学技术成 了第一生产力 。基本 实现了交往的 目的一手段合理
哈贝马斯是在交往行为成面研究生活世界,通过对生活世界的交 往行为的研究把握理性 范畴。哈 贝马斯认为社会世界由系统世界和生 活世界构成的,系统世界 占有各种社会控制权力的领域 ,生活世界是 交往行动 的展开领域。哈贝马斯表示生活世界的结构一般具有三个层 次,即文化 、社会、个 性。如何理解这三个层次的概念 ,哈 贝马斯表 示: “ 我把文 化称之为 知识的存储 ,当交往参 与者相互关 于一个世 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存储来加以解释 。我把 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 ,把他们的 成 员调节为社会集团,并从而巩固联合 。我把个性理解 为使 一个主体 能够 参与理解过程 ,并从而能论 断 自己的同一性” [ 1 ] 。哈 贝马斯认 为文化知识 以符号形式体现在 文本 中,使用对象和工艺中,体现在行 为 中;社会体现在制度化的秩序 、法律规范或受规范调整的实践活动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的视角来研究人际关系。
它的基本观点是,人际关系是由交往行为的交换组成的,这些行为可以分为互惠行为和负面行为两种。
这两种行为可以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他们之前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来做出反应。
因此,人们会根据自己之前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自己之后的行为。
此外,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还指出,人们在交往中会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有效的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的视角来研究人际关系,并且指出了人们在交往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2)
论哈贝马斯交往⾏为理论(2)相关推荐论哈贝马斯交往⾏为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认为,研究交往问题,在哲学层⾯上必须从相互关系⼈⼿。
由于这种相互关系是指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必须求助于未受⼲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
他试图追溯到相互关系的原初状态,即未受⼲扰的主体之间的经验,通过考察不同的有语⾔和⾏为能⼒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的过程,包括相互理解所需要的媒介和背景,来阐明他的交往⾏为理论”。
哈贝马斯对⾏为类型进⾏了分析。
⾏为分为四类:⼀是⽬的性⾏为即“劳动”;⼆是规范调节性⾏为;三是戏剧⾏为;四是交往⾏为。
交往⾏为所涉及的⾄少是两个具有语⾔能⼒和⾏为能⼒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少两个具有语⾔能⼒和⾏为能⼒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定的规范,借助语⾔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致。
哈贝马斯认为,四种⾏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
⽬的性⾏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我表现;交往⾏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
交往⾏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们的⽇常语⾔所⽀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活世界。
2.交往⾏为是以理解为核⼼的⾏为。
哈贝马斯认为:“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式理解⼀个语⾔学表达;⽽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的意向为对⽅所理解。
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媒介。
哈贝马斯认为,在⽬的性⾏为中,语⾔是许多媒介中的⼀种,⾏为者通过语⾔试图影响他⼈,实现⾏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
评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8卷第3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8 N o.3 2008年8月Journal o f He be i Poly 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 i e n c e Edition) Aug.2008文章编号:1673-2804(2008)03-0008-03评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陈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关键词:哈贝马斯;沟通行动摘要:哈贝马斯建构的“沟通行动理论”开辟了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新视角。
哈氏主要通过揭示语言本质,探求西方社会发展的可能之路,对沟通行动的阐释和对生活世界的分析来预设“沟通行动理论”基本框架。
评述他的主要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图分类号:C 06文献标志码:A一释义“语言本质”必须采用“更佳证据的力量”这个策略进行“论辩”或“商谈”。
只有在商谈的过程中经由论辩双方以提供理论证据的媒哈贝马斯在“共识真理论”中表明了语言是进行沟通的方式达成的共识才是符合理性的,故所谓“沟通”的理性是介。
语句的真假值是由参与在“公共空间”(public指在进行“沟通行动”时预设的准则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sphere)讨论的人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这样的讨论是在没有不同有效宣称和不同商谈的区分,三种有效宣称分别对应外在和内在压力和制约的情境中进行的,是一个自由的讨论。
理论商谈”、“解释性商谈”和“实践商谈”。
哈贝马斯对人和真诚的沟通。
在人类使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懂得运类语言的分析显示出人在使用语言时,蕴含着追求真理的倾用第一旬语言和另U人进行沟通或者要达到了解的时候,已经向,而真理是通过反复商谈而达到共识来界定的。
对共识的显示出我们是在追求一个普遍而没有制约的共识了,即j“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一个没有内外制约,只有“更佳证据的力到了解”是潜藏在人类语言里的一个“目的”。
