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启示研究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其交往行为理论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哈贝马斯认为,人的交往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是人们理解彼此的唯一方式。
在人的交往行为中,语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才能够理解和认识彼此,进而形成共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哈贝马斯强调,交往行为理论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人们才能够达成共识,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恰恰是通过人们的交往行为来形成和传播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正确的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呆板、教育效果欠佳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要想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到适合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那就是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哈贝马斯强调了对话和交往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容性、民主性、平等性等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探讨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启示和指导。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概述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其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
在哈贝马斯看来,人的理性行为不仅仅是独立的,也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而通过交往,人们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的基础。
哈贝马斯还提出了语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交往的基础,而对话则是人类理性交往的方式。
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行意见交流、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形成共识和互动,达到理性交往的目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包容、民主等价值观,并提出了交往行为的规范原则。
最重要的包括共识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等。
共识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应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等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避免出现强势和弱势的对立关系;诚信原则强调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保持真实和诚信,避免谎言和欺骗。
这些原则为理性交往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鼓励他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开展思想交流和意见表达,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和互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和有效。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包容和民主的价值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创设平等、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也要借鉴民主治理的原则和做法,使学生在教育中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决策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启示
一
论” 的影 响,哈贝马斯认 为 “ 判 理论 ” 不应该 仅 仅止 批 于批判、否定 ,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因此 ,他 在吸取米 德 、迪 尔凯姆和帕森斯 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语 言哲学成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3 9 2 0 ) 6—0 2 1 7 4 6 (0 9 0 0 7—0 3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 贝马斯创建 的一个 全新理论 架构 。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 学派第 二代 主要代 表人 物,是 2 O世 纪下半叶西方知识界最具影 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积极倡 导将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转 变为 一种人们可 以广义地称之 为
( ) 生 活世 界 :交 往行 为 的 运行 境 域 一
哈 贝 马 斯 把 “ 活 世 界 ” 看 作 是 “ 往 行 为 ” 概 念 生 交 不 可或 缺 的 补 充 ,因为 “ 往 行 为 ” 植 根 于 “ 活 世 界 ” 交 生
之 中。他把生活世界描述为一个 “ 此和彼 、熟悉 的和陌生 的、被 回忆的、在场 的和被期待的事物交织而成 的多维度
真实性 、正确性 、真诚性这三种基本有效性要求 是交
项 目基金 :湖南 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王姣 姣 ( 9 2 ) 18 一 ,女 ,吉林长春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博士研究生 ,吉林省教育学 院讲师 。
27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他对于现代社会学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一理论强调了交往对于社会生存的重要性,并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将在结合具体例子的同时,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主要强调了社会理性互动的重要性,并认为社会理性互动能够使得人类社会达到稳定与和谐。
而社会理性互动需要建立在语言交往的基础上,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共性、批判性和区分性。
例如,如果一个人与别人交往时需要表达清晰的意见,要求对方理解并回应该意见,这种语言交往就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和区分性的交往。
那么,什么是“公共性”?哈贝马斯认为,公共性是指交往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分享某个议题的理性内容。
例如,一个有关于科技文明的讨论需要建立在共同的背景知识和公共的经验之上,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这个议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哈贝马斯也认为,批判性是交往理论的重要基石,它是指交往中的参与者必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样才能确保交往合理和公正。
例如,在一个政治圈中,人们必须对于不同政治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确定哪种政治观点最符合公共利益和道德标准。
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介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1、语言的作用哈贝马斯认为,语言在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语言交往的三种方式(交往、暴力和命令)来阐述语言的作用。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交往,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交流发表态度的信息,以便确定意义和意义关系。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暴力,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别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和观点。
如果语言的作用是命令,那么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命令和命令。
通过这样的分析,哈贝马斯强调了语言的交往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生存的重要性。
2、经验性知识和批判性理论哈贝马斯将两种知识定义为交往中的两种不同形式:经验性知识和批判性理论。
浅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浅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浅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论文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主要是指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求的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行为。
生活世界作为主体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它的结构在现代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即产生所谓殖民化问题。
