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措施

当前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措施

当前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所面临的山地地质灾害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做好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山地地质灾害现状防治0引言在我国,某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常使得当地的树木遭受到过分的砍伐,一片片植被被水泥路面所替代。

由于没有了植物的根系对于土壤的保护作用,在暴雨降临时,大量土壤会随着雨水倾泻而下,造成泥石流灾害,给流经的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此外,对于山区煤,矿产资源的无限制的开采,常有塌方的险情发生。

不难看出,我国所面临的山地地质灾害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做好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现状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地质环境问题又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人类的历史发展并不能影响到这种地质灾害。

第二类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地质环境问题又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这种地质灾害通常与人类的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发生的频率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而增加。

经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特别是对能源的不合理挖掘造成的地质灾害尤为明显。

在我国,山地地质灾害常见的有:泥石流,滑坡与塌方,降雨后形成的坡面冲刷,采矿区沉裂等,其中前三者最为常见,占山地灾害总量的80%以上。

特别是到了夏天雨水比较集中的季节,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江河两岸的土壤因为流水地质作用失去昔日的稳定性和强度,逐渐形成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其次,我国山地地质灾害的爆发的频率较高,波及的范围较集中,危害大等特点,据权威的资料显示,常见的山地地质灾害多集中在我国西部的云贵巴蜀一带,这些地方每年都会受到地质灾害的袭击。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概述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

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而言,采矿活动的范围仍多数被限定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层内部。

在矿脉开采之前,矿区地质环境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而采矿过程,是从地壳内部的土壤、岩石圈层挖出大量的土石方,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巨大的破坏,使其处于非稳定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不论钻井开采、掘坑开采、注液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这种不平衡性的出现导致了地壳物质的不稳固,进而容易引发灾难性地质改变。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若单从灾害发生的速率加以区别,可分为突变型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另一种就是缓发型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

然而,在我们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 才能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

人为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改变地质环境,进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涵盖了除火山喷发之外的所有地质灾害类型,本文将就其特点简要分类阐述2.1岩土圈层形变灾害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 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2.1.1诱发性地震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

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管理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管理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管理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处山区较多的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法规1. 《地质灾害防治法》《地质灾害防治法》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和任务,明确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义务,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该法还对地质灾害预警、监测、评估、预防、应急救援和重建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这些条例主要针对本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具体问题,对灾害预防、监测、应急救援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出台,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地质灾害管理措施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修复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该结合地区的地质特征和灾害风险,确定合理的防灾指标和防灾标准。

同时,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灾后修复工作,恢复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3.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对于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至关重要。

应急救援体系应该包括预警系统、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

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专业性和快速性。

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地质力学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发的一类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这些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因素的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

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震源深度、地震波幅度等参数的分析,可以预估地震的烈度和到达时间,从而迅速采取撤离人员和防止损失的措施。

2.滑坡预警技术滑坡预警技术是通过监测滑坡形变、地表位移和水位等参数,判断滑坡的活动性和危险性。

通过研究滑坡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建立滑坡的预警模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预警技术泥石流预警技术主要通过监测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地表径流等参数,判断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可以预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区域和范围,提前采取疏导和警戒措施。

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建立灾害防控系统,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减少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防治技术工程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修筑护坡、护岸、排涝系统等工程设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规划和建设防灾工程和应急通道,提高社会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2.植被防治技术植被防治技术是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土壤的抗冲刷和保持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植被覆盖和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可以稳定山体和土壤,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3.规划管理技术规划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城市和基础设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地质学知识:地质灾害与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质学知识:地质灾害与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质学知识:地质灾害与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但也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

地质灾害和水害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

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等,水害包括洪水、水logging、淹没等。

如何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和水害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地质学家和水资源专家研究的重头戏。

一、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1.滑坡防治技术滑坡是一种地面发生移动的地质灾害,可影响建筑物、道路和农田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人为因素。

防止滑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理利用山区土地,减轻山洪灾害和山火隐患;(2)建设水利工程,增加水文水资源保障;(3)定期监测,对发生滑坡的地点进行处理和修复;(4)人为干预,采取人工加固、植被覆盖等方法,增加滑坡的稳定性。

2.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是山区易发生的一种洪灾性灾害,常常伴随暴雨等气象因素,发生于高山、丘陵及其下游地带。

泥石流的形成也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有关。

其防治方法包括:(1)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掌握其发生规律;(2)创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如堰塞、拦截、防治坡面侵蚀等;(3)发展预警系统,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群众;(4)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增强民众自我防范能力。