而这个目的是量”来指引的规范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4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A pr,2000第27卷第2期 T he Jo urnal of Shanxi T eachers univ 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27 N o.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贺寨平(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但他所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言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2-0051-04哈贝马斯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
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鉴于哈贝马斯“在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
英国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1],而在德国,他被认为是“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2]。
作为公认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其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为类型与合理性从学术渊源上看,哈贝马斯受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是他认为“批判理论”不应该仅仅止于批判、否定,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
因此,在写出《认识与旨趣》、《合法性危机》等著作后,又吸取了米德、迪尔凯姆和帕森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收稿日期:1999-12-11作者简介:贺寨平(1966-),男,山西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语言哲学的新成果,转向交往实践理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
为了使其理论具有可靠的基础,哈贝马斯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哈贝马斯认为,“世界”可区分为三部分:(1)“客观世界”,亦称为“外部世界”或“客体世界”,系指真实存在的“客体”世界;(2)“社会世界”是合法化的个人关系的“总体”,实际指规范、价值及其他被认识到的社会期望;(3)“主观世界”即人们“自发的经历”总汇成的世界。
根据行为者与三个世界所发生的不同关系,可将社会行为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目的论行为。
它以行为者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前提,指权衡各种手段并选择一种对实现明确目标最适当的手段的行为。
第二,规范控制的行为。
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是行为者以群体的共同价值、规范作为行为取向的行为。
第三,戏剧式的行为。
是行为者在公众或观众面前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现的活动,它以“自我表现”为“中心概念”,与行为者的“主观世界”有关。
第四,交往行为(也译作沟通行为)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助,并以语言为主要媒介,通过对话沟通,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在交往行为中行为者才同时涉及客观、社会及主观世界三个领域。
因此,交往行为比其他几种行为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所有这三种世界。
同时也因为在交往互动中人们的语言互动遵守着三项有效性要求:(一)在涉及客观世界时,互动者的陈述必须是真实的,使听者能分享说话者的知识。
(二)在涉及社会世界时,互动者的陈述必须是正确的,也即其陈述须符合一定情境和背景。
(三)在涉及主观世界时,互动者表达自身意向必须是真诚的,能使听者对说话者予以信任。
在交往行为中达成三项有效需求可以借助于讨论而无需求助于强力和权威。
同时,借助于有效性需求,人们在交谈中可以使用现有的情境定义或创造新的定义,通过协商达成对情境定义的共识,同时成为提出、接受、反驳有效性要求标准。
因此,“理解过程的合理结构特征”应包括:(1)三种世界的关系及概念;(2)命题真实、规范正确和真诚可靠的有效性要求;(3)接受有效性需求上达成一致;(4)达到对情境定义的共同理解。
从而人们在交往行为中通过理性的论辩创造对情境的共同定义,这种定义即属于一个社会的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是通过具有优越性的交往行为产生出来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它们就构成一个合理的、无压制的社会的基础。
二、生活世界与社会的系统过程如果说前述行为类型理论主要属于微观社会学领域的话,那么“生活世界”和“系统”则构成了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完善不可缺少的概念。
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者始终置身其中的境域。
生活世界的知识是隐含的、整体性的,并且是直接可靠的,是文化语言的解释模式的储藏库。
解释模式有三种类型:关于文化或符号系统的,有关社会或社会制度的,以及涉及个性或自我方面的。
即:(1)行动者内在地具有的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语言并可能在互动中运用的知识库。
(2)有关社会关系及协调互动的方式是否恰当的知识库。
(3)个体层面上有关何为正常的行动的知识库。
这三种解释模式,在生活世界的再生产中是对应于下述功能需要的:一是通过交往行为达到理解,以实现传播、维护和更新文化知识的目的;一是协调互动的交往行为,以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一是起社会化作用的交往行为,以满足形成个人认同的需要。
因而,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文化、社会、个性,通过交往行为的三个方面,即寻求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来满足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个性成长的需要。
“系统”在哈贝马斯看来,是与“生活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是物质性的,目的合理性的,如社会的政治、经济系统等。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一方面是“生活世界”,在其中,人们在共同的背景下通过交往行为进行互动;另一方面,社会也是系统,由经济、政治等担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