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实现交往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交往合理性就是要寻求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这个根据主要是交往主体间普遍认同和遵循的规范,实现交往合理性还需要交往主体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展有效的对话活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语言作为达到理解和共识的中介,提过重新界定理性,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为解决交往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合理性;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于20世纪70年代转向交往理论研究,重要代表着作有《交往与社会进化》(1976)、《重建历史唯物主义》(1976)、《交往行动理论》(1981)、《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4)等,交往行动、交往合理性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问题。
针对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异化现象,哈贝马斯批判了马克斯·韦伯的目的——工具合理性理论,分析了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建立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
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交往是主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以语言为中介,达到人与人间相互“理解”和“一致”的目标。
他把以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看成是其他一切行为的基础,正如哈贝马斯所说“我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冲突、竞争、通常意义上的战略行为——统统是以达到理解为目标的行为的衍生物。
”口]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适应了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交往实践居于前台这一新变化而提出的,企图摆脱后工业文明社会异化条件下的悲观主义,尤其是该理论之所以形成的特定背景和现实依据,触及西方文化中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大人们的书,名字可长啦,叫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妈妈说我看不懂,我才不信呢!哼哼,书上说啥“交往行为”是人和人说话、交流的样子。
可有意思啦!我就想,要是小明老是抢我的橡皮,我说“咱别抢啦,一起用”,这是不是“交往行为”呀?嗯,应该是吧。
然后书里还有啥“理性沟通”,我心里扑通扑通跳着,啥是理性啊?我偷偷问爸爸,爸爸笑得哈哈响,说理性就是讲道理。
哇塞,那小明不讲道理的时候,我就是“理性”了!我真是个聪明的娃娃呢,嘿嘿嘿!
我发现这个书挺深奥,可我还是读懂了一点点。
我想,以后不管是跟小朋友玩,还是跟老师说话,都要学会好好“交往”,这样就没人吵架啦!哎呀,写到这儿,肚子咕噜噜叫了,先吃饭去喽!
—— 1 —1 —。
通往理解之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
通往理解之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去沟通交流,建立关系,共同完成目标。
在交往过程中,人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信任、共识、沟通交流等问题。
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理解交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通往理解之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建立共同意义和共识,从而实现成功的交往。
在哈贝马斯看来,一个社会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往,而语言也有着其内在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在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彼此,建立共同的社会世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我们可以看几个实际例子:1. 议会辩论议会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议员们在这里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制定政策和法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议员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利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其他议员也会用自己的言辞来反驳他们。
通过这个过程,议员们最终会产生共识,并且通过表决来决定是否采取某项政策或法规。
2. 团队项目在团队项目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他们需要共同合作来完成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需要共享信息,协商,解决矛盾,以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共识,团队将无法运作。
3. 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需要建立共同的语言和理解,以便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老师需要知道学生的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教学。
仅仅向学生传递信息并不能帮助他们明白新的概念,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交流。
4. 公司管理公司的一员需要了解她的同事的角色和目标,以便更好地协作。
管理者需要跟员工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反馈,解决矛盾,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在公司取得成功。
5. 社交聚会在社交聚会中,人们需要互相交流沟通,以便建立更好的关系和友谊。
这需要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人的言辞和行为,共享彼此的兴趣和经验,建立共同点。
在这些例子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浅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
浅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系统生活世界论文摘要: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其中“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生活世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核心概念,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的集中体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启示作用。
一、交往行为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哈贝马斯与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根本的分歧在于他们对待现代性的态度。
批判和反对现代性是第一代批判理论的根本出发点,而哈贝马斯对待现代性的态度却是批判与重建。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是不能抛弃的,也是无法抛弃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决定将其动摇甩掉,并且它仍包含着规范的、令人信服的内容,即有发展更新的内在潜力,所以它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现代性的问题,主要是理性问题,因此哈贝马斯把着眼点放到传统理性的批判与改造上。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工具理性,其本质更是交往理性。
在他看来,法兰克福学派老一辈成员之所以把现代社会看的一团漆黑,批的体无完肤,是因为他们以为理性到了现代完全窄化为工具理性。
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理性去主宰自然,而从不考虑理性的其它多种表现及各种形式应有的位置,现代性的难题由此而发生。
交往理性区别于意识哲学的理性概念在于,它不以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结构为前提,而是以主体间对称的理解关系为前提。
主体哲学的理性概念从结构上具有排他性、单维性和绝对性;相反,交往理性概念具有包容性、多维性和可错性。
从交往理性概念出发,现代性并不必然是理性自我否定的辩证法。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难题的克服与解决需要一个新的立足点,这就是从“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范式的转换,即从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理性转向主体多元化的主体间交往理性模式。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是指行动者个人之间语言为媒介的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的内部活动,行动者使用语言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哈贝马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其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包括语言行为和社会行为两个方面。
在他看来,人类通过语言行为进行交往,通过社会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语言行为是人类交往的基础,它不仅包括言辞的表达,还包括言辞的理解和接受。