二、水害的防治技术1.洪水防治技术洪水是极端气候和地球物理过程共同形成的自然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

洪水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工程、自然生态系统和防范措施等多种方式来降低洪水的危害和风险。

技术方法包括:(1)生态建设,例如湿地保护和河道改道等;(2)洪水调度、拦截和蓄水等;(3)范围搬迁和防洪墙建设等;(4)预警系统的建设。

2.防治水logging技术水logging是由于长期积水而导致的土壤淤泥化现象。

长期以来,烈日当头和大雨倾盆成为了中国农村长期受苦的双重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国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足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地下水文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了解不足,缺乏科学的评估数据和模型支撑,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滥用,导致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频发。

特别是在一些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地区监测设施不完善,监测手段滞后,预警能力不强,给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新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范围不广,导致了地质灾害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探讨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控制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过度性,恢复和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监管和保护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展开研讨,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和建议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加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工活动的增加,造成经常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居民生产生活活动,还对人的生命财产产生较大威胁,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民生大事,同时也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应急管理以及气象等部门,都需要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划分好各自责任,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1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

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在经过多方数次的走访交谈后,仍然不愿意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区域。

同时,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2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政府资金投资力度还不够,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

另外,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较低,加之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由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1. 地质调查和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层、地下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出警报。

3. 风险评估和规划: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规划,包括划定灾害隐患区、制定防灾预案、规划土地使用、避免在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等。

4. 建设抗灾设施:根据风险评估和规划的结果,建设相应的抗灾设施,如监测设备、防护墙、拦土墙、护坡、防洪堤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

5. 加强工程建设和施工监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社会参与和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8.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提高科技支撑: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10. 灾后恢复与重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积极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等,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地表和地表以下不断发展演变的地质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每种地质灾害都具有独特的形成机理和危害特点。

1.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波在地壳内传播引起的地质灾害。

2.滑坡:因地表松弛导致大片岩土体沿倾斜面发生滑动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大雨、融雪等原因引起的地表泥沙流失并形成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4.地面塌陷:侵蚀、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引起地面下陷或坍塌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二、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1.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潜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工作。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手段,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精度和预测准确性。

2.加强风险评估:–对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治措施。

–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推动工程防灾:–加大对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投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4.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借助互联网、媒体等渠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三、总结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从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灾和社会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综合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在大自然中人类是渺小的,所以了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很重要。

整理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

当遭受到自然或人类的严重破坏,并造成地质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毁损时,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灾、水体污染。

此外,还有盐渍化、浸没、海水倒灌、冲刷、沼泽化、淤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冻胀、冰融、热害等。

我国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所以地质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也巨大。

现将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扼要介绍如下:地震它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地震区,全国有32%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川滇藏与西北各省、渤海湾周围为强震区。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本世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5次,7~9.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

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与世界各国地震死亡总人数相等。

仅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就高达 27.4万人,伤残7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我国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为~3000人、经济损失年均10~20亿元。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由于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沿海与湘、云、贵岩溶地区的人口、工业、采矿业迅猛发展,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原因,在矿区和大中城市产生了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天津、常州、无锡等36个城市,上海、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

天津市因地面沉降而造成污水倒灌、积水淹没工厂、交通阻塞、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多次加高塘沽新港海堤,损失巨大,仅盐场坨地码头每年就需填土10万平方米,耗资达50万元。

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护措施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

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为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程施工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治等特点,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地质灾害防护措施1. 地质勘查与监测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全面地质勘查,了解地质条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预防措施(1)优化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查和监测数据,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2)施工工艺: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例如,在软弱地基处理中,采用加固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面沉降。

(3)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先施工高风险区域,确保工程安全。

3. 治理措施(1)地质灾害治理:针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固滑坡体、排水、锚固等,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2)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工程施工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3)救援设施: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和设备,如逃生通道、救援器材等,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 教育培训与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法律法规与政策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三、结论地质灾害防护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地质勘查、预防措施、治理措施、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综合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我国工程施工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6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6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地质灾害,作为由地质作用所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与损害的现象,其防治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详细阐述,采用严谨、稳重、理性、官方的语言风格:一、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1. 完善监测网络:通过广泛部署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设备,构建一张覆盖全国、无死角的监测网络,确保能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

2. 风险评估:依托地质、气象、地形等多源数据,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精准划定危险区域,为预警与防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3. 预警中心建设:成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心,集中处理各地监测站点上传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综合研判,迅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相关部门与民众能够及时响应。