因为社会整合向来是朝着两个方向进行的,其一是社会性整合,这种整合着眼于行为者取向,它是从交往行为出发,并将社会建构为生活世界;其二是系统整合,这种整后着眼于行为结果,它根据一个自我控制、调节的系统模式来表象社会。
以“生活世界”和“系统”的双层社会结构模式为基础,以交往合理性为中心范畴,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批判。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严重脱节。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社会处于不断的分化过程中,正常的情况本应是政治、经济、家庭等系统依赖于并且再生产出生活世界的三个方面:文化、社会和个性。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生活世界分离为相应于文化、社会与个性的知识库;对系统过程来说,则分化为经济、国家、家庭和法律等相互分离的部门。
这种分化导致“生活世界”和“系统”过程内在的紧张。
在现代社会中,“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脱节突出表现为由于技术、科学以及中性媒介(如金钱、权力)使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而这些中介不依赖于交往行为的有效要求,当它们渗入政治、经济、法律和家庭关系中时,生活世界的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交往行为受到侵入和强占,这就抵消了“生活世界”对于社会整合应起的作用。
哈贝马斯把这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
但是,哈贝马斯并不因此而对社会发展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相反,他为人类社会发展勾勒出一个理想模式的新“乌托邦”。
这个未来的理想社会发展不再是目的——工具合理行为的共同体,而是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
这个交往共同体“是由非强制性意愿形式的较高水平的互主体性所提供出来的”。
在交往社会里,“没有暴力的共同生活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权有了可能,这不是靠牺牲团结和正义,而是借助于团结和正义”[3]。
实际上,这是一种通过语言辩论来维持的无暴力的美好社会。
在哈贝马斯看来,人类因此就有了光明的未来。
三、评价与启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由于过分强调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具有明显的错误。
其具体表现:(一)强调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普遍性。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概念是以承认人们之间存在共同的信念、价值规范为前提,这实际上是认为存在着超阶级社会的、普遍的价值规范。
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普遍的、超阶级的价值规范是没有的,价值规范总有着鲜明的阶级性。
价值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总是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哈贝马斯宣扬要建立普遍的、超阶级的价值规范,只能表明他在这一问题上的虚伪性。
其实,他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价值规范。
(二)夸大“生活世界”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生活世界”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影响和作用,它对于人们的交往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提醒人们注意“生活世界”的价值以及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受到的侵占,是无可非议的。
问题在于,哈贝马斯把这种价值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似乎认为“生活世界”具有决定社会前途、命运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万能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社会存在才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种“精神万能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把语言视为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推动社会进化的决定因素。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交往的最重要的手段。
哈贝马斯花很大精力来建立一种语言交流的理想化的规范,显示出其对语言的重视。
但是,这种对语言的重视实际已经走到过分夸大语言作用的地步。
似乎不仅交往行为的合理化,而且整个社会的进化都依仗于一种可能的、有效的、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规范的建立。
实际上,语言的作用无论对于社会的进化,还是对于“交往行为”的合理化都只具有相对的、有限的作用。
(四)使其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乌托邦”式的理论。
哈贝马斯的理论在宏观领域强调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在微观领域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进一步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唯心主义倾向。
又由于其研究往往是一种规范性研究,因而在许多问题上陷入空想,只是论证了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状态,缺少对具体物质条件的分析。
因而其提出的“方案”只能流于空想,成为一种“乌托邦”色彩很浓的理论。
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可取的地方,主要有:(1)哈贝马斯顺应现代哲学的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语言学转向”,在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
例如三种有效性要求的提出对于揭示交往行为的运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在实践上哈贝马斯对于“语言交往”、“生活世界”的研究,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也提醒人们注意在这些领域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