社会行为是人类共同努力实现某一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通过理性和理性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政治理论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增强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3. 社会问题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的重大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敏锐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性地认识社会现实,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 民主参与与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参与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类组织活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哈贝马斯是20世纪以来德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和公共领域理论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哈贝马斯看来,单一的个体是通过交互行为来实现自我的发展,因此,交往行为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交往行为。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通过对话、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促进个体认识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交往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对话、理解和共识。
哈贝马斯提出了“理解和交流的理性”概念,即只有通过交互行为,才能达成真正的理解和交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需要建立起平等、开放和诚挚的交往关系,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矛盾,达成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的交互行为,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批判思维能力,避免盲从和单向灌输。
此外,哈贝马斯还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公共领域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集思广益的社会交往空间,是推动民主和公正的重要场所。
在高校中,课堂、讲座和辩论等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公共领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起开放、透明、平等的公共领域,满足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需求,促进交互行为的顺畅进行。
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提供了一种更为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教育方式。
学生和教师在交互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产生更为丰富的想象和创新,并在交互中发现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推动民主和公正的发展。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哈贝马斯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其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
哈贝马斯认为,人是通过语言和交往来实现社会生活的,交往行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互动的方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简介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人通过语言和互动交往来实现社会生活,认为交往行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
在哈贝马斯看来,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媒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
交往行为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它是一种达成共识、协调行动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了语言和互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交往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影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常常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影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导致思想观念的混乱和扭曲。
通过交往行为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和交往对于社会生活的基本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交往和沟通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交往行为理论提醒人们,交往和沟通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人们相互了解、沟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途径。
学生在交往和沟通中,不仅可以结识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为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视角。
教育者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构成交往关系,遵循主体间性原则,充分肯定、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作用,通过平等对话,运用有效的语言表达,围绕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下,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展开自我经验、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构建,从而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共识。
标签: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生活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直是中国学者研究的重要人物,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态度不仅是批判,更表现为重建理性化、现代化的社会“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在解决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重塑“公共领域”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条理论脉络:普遍语用学——交往行为理论——协商伦理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成为高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集聚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热情和正能量。
哈贝马斯以语言转向研究为切入点,构建交往理论,并从人的行为理论过渡到社会理论,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
哈贝马斯的理论是否能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真谛、解决社会危机值得怀疑,但是其理论脉络对我们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哈贝马斯建立在普遍语用学基础上的交往理性理论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主张以交往理性取代,以语言为桥梁构建主体间平衡、稳定的关系,呼吁回归生活世界,达到主体之间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一)在对工具理性批判中提出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因工具理性而异变、压抑。
工具理性强调主体的理性能力,它“把自身以外的一切关系都用主体—客体对立关系模式加以抽象概括和实践操作,人为地设定一个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第一性的理性主体,迫使理性退化为对自然界等第二性他者进行无休止利用和支配的一种被片面化和阉割了的工具理性”[1],世界被分裂为对立的主客体关系,现代社会陷入价值与道德的冲突:道德滑坡、自由丧失、人性压抑。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一种社会交往的理论框架,主张在交往中实现认同、理解和合作。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认同是交往的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同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召开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深入探讨国家发展道路、文化传承等话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事业心,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理解是交往的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发展历程、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帮助他们认识到不同思想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只有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形成辩论文化等举措,提高学生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合作是交往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共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实践团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认同感、理解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现象、尊重不同观点,并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高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启示研究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启示研究摘要:哈贝马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在交往过程中要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交往主体必须在有效的语言表达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