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管理1. 标准制定:依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标准与技术规范,提高区划工作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2. 区划实施:基于现有数据与监测成果,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绘制详尽的风险区划图,并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巡查与监管力度。

3. 规划与政策: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规划与政策措施,合理引导与限制建设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强化1. 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对采矿、建设工程等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 治理工程:对已发生或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实施有效治理,通过加固、削坡、植被恢复等手段,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 生态文明推动: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提升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深度融合。

四、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 预案制定: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与任务分工,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如何防止地质灾害的建议
要防止地质灾害,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措施:
1. 普及地质灾害知识:通过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如何避免和应对地质灾害。

2.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和设备,实时监测地质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预警系统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

3.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地质勘察和评估标准,确保工程安全,降低因施工不当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

4.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免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利用土地,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5.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等,提高救援效率和响应速度。

6.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地质灾害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崩塌示意图
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 沟谷)的地质现象。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根据岩土体 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崩塌的运动速度极快,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淳安威坪驮岭脚崩塌
泥石流示意图
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时 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 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
滑坡示意图
滑坡是指山坡岩体或土体顺斜坡向下滑坡的现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 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近年来,由于斜坡前缘切坡、后缘弃土加载、庄稼灌溉等人为工 程活动引发的滑坡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滑坡也俗称 “走山”、“垮山”和“山剥皮”
岩质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沿岩层面滑动)
土质滑坡示意图
顺层滑坡示意图
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斜坡原状
人为改造(切坡和填坡) 边坡上建房很危险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泥石流
天然河道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由内外地质 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弯或直因循的是自然规律。 未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论证,都不宜大兴工程, 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山水相依才是适合人居 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功能用人造山水功能无法替 代,优美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造”。由于山区可 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在山洪泥石 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 变流通方向,致使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
4.2 人为因素
• 乱挖乱堆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地表或大气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然而,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和对策。

首先,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而长期以来监测手段和监测技术缺乏创新和进步,导致监测成果不准确,预警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进,提高监测准确度和及时性,以便更好地预防和防范灾害的发生。

其次,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基础知识,无法及时应对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人民的自救自护能力。

第三,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善。

在灾害发生后,救援行动的迅速和有效是非常关键的。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救援效率。

最后,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着政府责任不足的问题。

我国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投入和依法治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责意识和执政能力,注重民生安全,加大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监测技术和体系的改进,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摘要:我国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山西等省(区、市),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

地质灾害防治已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成败的大事。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关键词: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Abstract:our country is very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mainly distributed in yunnan, sichuan, chongqing, guizhou, hunan, hubei, guangxi, shanxi, shanxi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especially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has becom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is a matter of national major project 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event. Geological hazard is refers by the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caused harmful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landslides collapse, landslide, debris flow, ground subsidence, ground fissure, such as ground settlemen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related functionKey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landslides collapse volcanic eruption earthquake什么是地质灾害:简称地灾。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

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

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背景影响或控制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总体条件。

它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既存在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指的是造成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地质灾害背景指的是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的更高层次的基础条件。

地质灾害背景由两个系列组成:(1)以地球动力活动为核心的自然背景;(2)以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核心的社会经济背景。

地质灾害背景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具体灾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但从宏观上控制了一个地区一种或多种地质灾害的成灾程度和变化的总体趋势。

因此研究地质灾害背景条件是进行地质灾害宏观评价的重要内容地质灾害分级: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等级。

具体标准如下: 1. 特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 大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 3. 中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 4.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地质灾害具体有哪些?(一)崩塌和滑坡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

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

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

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

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

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1.什么是崩塌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

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2.什么是滑坡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

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3.崩塌和滑坡的前兆·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

·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

·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4.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不在危岩下避雨、休息和穿行,不攀登危岩。

·夏汛时节去山区峡谷郊游,要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2)危机救助·行人:立即离开岩土滑行道,向两边稳定区逃离。

切记不可沿着岩土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驾车者: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二)泥石流1.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

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泥石流前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

3.紧急防护措施(1)前期预防·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

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泥石流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

·去山地游玩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

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低的凸岸。

不要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

(2)危机救助·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

·逃生时抛弃重物。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三)火山喷发1.什么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成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

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喷发类型: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火山喷发场景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从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已经有几十万人死于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的前兆·火山活动增加。

·出现刺激性酸雨、很大的隆隆声。

·火山上冒出缕缕蒸汽。

·附近的河流有硫磺味道。

3.紧急救护措施·熔岩: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