因此,从分析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交往行为;启示;平等互动;目的行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66-02一、简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类型哈贝斯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
目的行为又可以称为工具行为或者策略行为,它遵循的原则是以丰厚的经验知识作为基础的技术。
很多人在自己有所行为之前都会有一定目标,而在很多人心中是以成功为目标取向的,不管该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它只是关联于目标,根本不在乎实质性的东西。
但是在哈贝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目的行为是一种合理性的确定,所以目的行为又可以被称作工具理性的选择。
社会群体成员把遵循共同的价值规范作为取向的这一行为称作规范调节行为,这种行为与它行为所依照的共同价值群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该行为表明所有成员的规范都要统一,使得一个群体中的所有的共同意见都能够达到一致的协商,这充分表现出了公正性和正当性。
很多人说人生就像一部戏,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戏剧行为就是关联到整个群体,需要每一个人都互动参与到其中,相互之间构成观众,也就是需要很多的角色来配合好,才能将一部戏拍好。
这样更加充分体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所谓的交往即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信息等的相互交换,是多个数量的主体之间一种正常的生活活动。
同时,通过交往,人们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某种需求,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传达个人本意。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以及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在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对话与沟通以及倡导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品质。
结论部分总结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民主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理性, 高校思政教育, 对话与沟通, 民主参与, 民主决策, 启示。
1. 引言1.1 引言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提出了交往理性的概念,强调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循民主原则,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对话和沟通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交往和思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借鉴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理性是一种理性活动,它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的立场,听取不同意见,通过对话达成共识。
这种理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同样至关重要。
现如今,高校学生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更加注重加强学生间的对话与沟通,促使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包容和协作。
哈贝马斯还强调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也应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决策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是人类理性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人类沟通与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式。
在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进行交流,通过互相表达观点、听取他人意见来达成共识。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篇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刚拿到手的时候,真的是让我有点“头大”。
那厚厚的书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得读到啥时候啊?”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迷雾的森林。
哈贝马斯提出的那些概念,什么交往理性啦,生活世界啦,就像森林里奇奇怪怪的树,我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但是,越读下去,我就越觉得有点意思。
就好比我们平常在学校里和同学们聊天交流。
有时候,我们的对话那叫一个顺畅,就像两条河流汇聚到一起,没有任何阻碍。
这也许就是哈贝马斯说的理想的交往行为吧。
可是,有时候呢,聊着聊着就会吵架,就像两条互相抵触的公牛,互不相让。
这可能就是交往行为出了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讨论一个课题。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和谐,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的我们,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里漫步,轻松又愉快。
可是,到了后来,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特别奇葩的观点,其他同学就开始反对,声音越来越大,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这就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刮起了狂风,掀起了巨浪。
当时我就在想,这不就是交往行为中的矛盾吗?哈贝马斯的理论让我明白,在交往中,理性是很重要的。
不能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去和别人交流。
我们得尊重对方的观点,在共同的生活世界里寻找共识。
但是我也有点疑惑,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完全做到这种理想的交往行为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想法,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也许这就是这个理论的理想性所在吧。
不过,就算不能完全做到,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是不是也能让我们的交往变得更加和谐呢?我觉得是这样的。
总之,读这本书虽然很吃力,但确实让我对人际交往有了新的思考。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篇二: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读后感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那感觉就像是在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的。
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论文摘要]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
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教育公平;实践主体;启示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交往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展开的,教育公平实践是主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一种交往活动。
在教育公平实践中,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交往主体间平等关系的规定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而一味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
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呈现病态,如交往的物质利益泛化,沟通和理解产生障碍等;二是交往的风险性增强,原因是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核战争等对人类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三是交往的空间范围不断缩小,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分化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正在破坏交往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人类生活的世界共有主观世界、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三种类型。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间出现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全面异化,因此,只有规范和重构公共领域,重回生活世界,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前进。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诸多启示。
标签:交往行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學派第二代中坚人物。
其思想内容涉及广而深,理论体系宏大而又系统严密。
其中,哈贝马斯的行为理论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综合,在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人走向自由必须克服现代世界中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裂,因此必须目的——手段合理性上升到交往的合理性。
“所谓交往合理性,无非就是要寻找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而这种合理根据不能到物的世界去寻找,必须到人的世界来发现,因此这种合理性根据自然就是交往主体之间相互同意、普遍赞同而且自觉遵守的规范”[1]。
一、交往行为的概念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交往行为”,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是深刻理解哈贝马斯思想的切入点。
哈贝马斯把社会行为区分为四类[2]120-121:第一种是目的性行为。
这是一种目标——手段性的行动,行动者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一种能够达到目的最好的工具手段。
这种行为旨在实现某种目的,其进入对象世界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第二种是规范调节的行为。
它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受到群体内共同规范约束的行动。
这种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共同约定并遵守的价值共识,群体成员以这种价值取向为导向行动。
第三种是戏剧式行为。
这是一种人们在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的主观性的“表演”行动。
这种行动出于自我表现的需要,以便在他人面前展现自身形象。
第四种是交往行为。
这是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互动。
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相互理解各自行动的手段,以便达成行动上的一致。
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基础,而语言作为相互理解的媒介就显得特别重要。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作者:申国昌,吴艳君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2019年第4期申国昌吴艳君摘要: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
“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在挖掘与研究教育交往活动,还原和解读教育交往话语,再现和体认教育交往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养分,有利于拓宽教育交往史的研究视角,丰富教育交往史的研究对象,深化教育交往史的研究意蕴。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普通语言;沟通情境;生活世界;系统;教育交往史;交往活动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9)04-0001-06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在西方学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被公认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理论家。
从学术谱系来看,哈贝马斯可以被划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列,他从马克思(Karl Marx)、韦伯(Max Weber)、卢卡奇(Szegedi Lukács)以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广泛汲取营养,并将这些思想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从而熔铸成自己庞杂而深刻的理论体系。
尽管他不是纯粹的史学家,没有出版过专门的史学论著,但其富有现代气息的社会理论和极具理性色彩的哲学思考,对于当代史学理论的深化乃至教育交往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出发,探讨其理论内涵,挖掘其理论价值,以期为当前教育交往史研究提供合理借鉴,推动教育交往史研究走向纵深发展。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内涵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涉及哲学、语言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笔者无意对哈贝马斯的理论做全面系统的引介,这里主要聚焦其交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启示研究摘要:哈贝马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在交往过程中要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交往主体必须在有效的语言表达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的。
因此,从分析价值观教育与交往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交往行为;启示;平等互动;目的行为一、简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类型哈贝斯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
目的行为又可以称为工具行为或者策略行为,它遵循的原则是以丰厚的经验知识作为基础的技术。
很多人在自己有所行为之前都会有一定目标,而在很多人心中是以成功为目标取向的,不管该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它只是关联于目标,根本不在乎实质性的东西。
但是在哈贝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目的行为是一种合理性的确定,所以目的行为又可以被称作工具理性的选择。
社会群体成员把遵循共同的价值规范作为取向的这一行为称作规范调节行为,这种行为与它行为所依照的共同价值群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该行为表明所有成员的规范都要统一,使得一个群体中的所有的共同意见都能够达到一致的协商,这充分表现出了公正性和正当性。
很多人说人生就像一部戏,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戏剧行为就是关联到整个群体,需要每一个人都互动参与到其中,相互之间构成观众,也就是需要很多的角色来配合好,才能将一部戏拍好。
这样更加充分体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所谓的交往即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信息等的相互交换,是多个数量的主体之间一种正常的生活活动。
同时,通过交往,人们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某种需求,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传达个人本意。
交往行为涉及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
与人交往需要做到真实,真诚。
2.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生活世界包括三种不同的解释性范式并且满足了社会整合的三种需求:第一是关于文化或符号系统方面的解释范式;第二是关于社会或社会制度方面的解释范式;第三是关于个性人格或自我及其存在方面的解释范式。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脱节,即生活世界殖民化,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和系统双层社会结构模式为基础,以交往合理性为中心范畴,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弊端和困境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西方社会出现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即“生活世界殖民化”。
3.哈马贝斯交往行为的实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明确了人们的交往行为实际上就是交往主体之间为取得一致、达成共识、彼此默契的相互理解过程。
其中,交往主体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要遵循共同的语言交往规则,凭借共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媒介,进行语言对话或交谈。
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交往主体间为达到“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达成共识、取得一致”的相互作用过程。
二、交往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联系1.交往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一般说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对于是非、利益、善恶的系统观点或评判原则。
因此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社会所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只有靠教育者从外部灌输给受教育者,再通过受教育者的不断内化,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并坚定树立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因此,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既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与引导,也有受教育者给教育者的反馈,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只有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交流中慢慢实现。
而交往作为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必然存在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2.交往是价值观教育的本身价值观教育本身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传递各种思想观念的交往过程。
有的心理学家把交往看作交流、沟通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同,所以本身存在的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交往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交往将独立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使价值观得到交换,这对教育有很大的意义,而这也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交往是人基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教育作为人们获得生产活动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可以看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共同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研究课题等为中介,进行的交往活动。
教育是人类在生活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交往行为。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环节的价值观教育,不是单纯地上思想政治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大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在与大学生的真诚交往中自然地传递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接受、认知并且认同。
三、交往行为理论对价值观教育的启示1.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在交往中开展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很明确地表现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过程开展。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的初期,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各种知识,学生就在下面拼命地把老师说过的知识点给记下来,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说的东西就像真理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这就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成了单向的沟通。
要改变现状,使师生的交流变成一种双向的相互沟通,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变师生关系原本不理想的状态,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性关系,实现教学互动,从而使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将承担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心理等各方面的辅导和培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或者是情感为基调,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同时,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反映对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在教学水平、自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获得参考和比对。
2.交往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哈贝马斯看来,“相互关系”只限制于主体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这并不包含主客体之间具有主、被动区别的另一种性质的联系。
从这个观点看来:只有当教师(教育者)与学生(被教育者)两者在地位上实现对等,同为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交往”。
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价值观教育才能够被有效实现。
要强调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互为交往中的主体,因此在构建教育理论体系时不能仅仅以“主体——主体”的模式,而要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教育者主导课程和教学进程,采用单向式的传授知识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名无实,并未能体现出来,使教和学相分离。
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把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视为主体,更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互动。
在价值观教育“双主体”观中引入“交往”的概念,使交往成为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往中实现价值观教育。
3.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语言表达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已不再只是偏重于社会政治生活,而是越来越多地朝着文化、经济和个人的生活等领域转移,这无疑会使得价值观教育的有关对话语境变得更加宽泛。
所以,针对在价值观教育的对象上的差异性,引导被教育者在其实际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采用符合现实社会现状和个体差异的语言表达。
不同的个体受教育的质量也是不同的,自己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同一个知识,有的人花几分钟就可以完全吃透,而有的人需要花上半天的时间,甚至是几天的时间来消耗该知识点。
这充分说明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在价值观教育的开展中,对不同的个体应该采取不同层次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再者就是重视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事物在发展的工程中,也总是有正反两面,在不断的曲折前进,现实生活亦是如此,常常会出现矛盾统一的情况,例如“善”与“恶”、“丑”与“美”、“大”与“小”等。
所谓的价值观教育,既旨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内在组成,因此需要对高校学生的生活进行相对完整地展现,实现对真实世界的高度仿真和还原。
同时教育者在给大学生展示一些正面的、崇高的社会美德时,也不要掩盖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去正确判断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行为,使崇高的道德标准在其不断的判断和自我评价中逐渐形成。
4.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互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指出要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使交往双方有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看问题,多替受教育者着想,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总结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明确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不应该以一种压迫的方式去逼迫受教育者学习或者接受一个观点,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去教育去交换一种思想。
它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即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学生监督和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以教师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教、学主体的共赢,展现和优化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虽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现实中缺乏孕育之土壤,但是哈马贝斯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关系上的,他在交往过程中主张用真诚的对话去解决社会中的矛盾。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让人们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达成共识,获得一致,建立和谐的社会。
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是人际关系却日益浅薄,道德素质日渐下滑,人们对价值观的认识也变得非常的模糊,因此我们要注重交往的实质性,让社会更加的和谐。
参考文献:[1]王姣姣.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6).[2]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16).[3]张静.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青年文学家,2009,(16).[4]杨红梅.论马克思主义交往视阈中的德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5]周娟娟.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